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初中语文 复习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专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初中语文 复习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专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17:5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1.(2022·原创)《过零丁洋》的作者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2022·原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出自《__________》。
3.(2022·原创)“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句中的“龙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名)。
4.(2022·原创)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无误的一项是(  )
A.《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唐朝
C.《黄鹤楼》——崔颢——明朝
D.《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南宋
5.(2022·原创)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的字、号搭配无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字梦得
B.《满江红》——秋瑾——字竞雄
C.《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号稼轩
D.《行路难(其一)》——李白——号青莲居士
6.(2022·原创)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无误的一项是(  )
A.《登飞来峰》——王安石——唐朝
B.《游山西村》——辛弃疾——宋朝
C.《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朝
D.《相见欢》——柳永——南唐
7.(2021·保定一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语录体散文《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书中浸润着“教”与“学”的智慧,带给后人深深的启迪。
B.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唐朝的刘禹锡就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陋室铭》。
C.古诗词中,有许多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烽火”指代战争,“婵娟”指代月亮。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令尊”“高邻”“子”“贤弟”“敝人”都属于尊称。
8.(2021·石家庄一模)对下列文化知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令爱”是对别人称自己的女儿。
C.诸子百家中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列子等,其中的“子”都是其门人和后人对他们的尊称。
D.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
9.(2021·石家庄摸底)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指帝王之死,“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B.《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运用了典故。
C.“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一句中的“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指女子。
D.古人为作品集命名的方式很多,如《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柳河东集》都是以作者谥号命名的。
10.(2021·湖南长沙)阅读《中国传统节日》后,同学们对节日文化做了以下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B.“七夕”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神话传说有关。
C.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很丰富,如“嫦娥奔月”等。
D.除夕之夜,按习俗应全家团聚吃汤圆、观花灯,寓意着“圆满”,也寓意着“团聚”。
11.(2021·江苏宿迁改编)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等要素组成。
12.(2021·湖南怀化改编)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支纪年即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纪年。2021年用干支纪年则为辛丑年,丑对应十二生肖的牛,那么这一年出生的小孩属相是牛。
B.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花甲之年七十岁。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13.(2021·贵州铜仁改编)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犬子”“拙见”“鄙人”“见谅”“奉劝”等;敬辞有“惠赠”“垂询”“赐教”“劳驾”“久仰”等。
B.古人利用圭表实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定为“日长至”,又称夏至。
C.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按照旧时迷信的说法,五行相克,人的生辰八字要做到五行俱全才吉利;五行缺土,须用土或土作偏旁的字取名。
D.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诗句都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如“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4.(2021·山东德州改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中的“酉时”,相当于17时至19时。
B.“女工针指,无所不会”中的“女工”,也就是“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C.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其中,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排练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
D.昆曲、京剧、黄梅戏的代表剧目分别有《牡丹亭·游园》《贵妃醉酒》《女驸马》。
15.(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改编)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春社日一般在立春之后举行,内容主要是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B.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令堂”“家君”属于敬辞,“小女”“寒舍”属于谦辞。
C.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阳”指山南水北。
D.“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凌晨三点至五点。
参考答案
1.文天祥
2.无题
3.李白 王昌龄
4.A 【解析】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王勃;C.崔颢是唐朝人;D.苏轼是北宋人。
5.D 【解析】 A.曹操字孟德,刘禹锡字梦得;B.秋瑾字INCLUDEPICTURE"RUI.TIF" INCLUDEPICTURE "RUI.TIF" * MERGEFORMAT 卿,号竞雄;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号稼轩。
6.C 【解析】 A.王安石是宋朝人;B.《游山西村》的作者是陆游;D.《相见欢》的作者是李煜。
7.D 【解析】 “敝人”属于谦称。
8.B 【解析】 “令爱”是称别人的女儿。
9.D 【解析】 《柳河东集》是以作者的籍贯命名的。
10.D 【解析】 “吃汤圆”“观花灯”是元宵节习俗。
11.B 【解析】 进士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12.B 【解析】 “花甲之年”是六十岁,七十岁是“古稀之年”。
13.A 【解析】 “奉劝”是敬辞。
14.C 【解析】 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的说明性文字,不是“排练”需要。
15.A 【解析】 B.“家君”是谦辞;C.“瀚海”指沙漠;D.“半夜三更”指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