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0 09:49: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汩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空闲房屋及废弃宅基地大量增加,出现大量“空心房”。2018年,开始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主要是对“空心房”地区进行复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汨罗的自然条件,推测其乡村( )
A.人口北密南疏 B.人口南密北疏 C.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分布 D.聚落呈带状沿山谷分布
2.泪罗“空心房”复垦实践中,复垦为林地的较少,其原因是( )
A.平原地形,林木生长差 B.直接获取的经济价值较小
C.靠近湖泊,洪涝灾害严重 D.人口过多,粮食需求量大
【答案】1.A 2.B
【解析】1.由材料可知,汩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人口应该主要分布在北方,人口北密南疏,A正确;聚落沿河流分布通常呈条带状,且材料没有体现河流,无法判断;该区域地势较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聚落不需要沿山谷分布,B、C、D错误。故选A。
2.平原丘陵地形,适宜林木生长,故A选项错误;林地获取经济效益的时间太长,短期收益少,所以复垦为林地的较少,故B选项正确;洪涝灾害对所有农作物都有不利影响,所以不是复垦为林地少的原因,故C选项错误;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粮食需求小且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不高,不是复垦为林地少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当地人口大量外迁,当地人口较少,住宅大量闲置,因此需要整治;复垦的土地以经济收益较快的农业类型为主。
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杏仁桉树干很少枝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防疟(疟疾)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水分蒸发 B.滞留更多雨水 C.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 D.减少地面投影面积
4.杏仁桉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当地民众喜欢,主要是其可以( )
A.提高土壤肥力 B.降低地下水位 C.营造绿化景观 D.提供建筑原料
5.在热带地区杏仁桉又被称为“防疟树”的原因是( )
A.杏仁桉提取的物质可治疗疟疾 B.改善环境温度抑制蚊虫繁殖
C.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体抵抗力 D.降低土壤湿度减少蚊虫滋生
【答案】3.A 4.B 5.D
【解析】3.杏仁桉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地处热带地区,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蒸发旺盛,由材料“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可知,叶片少且叶片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从而减少水分蒸发,A正确,C错误;叶片侧面朝上不利于滞留更多雨水,B错误;叶片侧面朝上对减少地面投影面积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4.由材料可知,杏仁按吸水能力强,生长快,能快速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降低土壤肥力,A错误;吸水能力强,会降低地下水位,B正确;沼泽泥沙淤积,地势较低,不利于营造绿化景观,C错误;热带地区植被种类众多,杏仁桉不是唯一的建筑原料,因此在热带沼泽地区颇受当地民众喜欢与提供建筑原料无关,D错误。故选B。
5.杏仁按使沼泽地变干,使蚊虫失去了滋生的环境,有效地防止了疟疾的传播,D正确;从杏仁按中不能够提取出可治疗疟疾的物质, A错误;杏仁桉对当地温度的调节能力有限,无法通过降低温度抑制蚊虫繁殖,B错误;杏仁桉对人体抵抗力没有影响,C错误。故选D。
【点睛】桉树是“抽水机”,桉树是速生丰产林,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桉树也是“抽肥机”,桉树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凡种植了桉树的,容易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
台湾兰屿岛居民日夜与海共生。岛上传统民居为独特的木石结构房——地下屋,这种房屋房顶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房体建在挖空的凹陷处,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室内配有火堂。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兰屿岛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里的“害”最主要是指( )
A.地震 B.风害 C.暴雨 D.风暴潮
7.兰屿岛地下屋的突出优点类似于( )
A.蒙古族蒙古包 B.傣族竹楼 C.福建土楼 D.陕西窑洞
【答案】6.B 7.D
【解析】6.台湾岛多台风,台风强度大,破坏力强。地下屋高度低,能够有效的避免台风的破坏,B正确。地震时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地下屋并不能避开地震,A错误。“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据此可知,地下屋地势低,不能防御暴雨和风暴潮,C、D错误。故选B。
7.兰屿岛的地下屋既能躲避台风,又能够冬暖夏凉,类似于陕西下沉式窑洞,D正确。蒙古包是为了便于迁徙,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傣族竹楼是为了防潮湿,适应当地的湿热环境,土楼是为了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与地下屋的突出优点不一样,ABC错。故选D。
【点睛】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改造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总结一些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①黄土高原窑洞的特点: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立。②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较平,门窗少且小,墙较厚。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③新疆平顶屋的特点:屋顶平,墙厚窗小。反映的环境特点:气候干燥,多风沙,太阳辐射强。④蒙古包的特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反映的环境特点:冬季寒冷,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⑤江南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降水较多,便于排水),门窗多且大,墙较薄,便于通风散热。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的环境。⑥云南傣族竹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潮和防虫。反应的环境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⑦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⑧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⑨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有选择地砍伐部分树木)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下表为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 幼苗密度/株·hm-2 乔木蓄积量/m3·hm-2
