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0 09:45: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Y河流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下图),该热带雨林南部地区每年7、8月多火灾,其余时间相对较少,2019年8月底,此地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火灾,烧毁了大片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Y河地区热带雨林面积广阔,其主要原因包括( )
①平原面积广阔,地势西高东低,利于信风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
③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Y河流域热带雨林南部地区每年7、8月多火灾,主要是因为( )
A.受东南信风和地形影响,7、8月气候干燥 B.西风越过西部山地,形成干热下沉气流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 D.7、8月林区枯枝落叶富集,易起火
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能量,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产的能量。下图示意不同生态系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河湖生态系统相比,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
A.生物多样性少 B.地表生态环境脆弱 C.生物循环量小 D.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4.下列地区中,破坏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A.澳大利亚大草原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亚马孙雨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石漠化是指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石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单位:万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石漠化土地分布地区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
A.雨水丰沛且集中 B.都位于长江流域 C.全部在内陆省区 D.土壤疏松,不耐侵蚀
6.近几十年来我国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可溶性岩石广布 B.地表崎岖 C.粗放开发矿产 D.过度农垦和樵采
2021年3月15日,北京、天津等地出现严重的沙尘暴天气,黄沙遮天蔽日。据研究,此次沙尘暴的源头来自蒙古国。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此次中国沙尘暴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制作该天气预报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北斗定位 D.5G通信
8.蒙古国成为沙尘暴源头,主要是由于蒙古国( )
A.距离冬季风源头近 B.植被破坏严重 C.距离中国近 D.深居大陆内部
9.若要减轻蒙古国沙尘暴的发生次数,该国应( )
A.大范围植树造林 B.全面禁止放牧 C.人口向外迁移 D.控制畜牧业规模
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 )
A.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 B.增大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
C.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 D.减少周边地区的降水
11.图中沙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C.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 D.人类过度垦殖
下图为我国东北松嫩平原上芦苇沼泽与盐碱化草甸草场距地面150cm高度处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信息直接反映了( )
A.沼泽地区湿度日变化幅度小 B.沼泽涵养水源能力强
C.盐碱化草甸温差大 D.盐碱化草甸蒸发旺盛
13.近几十年来该地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引水 C.过度开垦 D.过度砍伐
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是土壤的重要物理特性,受气候、地形、土壤自身物理特性等众多因子的影响。青海云杉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的建群树种,土壤水分的多少对其生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下图示意祁连山北麓中段青海云杉林土壤温度、湿度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造成该区域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植被类型 C.海拔高度 D.天气状况
15.根据土壤湿度的垂直变化推测,该区域( )
A.地表坡度大且土层薄 B.表层土壤的透水性较强
C.云杉根系深度在0-10cm D.土壤温度与湿度正相关
16.为促进该区域云杉林的健康发展,林区管理者应( )
A.降低土壤温度,降低士壤湿度 B.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
C.降低士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 D.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
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18.促进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 )
A.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积极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产田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当前,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农业也面临着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严重超采、石漠化、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的挑战。为了坚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国家提出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下图示意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国家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州(县)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试点区域存在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石漠化 C.重金属污染 D.草原退化
20.下列关于轮作休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类似于游耕的粗放式耕作制度
B.耕地质量改善,但粮食产量持续下降
C.农民的经济收入将大幅度降低,经济发展缓慢
D.利于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提高粮食单产
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工业区。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德国鲁尔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丰富的煤炭②优质的铁矿③廉价的石油④充足的水源⑤便利的水陆交通⑥广阔的市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2.下列四幅示意图表示该地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正确的是( )
A.B.C.D.
