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19: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某战役中,岳飞率军大败金军的主力,该战役发生在( )
A.澶州 B.建康 C.郾城 D.大散关
2.下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笔记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1.第一个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时称北京为中都 2.建立者为完颜阿骨打,1115年称帝 3.保持了女真族特有的猛安谋克制
A.辽朝 B.金朝 C.元朝 D.清朝
3.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岳飞抗金 B.蒙恬北击匈奴
C.黄巢起义 D.陆秀夫抗元
4.下图塑像现存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
A.岳家军抗击辽兵,作战勇敢 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坚持抗元,统一了中原 D.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5.两宋时期,民族并立,战争不断,因此中原汉族政权内部出现了主战派与主降派。下面人物中属于主战派的是
①寇准 ②秦桧 ③赵构 ④岳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将领是( )
A.文天祥 B.岳飞 C.戚继光 D.郑成功
7.下列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有一幅不符合事实,请指出( )
A. B.
C. D.
8.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的抗金英雄的是( )
A.秦桧 B.岳飞 C.戚继光 D.文天祥
9.金与西夏、南宋的贸易很繁荣,金向南宋输出的主要物品有:北珠、人参、松子、甘草、北绢等。南宋向金输出的物品以茶为大宗。这说明了双方侧重于( )
A.种植作物的交流 B.语言交流
C.饮食交流 D.贸易交流
10.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如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1.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核心素养 内漏
唯物史观 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时空史观 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要依靠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历史解释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
家国情怀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
A.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
C.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D.《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
12.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作者是( )
A.杜甫 B.文天祥 C.岳飞 D.韩世忠
13.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与历史不符的是( )
A. B.
C. D.
14.中学历史课是中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光谷某初级中学的小林同学要在本班“爱我中华”的历史活动课上做主题发言,以下适合他选择的历史题材是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岳飞抗金 D.回族诞生
15.宋金对峙期间,岳家军战功卓著,岳飞威望大增。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人力量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据此可知,岳飞被害根本是由于( )
A.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 B.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
C.岳飞抗金不利于民族交融 D.岳飞反对朝廷与金议和
二、综合题
16.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向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北宋形势图(1111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分别写出A政权的名称和B政权的建立者。
【史料实证】
材料二:“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宋史·宋太祖本纪》
(2)材料二叙述的是宋太祖采取哪一政策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北宋的政治统治产生的积极影响?
【唯物史观】
材料三:辽宋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编译自《宋史》
(3)材料三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说,这一协定对于北宋是“屈辱”的?你如何评价?
【历史解释】
材料四:唐末形势图:
(4)上图反映的是唐朝末年哪一政治局面?是哪一次历史变故导致了这一局面的出现?
【家国情怀】
材料五:A: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有人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B: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他严词拒绝。刑场上,他面南而拜,从容就义。
(5)请任选A、B一则材料,谈谈这位英雄身上体现出怎样的高尚品质。
1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谐相处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隋朝——“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材料一中反映出隋朝建立前,我国北方民族关系出现什么现象?
