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8~11题。(13分)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8、一棵小树的生长历程同人生的阶段是相照应的。小树在春季生长,好比是 ;小树在夏季茁壮成长,好比是 ;小树在秋季的丰硕,好比是 ;最终叶落归根,好比是 。(4分)
9.叶落归根是小树的归宿,小树对此是什么态度?这可以用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两句诗来形容,请写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下面语句。(3分)
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一例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5分)
棕榈林里花趣鸟
①夜雨中,我登岛上岸,在享受过一杯香醇的鸡尾酒后,沿着竹子搭建的走廊,从花树的暗影中穿过,入住海边的小房子,在海浪的低吟中,很快便进入梦乡,不曾想第二天会惊喜地遇见这座小岛的宠儿——成群嬉戏的彩色鹦鹉。
②天空刚刚泛出鱼肚白的颜色,海浪仿佛还没睡醒,轻轻柔柔地抚摸沙滩与礁石。我沿着海岸线散步,赤脚踩在洁白的海浪上,留下一个个脚印,又很快被海水刷得干干净净。也就那么一晃神的瞬间,远处的海面有了闪亮的金红色光芒,光越来越亮,像一只巨大飞鸟的翅膀,在海面上越扑越近。终于,太阳出来了,水红色的圆球像是刚刚凭空点亮的火把,新鲜又明朗。
③我满心喜悦,却不知如何用言语表达,只能在树下沉默,却突然听到清脆的鸟鸣,一抬头,几只鸟儿迅捷地从枝叶间、从太阳前飞过,在光芒的映照下,只留下深色的影子。我连忙扭头看去,原来葱翠的树枝上,立着、跳跃着不少鸟儿。粗看尽是蓝色或绿色的羽毛,细看便能发现每一只都有五彩斑斓的花纹。因为与树叶天空的色彩相近,竟被我忽略了。这些小小的鹦鹉,不知陪了我多久,等到这一场日出,才飞起来唤醒整座小岛的梦境。
④高大的棕榈树和白色沙滩交相辉映,闪亮的蓝绿色珊瑚礁石围绕着海岛。仔细看向树枝,便会发现一个个椰子壳凿空挖洞做成的圆形小窝,这就是岛上的人为鹦鹉们搭建的家了。如果耐得住性子,可以躲在一边静静等待。过一会儿,就会有小鹦鹉探出头来,响应外面同伴的呼唤。它们常常在低矮的树枝上跳动、飞跃,大概是游人见得多了,一点也不怕,常常歪头看着人们,很是好奇又亲近的样子,有种小孩子的天真神色。
⑤它们羽毛艳丽,全身羽毛由黄、黑、绿、蓝、青等好几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给人一种鲜而不艳、美而不俗的舒适感。脑袋圆圆的,鸟喙呈橄榄色或蓝色,头部后方、颈部两侧、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每片羽毛均带有黄色和绿色或蓝色,通体羽毛为浅蓝色或是翠绿色,长长的鸟尾是褐色和蓝色,鸟爪也是蓝色的。这令我不禁感叹,果然是海风椰林里生活的鸟儿,带着海洋与丛林的色彩。
⑥每到鸟儿们的饭点,便是最热闹的时刻。小小的凉亭上下站满了缤纷的小鹦鹉,粗略算算也有一两百只之多。亮黄色、翠绿色、黄绿色、海水蓝、深蓝,偶尔竟还有通体白色的鸟儿出现在其中,它们跳着、扑腾着,欢快地吃着当地人准备好的食物,叽叽喳喳的清脆叫声,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望。手机、照相机齐上阵,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对着这些可爱的宠物一通狂拍。它们自是做惯了模特的,吃饱喝足便飞了起来,一对对、一双双绕着凉亭徘徊,一群群再纷纷起舞飞翔,煞是好看。
⑦这些鸟儿经常是成双成对地出现。走在岛上,听见悦耳鸟鸣,抬头就能看见一对鹦鹉立在前面的树枝上,一只的脑袋正搭在另一只头旁,正卿卿我我地不知说些什么情话,又像是正在亲吻的情侣。不一会儿,两只鸟儿一起飞了起来,一只跟着另一只,翅膀轻轻碰在一起,此刻才知道比翼鸟的含义所在。
⑧我想,岛上的人们饲养这些鹦鹉不仅吸引了许多的游客,也保持了热带岛屿原生态的风貌,恰恰是生态与旅游的统一,是多妙的双赢局面。这些色彩斑斓、可爱活泼的小鹦鹉,又何止是岛上酒店、居民的宠物,更是众多游客的宠物,为这舒缓的海滩度假地带来了无尽的灵动气息。
(摘自《环球时报》2013年1月30日,有删改)
12.作者主要抓住彩色鹦鹉哪几方面来描写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这些小小的鹦鹉,不知陪了我多久,等到这一场日出,才飞起来唤醒整座小岛的梦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横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彩色鹦鹉没有多大关系,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一文,回答6—19题。(14分)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20多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品种。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稳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了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9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仅10多年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祖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一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6.文中为什么称珊瑚礁群(区)为“水族大观园”和“热带雨林”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第①②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 (4分)
答: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写作手法或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对第③段的表达效果(特点)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末段写海南岛珊瑚礁群受损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牵手》一文,回答10—14题(16分)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天天。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 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 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 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 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0.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 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4分)