无间伐区 1500 3935
轻度间伐区 1900 2721
中度间伐区 2300 2066
重度间伐区 5700 1983
8.依据表格信息可得( )
A.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生长条件好 B.间伐强度强的林区,林间裸地面积大
C.无间伐区光照条件最弱,幼苗生长环境最好 D.重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层最厚,土壤肥力最高
9.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 )
A.控制森林成林比例,节约水资源 B.增加地表径流,防止土地沙化
C.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答案】8.A 9.C
【解析】8.由表格可知,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幼苗生长条件好,A正确,C错误;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裸地面积小,B错误;重度间伐区,间伐强度大,枯枝落叶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故选A。
9.由材料可知,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间伐有利于幼苗生长,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且间伐后幼苗长出,耗用水资源,故不是为了节约水资源,A错误;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不间伐也不会加剧土地沙化,B错误;林区间伐是一种管理途径,不是为了发展林业经济,D错误。故选C。
【点睛】森林的生态功能:1、改善空气质量 2、缓解“热岛效应” 3、减少泥沙流失 4、涵养水源 5、减少风沙危害 6、丰富生物品种 7、减轻噪音污染8、美化自然环境。
在我国云南孟定沟谷中的热带雨林,具有板状根的乔木占乔木总数的60%,下图为板状根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主要表现在( )
①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②促进水循环③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森林产品④调节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雨林中树木生长“板状根”的主要作用是( )
A.可从地下汲取更多的水分 B.扩大受光面积,增强光合作用
C.可从地下汲取更多的养分 D.增强支撑力,并防止大树被大风吹倒
【答案】10.C 11.D
【解析】10.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是热带雨林物种极其丰富,维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极大地促进水循环;热带雨林中植物丰富,光合作用强,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从而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①②④正确;③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森林产品,是经济效益,不是生态环境效益,③错误。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1.雨林中降水丰富,土壤水分含量高,树木不用从地下汲取更多的水分,A错误;板状根在林冠下,林冠茂密,遮挡阳光,丛林内光照不足,所以板块根的作用不是为了扩大受光面积,B错误;热带雨林中的树木从地表较浅的部分吸收水分和养分,不是为了从地下汲取更多的养分,C错误;热带雨林中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板块根可以增强支撑力,并能防止大树被大风吹倒,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我国东北松嫩平原上芦苇沼泽与盐碱化草甸草场距地面150cm高度处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信息直接反映了( )
A.沼泽地区湿度日变化幅度小 B.沼泽涵养水源能力强
C.盐碱化草甸温差大 D.盐碱化草甸蒸发旺盛
13.近几十年来该地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引水 C.过度开垦 D.过度砍伐
【答案】12.A 13.C
【解析】12.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该图芦苇沼泽湿地的相对湿度较大,日变化幅度小。盐碱地的相对湿度小,日变化幅度较大。据此判断,A正确;湿度的变化不能反映湿地涵养水源、温差以及蒸发方面B、C、D错。故选A。
13.结合材料,该地位于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几十年来该地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可能是过度开垦,不断扩大耕地面积,C对;过度放牧不是商品粮基地主要问题,A错;距地面150cm高度处相对湿度,指大气湿度,与过度引水无关,B错;该地区没有过度砍伐问题,D错。故选C。
【点睛】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①区域的名称是( )
A.大巴山 B.淮河 C.青藏高原 D.秦岭
15.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A.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米以下
B.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商品棉基地
C.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D.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我国柑橘种植最北界
【答案】14.D 15.C
【解析】14.从图中看,①区域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7月均积温低于南北两侧,可推测出为秦岭,D正确;大巴山南北两侧降水都大于800毫米,A错;淮河7月均温和积温不会明显低于南北两侧,B错;青藏高原面积较大,34゜N南北两侧差异较小,C错。故选D。
15.图中②区域位于秦岭以北,是渭河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以上,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河谷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线,大体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是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与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致。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在蚂蚁森林里种植的虚拟“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2019年9月19日,中国“蚂蚁森林”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气候变暖 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17.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22亿棵,分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18.在上述地区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可能是( )
A.橡胶树 B.椰子树 C.沙拐枣 D.桉树
【答案】16.C 17.C 18.C
