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9 20:4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羊角锤 B.瓶起子
C.镊子 D.托盘天平
2.以相同功率正常匀速行驶的两辆汽车,在相同时间内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所做功之比是2:1
B.两车所做功之比是1:1
C.两车所受牵引力之比是2:1
D.两车速度之比是1:2
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国旗杆顶部所装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定滑轮,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它是定滑轮,用它可以省力
C.它是动滑轮,用它可以省功 D.它是动滑轮,用它可以省力
4.如图所示,是一个老人和小孩攀爬同一楼梯时的情景。若需要比较攀爬楼梯过程中老人和小孩消耗的功率大小,测量的物理量有(  )
A.只需测量各自爬楼梯的高度
B.只需测量老人的质量、小孩的质量
C.需要测量老人的质量、小孩的质量,各自爬楼梯所需的时间
D.需要测量老人的质量、小孩的质量,各自爬楼梯的高度和所需的时间
5.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地面上的运动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像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下列有关拉力做功及其功率的分析正确的是(  )
A.9~12s内拉力做功为18J B.0~3s内拉力做功为9J
C.3~6s内拉力的功率逐渐变小 D.第4s拉力的功率为36W
6.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3s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km/h
C.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
D.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的功约为2000J
7.图甲所示,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600N的物体,在卷扬机拉力F的作用下,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中的图线所示。已知动滑轮受到的重力为20N,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是向上运动的
B.物体上升的速度是10m/s
C.卷扬机拉力F的大小是310N
D.卷扬机拉力F的功率是31W
8.一拖拉机以相同的功率在甲乙两块地上耕作,在甲地上匀速前进800米用2分钟,在乙地上匀速前进600米用1.5分钟,则此拖拉机在甲乙两地耕作时受到的阻力之比为(  )
A.3∶4 B.4∶3 C.1∶1 D.2∶3.
9.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动滑轮的重力为10N。在把物体匀速提升1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10J
B.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300J
C.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相等
D.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均为90.9%
10.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s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10J B.30J C.50J D.80J
11.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若F1和F2大小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1和F2做的总功相同 B.力F1和F2做功的功率相同
C.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大 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高
12.如图所示,使用起子向上用力打开瓶盖时,起子可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3.空吊篮A重25N,绳子承受最大拉力100N。小壮用20N的力以2m/s的速度将A匀速提升到高处,忽略绳重、摩擦、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15N
B.第2秒内克服滑轮重做的额外功为30J
C.此装置最多能匀速运载160N重的货物
D.此装置运载货物最高机械效率为92.5%
14.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 人将重物从地面拉到高处
C. 人推一块大石头没推动
D. 人使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5.小明两次分别用时90s、40s从一楼爬到五楼,小明的体重与前后两次上升的高度均不变,比较两次爬楼过程(  )
A.用时少的做功多 B.用时少的做功功率大
C.用时多的做功多 D.用时多的做功功率大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20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F1始终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1)当F1竖直向上时,F1的大小为 ___________N;
(2)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动力F1的大小变化是 ___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17.如图所示,质量忽略不计的AC硬棒能绕O点自由转动,且AB=BO=OC,在B点挂一重物甲,用手给AC硬棒某点施加一个动力F恰好使硬棒在图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
(1)请画出给AC硬棒上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1的示意图及F1的力臂l1______;
(2)请画出重物甲对硬棒AC施加的阻力F2的示意图及F2的力臂l2______;
(3)此杠杆是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依据是______。
18.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重360N的物体A。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拉动物体,在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时,拉力为5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______N。
19.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80N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_____N,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如图甲,用滑轮组将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图乙是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象,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的单位是 _____,拉力F的功率是 _____W,动滑轮的重是 _____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
三、综合题
21.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AB,长1m,支点在它中点O,将重分别为10N和2N的正方体M、N用细绳系于杠杆的B点和C点,已知OC︰OB=1︰2,M的边长l=0.1m。
(1)在图中画出N受力的示意图;
(2)求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若要使M对地面的压强减小100Pa,则系着N的细绳向杠杆A端还是向B端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22.如图所示,一把杆秤不计自重,秤砣的质量为100g,秤杆水平静止时,OA=5cm, OB=25cm。求∶
(1)被测物体的质量;( )
