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民国初年革命党人钱病鹤以猿猴为题创作的系列漫画,该漫画反映了他( )
A.对清朝政府黑暗统治的不满 B.对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忧虑
C.对民主共和制度建立的排斥 D.对封建独裁帝制复辟的担忧
2.有人说:“革命与民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相对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失序与混乱”的局面是指
A.八国侵华 B.帝制复辟 C.军阀混战 D.东北易帜
3.下列选项中搭配正确的是( )
A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洋务运动
B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武昌起义
C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护国战争
D 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北伐战争
A.A B.B C.C D.D
4.“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发表这篇文章的背景是袁世凯( )
A.公然复辟帝制 B.促成清帝退位
C.制造“宋案” D.镇压“二次革命”
5.下表为中国1914-1918年间的统计数据,此表可以用于论证( )
农户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增加4900多万亩
A.二次革命阻碍社会进步 B.北洋政府反对农业发展
C.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 D.军阀割据破环经济发展
6.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身亡,革命党人迅速协助租界当局捕获凶手,宋案真相大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发动了( )
A.二次革命 B.武昌起义 C.广西起义 D.安庆起义
7.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中说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继续革命 B.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C.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 D.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8.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
A.护法运动 B.护国战争 C.二次革命 D.辛亥革命
9.下表是1914~1918年近代中国某些项目的数据统计表。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
项目 时间 变化情况
农户数量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总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数量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开支 1914~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军阀割据混战 B.帝国主义的入侵 C.国共内战 D.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0.中华民国历史上,与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仁、帝制复辟,军阀混战等事件相关的政治统治时期是
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1.“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在耶?”这句话是针对( )
A.慈禧太后 B.宣统帝溥仪 C.段祺瑞 D.袁世凯
1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公然复辟帝制,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了维护共和制度又进行了哪几次斗争?( )
①二次革命 ②护国战争 ③护法战争 ④谋害宋教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3.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为富国强兵、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谐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回之政治也。”
材料三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警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第二次失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9世纪60年代,清廷内一些有远见的官员,想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维护其统治,他们被称为什么?请举出一例他们创办的军事工业。
(2)材料二中,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主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制度,与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的斗争。
(4)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道光后期”发生的“民族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影响?材料认为“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2)材料二涉及了哪两场重大变革?据材料二,指出这两场变革失败的原因。
(3)综上所述,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15.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今天仍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三: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等到他于民国五年6月6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已有光的事情。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经过近代以来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中的划线内容代表的是该指导思想中的哪一项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将树砍断了的”含义,为什么又说“树墩还在”
(3)“他”是谁?针对“他”暗杀宋教仁、幻想称帝,孙中山又领导了什么斗争?
(4)请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哪些努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图中“梦登大宝……倒行逆施……蹂躏言论……置民死地”及所学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故漫画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独裁帝制复辟的担忧,D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与材料中“民国初年”不符,排除A项;漫画中没有涉及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排除B项;漫画是革命党人创作的,对民主共和制度建立的排斥表述不符合材料与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了复辟帝制,他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因此,“失序与混乱”的局面是指军阀混战,C项正确;八国侵华发生于1900—1901年,在辛亥革命之前,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张勋的帝制复辟相继失败,排除B项;东北易帜表明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也表明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最后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洪宪帝制中,孙中山发表宣言说“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护国战争爆发了,C项正确;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体现了维新思想,排除A项;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这体现的是黄花岗起义,排除B项;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这体现的是护国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
据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户涕泪”的原因指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袁世凯公开称帝,宣布于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废除民国纪元,改为洪宪元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梦。A项正确;清帝是封建统治者,与“共和”无关,排除B项;袁世凯制造“宋案”和镇压“二次革命”都是因为复辟帝制服务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5.D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14-1918年”、“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增加4900多万亩”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正是处于北洋军阀时期,各军阀互相为战导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出现以上现象,D项正确;二次革命的时间是191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洋政府反对农业发展”不符合史实,北洋政府期间也制定了一些利于工商业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袁世凯的破坏责任内阁制的行为,更多的体现的是经济方面遭到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国会大选中获胜,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为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A项正确;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暴动,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广西起义是指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筹划领导的一场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排除C项;安庆起义是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的,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起义。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实行独裁专制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之中,所以相比之下,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D项正确;孙中山继续革命是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源头,但相比之下,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时间更长,排除B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是袁世凯卖国求荣,复辟帝制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南方多个省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战争,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随之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B项正确;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他毅然举起了“护法”的大旗,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桂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排除A项;“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A
【详解】
仔细观察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由于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造成材料中的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军阀割据混战。A项正确;帝国主义在1914——1918年正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内战还没有开始,排除C项;这个时间段没有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开始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结束于张学良在1928年底的“东北易帜”。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C项正确;晚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建立,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
据材料“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在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人们的极大愤慨,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是孙中山的《讨逆宣言》,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慈溪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宣统帝与”共和“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进行二次革命。1915年-1916年孙中山发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1917年-1918年孙中山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护法战争。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1913年宋教仁遇刺,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3.(1)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派;江南制造总局等。
(2)维新变法。
(3)护国战争。
(4)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等。
【详解】
(1)根据“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失败”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年代,清廷内一些有远见的官员,想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维护其统治,他们被称洋务派;他们创办的军事工业包括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根据“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回之政治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主张是维新变法。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制度,与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的斗争是护国战争。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等。
14.(1)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强迫清政府签定《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变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道光后期”发生的“民族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认为“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的依据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强迫清政府签定《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2)依据材料二的“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可知材料二涉及了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依据材料二的“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可知材料二涉及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据材料二的“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可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一两百年间东西方在思想文化领域不断碰撞,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15.(1)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2)“将树砍断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树墩还在”:革命不彻底;没有彻底清算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3)袁世凯;二次革命。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民权主义,即:国民权利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2)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将树砍断了”;辛亥革命的最大问题是革命不彻底,没有彻底清算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因此说“树墩还在”。
(3) 根据材料“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等到他于民国五年6月6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已有光的事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指的是袁世凯。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4) 开放性设问,结合材料四,围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