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16: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如下图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940年 地点:华北地区 规模:100多个团 总指挥:彭德怀 意义: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2.下表是抗战时期某一战役的数量归纳表,该战役是( )
项目 数量
参战部队 105个团(约20余万人)
战斗次数 1800多次
歼敌人数 2万多人
摧毁敌交通线 铁路474千米
公路1500多千米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3.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4.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 )
A.沉重打击了日伪军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使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5.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长沙战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台儿庄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百团大战——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6.“苏中区党委作出了‘二五减租、分半减息’的决定,即:从1941年夏季开始,地租按抗战前租额减去25%,抗战前的借贷息额利息最高不得超过一分半,简称‘双减’。”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建立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7.下列内容所展示的主题是( )
发表抗日宣言 提出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大量日军 召开中共七大,为抗战胜利准备条件
A.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 B.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抗日战争得到国际援助 D.国共密切合作抗击侵略
8.电视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有段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们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关照’日本鬼子”并且“让他们尝到了被八路军打的滋味”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地道战 C.百团大战 D.水上游击战
9.如图中的战役在彭德怀指挥下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该战役发生于
A.华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10."年代尺"帮助我们理清历史的线索。以下抗日战争部分史实的梳理中,相关信息点的对应错误的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皖南事变
11.下列对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史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2.“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首歌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国共官兵英勇善战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密切配合 D.全世界人民的热情支持
13.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发表的著作中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毛泽东的这部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4.下图中的革命将领既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又直接指挥新四军抗击日寇,他是
A.刘伯承 B.周恩来 C.叶挺 D.陈毅
15.为了驳斥抗战期间出现的速胜论与亡国论,毛泽东在1938年撰写了哪一伟大著作 ( )
A.《论联合政府》 B.《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C.《论持久战》 D.《井冈山的斗争》
二、综合题
16.某校初三年级开展“红色之旅”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分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四个小组进行。
材料一 历史老师为规划研学路线的学生准备了八个资料包,进行行前学习。
(1)请将以上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多选、少选、选错均不得分,3分)
示例:参加“井冈山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①④⑤
参加“红船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长征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延安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下面是 “井冈山精神”小组的一位同学的研学记录
第一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黄洋界 1928年8月,守卫在黄洋界哨口的红军两个连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第二天: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见到了珍贵的史料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用下列方法分配之: (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2)分配农民共同耕种 (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第三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有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书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史》目录(部分) 第四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农业经济 第五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业、邮政业和医院建设 第六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商业 第七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财政金融
(2)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的原因。材料三 回到学校后,三组学生将研学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材料进行整理,用来布置年级展板。
“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袁鹰《井冈翠竹》(节选)
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同志得了病,跟不上队伍,老班长就照顾我们。半个月后,青稞面都吃完了,草根也挖完了。老班长发现池塘边有鱼,便做了一个鱼钩,钓鱼煮汤给我们喝。这几天来,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其实他只吃草根和鱼骨头,我很感动。一天老班长又去钓鱼,很久也不见他回来。发现老班长时,他已经牺牲了。 ——陆定一《金色的鱼钩》
许多青年怀揣着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奔赴延安,成为革命队伍的一员。成千上万的爱国人士、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不怕艰难困苦,长途跋涉奔赴延安,许多人长期留在了延安,成为抗战力量的强大储备,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建设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根据材料三,说说你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了什么精神?