【解析】16. 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森林的作用主要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由于其分布区的不同,主要作用也不尽相同,内蒙古、甘肃一带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突出,在这些地区植树造林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内蒙古、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早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柠条等耐旱植物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森林植被遭破坏,吸收CO2能力被削弱。全球气候变暖的地理原理: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成水湖,青海湖流域原始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由于降雨和径流量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青海省在青海湖流域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崎岖,河流众多 B.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C.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 D.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
20.青海省在青海湖流域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围栏封育、轮封轮牧
B.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C.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扩大耕地面积
D.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答案】19.B 20.A
【解析】本题目以青海湖周围地理环境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水土流失等内容。
19.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地形崎岖,河流众多,其中河流众多的特征有利于增加环境承载能力,因而与题干要求不符合,排除A项;生物多样性单一,数量少,其与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但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导致生物种类单一,不能作为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青海湖具备青藏高原的一些典型特征,如气候高寒,光照充足等,因而排除C项,B正确;故选B。
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可以给予土地一定的恢复时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A项正确。该地区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合以乔木为主的植被生长,B项错误。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C项错误。引进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失衡,D项错误。故选A。
【点睛】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降水较少,因而主要发展高寒畜种为特色的畜牧业;水土流失的治理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选择合适的方式。
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县河流下游剖面图。读图回答题。
21.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严重的水土流失对该县造成的影响包括( )
①加重河流泥沙淤积②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沟壑逐渐趋于平坦④有利于发展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1.B 22.A
【解析】本题目以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影响等内容。
21.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包括当地的地形状况、土质状况、降水状况、植被覆盖状况和人类活动等。地形起伏越大,降水集中程度越高,土壤质地越疏松,植被覆盖率越低的地区,其水土流失状况就越严重。结合图示分析,乙地一侧山坡坡度在四地中最大,且植被覆盖率低,因而水土流失状况是四地中最严重的地区,故答案选择B项。
22.水土流失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而且会使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发展农业,③和④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选择A项。
【点睛】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势、降水特征、土壤质地(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状况、人类活动等。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湖泊数量越多,湖泊面积越大;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左图。下右图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关于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Ⅰ阶段湖沼面积保持稳定,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
B.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增强
C.Ⅲ阶段湖沼面积显著减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中增强
D.三个阶段表明湖沼面积大小与风沙活动强度呈正相关
24.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是( )
A.气温降低,蒸发减弱,有利于植被生长 B.降水波动增加,植被生长条件改善
C.人类引用湖水种植植被,固沙效果明显 D.植被增加利于下渗,沙地含水增多
25.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的原因是( )
A.气温波动上升,蒸发略有增加 B.气温大于降水,湖沼水量减少
C.风沙活动增强,侵占湖泊面积 D.人类活动增强,消耗水量增加
【答案】23.C 24.B 25.D
【解析】23.由材料“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可知,风沙沉积数量与风沙活动呈正相关,左图中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A错误;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风沙活动先减弱后显著增强,B错误;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中增强,C正确。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整体呈负相关,D错误。故选C。
24.由右图可知,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A错误;降水曲线波动增加,降水量增多,水分条件变好,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B正确;人类引用湖水种植植被属于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原因,C错误;沙地流动与否主要取决于固沙植被的数量,而沙地含水增多是植被增加后的影响,不能解释植被为何增多,D错误。故选B。
25.根据右图曲线,气温无明显变化,由热量导致的蒸发量基本不变,A错误;气温与降水是两种不同的自然要素,不能直接比较,B错误;由左图可知,近年来风沙沉积减少,C错误;由材料“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可知,当人类活动增强时,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宁夏平原西北部,南至贺兰山北麓,东临黄河,地势由南偏西倾斜,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为细沙及黏土状湖积物所覆盖,其上为冲积、淤积和风积物,多为3—10米高低不等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地貌,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南部多流动沙丘。下图示意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