(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写出文中与“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优点零》一文,回答15~17题。(10分)
①一个做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的愿望。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上来。他一看,登时傻了眼。
②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
③我对世上是否存在没有优点的成人,不敢妄说。但我确知世上绝无没有优点的孩子。我或许相信世上有丧失愿望的老人,但我无法想象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
④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因为每一天都被沉重的功课塞满,晴天看不到太阳,阴天闻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同 不再留意鲜花,因为世界一片苍白,眼中暗淡了温暖的色彩。不再珍视夜晚,因为厚重的眼镜遮挡了星光,即使抬头也是泪眼朦胧。无尽的压力泯灭了他们的童心。
⑤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 见过一个胖胖的男孩,当幼儿园老师第一次问:谁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 他忙不迭地从最后一排往前挤,另有好几个男孩抢在前面,在老师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没想到老师伶牙俐齿地向他们说,还真有你们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觉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 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容貌羞涩,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快活。
⑥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成人粗暴地打击他,奚落他,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萎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
⑦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缺乏自信,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们缺乏宽容,池们的忍让,可能埋藏后刻毒的怨恨。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缺乏完整的人格,难以立足于社会。
⑧我以为愿望是人生强大的动力之一,假若人类丧失了愿望,世界就像在那一瞬停止了前进的引擎。因为有跑的愿望,人们有了汽车;因为有飞的愿望,人们有了卫星;因为有传递和交流的愿望,人们有了互联网……
⑨优点和愿望,是孩子们的双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们填写的表格上这样写着——优点多多,愿望无限。
15.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孩子们在表上填“优点零,愿望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理解语句:(4分,每小题2分)
(1)文章第④段中,“晴天阴天、日出日落”和“鲜花、星光”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末段说“优点和愿望”是孩子的“双腿”,请简述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比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快递
我是个快递小哥,负责着“平安小区”的快递收发工作。我发现,当今社会,网购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现在的老年人也赶起了时髦,如“平安小区”的王大娘。“平安小区”里有一个敬老院,住着十几位孤寡老人,王大娘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平均半个月就会有一个快递,洗脚盆啦,袖珍音响啦,痒痒挠啦,等等。
这不,今天又来一个。王大娘眼睛看不见,我帮她把快递拆开。拆开的一刹那,我失声叫道:“大娘,是个血压计!”说罢,我心里也狐疑,心说这个玩意儿王大娘会用吗?
“这孩子,又花冤枉钱。”王大娘轻轻叹息一声,嗔怪道。
怎么,快递是别人给王大娘寄的?难道她不是孤寡老人,有亲属?我一时也给搞糊涂了。
小李姑娘是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照顾王大娘的饮食起居。她似乎知道我的心思,解释道:“王大娘的儿子很孝顺,在山西打工,自己回不来,经常给老人寄东西。”
王大娘炫耀似的说:“俺穿的用的,都是儿子寄回来的,有好多都没打开呢。”
“大娘,你儿子真孝顺。”我嘴里这样说,心里却在嘀咕,整年不回家,光会给老人寄快递,快递会叫娘吗?
我临出小区大门的时候,看大门的张大爷扯着我,让我喝杯水再走。我不忍心打掉张大爷脸上的笑容,就停了下来。我知道,如今的老人大都孤独,逮个人说话都很难。我喝水的时候,张大爷悄悄对我说:“她的儿子十多年都没回家了。她的眼睛咋瞎的?就是因为想儿子哭的。”张大爷说的是王大娘。
我哑然半天,说道:“王大娘也怪可怜的”
张大爷好像要纠正我的说辞,说:“当初开发商盖这个小区要拆迁她的房子,她不让,担心儿子回家找不到家门。政府没办法,就把这个小区命名为平安小区,因为她的儿子叫平安。”
二十天后,又有一个王大娘的快递,是一件羽绒服。小李坚持让王大娘试试。王大娘拗不过,就穿到了身上,样式不错,尺寸大了不少。我心里有些遗憾,心说平安这孩子倒真够粗心的,自己的娘穿多大的衣裳都不知道。
王大娘这里抑神,那里拽拽,可能也察觉到尺寸大了,脸上却依然是高兴的样子:“大了好,大了好,可以穿好多年。”
我要走的时候,王大娘说:“俺想让你给俺寄个快递。”
“快递?大娘,您要寄什么?”我记得报纸上有篇报道,一位老人在家寂寞,就不断网购,为的是让快递小哥送货上门时给他说话,难道王大娘的快递不是儿子寄来的,都是她网购的?也不像呀。
王大娘说:“俺,俺想让你把儿子给俺快递回来。”
“大娘,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王大娘。我回到公司,找到原始记录,按照地址上的电话,给“王平安”打了个电话,打算劝一劝他,让他回家看看老人。
电话接通了。当电话那端的“王平安”得知是我打过去的电话时,他说了实话:“大哥,我不叫王平安,我叫幸福,是王平安的工友,原来都在一个煤矿干活,有一次煤矿出事故,王平安被埋在了下面。那是个小煤矿,出了事故,老板跑了,工人也都解散了……没有人对这起事故负责。我从煤矿跑出来后,做起了快递。因为在煤矿上我跟王平安要好,我知道他家里有个老娘。我不想让老人知道平安去世的消息,就隔三差五发个快递,为的是给大娘报个平安的消息,让老人家放心”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幸福兄弟,你知道吗?王大娘因为思念平安,眼睛都哭瞎了。”
“……”电话那端半晌没有说话,但我捕捉到了细微的喊泣声。
半个月后,我骑着摩托去给王大娘报信,说她的快递到了。
王大娘惊喜地说:“是,是不是俺,俺的儿子回来了?”
