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2*故宫博物院
一、选择题
1.下面4个词语中,哪个词不是表现看的()。
A.左顾右盼 B.高瞻远瞩 C.一览无余 D.眉开眼笑
2.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桥》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的言行举动,赞扬了老共产党员( )。
A.在危险来临时沉着稳重,果断指挥,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
B.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C.表现了洪水到来时,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小组通过并讨论了这次春游活动计划。
B.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C.小学生从小就要爱读书的习惯。
D.《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4.选出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放肆(sī) 宁笑 揪(jiū)出来
B.搀(cān)扶 豹子 瞪(dèng)眼
C.祭奠(jì diàn) 呻吟 折(zhé)回来
5.下列作品不属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写的是( )
A.《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B.《竞选州长》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桥》一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________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以及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_________,把_________,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____,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2.读了《桥》这篇文章,我非常激动,此刻的心情可以说是______,文中的“老汉”在关键时刻_____________,行为十分感人。他为人民___________,犹如一座丰碑,永驻在人们心中。(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7.十二生肖文化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今年是猪年,明年则是鼠年。在这即将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也来凑个热门吧。
写一句含有“猪”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句含有“鼠”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①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 )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 )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0.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字填入选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吼 瞪 揪 推
11.文中画“-”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
A.设置悬念 B.埋下伏笔 C.前后照应
12.“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丈夫”指__________“儿子”指_________。
13.为什么课文最后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对老汉崇高精神的赞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团结友爱 C.无私无畏 D.忠于职守
15.阅读文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的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语段中的加点部分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略
2.B
【详解】
分析:这类题目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桥》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的言行举动,赞扬了老共产党员在危险来临时候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应正确理解课文表达的内容。
3.B
略
4.C
【详解】
A.放肆sì 狞笑
B.搀(chān)扶
5.C
略
6. 老共产党员 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桥” 心潮澎湃 先人后己 鞠躬尽瘁
【详解】
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是积累与运用。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这篇课文很熟悉,其次根据课文内容依次填上正确答案,考生要明白此篇课文是讲的什么内容以及想要带给我们的含义是什么。明白了这些在依次进行正确填空。最后在根据平时的成语积累,填上合适的四字成语。意思含义要跟原文相近,填上之后检查一遍,看是否选择这个四字成语是否正确规范,检查无误后即可。
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 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先人后己: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7. 人怕出名猪怕壮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略
8. 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竟然被我发现了。 脸上淌着雨水。 他轻声说,他知道真的有那么一天。
略
9. ①死亡在逼近。 ②小伙子被老汉用力推上木桥。 ③你不算是个党员。
【详解】
①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故:死亡在逼近。
②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中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故:小伙子被老汉用力推上木桥。
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故:你不算是个党员。
10.揪 瞪 推 吼
11.B
12. 老汉 小伙子
13.设置悬念,更能震撼人心。
14.B
10.
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1.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是一个拟人句。把桥当作人来写,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机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1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可知答案。
1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桥》这篇课文中作者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是因为:这样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使读者肃然起敬。出乎意料的结尾,烘培出老支书光辉形象,原文设下悬念,结局带来更多感动与震撼。本文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作者借此事赞扬了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这座桥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14.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老汉是一个大义凛然,不徇私情,舍己救人,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人,是他挽救了村民的性命,自己却和儿子被大水吞没了。
15.人们的焦急和恐惧
【详解】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