胡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胡杨林是塔里木河下游的一道生态屏障,但由于人们追求经济利益而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胡杨林急剧减少。读塔里木河下游某区域胡杨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湿地破坏
24.影响图示区域胡杨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25.胡杨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意义是( )
①改善当地气候 ②阻挡风沙侵袭
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④防止土地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宁夏平原西北部,南至贺兰山北麓,东临黄河,地势由南偏西倾斜,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为细沙及黏土状湖积物所覆盖,其上为冲积、淤积和风积物,多为3—10米高低不等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地貌,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南部多流动沙丘。下图示意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
(1)根据图示位置,推测乌兰布和沙漠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说明乌兰布和沙漠南部多流动沙丘的原因。
(3)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区的瓜农常在西瓜田里覆盖一层砾石,说明其用意。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盆地内黑滑石储量达10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一,被誉为“中国黑滑石之乡”。黑滑石矿区内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多为泥土路。近年来,为实现黑滑石矿业的转型升级,当地政府积极改造围绕“卖原料”形成的低端产业生态圈。与此同时大力进行公路扬尘治理、千亩废弃矿地(坑)整治,并积极发展马家柚(特色水果)产业和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下图为广丰盆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当地矿区公路扬尘污染多发的运输因素。
(2)从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角度指出该地千亩废弃矿地(坑)整治的方向。
(3)从原料角度为当地改造低端产业生态圈提出合理的措施。
28.(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湿地上石油资源的开发,盘锦市依托辽河油田,逐渐形成了以油气开采为龙头,以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近年来,随着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辽河油田的石油资源日趋枯竭。2015年7月,投资近千亿元的与石油精细化工相关的“绿色石化园”项目落户盘锦市,该项目对盘锦市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意义重大。下图为盘锦市石油分布图。
(1)评价盘锦石油资源开发的条件。
(2)试分析辽河口石油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绿色石化园”项目对盘锦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意义。
2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沙地地处西辽河平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气候变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当地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成为京津冀地区风沙的主要源头之一。据统计,科尔沁地区每年因风沙灾害而减产的农田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0%以上,且南部地区更严重。自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尝试科尔沁地区荒漠化的治理,其中“两行一带”(两行灌木之间种草)林草复合经营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下图示意2000~2013年科尔沁沙地气象条件变化。
(1)说明科尔沁沙地南部地区农业受风沙危害减产更严重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2000~2013年科尔沁地区荒漠化防治压力的变化趋势。
(3)简述科尔沁地区通过“两行一带模式治理荒漠化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Y河流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下图),该热带雨林南部地区每年7、8月多火灾,其余时间相对较少,2019年8月底,此地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火灾,烧毁了大片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Y河地区热带雨林面积广阔,其主要原因包括( )
①平原面积广阔,地势西高东低,利于信风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
③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Y河流域热带雨林南部地区每年7、8月多火灾,主要是因为( )
A.受东南信风和地形影响,7、8月气候干燥 B.西风越过西部山地,形成干热下沉气流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 D.7、8月林区枯枝落叶富集,易起火
【答案】1.B 2.A
【解析】1.Y河为亚马孙河,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降雨;亚马逊平原面朝大西洋的东侧有缺口,且北部是圭亚那高原,南部是巴西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西侧受安第斯山脉的抬升,多地形雨;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面积广阔,①②④;该地区纬度低,不受西风带影响,③错误,B项正确。故选B。
2.7、8月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Y河流域热带雨林南部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南部靠近巴西高原,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易发火灾,A项正确;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均比该地区纬度高,BC项错误;热带雨林为常绿林,7、8月份枯枝落叶少,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林火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火险天气,如气温高、降水少、相对湿度小、风大、长期干旱等。