我用眼神鼓励跟我一块来的幸福。
幸福迟疑了一下,然后走上前,一下子把瘦小的王大娘抱在了怀里:“娘,是我,我,我是平安。”
我看到,王大娘的眼角淌出了泪水。
(作者:侯发山。有删改)
如何构思一篇精巧的小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本土作家候发山的小小说,看看有什么发现。
(发现一:情节有波澜)
7.梳理小说情节,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
(1)根据故事情节,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小说中随着“我”送快递时的一次次发现,使作者本欲赞扬幸福的孝心,却步步设疑,让读者的情感从质疑平安的孝心一步步展开,这种写作手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比,使情节跌宕起伏。
(发现二:题目有深意)
8.本文以“快递”为题有什么妙处?
(发现三:人物有讲究)
9.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每篇小说的人物都经过作者的精心设计。无论是人物的命名还是次要人物的设置都与情节和主旨紧密相连。请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个,感受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设计之妙。
A.“平安”“幸福”的命名之妙 B.看门张大爷人物的设置之妙
(发现四:结尾有妙处)
原文的结尾是“再后来,我路过‘平安小区’的时候,发现‘平安小区’已经更名为‘幸福小区’了。”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嫦娥取回的“土”
①12月17日,嫦娥五号,已经完成“挖土”之旅返回地球。自从11月24日搭乘“胖五”开始探月旅程以来,嫦娥五号跨越38万公里,独自远行了20多天,顺利完成了多项艰巨的任务。那么,嫦娥五号挖的什么“土”呢?答案是月壤。
②月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几米到十几米厚的一层“土壤”,平均大小约为100微米。最表层两厘米的月壤颗粒更小,绝大部分小于2.5微米,平均只有300到400纳米,通常被称为月尘。
③月壤是怎么形成的呢?与充满空气流动的地球不同,月壤身处没有空气没有水也没有微生物的月球上,主要依靠物理风化。在月球形成初期,大约45亿年前,月球表面非常炙热,呈半固体的熔岩浆状态。随后月壳开始冷却凝固,在这大约几十亿年来,不断有大大小小的流星与月球发生碰撞,它们的运行速度非常快,即使质量很小的微流星,也能造成很大的破坏,将月球表面砸成“坑坑洼洼”的形状。反复撞击使得固体岩石不断破碎、胶结、混合。巨大的昼夜温差也加速了月球岩石矿物的破碎。
④其次,月壤的形成也离不开太阳风的作用。由于没有磁场和大气的保护,高速运动的太阳风粒子长驱直入,对破碎的月球矿物颗粒表面进行离子注入、结构非晶化和物质溅射,继而沉积在细碎颗粒的表面,从而改变了月壤颗粒的结构和成分。
⑤随着嫦娥五号取“土”归来,各国都加入到“要土”行列,都想获得嫦娥五号带回的土壤。这“土”有何价值?因为要登月,先探月壤。月球表面几乎完全被月壤所覆盖。月壤的特点导致它对登月后的月球探测形成不小的影响。比如月壤的物质组成、光谱性质和地球上的土壤有天壤之别,月球探测时不了解月壤,就很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科学结论。再比如月壤颗粒的黏附力很强,航天员登月时很可能被其包裹,这些月壤颗粒虽然极微细,却像刀尖一样锐利,可能给航天员的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⑥况且月壤本身是种资源。根据现有资料可知,月壤里存在天然的铁、金、银、铅等矿物颗粒,含有金和锌的铜矿颗粒,含有少量锡和铜杂质的锑矿颗粒等。其中最珍贵的,当属氦-3。氦-3,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是核聚变反应的最理想原材料。使用它作为原材料时热核反应堆中没有中子,故而不会产生辐射,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氦-3简直是完美的能源。但地球上几乎没有这种氦-3。月壤中的氮-3资源是地球储量的千万倍。
⑦除此之外,月壤还像本书,记录着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秘密。由于月壤一直受到太阳的辐射,太阳的物质以太阳风的形式被注入到月壤颗粒得到保存。因此,从月壤颗粒可以提取、并分析太阳的样品。完整的月壤剖面,记录了长达30多亿年的太阳辐射历史和注入的太阳物质。月球自形成以来,一直在不断远离地球。除了太阳风之外,月球还一直被地球风吹拂着,特别是在更早的30多亿年前。因此,月球正面的月壤还注入了来自古老地球的大气物质。科学家提出,通过比较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月壤,可以识别出来自地球大气的成分,研究30多亿年前地球大气的组成和地球磁场。月球表面不断受到陨石的撞击,溅射起来的物质一层一层堆积在月球表面。因此,月壤剖面记录了30多亿年以来的陨石撞击历史。
(作者:李文婕。有删改)
11.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内容的?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12.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连用两个例子来进行说明,是否重复?请阐明理由。
13.奶奶说月壤又不能种菜,取来有什么用?请结合选文第⑤至⑦段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话向奶奶解释月壤的价值。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8~11题。(13分)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8、一棵小树的生长历程同人生的阶段是相照应的。小树在春季生长,好比是 ;小树在夏季茁壮成长,好比是 ;小树在秋季的丰硕,好比是 ;最终叶落归根,好比是 。(4分)
9.叶落归根是小树的归宿,小树对此是什么态度?这可以用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两句诗来形容,请写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下面语句。(3分)
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一例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人生的少年 人生的青年 人生的中年 人生的老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的分析及诗句的积累。第一问抓住重点语句回答即可。根据“叶落归根是小树的归宿”思考龚自珍的两句诗。
答案: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品味。可从蕴含的哲理、语言的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句子。
答案:这句话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树茁壮成长的生命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答案: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如:“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树对幽花芳草的荫庇以及结出果实时甜美愉悦的心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5分)
棕榈林里花趣鸟
①夜雨中,我登岛上岸,在享受过一杯香醇的鸡尾酒后,沿着竹子搭建的走廊,从花树的暗影中穿过,入住海边的小房子,在海浪的低吟中,很快便进入梦乡,不曾想第二天会惊喜地遇见这座小岛的宠儿——成群嬉戏的彩色鹦鹉。
②天空刚刚泛出鱼肚白的颜色,海浪仿佛还没睡醒,轻轻柔柔地抚摸沙滩与礁石。我沿着海岸线散步,赤脚踩在洁白的海浪上,留下一个个脚印,又很快被海水刷得干干净净。也就那么一晃神的瞬间,远处的海面有了闪亮的金红色光芒,光越来越亮,像一只巨大飞鸟的翅膀,在海面上越扑越近。终于,太阳出来了,水红色的圆球像是刚刚凭空点亮的火把,新鲜又明朗。