(2)若秤杆长60cm,不改变OA的长度,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多少千克的物体?( )
(3)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会比真实值______(“偏大”或“偏小”)。
23.请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奔向火星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爱国诗人屈原以长诗《天问》发出对天地、自然及人世间一切事物现象的疑问,表现了诗人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天问一号”探测器带着先人千年的梦想于2020年7月23日踏上飞向火星的旅途,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我国成为首个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任务的国家。
在太阳系中,地球和火星围绕太阳周而复始地做椭圆运动,如下左图所示。探测器如何从地球到达火星呢 从一个天体的引力范围到另一个天体的引力范围的轨道叫做转移轨道,理论上探测器可以沿任意路径从地球到达火星,但是有一条飞行路径效率最高,途中只需两次引擎推进,更节省燃料。
由于地球和火星的公转轨道接近于圆,且它们的公转速度变化不大,为了比较简明地说明这条路径,我们假设地球和火星围绕太阳逆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轨迹为圆的曲线运动),如图所示。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天,火星的公转周期约为687天。当地球与火星夹角为44°时,载有“天问一号”探测器的航天器在上右图中A处点火,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转移轨道,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奔向火星轨道,到达上右图中B处时与火星相遇,实现轨道转移。这条路径被称为“霍曼转移轨道”。
实际上,对于以28km/s高速靠近火星的探测器来说,要想被火星引力捕获,必须在火星引力范围内实施精准、自主、可靠地制动控制,使探测器成为环绕火星飞行的一颗卫星。如果探测器没有被火星捕获,我们就需要等待探测器与火星在779天后的再次相遇。
(1)“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有一条效率最高,更节省燃料的飞行路径,叫做______。
(2)在本文中,为了便于研究问题,我们把地球和火星复杂的变速椭圆运动,简化为匀速圆周运动。这种抓住事物本质,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会经常使用。下列事例中使用到这种研究方法的是______
A.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速度变化很小时,可视为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受到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多少来衡量
C.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可以视为作用在一个点上,称之为重心
D.不计绳重、滑轮重,忽略轮与轴间摩擦的滑轮组,称为理想滑轮组
(3)由文中内容,请你推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地球轨道转移到火星轨道大约经历______天(保留整数)。
24.如图所示,在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隔离区内,用无人驾驶迷你小巴士运送生活必需品,既有效降低接触感染风险,又提高了运送效率。迷你小巴士的质量 m=1200kg,最多一次可以运送 m=800kg 的货物。某次满载时以 v=36km/h 的速度,沿小区道路匀速行驶=2min 把货物送到指定地点,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是小巴士满载时重量 G的 0.02 倍。求这辆迷你小巴士在 t=2min内
(1)通过的路程 s=____m。
(2)受到的阻力f=________N。
(3)牵引力做的功W。( )
25.图甲是某居民楼前的无障碍通道,一位中年人正用轮椅推着他年迈的母亲缓缓上行,图乙是该通道斜面示意图。为了解中年人推轮椅时所用力的大小,小红和小华进行了探究。她们从斜面底端A点沿斜面确定了相距1m处的B点。(g取10N/kg)
(1)使刻度尺“0”刻度线与水平地面对齐,正确测量B点高度,结果如图乙,为______cm;
(2)选用车轮与轮椅相同材质、花纹的小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车重为2.0N;
②将弹簧测力计与斜面平行放置并______,然后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小车,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
③计算出将小车从A点拉到B点的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__J;利用斜面将小车从水平地面提升到B点时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3)在小车上逐渐添加重物,测出小车的总重G,测出沿斜面匀速拉动小车需要的力,计算出拉小车从A点到B点所做的功W1;计算出竖直向上将小车从水平地面提升到B点所做的功W2。以功为纵坐标,以小车总重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出W1和W2与小车总重G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丙中的线段a和b;
①由图像可知:用该通道斜面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与物重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若这位母亲的质量为50kg,所坐的轮椅质量为20kg,则中年人用沿着通道斜面方向的力推轮椅匀速上坡时,力的大小为______N。
26.读数与作图。
(1)如图甲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有一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地面所受压力F示意图____。
(3)如图丙所示,杠杆OAB处于平衡状态,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羊角锤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股A不符合题意;
B.瓶起子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股B不符合题意;
C.镊子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股C符合题意;
D.托盘天平使用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等臂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AB.两车功率相同,根据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相等,即两车所做的功之比为1:1,故A错误,B正确;
C.由W=Fs可得,两车所受牵引力之比为
故C错误;
D.由可得
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国旗杆顶部装的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定滑轮也是这样,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C
【详解】
爬楼时,克服重力做功,需要测量老人的质量、小孩的质量,由W=Gh=mgh可比较做功的多少;爬完相同的楼梯,则高度相同,根据P==比较功率的大小,因此只需要测量老人的质量、小孩的质量,各自爬楼梯所需的时间即可比较老人和小孩消耗的功率大小。
故选C。
5.A
【详解】
A.由图甲可知,9~12s内,拉力为,由图乙知,9~12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9~12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则推力对物体做功
故A正确;
B.由图乙知,0~3s内,物体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在拉力F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拉力不做功,故B错误;
C.由图甲可知,3~6s内,拉力为,由图乙知,3~6s内,物体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由