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能量,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产的能量。下图示意不同生态系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河湖生态系统相比,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
A.生物多样性少 B.地表生态环境脆弱 C.生物循环量小 D.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4.下列地区中,破坏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A.澳大利亚大草原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亚马孙雨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3.D 4.C
【解析】3.材料中只能看出净初级生产量,无法推测两个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多少,排除A。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地表生态环境好与河湖,排除B。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净初级生产量更高,所以生物循环量更大,排除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乔木、灌木、草等多层生态系统,更加立体,更加复杂,D正确。故选D。
4.澳大利亚草原植被破坏会导致当地荒漠化,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但对于全球生态影响较小,排除A。撒哈拉沙漠地区,本身植被以荒漠为主,破坏植被的影响基本是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排除B。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全球氧气的重要制造地,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地,雨林植被破坏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问题,C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植被破坏会导致当地水土流失、洪涝增加、水质变差等,但也主要是对当地生态的影响,排除D。故选C。
【点睛】森林的环境效益:①涵养水源 平衡径流②保持水土 生物多样③净化空气 降低噪声④防风固沙 减轻沙化
石漠化是指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石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单位:万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石漠化土地分布地区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
A.雨水丰沛且集中 B.都位于长江流域 C.全部在内陆省区 D.土壤疏松,不耐侵蚀
6.近几十年来我国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可溶性岩石广布 B.地表崎岖 C.粗放开发矿产 D.过度农垦和樵采
【答案】5.A 6.D
【解析】5.石漠化地区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多且集中,A正确。其中广东、广西位于珠江流域,排除B。广东、广西在沿海地区,排除C。南方土壤多为红壤,土壤黏重,耐侵蚀,排除D。故选A。
6.题目强调近几十年来,而可溶性岩石广布、地表崎岖是这些地区一直的特点,说明可溶性岩石广布、地表崎岖并不是近几十年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AB。近十年的变化更多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粗放开发矿产、过度农垦和樵采都会导致石漠化,石漠化地区多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长期地少人多,经济活动主要是农业种植且农村能源种类少,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过度农垦和樵采导致水土流失,石头裸露,所以过度农垦和樵采是主要原因,D正确。而开发矿产导致的石漠化面积较小,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故选D。
【点睛】石漠化原因:自然:石灰岩广布,成土过程慢,植被根系浅。人为:毁林开荒、滥垦乱伐、不合理的垦殖,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石漠化
石漠化治理:①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某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②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建设③高效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发展特色产业。④生态移民
2021年3月15日,北京、天津等地出现严重的沙尘暴天气,黄沙遮天蔽日。据研究,此次沙尘暴的源头来自蒙古国。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此次中国沙尘暴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制作该天气预报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北斗定位 D.5G通信
8.蒙古国成为沙尘暴源头,主要是由于蒙古国( )
A.距离冬季风源头近 B.植被破坏严重 C.距离中国近 D.深居大陆内部
9.若要减轻蒙古国沙尘暴的发生次数,该国应( )
A.大范围植树造林 B.全面禁止放牧 C.人口向外迁移 D.控制畜牧业规模
【答案】7.A 8.B 9.D
【解析】7.制作天气预报图,制作时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数据完成沙尘暴活动信息的输入、存储、输出成图,所以制作图主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A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来从高空和外太空获取沙尘暴的实时信息然后传输给地面,所以不是制作图的主要技术,排除B。北斗定位是用来确定地理位置的,不能制图,排除C。5G通信是移动通信技术,不能地理制图,排除D。故选A。
8.要成为源头需要有足够多的沙地,蒙古因为过渡放牧、过渡樵采、不合理开矿导致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为沙尘暴提供丰富的沙源,B正确。距离冬季风风源地近、风力强劲,是沙尘暴的形成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距离中国近与源头关系不大,排除C。深居大陆内部是其地理位置,沙尘暴更多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加剧导致的,排除D。故选B。
9.该国降水少,大范围植树造林在加剧水资源短缺,排除A。全面禁止放牧虽保护了环境,但不利于人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要兼顾,排除B。蒙古整体情况相似人口向外迁移不易实现,而且会以降低生活质量为保护环境的代价,排除C。合理放牧,既能发展经济也能保护环境,D正确。故选D。
【点睛】产生风沙、沙尘暴原因:①天气干旱,降水少空气湿度小②温度高,蒸发强③冷锋带来大风天气④地表植被少,摩擦力小。
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 )
A.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 B.增大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