【唐朝——“和同为一家”】
材料二:“自从贵主(唐太宗)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2)材料二中“贵主和亲”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说明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宋朝——“先战后和”】
材料三:《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材料四:《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史学家许倬云说“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故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一例)
【以史为鉴】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民族关系、民族交往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C项正确;澶州、建康、大散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
依据笔记中“建立者为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等信息可知反映的历史时期是金朝,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金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金迁都北京并称为中都,B项正确;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排除A项;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排除C项;清朝的建立虽然与女真族有关,但建立者是皇太极,也不是第一个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他要讲述的是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A项正确;蒙恬北击匈奴是在秦朝,与“收复建康”不符,排除B项;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与“取得郾城大捷”等不符,排除C项;陆秀夫抗元与“取得郾城大捷”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40年岳家军大败金大将兀术,取得了郾城大捷 ,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迫使金军后撤,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人民感激他的奉献,故D正确;AC错误;岳飞被投降派杀害与题干无关,故B错误。综上故选D。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主战派,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主战派,①④正确,D项正确;秦桧、赵构是南宋时期的主和派,排除②③,排除A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B项正确;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排除A项;戚继光是明代抗倭英雄,排除C项;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北宋;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夏,称“西夏”;112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辽朝被金朝所灭;1127年,金灭北宋;同一年,北宋皇族赵构建立南宋。1125年辽国灭亡,1127年南宋有建立,所以辽和南宋不能并存,C项符合题意;分析图示可知,选项A反映北宋、辽、西夏的并立,并且方位正确,排除A项;北宋和金、西夏并立,图示显示的方位也对,排除B项;南宋、金、西夏并立,图示方位都对,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岳飞抗金取得巨大成就,是抗金英雄,B项正确;秦桧是主和派,戚继光是明代抗日英雄,文天祥是抗元英雄,排除ACD三项。选B项。
9.D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金向南宋输出的主要物品有:北珠、人参、松子、甘草、北绢等”“南宋向金输出的物品以茶为大宗”可知,这些都是各地的大宗商品,可见宋金之间进行的主要是商品交流,即贸易的交流,所以D项符合题意;宋金之间进行的主要是贸易交流,排除A;BC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D。
10.A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由于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命令岳飞班师回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宋朝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说明苏湖地区称为全国重要粮仓,选项B错误,不符合题意;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发展生产,使女真势力迅速壮大,没有超越中原地区,选项C错误,不符合题意;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蒙古政权建立,选项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D
【详解】
史料实证就是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只有《金史》是史料,“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是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在陈述客观史实,没有根据历史资料推理和论证,不属于“史料实证”,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表现了文天祥敢于奉献,以死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B项正确;杜甫是唐代的诗人,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岳飞是南宋的抗金英雄,但与诗句无关,排除C项;韩世忠也是南宋名将,但与诗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辽被金所灭,所以南宋不可能和辽并立。西夏在南宋的西北方。D项符合题意;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赵构于1127年,建立南宋。由此可知ABC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
根据材料“……爱我中华……”及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C项正确;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排除A项;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排除B项;回族基本上是在元朝形成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A
【详解】
根据“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人力量的崛起”可知,岳飞被害主要是由于战功卓著,威望大增,这反映了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故选A;B项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岳飞反对朝廷与金议和,排除D。
【点睛】
16.(1)A政权是辽;B政权的建立者是元昊。
(2)重文轻武政策;积极影响:促进了文教事业的发展:防止了军人政变:巩固了北宋政权:有利于社会安定;等等。(答出两项,符合题意即可。)
(3)澶渊之盟;这在当时对于北宋是屈辱的,但换得了宋辽之间长久的和平,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更是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4)藩镇割据局面;安史之乱。
(5)选A:岳飞不计个人名利,不怕牺牲,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选B:文天祥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崇高的民族气节。(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1)
解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和北宋对峙的正确是辽和西夏。A是辽,是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建立的;B是西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
(2)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可知是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第二小小问要求分析重文轻武政策对北宋政治统治产生的积极影响,依据材料“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和所学从促进文教事业的发展,防止军人政变、巩固北宋政权,有利于社会安定等方面回答。
(3)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辽宋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可知,是檀渊之盟,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第二小问要求评价檀渊之盟,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价,北宋给辽岁币,这在当时对于北宋是屈辱的,但换得了宋辽之间长久的和平,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更是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
(4)
第一小问,读《唐末形势图》可知反映的是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局面。第二小问要求分析造成唐末的藩镇割据局面的原因,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这一局面。
(5)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不管选择哪位英雄,说出其身上的高尚品质即可。如选A: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有人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可以看出,岳飞不计个人名利,不怕牺牲,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选B:天祥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他严词拒绝。刑场上,他面南而拜,从容就义,可以看出文天祥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崇高的民族气节。
17.(1)民族交融的现象
(2)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
(3)民族政权并立;北宋通过澶渊之盟,以金钱和丝帛换来了和平的社会局面
(4)认识: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北宋在与周边民族相处有和有战;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一视同仁、平等友好、团结互助等;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可知反映了隋朝建立前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推动北方民族交融。
(2)依据材料二“自从贵主(唐太宗)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知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从而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文成公主入藏,说明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依据材料三《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材料四《金、南宋对峙形势图》,说明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宋真宗时期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每年给辽提供大量的岁币以维持双方的和平局面;南宋宋高宗时期与金订立绍兴和议,通过给对方大量的岁币以换取和平。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古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两宋时期虽然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有过战争冲突,但是和平友好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今天我们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友好,团结互助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