可知,功率逐渐变大,故C错误;
D.由图甲可知,第4s拉力的大小为,由图乙可知,3s时速度为0,6s时速度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第4s的速度为,由
可知,功率为
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眨一次眼的时间约是十分之一秒,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合3.6km/h,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重约500N,人密度与水相当,可认为悬浮在水中,浮力与重力相等,因此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故C符合题意;
D.人体重约500N,完成一次引体向上,上升高度为手臂长,约0.6m,因此做的功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A.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与滑轮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提升物体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40cm=0.4m
速度为
则物体上升的速度
故B错误;
C.卷扬机拉力的大小
故C正确;
D.拉力的功率
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拖拉机在甲地上的速度
拖拉机在乙地上的速度
由可知,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拖拉机在两块地耕作时的牵引力F大小相等。由于拖拉机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阻力也大小相等,即阻力之比为1∶1,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
AB.因为两个滑轮组均是把重100N的物体提升1m,故做的有用功均是
故A、B均不符合题意;
C.不考虑绳重与摩擦,甲滑轮组2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匀速提升时,施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不考虑绳重与摩擦,乙滑轮组3段绳子与动滑轮接触,匀速提升时,施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两个滑轮组在匀速提升时,施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并不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不考虑绳重与摩擦时,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因为两个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滑轮重均是相同的,即物重、总重是相同的,所以,二者的机械效率也是相等的,均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
由图丙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由得,在2~4s内物体通过得路程是
由图乙可知,在2~4s内拉力的大小是3N,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故选B。
11.D
【详解】
由图知,甲滑轮组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乙滑轮组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4。
AB.若重物上升高度为h,则两滑轮组中绳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
s甲=3h,s乙=4h
甲滑轮组中拉力做的总功为
W甲总F13h
乙滑轮组中拉力做的总功为
W乙总F24h
已知F1=F2,所以W甲总<W乙总,故B错误;
已知时间相同,由公式P 可知,P甲总<P乙总,故A错误;
CD.甲、乙两滑轮组提升的物重G相同,设一个动滑轮的重为G动,不计绳重及摩擦,则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甲100%
同理可得,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所以甲>乙,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在用启子开汽水瓶盖的过程中,受施力方向向上,启子绕启子与瓶盖的前接触点A转动,所以A点为支点,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详解】
A.由图可知承重绳子股数n=2,因为忽略绳重、摩擦、空气阻力时所需拉力
所以动滑轮的重力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可知,A移动的距离等于动滑轮移动的距离
所以克服滑轮重做的额外功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忽略绳重、摩擦、空气阻力时
所以货物的最大重力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此装置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随提升物重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此装置运载货物的最高机械效率
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
A.人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有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B.人将重物从地面拉到高处,对物体有向上的拉力,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拉力对物体做了功,符合题意;
C.人推一块大石头没推动,有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D.人使箱子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人给箱子一个向上的力,箱子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箱子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
AC.由题知小明的体重与前后两次上升的高度均不变,因此由可知,两次所做的功相同,故AC错误;
BD.两次所做的功相同,由可知,用时少的做功功率大,用时多的做功功率小,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16. 10 先变小后变大
【详解】
(1)[1]O为支点,当F1竖直向上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G×0.5×OA=F1×OA
解得
(2)[2]由下图所示:
可知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由力臂的定义,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阻力与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先变小后变大。
17. 省力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阻力与阻力臂不变,硬棒静止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要使动力F1最小,则对应的动力臂应最大,由图中可知,当动力臂l1为OA时,达到最大,此时动力F1应垂直于AC向上,故动力F1及对应的动力臂l1如下图所示
(2)[2]由受力分析可知,重物甲对硬棒AC的阻力即绳子对硬棒AC的拉力F2,作用在B点,方向竖直向下;由力臂的定义可知,过支点O作拉力F2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即为力F2对应的力臂l2,如下图所示
(3)[3][4]由(1)(2)中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该杠杆是省力杠杆。
18.25
【详解】
用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滑轮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滑轮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同一绳子上的力相等),则
F=T+T=2T

T=0.5F=0.5×50N=25N
由力的相互性,滑轮作用在绳子上的反作用力大小为25N,设绳子水平拉动物体A的力为F′,故
F′=T=25N