③我满心喜悦,却不知如何用言语表达,只能在树下沉默,却突然听到清脆的鸟鸣,一抬头,几只鸟儿迅捷地从枝叶间、从太阳前飞过,在光芒的映照下,只留下深色的影子。我连忙扭头看去,原来葱翠的树枝上,立着、跳跃着不少鸟儿。粗看尽是蓝色或绿色的羽毛,细看便能发现每一只都有五彩斑斓的花纹。因为与树叶天空的色彩相近,竟被我忽略了。这些小小的鹦鹉,不知陪了我多久,等到这一场日出,才飞起来唤醒整座小岛的梦境。
④高大的棕榈树和白色沙滩交相辉映,闪亮的蓝绿色珊瑚礁石围绕着海岛。仔细看向树枝,便会发现一个个椰子壳凿空挖洞做成的圆形小窝,这就是岛上的人为鹦鹉们搭建的家了。如果耐得住性子,可以躲在一边静静等待。过一会儿,就会有小鹦鹉探出头来,响应外面同伴的呼唤。它们常常在低矮的树枝上跳动、飞跃,大概是游人见得多了,一点也不怕,常常歪头看着人们,很是好奇又亲近的样子,有种小孩子的天真神色。
⑤它们羽毛艳丽,全身羽毛由黄、黑、绿、蓝、青等好几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给人一种鲜而不艳、美而不俗的舒适感。脑袋圆圆的,鸟喙呈橄榄色或蓝色,头部后方、颈部两侧、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每片羽毛均带有黄色和绿色或蓝色,通体羽毛为浅蓝色或是翠绿色,长长的鸟尾是褐色和蓝色,鸟爪也是蓝色的。这令我不禁感叹,果然是海风椰林里生活的鸟儿,带着海洋与丛林的色彩。
⑥每到鸟儿们的饭点,便是最热闹的时刻。小小的凉亭上下站满了缤纷的小鹦鹉,粗略算算也有一两百只之多。亮黄色、翠绿色、黄绿色、海水蓝、深蓝,偶尔竟还有通体白色的鸟儿出现在其中,它们跳着、扑腾着,欢快地吃着当地人准备好的食物,叽叽喳喳的清脆叫声,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望。手机、照相机齐上阵,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对着这些可爱的宠物一通狂拍。它们自是做惯了模特的,吃饱喝足便飞了起来,一对对、一双双绕着凉亭徘徊,一群群再纷纷起舞飞翔,煞是好看。
⑦这些鸟儿经常是成双成对地出现。走在岛上,听见悦耳鸟鸣,抬头就能看见一对鹦鹉立在前面的树枝上,一只的脑袋正搭在另一只头旁,正卿卿我我地不知说些什么情话,又像是正在亲吻的情侣。不一会儿,两只鸟儿一起飞了起来,一只跟着另一只,翅膀轻轻碰在一起,此刻才知道比翼鸟的含义所在。
⑧我想,岛上的人们饲养这些鹦鹉不仅吸引了许多的游客,也保持了热带岛屿原生态的风貌,恰恰是生态与旅游的统一,是多妙的双赢局面。这些色彩斑斓、可爱活泼的小鹦鹉,又何止是岛上酒店、居民的宠物,更是众多游客的宠物,为这舒缓的海滩度假地带来了无尽的灵动气息。
(摘自《环球时报》2013年1月30日,有删改)
12.作者主要抓住彩色鹦鹉哪几方面来描写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这些小小的鹦鹉,不知陪了我多久,等到这一场日出,才飞起来唤醒整座小岛的梦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横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彩色鹦鹉没有多大关系,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2.【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信息的概括。通读全文,根据④~⑦段提炼概括。
答案:鹦鹉之家、艳丽的羽毛、起舞飞翔、成双成对地出现。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陪”“唤醒”把鹦鹉的可人写得十分形象,突出表现了作者对鹦鹉的喜爱。
答案:一“陪”、一“唤醒”,形象地写出了这些鹦鹉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感激之情。
14.【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理解。鹦鹉“卿卿我我”地说话,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像是正在亲吻的情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鹦鹉真挚的感情写得十分形象。
答案:拟人、比喻。把鹦鹉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神态、动作等,生动地写出鹦鹉之间感情的深厚真挚。
15.【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构思的理解。第②段通过描写日出的景象,突出作者心情,自然引出“鹦鹉”这一可爱精灵。
答案:不能删去。第②段主要描写了日出的场景,表现“我”内心的喜悦,自然引出了彩色鹦鹉的出场。
(三)阅读《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一文,回答6—19题。(14分)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20多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品种。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稳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了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9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仅10多年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祖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一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6.文中为什么称珊瑚礁群(区)为“水族大观园”和“热带雨林”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第①②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 (4分)
答: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写作手法或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对第③段的表达效果(特点)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末段写海南岛珊瑚礁群受损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因为它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和供养着大量的鱼类(犹如“热带雨林”,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若只答出品种多,或“美不胜收”等只能得1分。)
7. (1)写徐闻珊瑚保护区的位置、面积及生成(发育)史。(2分。答出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第1页(共4页)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2)徐闻西海岸珊瑚区形成的原因 (环境)和珊瑚的种类繁多。(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
8.本题是开放性的,答题可从三个角度中任意一个切人:(1)写作上,用形色结合或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得生动传神。前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 “‘鲜花’,橙黄蓝白红”;后者如 “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 “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2)表达方式上用了具体描写的手法把说明对象写得鲜明、生动、形象,例如写珊瑚美如“鲜花”、 “翡翠、玛瑙”。(3)语言运用上是不同于前两段,显得形象鲜明生动;多用比喻写出了珊瑚礁的美丽多姿,例如“翡翠、玛瑙”、“鲜花”。(能从以上三个角度中一方面进行分析,且有例子说明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的,可得4分;如果只有角度和效果而无例子分析的,只得2分;若还能写出所写珊瑚礁“美”、“美不胜收”这一特点的,可额外加1分。)