C.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 D.减少周边地区的降水
11.图中沙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C.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 D.人类过度垦殖
【答案】10.C 11.B
【解析】10.巴尔喀什湖属于咸水湖,湖水不能用来灌溉农田,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A错误;湖泊能调节气候,因湖水比热容大,因此可以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B错误;湖面能使沙尘降落,阻碍沙漠的扩展,C正确;巴尔喀什湖可以增加周边地区水汽,增加周边地区降水,D错误。故选C。
11.沙漠位于45°N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A错误;而该地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海洋的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气候干燥而形成沙漠,B正确;该地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来自北冰洋气流的影响,C错误;虽人类过渡垦殖会对其造成影响,但不是自然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巴尔喀什湖地处中亚心腹地带,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自东而西注入该湖。伊犁河流程长,水量较大,构成巴尔喀什湖主要水源。
下图为我国东北松嫩平原上芦苇沼泽与盐碱化草甸草场距地面150cm高度处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信息直接反映了( )
A.沼泽地区湿度日变化幅度小 B.沼泽涵养水源能力强
C.盐碱化草甸温差大 D.盐碱化草甸蒸发旺盛
13.近几十年来该地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引水 C.过度开垦 D.过度砍伐
【答案】12.A 13.C
【解析】12.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该图芦苇沼泽湿地的相对湿度较大,日变化幅度小。盐碱地的相对湿度小,日变化幅度较大。据此判断,A正确;湿度的变化不能反映湿地涵养水源、温差以及蒸发方面B、C、D错。故选A。
13.结合材料,该地位于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几十年来该地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可能是过度开垦,不断扩大耕地面积,C对;过度放牧不是商品粮基地主要问题,A错;距地面150cm高度处相对湿度,指大气湿度,与过度引水无关,B错;该地区没有过度砍伐问题,D错。故选C。
【点睛】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是土壤的重要物理特性,受气候、地形、土壤自身物理特性等众多因子的影响。青海云杉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的建群树种,土壤水分的多少对其生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下图示意祁连山北麓中段青海云杉林土壤温度、湿度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造成该区域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植被类型 C.海拔高度 D.天气状况
15.根据土壤湿度的垂直变化推测,该区域( )
A.地表坡度大且土层薄 B.表层土壤的透水性较强
C.云杉根系深度在0-10cm D.土壤温度与湿度正相关
16.为促进该区域云杉林的健康发展,林区管理者应( )
A.降低土壤温度,降低士壤湿度 B.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湿度
C.降低士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 D.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
【答案】14.A 15.B 16.C
【解析】14.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分析和获取能力。结合图示纵坐标土壤温度可看出土层越深,土壤温度越低。由于地表接受到太阳辐射多,越往地下深处接受到太阳辐射少,因此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A对;结合材料可知当地祁连山北麓中段是“青海云杉林”,因此植被类型相同,B错;结合材料可知祁连山北麓中段海拔高度相差小,因此海拔高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C错;该区域的天气状况几乎无差别,可排除D。综上所述,A正确。
15.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随着深度的增加湿度越大,因此表层土壤的透水性较强,B对。地表坡度大,土层薄,则水源涵养能力差,土壤越往下湿度越低,不可能存有大面积的高大云杉林。结合图示可看出当地随深度增加,土壤湿度增加,因此不能说明当地的地表坡度大且土壤薄,A排除;植物的根系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图中从地表到地下40-60厘米处,土壤湿度较大,说明植物的根系不止在0-10cm,可排除C。结合图示信息,土壤湿度越大,温度越低,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16.云杉系浅根性树种,稍耐荫,能耐干燥及寒冷的环境条件,在“气候凉润”,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地带生长迅速,发育良好。因此林区管理者应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C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点睛】本题组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要求较高。影响土壤温度的影响因素有阳光,水分,周围环境,土壤中的生物,土壤本身的性质(沙土,粘土不同)、天气状况等,土壤的垂直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土层薄且坡度大,地表径流强,土壤的下渗能力弱,植被覆盖率低,不易存活大面积的森林;结合云杉的生长习性,在“气候凉润”、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地带生长迅速,发育良好进行分析土壤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
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18.促进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 )
A.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积极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产田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答案】17.A 18.D