(1)根据图示位置,推测乌兰布和沙漠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说明乌兰布和沙漠南部多流动沙丘的原因。
(3)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区的瓜农常在西瓜田里覆盖一层砾石,说明其用意。
【答案】(1)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在200毫米以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夏季光照强,日照时间较长。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断陷盆地,地势低洼,利于风沙物质的沉积;盛行西北风,植被稀疏,风沙来源广;人口较多,人类活动对地表的破坏程度较大等。
(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小风沙对土壤的侵袭;增大昼夜温差;利于西瓜糖分积累,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等。
【解析】本题以乌兰布和沙漠为背景,涉及气候、沙丘成因及农业区位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1)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降水、光照等方面进行概述,根据该地地表覆盖特点,沙漠广布,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大;结合该地位置,位于宁夏平原西北部,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气候寒冷,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气候炎热。
(2)乌兰布和沙漠南部多流动沙丘的原因主要从沙砾来源及动力角度进行分析。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在风力作用下, 容易顺风向移动。结合第一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植被稀疏;该地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地势低洼,利于风沙物质沉积;该地盛行西北风,距西北内陆地区及中亚地区近,周边沙漠多,沙源丰富,靠近冬季风源头,风力大,顺西北风向移动,南部多流动沙丘。
(3)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区的瓜农常在西瓜田里覆盖一层砾石的原因要从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及对于西瓜品质的影响角度分析。当地气候干旱,土壤水分含量小,覆盖砾石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风蚀作用强烈,覆盖砾石可以减小风沙对土壤的侵袭;砾石热容量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故会增大昼夜温差,从而利于西瓜糖分积累,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等。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易地搬迁扶贫剧《山海情》火了。上世纪90年代始,人们从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移民到宁夏平原的闽宁镇,在政府、福建专家的帮助下,最终走向富裕。
材料二:图1为宁夏自治区简图。图2为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流入宁夏境内)与出境(流出宁夏)水量6月-8月的变化图。
(1)西海固地区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该地区位于____(填地形区名称),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
(2)从环境承载力角度,简析闽宁镇适宜“生态移民”的主要原因。
(3)指出图2中6-8月入境与出境水量差的变化特征,并简析原因。
【答案】(1) 西部地区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2)地形平坦开阔;可开发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充足;环境承载力更大。
(3)出入境水量差减少。
原因:7、8月降水増多,宁夏段支流汇入水量增多;灌区引水量减少(雨水补给增多,使灌溉用水需求减少)
【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生态问题、地理环境特征,水文特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西海固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向北部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西北地区,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区,由于气候较干旱,植被覆盖率低,黄土疏松,加上多暴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加剧了生态恶化。
(2)据图可知,闽宁镇距首府银川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贺兰山东麓,贺兰山阻挡了冬季风,气候温和;地处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农耕,可开发土地资源丰富;闽宁镇临近黄河,水资源相对充足,有利于生产生活;环境承载力更大。
(3)据图可知,出入境水量差减少。原因是该区域降水集中在7、8月,降水増多,使宁夏段支流汇入水量增多,降水量大,使灌区灌溉用水量需求减少,使入境水量和出境水量差减小。
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程海湖位于横断山区断裂带,湖水原南流30多公里汇入金沙江,形成程河水系,程河为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后来,湖周边农业发展日渐稠密,湖水水位下降,程河逐渐变为季节性河流直至消失,程海湖渐渐成为封闭式陆湖,湖内有适宜在偏碱性水域生长的保健生物螺旋藻。下图为程海湖周边地区示意图。
(1)程海湖成为封闭式内陆湖,推测程海湖周边的地貌和气候变化特点。
(2)推测仙人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3)指出未来程海湖盐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打通程河沟通金沙江,将程海湖变为外流湖。请你分析该建议的合理性。
【答案】(1)地势中间低四周高;之后断裂下陷,高程低于程河;气候变干旱,蒸发旺盛。
(2)自北向南流;北侧有壶山,地势高,为源头。
(3)变化:盐度逐渐增加。原因:仙人河注入程海湖的水量不变,带来较多的盐分;随着湖水不能外泄,水分蒸发,盐度逐渐增加。
(4)同意:可防止程海湖盐度上升;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扩大湖内生物种群的规模和数量;减少湖内泥沙淤积。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类对湿地合理的改造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程海湖位于程海断裂带形成的盆地底部,为金沙江支流,后陷落为湖,高程低于程河。湖水主要来自盆地周边山泉。湖水原经南部湖口,经程河下游汇入金沙江。近代由于水文气候变化湖水一般不再外泄,成为内陆湖。程海湖成为封闭式内陆湖,气候变干旱,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减小。
(2)“程海湖位于横断山区断裂带,湖水原南流30多公里汇入金沙江,形成程河水系”,据此分析程海湖位于程河上游,相对来说,北侧地势高于南侧,再根据仙人河东北有山峰--壶山,海拔高,可推测其为源头。据此推测仙人河自北向南流。
(3)程海湖成为封闭式内陆湖,未来程海湖盐度盐度逐渐增加。仙人河自北向南流,注入程海湖的水量不变,从陆地带来较多的盐分;程海湖成为封闭式内陆湖,随着湖水不能外泄,水分蒸发,盐度逐渐增加。