9. (1)珊瑚礁形成不易而要破坏它却很容易,要避免重蹈覆辙。 (2分,大意对即可。若答“要防止过度开放破坏了珊瑚礁”或“要注意珊瑚礁的保护”可给1分)(2)要避免过度开发,才能长久保留美好景观,使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2分。本题是开放性的,只要扣住原文答得合理即可)
(四)阅读《牵手》一文,回答10—14题(16分)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天天。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 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 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 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 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0.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 出了什么(或“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4分)
(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写出文中与“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字面上是指女儿拉着母亲的手,深一层是女儿在母亲的爱和引导下成长(也可说母女相依相爱,永不离弃)。(能答出字面义可得1分,答出深一层意义可得2分;答得完整有深度的可额外加1分。)
11 (1)很小时拉(攥)着母亲的食指; (2)稍大时用胳膊勾住母亲的小臂;(3)十三四岁还把母亲的手掌攥在自己的手心。作用:写出了女儿在母亲的牵手中长大了但依然爱恋信任母亲。(三处细节每写出一处得1分,写出三处得3分;概括欠简明酌情扣1分。答对作用的得2分。)
12. (1)爱女儿,扶助女儿是做母亲的天职;而女儿对母亲的信任和依赖 (或说“爱恋”)是永远不变的。(2分,若能答出“信任和依赖”可额外加1分)(2)孩子(女儿)对母亲有无比的信任。(2分,只答“依赖”或“爱”可得1分)
13.一位母亲对女儿无尽的爱,愿为女儿付出一切并希望女儿永远依恋和信任母亲。(答出前一点得2分,答出“希望”后的意思可额外加1分。)
14.答“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地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 ”或“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两句中任意一句均可得2分。
(五)阅读《优点零》一文,回答15~17题。(10分)
①一个做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的愿望。孩子们很认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上来。他一看,登时傻了眼。
②很多孩子填的是——优点零,愿望零。
③我对世上是否存在没有优点的成人,不敢妄说。但我确知世上绝无没有优点的孩子。我或许相信世上有丧失愿望的老人,但我无法想象没有愿望的孩子,将有怎样枯萎的眼神。
④没有愿望,必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因为每一天都被沉重的功课塞满,晴天看不到太阳,阴天闻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同 不再留意鲜花,因为世界一片苍白,眼中暗淡了温暖的色彩。不再珍视夜晚,因为厚重的眼镜遮挡了星光,即使抬头也是泪眼朦胧。无尽的压力泯灭了他们的童心。
⑤没有优点的孩子,内心该怎样痛楚地喘息 见过一个胖胖的男孩,当幼儿园老师第一次问:谁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 他忙不迭地从最后一排往前挤,另有好几个男孩抢在前面,在老师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没想到老师伶牙俐齿地向他们说,还真有你们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觉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 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容貌羞涩,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快活。
⑥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成人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他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宝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成人粗暴地打击他,奚落他,那脆弱的小生灵,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萎靡下来,或许跌落尘埃一蹶不振。
⑦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缺乏自信,他们的谦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们缺乏宽容,池们的忍让,可能埋藏后刻毒的怨恨。看不到自身优点的人,缺乏完整的人格,难以立足于社会。
⑧我以为愿望是人生强大的动力之一,假若人类丧失了愿望,世界就像在那一瞬停止了前进的引擎。因为有跑的愿望,人们有了汽车;因为有飞的愿望,人们有了卫星;因为有传递和交流的愿望,人们有了互联网……
⑨优点和愿望,是孩子们的双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们填写的表格上这样写着——优点多多,愿望无限。
15.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孩子们在表上填“优点零,愿望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理解语句:(4分,每小题2分)
(1)文章第④段中,“晴天阴天、日出日落”和“鲜花、星光”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末段说“优点和愿望”是孩子的“双腿”,请简述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比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优点零”是因为缺少成人(含师长)的鼓励、宽容和爱(培养自信心的环境);“愿望零”是功课重,学习压力大,泯灭了希望。(答对一方面得2分,答对两方面得4分,大意对即可。如果前一点只答“缺乏自信”的,则只给1分,后一点只答“功课重”的,也只给1分。)
16.(1)指世界(生活)的丰富变化(多姿多彩)以及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生活充满美好与希望)(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2)要有自信,孩子才能有完整的人格(立足于社会),要有愿望,孩子才有创造和前进的动力。(大意对即可得2分)
17.要让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愿望。或自信和愿望对孩子非常重要。(大意对即可得2分,若只答末段中任何一句则可给1分。) (注:无论如何加分,第二大题得分不能超过40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快递
我是个快递小哥,负责着“平安小区”的快递收发工作。我发现,当今社会,网购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现在的老年人也赶起了时髦,如“平安小区”的王大娘。“平安小区”里有一个敬老院,住着十几位孤寡老人,王大娘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平均半个月就会有一个快递,洗脚盆啦,袖珍音响啦,痒痒挠啦,等等。
这不,今天又来一个。王大娘眼睛看不见,我帮她把快递拆开。拆开的一刹那,我失声叫道:“大娘,是个血压计!”说罢,我心里也狐疑,心说这个玩意儿王大娘会用吗?