【解析】17.从图中看,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植被破坏会导致石漠化面积不断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①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初期资源的开发而是人口环境容量扩大,但当资源的大量开发导致环境恶化,则人口环境容量随之下降,②反映人口环境容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我国西南地区为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脆弱,应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D正确;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一般规模较大,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A错;乳畜业的发展要依据市场需求,该区域市场需求量较小,B错;我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该区域适合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C错。故选D。
【点睛】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分析: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的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交通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当前,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农业也面临着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严重超采、石漠化、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的挑战。为了坚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国家提出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下图示意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国家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州(县)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试点区域存在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石漠化 C.重金属污染 D.草原退化
20.下列关于轮作休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类似于游耕的粗放式耕作制度
B.耕地质量改善,但粮食产量持续下降
C.农民的经济收入将大幅度降低,经济发展缓慢
D.利于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提高粮食单产
【答案】19.B 20.D
【解析】19.由材料信息可知,该试点区域位于云贵高原,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石漠化,B正确。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水资源充足,A错误。重金属污染不是该地最主要环境问题,C错误。该地草原面积少,不存在草原退化,D错误。故选B。
20.由所学知识可知,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一种种植方式;休耕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在农业生产上,休耕的目的主要是恢复土地生产力,为以后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条件,D正确。游耕是类似与游牧的一种原始耕作方式,轮作休耕不同于游耕,A错误。土壤肥力得到恢复,粮食产量不会持续下降,农民收入也不会大幅下降,BC错误。故选D。
【点睛】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一种种植方式;休耕是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工业区。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德国鲁尔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丰富的煤炭②优质的铁矿③廉价的石油④充足的水源⑤便利的水陆交通⑥广阔的市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22.下列四幅示意图表示该地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21.D 22.B
【解析】21.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①正确;本区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矿石主要从法国等国家获得,②错误;该地区并没有丰富的廉价石油,③错误;依据教材和图中信息可知,莱茵河和鲁尔河穿过该区,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④⑤⑥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D。A、B、C错误。
22.煤炭可以作为化工、电力、钢铁的原料(或能源),但它并不是机械工业的原料或能源,故A、D项错误;钢铁不是化工工业的主要原料,故C项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点睛】鲁尔区是传统工业的典型代表,这类工业一般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等。
胡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胡杨林是塔里木河下游的一道生态屏障,但由于人们追求经济利益而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胡杨林急剧减少。读塔里木河下游某区域胡杨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湿地破坏
24.影响图示区域胡杨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25.胡杨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意义是( )
①改善当地气候 ②阻挡风沙侵袭
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④防止土地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3.B 24.C 25.A
【解析】23.根据材料信息,“塔里木河下游某区域胡杨林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且根据材料信息“胡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可知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B正确;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湿润半湿润地区,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区胡杨林减少主要是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胡杨林减少会导致荒漠化面积增大,所以主要问题是荒漠化,C错误;该地区降水稀少,湿地较少,D错误。故选B。