(4)打通程河沟通金沙江,将程海湖变为外流湖是合理的。将程海湖变为外流湖可防止程海湖盐度上升,改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水体流动性,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湖内生物种群的规模和数量;增加水体流动性,减少湖内泥沙淤积。
29.(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其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长耗水量越多。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图。
(1)从土壤物质组成(结构)角度分析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裸地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模式图说明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的过程。
(3)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提出合理保护措施。
【答案】(1)(与灌丛间空旷地带相比,)灌丛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减少蒸发,(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周边。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水源的影响,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植被由草甸退化为灌丛;沙漠化阶段,灌丛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减少,灌丛死亡,植被由灌丛退化为荒漠。
(3)增加水量补给;适时适量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
【解析】本题以“肥岛效应”为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1)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可以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可以减少蒸发,因此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因此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自然环境各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整体。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由于灌丛根系较深,草甸根系较浅,在灌丛化阶段,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均下降,草甸因缺水逐渐消失,植被由草甸退化为灌丛,后灌丛进一步吸收消耗地下水,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减少,灌丛因缺水逐渐死亡,最终演变为荒漠。
(3)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应从增加水量补给或减少水量消耗等角度分析。例如适时适量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证生态用水。据材料可知,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因此可以修剪灌丛,缩小冠面,从而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从植株,从而减少生长用水量,控制灌从生长数量;还可以在灌从冠下及灌从间铺设草方格,改善地表性状,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汩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近年来,该地人口大量外流,空闲房屋及废弃宅基地大量增加,出现大量“空心房”。2018年,开始了农村“空心房”整治行动,主要是对“空心房”地区进行复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汨罗的自然条件,推测其乡村( )
A.人口北密南疏 B.人口南密北疏 C.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分布 D.聚落呈带状沿山谷分布
2.泪罗“空心房”复垦实践中,复垦为林地的较少,其原因是( )
A.平原地形,林木生长差 B.直接获取的经济价值较小
C.靠近湖泊,洪涝灾害严重 D.人口过多,粮食需求量大
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杏仁桉树干很少枝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防疟(疟疾)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水分蒸发 B.滞留更多雨水 C.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 D.减少地面投影面积
4.杏仁桉在一些热带沼泽地区颇受当地民众喜欢,主要是其可以( )
A.提高土壤肥力 B.降低地下水位 C.营造绿化景观 D.提供建筑原料
5.在热带地区杏仁桉又被称为“防疟树”的原因是( )
A.杏仁桉提取的物质可治疗疟疾 B.改善环境温度抑制蚊虫繁殖
C.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体抵抗力 D.降低土壤湿度减少蚊虫滋生
台湾兰屿岛居民日夜与海共生。岛上传统民居为独特的木石结构房——地下屋,这种房屋房顶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房体建在挖空的凹陷处,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室内配有火堂。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兰屿岛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里的“害”最主要是指( )
A.地震 B.风害 C.暴雨 D.风暴潮
7.兰屿岛地下屋的突出优点类似于( )
A.蒙古族蒙古包 B.傣族竹楼 C.福建土楼 D.陕西窑洞
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有选择地砍伐部分树木)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下表为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 幼苗密度/株·hm-2 乔木蓄积量/m3·hm-2
无间伐区 1500 3935
轻度间伐区 1900 2721
中度间伐区 2300 2066
重度间伐区 5700 1983
8.依据表格信息可得( )
A.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生长条件好 B.间伐强度强的林区,林间裸地面积大
C.无间伐区光照条件最弱,幼苗生长环境最好 D.重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层最厚,土壤肥力最高
9.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 )
A.控制森林成林比例,节约水资源 B.增加地表径流,防止土地沙化
C.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在我国云南孟定沟谷中的热带雨林,具有板状根的乔木占乔木总数的60%,下图为板状根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主要表现在( )
①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②促进水循环③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森林产品④调节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雨林中树木生长“板状根”的主要作用是( )
A.可从地下汲取更多的水分 B.扩大受光面积,增强光合作用
C.可从地下汲取更多的养分 D.增强支撑力,并防止大树被大风吹倒
下图为我国东北松嫩平原上芦苇沼泽与盐碱化草甸草场距地面150cm高度处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信息直接反映了( )
A.沼泽地区湿度日变化幅度小 B.沼泽涵养水源能力强
C.盐碱化草甸温差大 D.盐碱化草甸蒸发旺盛
