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海明威
老人与海(节选)
走近海明威
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1899--196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眼疾未被接受。海明威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后,去当见习记者。
战争始终吸引着海明威。1918年5月被授予中尉衔到了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队司机。在战争中为抢救伤员负过伤,前后动过12次手术,取出了237块弹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活跃在欧、亚战场。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
晚年身患重病,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 用猎枪自杀。
主要作品:除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外,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又名《战地钟声》)等。
《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委员会的评价是: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认为十分精彩的语句。
2.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勇敢搏斗的形象。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会认、会写本课中的生字,理解“惦记”“崛起”“潇洒”“骨骼”等词。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读提示:
1.快速自读课文,读通句子,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认读词语
惦记 海滨 啤酒 崛起 镰刀
垒球 潇洒 鲨鱼 逃窜 骨骼
把握内容 理清脉络
1.课文写了什么?结合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试着归纳。
课堂练习
1.辨字组词
掂( ) 崛( ) 镰( ) 骼( )
惦( ) 掘( ) 廉( ) 胳( )
2.补全词语
不()不忙 从()不() ()缺不()
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中哪些场面让你印象深刻?
合作讨论
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渔夫与大马林鱼和鲨鱼进行搏斗的?老渔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大马林鱼
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
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
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
刀子折断
半个鱼身被咬烂了
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
1、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
失鱼叉,鱼被吃四十磅
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
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2、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地进行搏斗的?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象征寓意
大马林鱼
人生的理想
鲨鱼
成功路上的阻碍,各种各样的困难
老人
人类中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精神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因此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是一个“硬汉子”形象。
课堂练习
老人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注定的失败,如此不屈不挠有意义吗?从第一条鲨鱼的出现,老人就意识到保住马林鱼的希望十分渺茫。 后来老人拼得筋疲力尽,几近死亡,大马林鱼还是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这样做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