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立达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1 15: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立达、园区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末试卷
初 一 语 文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4分)
和xù( ) pìn( )请 近在zhǐ( )尺 一劳永yì( )
2.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四个错别字,并改正。(4分)
我下了床,掂着脚走出屋子,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抬起头,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览在怀里。整个乡村万籁具寂,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成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向我们跑来,舒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我们就这样坐了很久,谁都不出声。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3)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
(5)_______ 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_______》)
(8) 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完成《汤姆索亚历险记》以下阅读题。(4分)
(1)在魔克托尔洞,汤姆和谁一起迷了了路?汤姆后来又靠什么探路找到了出口,最终被好心人送回了镇上?
(2)汤姆曾经和哪个好朋友一起去鬼屋探险,在那儿他们发现了谁,并且偷听到了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二号十字架”?
5.12月初,某校进行“环保周”推广活动,同学们发挥才智,制作各色环保灯具;还收集众多已不穿的冬衣,捐赠给青海鸟岛的村民们。为此,学校特地举行了一个环保亮灯,旧衣捐赠仪式。仪式取名“为爱点灯,衣旧温暖”,到现场采访的记者盛赞活动名取得好。不知同学们是否领悟此仪式名的用意,到底好在何处呢?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三峡》,完成6-9题。(共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
自不能动(《梵天寺木塔》)
B.其间千二百里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C.则素湍绿潭
又留蚊于素账中(《幼时记趣》)
D.故渔者歌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7.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 B.或王命/急宣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8.本文写三峡两岸连山的特点,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刻画山之高峻,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请以同样手法分析夏水的特点。(2分)
9.下面是杨炯的诗《巫峡》,和本文相比,在内容和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窗不极,叠嶂凌苍苍。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患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关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关中无螃蟹。元丰中,余在陕西,闻秦州人家收得一乾蟹。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有病虐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遂差(通“瘥”,病好意)。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梦溪笔谈》)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
②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二、阅读《科学家重新审视生物燃料》([美]罗森塔尔),完成下列11-13题。(共6分)
几年前,荷兰的政治家和环保组织对荷兰首先迅速采用“可持续能源”的做法兴奋不已。他们要求电厂使用一部分生物燃料一特别是来自东南亚的棕榈油。
在政府补贴的推动下,能源公司还设计出了只靠棕榈油发电的发电机。从理论上说棕桐油要比石化燃料如煤炭更清洁一些,因为棕榈油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但是去年,科学家考察了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一些棕榈种植园之后发现,棕榈油的绿色童话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环保噩梦。
由于欧洲对棕榈油的需求增加,东南亚大片雨林被夷为平地,化肥滥用现象严重。更糟糕的是,开辟棕榈种植园的空地往往是通过焚烧湿地而来的,这一过程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根据湿地国际组织和德尔福特水力公司的研究人员12月份公布的报告,把这些排放考虑在内,印度尼西亚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温室气体制造国,排在美国和中国之后。湿地国际组织发言人亚历克斯·卡特说:“这真是令人震惊,粉碎了我们开始采用棕榈油时坚持的好理由。”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燃料有时可能会比石化燃料产生更有害的排放。
所以,许多国家正在重新考虑是否应该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补贴,不分青红皂白地支持所谓“环保”燃料的发展。英国环保组织生物燃料观察组织主张,生物燃料不应该自动列为“再生能源”的一种。在更多研究确定哪种生物燃料真正对地球有好处之前,相关补贴应该中止。此外,该组织建议制造生物燃料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排放都应记入使用燃料的国家的排放量。
11.结合全文说说导致生物燃料危害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2.不能正确说明制造生物燃料破坏了环境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生产大量棕榈油,东南亚大块雨林被毁,化肥滥用,破坏了环境。
B.开辟棕榈树种植园往往导致湿地被焚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大增加。
C.所有的生物燃料也和石化燃料一样产生有害的排放。
D.制造和使用生物燃料导致了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
13.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人类在开发利用“可持续能源”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分)
第67届金球奖于北京时间2010年1月18日上午正式揭晓结果: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获得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该片部分剧情:在未来世界中,人类为掠夺另一星球——潘多拉星球的矿物元素“Unobtanium”,启动了阿凡达计划,并以人类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土著)的DNA混血,培养出身高近3米高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
三、阅读《皇帝的新装》节选,完成第14-16题。(共6分)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4.“天真”在文中的正确含义是______________。(2分)
15.文中划线句子显示皇帝先是“发抖”,然后“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对他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是否矛盾呢?为什么?(2分)
16.“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与“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刻画了百姓怎样的心理?(2分)
四、阅读冯骥才《秋天的音乐》,完成第17-20题。(12分)
①秋天十月,我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背个大挎包,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
②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挺凉,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闰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阵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乌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③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怕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幔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在弦乐的烘托中,我心底渐渐浮起一张又静又美的脸。……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④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甩到后边……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消匿而去,无可挽回。不管它曾经怎样辉煌,怎样骄傲,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人生是一次性的,生命以时间为裁体,这就决定人类以死亡为结局的必然悲剧。谁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来,哪怕再经受一次痛苦的诀别也是幸福,还有那做过许多傻事的童年,年轻的母亲和初恋的梦,都与这老了的秋天去之遥远了。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⑤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钢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刚的忧愁一扫而光。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相!
⑥它不过在寒飙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照里像一堆火,神奇又神秘,它那里是埋葬的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什么叫做死亡?死亡,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
⑦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
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全文有删改)
17.文章跟随作者视角,描写了哪几幅秋天的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述。(4分)
18.文中许多动词都很有表现力,请从下面给出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对句中的加点词进行赏析。(2分)
①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
②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
③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自然段写“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有何意图?(3分)
20.在文末作者为什么说“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第三部分 作文(共60分)
21.请以“阅读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