24.从图中可知,胡杨主要分布在河道附近,故水源是影响图示区域胡杨分布的主要因素,C正确;胡杨林分布在河道附近与光照、热量及土壤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25.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因此胡杨林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当地气候,阻挡风沙侵袭①②正确;该区域降水稀少,胡杨林主要沿河分布,地势比较平缓,因此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不大,③错误。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地灌溉,加之蒸发旺盛,显然胡杨林对此没有影响,④错误。A项的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地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植被稀少,地表裸露;(3)大风频繁,风蚀强烈; (4)地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5)全球变暖,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2)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工矿交通不合理建设,不注意环保;人口激增,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宁夏平原西北部,南至贺兰山北麓,东临黄河,地势由南偏西倾斜,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为细沙及黏土状湖积物所覆盖,其上为冲积、淤积和风积物,多为3—10米高低不等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地貌,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南部多流动沙丘。下图示意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
(1)根据图示位置,推测乌兰布和沙漠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说明乌兰布和沙漠南部多流动沙丘的原因。
(3)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区的瓜农常在西瓜田里覆盖一层砾石,说明其用意。
【答案】(1)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在200毫米以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夏季光照强,日照时间较长。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断陷盆地,地势低洼,利于风沙物质的沉积;盛行西北风,植被稀疏,风沙来源广;人口较多,人类活动对地表的破坏程度较大等。
(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小风沙对土壤的侵袭;增大昼夜温差;利于西瓜糖分积累,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等。
【解析】本题以乌兰布和沙漠为背景,涉及气候、沙丘成因及农业区位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1)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降水、光照等方面进行概述,根据该地地表覆盖特点,沙漠广布,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大;结合该地位置,位于宁夏平原西北部,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气候寒冷,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气候炎热。
(2)乌兰布和沙漠南部多流动沙丘的原因主要从沙砾来源及动力角度进行分析。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在风力作用下, 容易顺风向移动。结合第一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植被稀疏;该地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地势低洼,利于风沙物质沉积;该地盛行西北风,距西北内陆地区及中亚地区近,周边沙漠多,沙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头,风力大,顺西北风向移动,南部多流动沙丘。
(3)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区的瓜农常在西瓜田里覆盖一层砾石的原因要从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及对于西瓜品质的影响角度分析。当地气候干旱,土壤水分含量小,覆盖砾石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风蚀作用强烈,覆盖砾石可以减小风沙对土壤的侵袭;砾石热容量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故会增大昼夜温差,从而利于西瓜糖分积累,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等。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盆地内黑滑石储量达10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一,被誉为“中国黑滑石之乡”。黑滑石矿区内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多为泥土路。近年来,为实现黑滑石矿业的转型升级,当地政府积极改造围绕“卖原料”形成的低端产业生态圈。与此同时大力进行公路扬尘治理、千亩废弃矿地(坑)整治,并积极发展马家柚(特色水果)产业和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下图为广丰盆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当地矿区公路扬尘污染多发的运输因素。
(2)从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角度指出该地千亩废弃矿地(坑)整治的方向。
(3)从原料角度为当地改造低端产业生态圈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案】(1)原料多采用公路运输;运输过程中存在原料(黑滑石)散落、漂浮等问题;运输车辆车轮上附着的大量泥土在行驶过程中转变为扬尘;矿区多泥土路,路面未经硬化,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卷起路面尘土。
(2)将地形较平坦的废弃矿地复垦成耕地,发展种植业;将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矿地打造成马家柚产业(特色林果业)基地;将区位较好,交通便利的废弃矿地打造成新农村(居民点);利用矿坑形成的水域营造环境景观发展旅游业或发展水产养殖业。
(3)在原料开采过程中水土的保持和植被的保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原料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延长原料加工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打造原料深加工品牌,提高市场认可度。
【解析】本题以江西省上饶市广丰盆地内黑滑石相关内容为材料,涉及矿区公路扬尘污染多发的运输因素、废弃矿地(坑)整治的方向、改造低端产业生态圈的措施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1)根据题目要求,本题需从运输因素来进行分析。当地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矿石原料多采用公路运输;矿区“多为泥土路”,路面未经硬化,尘土多,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卷起路面尘土;路面不平坦,矿石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散落、漂浮;运输车辆从泥泞区域经过,车轮上会附着的大量泥土,在之后的行驶过程中会转变为扬尘。
