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第四单元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19 11:4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素养目标
1.认识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2.了解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影响因素。
3.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1.概念:是指因 或者快速变化,造成 、 、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2.灾损的影响因子: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自然异变的 、 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 、 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按损失程度排序:依次是 、 、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 、风雹和 。
自然异常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强度
速度
人口密度
产业布局
地震
洪涝
滑坡
泥石流
课前预习
地面震动
构造
破裂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等震
破坏程度
震级
震中距
房屋结构
环太平洋
大洋中脊
两大
四大
2.洪涝
概 念 洪 河湖水位 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 现象或
导致的 称为洪水。若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
涝 若洪水或者雨水 , 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
危 害 直接危害 对城市和工农业等各部门造成直接破坏和经济损失
间接损失 冲击社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
超过
溢流
堤坝溃决
水流下泻
洪灾
集聚
涝灾
淹没
发生 机制 自然因素 、冰雪 、河道堰塞、海啸、 等都可能导致洪水,涝灾的形成还与 有关
人为因素 毁林开荒、 、过度抽取地下水、全球变暖、城市化等也会诱发或者加剧洪涝灾害
暴雨
快速融化
围湖造田
风暴潮
地势高低
[特别提醒] 洪水与洪灾不是一回事。洪水形成后,如果对人类造成损失,才会成为洪灾。
3.滑坡、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 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 的现象 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 ,在 作用下向下 的特殊洪流
特点 都具有 特点
灾害 、道路、房屋,堵塞河道,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发生 机制 不稳定的 ;岩土 ;触发因素。 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
; 巨大水流。
发生 过程 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
重力
向下滑动
混合物
重力
快速运动
突发性
摧毁桥梁
埋没农田
山坡形态
软弱面
沟谷坡度
突发性
一、地震的发生机制分析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全球地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这三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另外,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用图表示地震的形成与分布如下:
问题探究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影响烈度的因素与烈度之间的关系
二、洪水和雨涝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 形成原因 危害 多发地区
洪水 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危害 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雨涝 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两者联系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与洪水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洪水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和区别
例 北京时间2019 年5 月25 日,日本千叶县发生5.0 级地震,震源深度30.4 千米。读下面某同学绘制的等震线图, 完成(1)—(2)题。
(1)若甲地为震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震级a>b>c B. 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大
C. 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 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
(2)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
解析:(1)等震线是烈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震中是地震烈度最高区,一般情况下,与震中距离越远,烈度越小。(2)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答案:(1)D  (2)D 
方法技巧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分析
(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势低洼)。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
例 孟加拉国水灾严重,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孟加拉国主要属于哪类地形?这种地形对水灾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2)孟加拉国的气候属于哪种类型?当西南季风势力强大时,对孟加拉国的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3)流经孟加拉国的最大河流是哪一条?对形成水灾有什么影响?
(4)有人说,孟加拉国水灾与海潮有一定关系。你认为有道理吗?
解析:读图可知,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加剧地表积水产生洪涝。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其势力强大会产生持续性降水。同时,孟加拉国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干支流汇合带来大量洪水。孟加拉国南部流域地处热带,易产生大风,且海湾口大内小,海潮进入沿岸,易使海水水位上升,从而降低河流入海速度,降低河道泄洪速度。
答案:(1)平原。影响: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剧受灾程度。 (2)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雨量多, 洪涝灾害严重。 (3)恒河。影响:各干支流在此汇集,易形成水灾。 (4)有道理。海潮出现时,会顶托河水,使河水下泄不畅,使洪水水位上升。
三、滑坡与泥石流
1.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滑坡 泥石流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山地沟谷中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 较大 较小
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 可以无水的参与 必须有水的参与
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2.滑坡的形成机制
3.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方法技巧 分析某区域地质灾害多发的一般思路(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
例1 读下面某自然灾害现场图,完成(1)—(2)题。
(1)图示自然灾害类型是 (  )
A. 干旱 B. 泥石流
C. 滑坡 D. 地面沉降
(2)该类型灾害 (  )
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 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岩体或土体将道路掩埋,因此灾害类型为滑坡。(2)滑坡多发生在山区,降水集中的夏季是其多发季节,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滑坡的发生,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答案:(1)C  (2)D 
例2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京津冀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解析:(1)注意高风险区在图中的位置,空间分布要根据图中信息(山脉、河流)来回答。(2)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势起伏、松散物质、降水等角度分析。
答案:(1)泥石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山区河谷地段。(2)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地表碎屑物质多;地势起伏较大, 沟谷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
课后检测
2018 年12 月16 日12 时46 分左右,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发生5.7 级地震,震源深度12 千米,震中位于周家镇,全县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下图是地震发生时①②两地观测站测到的地震横波与纵波的时距曲线。据此完成1— 2 题。
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 岩石圈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 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横坐标向右增大,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 横坐标向右增大,反映出震级越来越大
C. 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的时间差越小
D. a 线表示纵波时距曲线,b 线表示横波时距曲线