17.电报是众多史料类型中的一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战争爆发后,李鸿章给各电报局发电:“各军相隔较远,应设行营电线,以通声息,沿海各要口,凭高瞭远,应设德律风(电报)电线,以通敌情。如果稍有阻断,贻误军机,获罪不仅撤委;如能始终不误,事竣必当从优保奖。”
——摘编自《李鸿章电报文稿》
材料二 “总长亲译……本日阁议,金以此次山东青岛问题交涉失败,至起内讧。近日都中学生暴动及各省情形,恐难免尚有暴动。如于不能维持时,全体阁员一致辞职。届时钧座是否列名,请速电复。”
——摘编自1919年5月6日陈篆发给陆征祥的电报
材料三 1940年9月中旬蒋介石发出嘉勉电称:“朱副长官、彭副总司令:送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摘编自《抗日战争史料汇编》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根据材料一,写出李鸿章给各电报局发电报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场战争的结果。
(2)材料二中的"都中学生暴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根据材料二,写出电文中内阁提出辞职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3)材料三中蒋介石嘉勉的是哪一场战役 根据材料三,指出该战役的作战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电报的史料价值。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撒花姑娘,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息。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百团大战,D项正确;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日军对平型关开进,八路军115师在林彪师长率领下,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排除A项;1938年3月,李宗仁在台儿庄组织反击,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B项;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后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根据“参战部队105个团(约20余万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项;1941年12—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抗击日军,大获全胜,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在华北领导了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D项正确;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淞沪会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取得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故C符合题意;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与“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不符,故AB不合题意;武汉会战后使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故D表述错误。故此题选C。
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A项正确;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B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1941年正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是为了团结苏区广大地主阶级抗日,建立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是1926年开始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排除A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排除C项;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团结抗日,而不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
依据题干内容可知与中国共产党为抗战做出重大的贡献有关,如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发表抗日宣言,此后提出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抗击大量日军,194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由此得出主题是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B项正确;题干没有突出全民族抗战,而是凸显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国际援助对抗日战争的支持,排除C项;题干的主旨是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没有体现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
根据材料“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关照’日本鬼子”并且“让他们尝到了被八路军打的滋味”,由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C项正确;1937年9月25日,为了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排除A项;地道战、水上游击战是作战方法而不是战役,排除BD项;故选C项。
9.A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信息“百团大战”“彭德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排除。
10.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在1937年,与史实对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ABD都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A项符合题意;BCD想都是对正面战场史实的描述,不符题意,排除BCD。故选A项。
12.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题干歌曲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农民阶级抗击日本侵略的游击战法地道战,广大农民参与抗战体现了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实现了全民族抗战,A项正确;题干与国共官兵英勇善战无关,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密切配合无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全世界人民的热情支持,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反映的是持久作战的方针,出自毛泽东的《论持久战》,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图中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又直接指挥新四军抗击日寇的人物是叶挺,他在北伐战争中是领导第四军独立团,作战英勇,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叶挺与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在抗日战争中,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C项正确;刘伯承领导过南昌起义,但没有参与北伐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排除A项;周恩来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但不是新四军领导,排除B项;陈毅没有参加过北伐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38年毛泽东为了驳斥抗战期间出现的速胜论与亡国论,撰写了《论持久战》,C项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排除A项;1939年12月,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排除B项;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毛泽东同志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名称是《井冈山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参加“红船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⑥;
参加“长征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②③;
参加“延安精神”小组的同学,需要选择的资料包是⑦⑧。
(2)原因: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3)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舍己为人、团结互助、乐于助人。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贵州的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中共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符合长征精神的有②③⑥;抗战时期,延安是八路军的总后方;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聚和发展了人们抗日力量;武汉会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故入选延安精神的有⑦⑧⑨。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进行根据地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历程中经历了创建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奋斗历程中具有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舍己为人、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有理想等。
17.(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目的:设行营电线,以通声息,以通敌情。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事件:五四运动。原因:还会爆发大规模的暴动,如果不能解决各地区暴动,内阁集体辞职。影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战役:百团大战。目标:彻底断绝其交通。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电报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理由:电报是一手史料,是历史亲历者的决策,为研究重大历史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丰富史料。
【详解】
(1)根据材料“1894年战争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一“各军相隔较远,应设行营电线,以通声息,……以通敌情。如果稍有阻断,贻误军机,……”可得出李鸿章给各电报局发电报的目的:设行营电线,以通声息,以通敌情。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根据材料“‘总长亲译……本日阁议,金以此次山东青岛问题交涉失败,至起内讧。近日都中学生暴动及各省情形,恐难免尚有暴动。……’——摘编自1919年5月6日……的电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都中学生暴动"指的是1919年5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根据材料二“……。近日都中学生暴动及各省情形,恐难免尚有暴动。如于不能维持时,全体阁员一致辞职。……”可得出电文中内阁提出辞职的原因:还会爆发大规模的暴动,如果不能解决各地区暴动,内阁集体辞职。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1940年9月中旬……‘朱副长官、彭副总司令:送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可知材料中蒋介石嘉勉的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主要目标是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地点。根据材料三““朱副长官、彭副总司令:送电均悉……,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可得出百团大战的作战目标是:彻底断绝其交通。根据所学知识,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根据以上三个材料中的电报的用途,可知电报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应为电报是一手资料,是历史亲历者的决策,为研究重大历史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丰富史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