13.近几十年来该地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引水 C.过度开垦 D.过度砍伐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①区域的名称是( )
A.大巴山 B.淮河 C.青藏高原 D.秦岭
15.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A.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米以下
B.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我国商品棉基地
C.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D.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我国柑橘种植最北界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在蚂蚁森林里种植的虚拟“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2019年9月19日,中国“蚂蚁森林”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气候变暖 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17.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22亿棵,分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18.在上述地区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可能是( )
A.橡胶树 B.椰子树 C.沙拐枣 D.桉树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成水湖,青海湖流域原始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由于降雨和径流量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青海省在青海湖流域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崎岖,河流众多 B.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C.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 D.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
20.青海省在青海湖流域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围栏封育、轮封轮牧
B.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C.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扩大耕地面积
D.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县河流下游剖面图。读图回答题。
21.图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严重的水土流失对该县造成的影响包括( )
①加重河流泥沙淤积②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沟壑逐渐趋于平坦④有利于发展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湖泊数量越多,湖泊面积越大;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左图。下右图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关于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Ⅰ阶段湖沼面积保持稳定,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
B.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增强
C.Ⅲ阶段湖沼面积显著减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中增强
D.三个阶段表明湖沼面积大小与风沙活动强度呈正相关
24.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是( )
A.气温降低,蒸发减弱,有利于植被生长 B.降水波动增加,植被生长条件改善
C.人类引用湖水种植植被,固沙效果明显 D.植被增加利于下渗,沙地含水增多
25.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的原因是( )
A.气温波动上升,蒸发略有增加 B.气温大于降水,湖沼水量减少
C.风沙活动增强,侵占湖泊面积 D.人类活动增强,消耗水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宁夏平原西北部,南至贺兰山北麓,东临黄河,地势由南偏西倾斜,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为细沙及黏土状湖积物所覆盖,其上为冲积、淤积和风积物,多为3—10米高低不等的流动、半固定沙丘地貌,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南部多流动沙丘。下图示意乌兰布和沙漠的地理位置。
(1)根据图示位置,推测乌兰布和沙漠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说明乌兰布和沙漠南部多流动沙丘的原因。
(3)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区的瓜农常在西瓜田里覆盖一层砾石,说明其用意。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易地搬迁扶贫剧《山海情》火了。上世纪90年代始,人们从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移民到宁夏平原的闽宁镇,在政府、福建专家的帮助下,最终走向富裕。
材料二:图1为宁夏自治区简图。图2为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流入宁夏境内)与出境(流出宁夏)水量6月-8月的变化图。
(1)西海固地区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该地区位于____(填地形区名称),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
(2)从环境承载力角度,简析闽宁镇适宜“生态移民”的主要原因。
(3)指出图2中6-8月入境与出境水量差的变化特征,并简析原因。
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程海湖位于横断山区断裂带,湖水原南流30多公里汇入金沙江,形成程河水系,程河为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后来,湖周边农业发展日渐稠密,湖水水位下降,程河逐渐变为季节性河流直至消失,程海湖渐渐成为封闭式陆湖,湖内有适宜在偏碱性水域生长的保健生物螺旋藻。下图为程海湖周边地区示意图。
(1)程海湖成为封闭式内陆湖,推测程海湖周边的地貌和气候变化特点。
(2)推测仙人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3)指出未来程海湖盐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打通程河沟通金沙江,将程海湖变为外流湖。请你分析该建议的合理性。
29.(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其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植株、冠面越大,生长耗水量越多。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图。
(1)从土壤物质组成(结构)角度分析灌丛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丛间裸地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模式图说明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的过程。
(3)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提出合理保护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