“这孩子,又花冤枉钱。”王大娘轻轻叹息一声,嗔怪道。
怎么,快递是别人给王大娘寄的?难道她不是孤寡老人,有亲属?我一时也给搞糊涂了。
小李姑娘是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照顾王大娘的饮食起居。她似乎知道我的心思,解释道:“王大娘的儿子很孝顺,在山西打工,自己回不来,经常给老人寄东西。”
王大娘炫耀似的说:“俺穿的用的,都是儿子寄回来的,有好多都没打开呢。”
“大娘,你儿子真孝顺。”我嘴里这样说,心里却在嘀咕,整年不回家,光会给老人寄快递,快递会叫娘吗?
我临出小区大门的时候,看大门的张大爷扯着我,让我喝杯水再走。我不忍心打掉张大爷脸上的笑容,就停了下来。我知道,如今的老人大都孤独,逮个人说话都很难。我喝水的时候,张大爷悄悄对我说:“她的儿子十多年都没回家了。她的眼睛咋瞎的?就是因为想儿子哭的。”张大爷说的是王大娘。
我哑然半天,说道:“王大娘也怪可怜的”
张大爷好像要纠正我的说辞,说:“当初开发商盖这个小区要拆迁她的房子,她不让,担心儿子回家找不到家门。政府没办法,就把这个小区命名为平安小区,因为她的儿子叫平安。”
二十天后,又有一个王大娘的快递,是一件羽绒服。小李坚持让王大娘试试。王大娘拗不过,就穿到了身上,样式不错,尺寸大了不少。我心里有些遗憾,心说平安这孩子倒真够粗心的,自己的娘穿多大的衣裳都不知道。
王大娘这里抑神,那里拽拽,可能也察觉到尺寸大了,脸上却依然是高兴的样子:“大了好,大了好,可以穿好多年。”
我要走的时候,王大娘说:“俺想让你给俺寄个快递。”
“快递?大娘,您要寄什么?”我记得报纸上有篇报道,一位老人在家寂寞,就不断网购,为的是让快递小哥送货上门时给他说话,难道王大娘的快递不是儿子寄来的,都是她网购的?也不像呀。
王大娘说:“俺,俺想让你把儿子给俺快递回来。”
“大娘,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王大娘。我回到公司,找到原始记录,按照地址上的电话,给“王平安”打了个电话,打算劝一劝他,让他回家看看老人。
电话接通了。当电话那端的“王平安”得知是我打过去的电话时,他说了实话:“大哥,我不叫王平安,我叫幸福,是王平安的工友,原来都在一个煤矿干活,有一次煤矿出事故,王平安被埋在了下面。那是个小煤矿,出了事故,老板跑了,工人也都解散了……没有人对这起事故负责。我从煤矿跑出来后,做起了快递。因为在煤矿上我跟王平安要好,我知道他家里有个老娘。我不想让老人知道平安去世的消息,就隔三差五发个快递,为的是给大娘报个平安的消息,让老人家放心”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幸福兄弟,你知道吗?王大娘因为思念平安,眼睛都哭瞎了。”
“……”电话那端半晌没有说话,但我捕捉到了细微的喊泣声。
半个月后,我骑着摩托去给王大娘报信,说她的快递到了。
王大娘惊喜地说:“是,是不是俺,俺的儿子回来了?”
我用眼神鼓励跟我一块来的幸福。
幸福迟疑了一下,然后走上前,一下子把瘦小的王大娘抱在了怀里:“娘,是我,我,我是平安。”
我看到,王大娘的眼角淌出了泪水。
(作者:侯发山。有删改)
如何构思一篇精巧的小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南本土作家候发山的小小说,看看有什么发现。
(发现一:情节有波澜)
7.梳理小说情节,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
(1)根据故事情节,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小说中随着“我”送快递时的一次次发现,使作者本欲赞扬幸福的孝心,却步步设疑,让读者的情感从质疑平安的孝心一步步展开,这种写作手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比,使情节跌宕起伏。
(发现二:题目有深意)
8.本文以“快递”为题有什么妙处?