(2)对于千亩废弃矿地(坑)的整治,要因地制宜。将地形较平坦的废弃矿地,平整土地后复垦成耕地,发展种植业;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矿地,光照条件比较优越,整治后发展水果种植,打造成马家柚产业(特色林果业)基地;将地理位置较好,且交通便利的废弃矿地平整后,建设民居,打造成新农村(居民点);利用矿坑形成的水域,改善水质和周边环境,发展旅游业或发展水产养殖业。
(3)江西多丘陵地形,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在原料开采过程中要注重对水土的保持和植被的保护;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原料的品味、品质,在市场中提高其竞争力;对原料进行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原料深加工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
28.(12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湿地上石油资源的开发,盘锦市依托辽河油田,逐渐形成了以油气开采为龙头,以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近年来,随着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辽河油田的石油资源日趋枯竭。2015年7月,投资近千亿元的与石油精细化工相关的“绿色石化园”项目落户盘锦市,该项目对盘锦市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意义重大。下图为盘锦市石油分布图。
(1)评价盘锦石油资源开发的条件。
(2)试分析辽河口石油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简述“绿色石化园”项目对盘锦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意义。
【答案】(1)靠近辽河油田;交通便利;工业体系完整,市场广阔;水资源不足;石油资源枯竭。
(2)湿地破坏,鸟类栖息地减少;湿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3)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石化产业布局;有利于推动盘锦市的工业向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解析】本题以盘锦石油资源的开发为背景考查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借鉴鲁尔区相关知识作答。
(1)资源开发条件应从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分析;根据图示中石油符号,盘锦石油靠近辽河油田,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河流附近、铁路沿线地区,交通便利;盘锦历史发展悠久,形成了以油气开采为龙头,以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以油气开采为龙头,以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和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体系健全,市场广阔;盘锦位于我国北方,淡水水资源短缺;开发历史悠久,石油资源面临枯竭。
(2)本题应从湿地的生态作用入手分析。湿地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功能,主要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石油资源开发,会导致湿地破坏,鸟类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石油泄漏导致水体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3)盘锦是石油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绿色石化园”项目有利于推动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附加值,提高科技水平,降低环境污染。
2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沙地地处西辽河平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气候变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当地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成为京津冀地区风沙的主要源头之一。据统计,科尔沁地区每年因风沙灾害而减产的农田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0%以上,且南部地区更严重。自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尝试科尔沁地区荒漠化的治理,其中“两行一带”(两行灌木之间种草)林草复合经营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下图示意2000~2013年科尔沁沙地气象条件变化。
(1)说明科尔沁沙地南部地区农业受风沙危害减产更严重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2000~2013年科尔沁地区荒漠化防治压力的变化趋势。
(3)简述科尔沁地区通过“两行一带模式治理荒漠化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答案】(1)南部地区降水较多,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生产规模大、过度农垦现象更为严重,对植被的破坏更严重农业生产规模更大,同样的自然灾害强度带来的危害更大。
(2)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起沙风日数呈缓慢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趋于湿化,为荒漠化逆转提供较好的气候条件,荒漠化防治压力得到缓解。
(3)“两行一带”模式会增加劳动力投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效益;林草复合能经营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本题考查了农业区位条件、荒漠化成因、荒漠化治理的意义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科尔沁沙地北部地区风沙应该更严重,但是风沙更弱的南部减产更严重,说明是南部的规模更大,导致受到灾害影响更强。具体来说,南部地区,水汽更加充足,降水较多,水热条件更好,农业生产规模大、数量多;长期以来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更加严重,植被少那么对于风沙的削弱作用就弱。所以同样规模的自然灾害对于南部地区的破坏更大。
(2)据图可知,降水量波动上升,气温、起沙日数缓慢下降,当地由以前的干热、易起沙变成趋于湿化、蒸发减少、不易起沙,气候条件明显好转,荒漠化治理压力缓解。
(3)效益从经济、社会、生态入手,此题只用答经济、生态两方面。该模式需要种树种草,需要大量人工投入,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当地的就业率,有利于社会稳定。林草复合经营能提供多种产出,增加农牧民收入,带动经济发展,也能为当地生态保护提供持续资金,实现生态与经济互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