1 A 2 C  解析:1. 从地球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陆壳的平均厚度约33 千米,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地壳位于岩石圈内;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 约在地下平均17 千米深处;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约在地下2 900 千米深处。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2 千米, 位于地壳。2.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图中横坐标向右增大,表示离震中越来越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烈度越来越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图中经过相同距离b 线所需时间小于a 线,故a 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b 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的时间差越小。
2016 年4 月,厄瓜多尔西北沿海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毁坏。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援建竹屋,安置灾民,并积极指导当地人学习制作竹墙家具等手工艺。厄瓜多尔是世界主要竹子产地之一,但当地对竹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下图是厄瓜多尔示意图。据此完成3— 4 题。
3 此次地震发生在 (  )
A.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4 震后,中国援建竹屋主要是由于 (  )
A. 竹材廉价易得,当地经验丰富 B. 竹材繁殖迅速,采伐后恢复快
C. 竹屋通风透气,适应干热环境 D. 竹屋结构轻巧,抵御余震
3 D 4 D  解析:3.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西侧海洋为太平洋,此次地震发生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4. 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且一次地震后往往还会发生余震,竹屋结构轻巧,可抵御余震。由材料“当地对竹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可知,当地经验并不丰富。竹材繁殖迅速,采伐后恢复快及竹屋通风透气,适应干热环境是援建竹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如图为长江三峡库区环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5— 6 题。
5 长江干线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次数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  )
A. 暴雨越多 B. 植被越稀疏
C. 谷越深坡越陡 D.土质越疏松
6 大宁河在重庆东部汇入长江。长江干线与大宁河河口交汇水域发生滑坡对长江干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 堵塞河道、引发洪水 B.影响长江航运
C. 影响长江三峡发电 D.影响沿岸工农业发展
5 C 6 B 解析:5. 在气候条件和地质基础一致的情况下, 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与植被覆盖情况和坡度的陡缓有关。在三峡谷地,“越接近水面线”坡度越陡,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蚀强烈;植被的覆盖情况和“越接近水面线”这个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滑坡和泥石流的情况有所不同,植被覆盖好的地方,有可能会促进滑坡体的滑动。6. 紧扣对长江干流产生的主要影响,即主要影响长江航运。
右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7— 8 题。
7 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  )
A. 49 B. 99 C. 149 D. 199
8 依据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  )
A. 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B.地势陡峻,降水丰富
C. 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
7 C  8 B 解析:7. 图中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 则甲地年降水量为700— 750 毫米,乙地年降水量为800— 850 毫米,两地差值为50— 150,C 项正确。8. 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势陡峻、降水丰富、植被稀疏的地区,图中显示乙地区是泥石流危害重点区,B 项正确。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完成9— 10 题。
9 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
A. 干旱 B.寒潮 C.沙尘暴 D.滑坡
10 下列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②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生频率高 ③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④植被破坏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人为原因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D  10 C 解析:9.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应为滑坡或泥石流灾害。10. 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指在某些气象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 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 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 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读下面某年9 月7 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完成11—13 题。
11 我国该年9 月7 日前后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  )
A. 秦巴山区 B. 横断山区 C. 武夷山区 D. 东北山区
12 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  )
A. 天气状况 B. 地质地形条件
C. 大型施工活动 D.水系特征
13 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  )
A. 4— 9 月 B. 10 月—次年3 月C. 6—11 月 D. 12 月—次年5 月
11 A  12 A  13 A  解析:11. 根据某年9 月7 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并结合我国地形分析可知,我国9 月7 日前后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秦岭、大巴山地区。12.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指在某些气象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故此次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天气状况。13. 从全国看,4— 9 月是我国多雨月份,是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的月份。
读下面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14—16 题。
14 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有 (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 滑坡、泥石流在我国山区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  )
A. 山区植被茂密,根系使土壤变得疏松
B. 山区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C. 山区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严重
D. 动物的活动使地表遭到破坏
16 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 C 15 B 16 D  解析:14. 图示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应具备以下特征:起伏的地形,集中的降雨,破碎的地表等,①④正确。15. 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山区地表起伏大,增加了重力作用。16. 此类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对植被的破坏,故对其防治应采取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等措施以减少水、石下泄。
读我国洪涝多发区分布图,完成17— 18 题。
17 我国洪涝多发区的共同特点是 (  )
A. 雨季漫长 B. 地势低平
C. 河网密布 D. 植被稀疏
18 图示洪涝多发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距海远近
C. 雨带位置 D. 台风频次
17 B  18 C  解析:17. 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气象、地形等因素有关。读图可知,洪涝多发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平原、盆地中,而图中的雨季时间自南向北逐渐缩短,A 项错误。这些地区多为平原、盆地,地势低平,易积水,B 项正确。我国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小,C 项错误。北方的植被覆盖率低于南方,D 项错误。18. 洪涝灾害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等,该区域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 雨季长短不同,降水量季节、年际差异大,易发生洪涝灾害。从空间上看,这些区域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和南部多雨区。随着雨带所处位置不同,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雨带位置。
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9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气候方面: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涝灾害。地形方面: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有条件的地区可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裁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解析:(1)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方水灾、北方旱灾。(2)注意本题设问是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灾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低平。(3)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知易行难,重在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