又因A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受到绳子的拉力F′和地面施加的摩擦力f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
f =F′=25N
19. 40 不变
【详解】
[1]如图,杠杆在A位置,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80N物体,则阻力臂L2=0.5OA,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则动力臂L1=OA,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L1=GL2

[2]杠杆在B位置时,由下图可知:OA′为动力臂,O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OA′=G×OC′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力臂将变小,但力F的大小不变。
20. J 30 30 80%
【详解】
[1]图乙中纵坐标表示拉力,且拉力大小为50N不变,横坐标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所以
阴影部分的面积=拉力乘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即表示拉力所做的总功,功的单位是J。
[2]由题知,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3m
则拉力做的总功
W=Fs=50N×3m=150J
拉力的功率为
[3]由图知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段数为n=3,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可知,动滑轮的重为
G动=3F﹣G=3×50N﹣120N=30N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为
21.(1) ;(2)900Pa;(3)A端,0.25m
【详解】
解:(1)对N进行受力分析,由于N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则N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二力的大小相等即
方向相反;过N的重心分别沿力的方向各画一条有向线段,并标上力的符号及大小,注意两线段要一样长,如图所示
(2)设B端受到细绳的拉力为FB,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已知OC︰OB=1︰2,则有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细绳对M的拉力
此时M对地面的压力为
M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则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为
(3)若要使M对地面的压强减小100Pa,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为
则M对地面的压力为
细绳对M的拉力为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已知OC︰OB=1︰2,轻质杠杆AB,长1m,支点在它中点O,则OB=0.5m,OC=0.25m,则
则系着N的细绳向杠杆A端移动的距离为
答:(1)如图所示
(2)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为900Pa;
(3)系着N的细绳向杠杆A端移动0.25m。
22. 0.5kg 1.1kg 偏大
【详解】
解:(1)[1]杆秤能够绕O点转动,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秤杆水平静止时,秤砣的重力对应的力臂是OB,被称量物体重力对应的力臂是OA,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代入数据可得被测物体的质量
(2)[2]若秤杆长60cm,不改变OA的长度,要求称量物体质量最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秤砣重力对应力臂应该最长,即为
L=60cm-5cm=55cm
假设最大称量质量为M,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3)[3]若秤砣有缺损,秤砣质量减小,而被称量物体重力和对应的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OB的长度要变大,即杆秤所示的质量会偏大。
答:(1)被测物体的质量是0.5kg;
(2)若秤杆长60cm,不改变OA的长度,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1.1kg千克的物体;
(3)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会比真实值偏大。
23. 霍曼转移轨道 AD 260
【详解】
(1)[1]由题文可知,路径为“霍曼转移轨道”。
(2)[2]A.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速度变化很小时,可以看成速度不变,可视为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
B.物体受到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多少来衡量使用了数学公式,不是抓住事物本质,忽略次要因素,故B不符合题意;
C.重心是模型法的使用,故C不符合题意;
D.不计绳重、滑轮重,忽略轮与轴间摩擦,抓住事物本质,忽略次要因素,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3)[3]此过程火星公转角度为136°,天数为
24. 1200 400 4.8×105
【详解】
(1)[1]已知巴士的速度
v=36km/h=10m/s
行驶时间
t=2min=120s
则巴士通过的路程为
s=vt=10m/s×120s=1200m
(2)[2]巴士满载时的重力为
G=m总g=(1200kg+800kg)×10N/kg=20000N
则受到的阻力为
f=0.02G=0.02×20000N=400N
(3)[3]由于巴士沿小区道路匀速行驶,巴士的牵引力等于阻力,即
F=f=400N
则牵引力做功为
W=Fs=400N×1200m=4.8×105J
25. 9.00cm 重新调零 0.3 0.3 60% 无关 105
【详解】
(1)[1]由图乙可知,该刻度尺每大格为1cm,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0.1cm,故B点高度为9.00cm。
(2)②[2]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方向上使用时,都需要重新进行调零。
[3]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每大格表示0.2N,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0.02N,故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3N。
③[4]将小车从A点拉到B点的过程中,距离为1m,则拉力所做的功为
[5]有用功为
故机械效率为
(3)①[6]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即W2与W1的比值,由图丙可得,W1与W2分别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即

则W2与W1的比值为
而k1、k2为定值,即W2与W1的比值也为定值,故用该通道斜面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无关。
②[7]由图丙可以,随着总重的增加,拉小车从A点到B点所做的功W1成正比例增加,当总重为1N时,W1为0.15J,故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若这位母亲的质量为50kg,所坐的轮椅质量为20kg,则此时总重
则此时拉小车从A点到B点所做的功
则此时推力
26. 3.45
【详解】
(1)[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4.45cm-1.00cm=3.50cm
(2)[2]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铅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垂直地面向下,作用点在铅球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3)[3]作用在B点的拉力F1是动力,首先将F1作用线反向延长,然后从支点O作拉力F1的垂线段,垂线段即为动力力臂l1。如下图所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