(发现三:人物有讲究)
9.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每篇小说的人物都经过作者的精心设计。无论是人物的命名还是次要人物的设置都与情节和主旨紧密相连。请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个,感受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设计之妙。
A.“平安”“幸福”的命名之妙 B.看门张大爷人物的设置之妙
(发现四:结尾有妙处)
原文的结尾是“再后来,我路过‘平安小区’的时候,发现‘平安小区’已经更名为‘幸福小区’了。”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7.(1)①王大娘的儿子是假孝顺。②王大娘想把儿子快递回来。③“假”平安有担当是真孝顺。
(2)欲扬先抑
8.①情节上:是矛盾冲突的焦点,故事因“我”送快递而展开,也因对寄快递人孝心的种种猜测而使情节波澜起伏;②结构上:“快递”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以“快递”为题新颖别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示例一:我选A,“平安”本是一名矿工,王大娘日夜苦盼儿子“平安”归来,儿子却死于矿难,这名字蕴含着作者对人人平安的期盼和祝福;在“平安”遭遇矿难后是“幸福”假冒“平安”,通过寄快递的方式给王大娘报平安,为王大娘的晚年“快递”来幸福,这名字蕴含作者对“幸福”爱心的赞美,寄托了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我选B,张大爷在小说中充当了线索人物。通过张大爷的叙述“我”了解到“平安小区”名字的由来以及王大娘的眼盲是由于过度思念儿子造成的,这也为下文王大娘委托“我”把儿子快递回来,以及“幸福”在得知王大娘因思念“平安”哭瞎双眼,冒名“平安”回来探望的情节做铺垫。同时用张大爷拉“我”喝水聊天的情节也侧面烘托了王大娘的孤独。(意思对即可。)
10.示例一:选文结尾更好。理由:在“幸福”假冒“平安”回来探望王大娘之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
示例二:原文的结尾更好。理由:结构上,呼应了上文王大娘因担心拆迁后“平安”找不到家,小区被命名为“平安小区”的情节。主旨上,改名为“幸福小区”说明社会肯定并弘扬“幸福”这种爱心行为。从对个人行为的赞美上升到对社会风气的肯定,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意思对即可)
分析:
7.
(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能力。文章主要是以“‘我’给王大娘送快递,以及‘我’的发现”为线索展开叙述的。通过写“我”的发现,在读者心目中勾勒出对平安的看法,根据思维导图中已有信息可知,①处应填入的是“我”对王大娘儿子常寄快递却整年不回家行为的看法,从文中“光会给老人寄快递,快递会叫娘吗?”一句即可得出:王大娘的儿子是假孝顺。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概括出②处应填入的是王大娘因思念儿子,想让儿子回来。根据“俺,俺想让你把儿子给俺快递回来”得出:王大娘想把儿子快递回来;文章结尾对“平安为什么不回来”进行了解释,解开了谜团,所以③处应填入与文章主旨相关的内容,即被幸福代替平安尽孝的行为所感动。根据“幸福迟疑了一下,然后走上前,一下子把瘦小的王大娘抱在了怀里:‘娘,是我,我,我是平安’”得出:“假”平安有担当是真孝顺。
(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的写作技巧,解答此题时需要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本欲赞扬幸福的孝心”“质疑平安的孝心一步步展开”,然后再联系文章内容与主题得出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8.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妙处的能力。本文以“快递”为题,既简洁又具象,由“快递”引发的谁寄快递、为什么寄快递,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其次全文围绕“我”为王大娘送快递展开,且“快递能叫娘吗”“把平安快递回来”“得知快递真相”等一系列故事情节发展的起伏也都和“快递”紧密相连,所以不难看出“快递”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是矛盾冲突的焦点。同时以“快递”这种新兴事物做标题,能够激发读者兴趣。
9.
本题考查对人称作用、次要人物作用分析的能力。作者给文中人物的取名或称呼,其实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突出了主题。A项中,作者通过给王大娘儿子命名为“平安”,既寄托了王大娘对儿子的关爱,也寄寓着自己对平安的期盼。“幸福”的命名不仅是王大娘晚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作者对社会幸福生活的赞扬。对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主要从结构、主题、情节、环境和人物等方面考虑,B项中的张大爷作为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上起到了推动和铺垫作用。通过张大爷讲述王大娘眼盲和小区命名的原因,得知王大娘对儿子的思念,为下文王大娘要把儿子快递回来的情节做铺垫。文中在写张大爷拉“我”喝水聊天时提及,如今的老人大都孤独,由此可以看出张大爷是孤独的,而儿子不在身边的王大娘亦是如此,起到了烘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10.
本题考查分析结尾段的妙处。两种观点皆可。分析结尾段的妙处一般从结构、内容、主题等方面作答。
如:选文结尾更好。选文的结尾在“幸福”假冒“平安”与王大娘相认之后戛然而止。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结构上,高潮即结局,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原文结尾更好。原文的结尾一方面在结构上与上文张大爷叙述的“平安小区”的命名原因这一情节相照应。内容上:命名为“平安小区”的情节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能更好地深化小说主题。小区的更名一定是经过大家同意的,这更名是群众呼声的反映,是对社会上真善美行为的肯定和颂扬,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所以小说主旨也由对个人善行的赞美升华为对社会价值观的肯定。
(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嫦娥取回的“土”
①12月17日,嫦娥五号,已经完成“挖土”之旅返回地球。自从11月24日搭乘“胖五”开始探月旅程以来,嫦娥五号跨越38万公里,独自远行了20多天,顺利完成了多项艰巨的任务。那么,嫦娥五号挖的什么“土”呢?答案是月壤。
②月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几米到十几米厚的一层“土壤”,平均大小约为100微米。最表层两厘米的月壤颗粒更小,绝大部分小于2.5微米,平均只有300到400纳米,通常被称为月尘。
③月壤是怎么形成的呢?与充满空气流动的地球不同,月壤身处没有空气没有水也没有微生物的月球上,主要依靠物理风化。在月球形成初期,大约45亿年前,月球表面非常炙热,呈半固体的熔岩浆状态。随后月壳开始冷却凝固,在这大约几十亿年来,不断有大大小小的流星与月球发生碰撞,它们的运行速度非常快,即使质量很小的微流星,也能造成很大的破坏,将月球表面砸成“坑坑洼洼”的形状。反复撞击使得固体岩石不断破碎、胶结、混合。巨大的昼夜温差也加速了月球岩石矿物的破碎。
④其次,月壤的形成也离不开太阳风的作用。由于没有磁场和大气的保护,高速运动的太阳风粒子长驱直入,对破碎的月球矿物颗粒表面进行离子注入、结构非晶化和物质溅射,继而沉积在细碎颗粒的表面,从而改变了月壤颗粒的结构和成分。
⑤随着嫦娥五号取“土”归来,各国都加入到“要土”行列,都想获得嫦娥五号带回的土壤。这“土”有何价值?因为要登月,先探月壤。月球表面几乎完全被月壤所覆盖。月壤的特点导致它对登月后的月球探测形成不小的影响。比如月壤的物质组成、光谱性质和地球上的土壤有天壤之别,月球探测时不了解月壤,就很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科学结论。再比如月壤颗粒的黏附力很强,航天员登月时很可能被其包裹,这些月壤颗粒虽然极微细,却像刀尖一样锐利,可能给航天员的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⑥况且月壤本身是种资源。根据现有资料可知,月壤里存在天然的铁、金、银、铅等矿物颗粒,含有金和锌的铜矿颗粒,含有少量锡和铜杂质的锑矿颗粒等。其中最珍贵的,当属氦-3。氦-3,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是核聚变反应的最理想原材料。使用它作为原材料时热核反应堆中没有中子,故而不会产生辐射,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氦-3简直是完美的能源。但地球上几乎没有这种氦-3。月壤中的氮-3资源是地球储量的千万倍。
⑦除此之外,月壤还像本书,记录着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秘密。由于月壤一直受到太阳的辐射,太阳的物质以太阳风的形式被注入到月壤颗粒得到保存。因此,从月壤颗粒可以提取、并分析太阳的样品。完整的月壤剖面,记录了长达30多亿年的太阳辐射历史和注入的太阳物质。月球自形成以来,一直在不断远离地球。除了太阳风之外,月球还一直被地球风吹拂着,特别是在更早的30多亿年前。因此,月球正面的月壤还注入了来自古老地球的大气物质。科学家提出,通过比较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月壤,可以识别出来自地球大气的成分,研究30多亿年前地球大气的组成和地球磁场。月球表面不断受到陨石的撞击,溅射起来的物质一层一层堆积在月球表面。因此,月壤剖面记录了30多亿年以来的陨石撞击历史。
(作者:李文婕。有删改)
11.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内容的?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12.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连用两个例子来进行说明,是否重复?请阐明理由。
13.奶奶说月壤又不能种菜,取来有什么用?请结合选文第⑤至⑦段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话向奶奶解释月壤的价值。
参考答案:
11.首先用“嫦娥五号”取“土”归来的消息引出说明对象——月壤,接着从月壤的概念、月壤的成因和月壤的研究价值三个方面介绍月壤。好处:符合人类对新事物的认知顺序,即是什么——怎么形成——有何作用?便于读者接受月壤这一新鲜事物。在介绍月壤的成因时从“主要”“其次”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文章采取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12.不重复。①这两个例子虽然都在说明要登月先探月壤的重要性,但所侧重的方面却不同。举月壤的物质组成不同于地球的事例,侧重于说明探究月壤的特性对登月科研结论的重要影响。②举锐利并具有黏附力的月壤可能会对航天员产生威胁的事例,侧重说明研究月壤的特性对登月航天员安全的影响。
13.①奶奶,月壤虽然不可以用来种菜但是它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②首先月球表面几乎到处覆盖着月壤,我们研究月壤的特点可以为下一步的登月探测做准备。③再说了月壤本身富含一种地球上几乎没有的能源——氦-3,研究月壤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能源。④除此之外,月壤还记录着许多太阳、地球、月球的秘密,研究月壤可以让我们清楚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演变。
【分析】
11.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第一问:解答此题时,首先需要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月壤;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本文分为三个层次:根据②段“月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几米到十几米厚的一层‘土壤’”概括为:月壤是什么;根据③段“月壤是怎么形成的呢”概括为:月壤的形成;根据⑤段“这‘土’有何价值?”概括为:月壤的价值。最后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即可。
第二问:分析逻辑顺序的作用。文章整体上介绍月壤时按照“是什么——怎么形成——有何作用”来安排内容;在介绍月壤的成因时,从③段“主要依靠物理风化”,④段“其次,月壤的形成也离不开太阳风的作用”等语句可知,文章采取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内容,主次分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使逻辑层次清晰明了,方便读者接受和理解。
1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表明观点:不重复。这两个例子虽然都在说明要登月先探月壤的重要性,但所侧重的方面却不同。
①举“月壤的物质组成不同于地球”的事例,根据“月球探测时不了解月壤,就很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科学结论”可知,侧重于说明探究月壤的特性对登月科研结论的重要影响。
②举“锐利并具有黏附力的月壤可能会对航天员产生威胁”的事例,从“产生威胁”可知,侧重说明研究月壤的特性对登月航天员安全的影响。
13.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结合选文第⑤至⑦段”“通俗易懂的话”“月壤的价值”等,然后紧扣选文内容,分层概括,提取文中有效信息。即:月壤对登月的影响力、月壤中含有珍贵的氦-3、月壤像本书记录着太阳、地球、月球的秘密。在组织语言时还需注意交际的对象与使用的场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