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川渝四大城市群人口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代表川渝城市群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促进川渝城市群发展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①加强产业建设,促进人口回流②促进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分工协作④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图示和已学过知识,川渝城市群在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低,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政策,以及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推动下,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甲代表川渝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位于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水平高。因此乙丙丁代表这三大城市群。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结合所学知识,促进川渝城市群发展的措施,最合理的是,加强产业建设,促进人口回流,提高城市化水平,①正确;利用各城市的各自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③正确;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不利于城市群内部共同发展,还可能给中心城市带来环境问题,②错误。城市环境问题以污染为主,生态破坏以乡村地区为主,因此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措施应是加强环境治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④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
1945年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日本逐步跨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调整,日本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
B.第二次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调整为高新技术工业
C.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指向型转变为资金指向型的飞跃
D.第三次调整,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4.下列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②人口众多,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3.D 4.C
【解析】3.由图可知,第一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纺织、食品等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不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A错误;第二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传统的重化工业等如钢铁、机械、炼油等工业,并未调整为高新技术工业,B错误;第三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等高新技术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C错误;第三次调整,日本主要发展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等高新技术工业,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D正确。故选D。
4.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发达,①正确;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②错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不足,需要大量进口,③错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同时国内矿产资源及原材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所以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④正确;C项的①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日本除了森林资源及水能资源较充足外,矿产资源及原材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所以日本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便于原料及燃料的运进和产品的出口,所以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改革开放初期,该地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
①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②扩大重化工业规模,提高产能
③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④加强科技创新,进行产品深加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还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当前适宜鄂尔多斯发展的第三产业包括( )
①物流业 ②房地产业 ③高铁运输业
④家政服务业 ⑤旅游业
A.①⑤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7.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答案】5.C 6.A 7.C
【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可知鄂尔多斯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①④正确;扩大重化工业规模,提高产能对优化产业结构不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②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并不是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③错误;C项的①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运输需求大,宜发展物流业,①正确;鄂尔多斯可利用当地的草原等资源发展旅游业,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⑤正确;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主要面向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鄂尔多斯地区人口较少,不适合发展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②④错误;高铁运输业的主要对象是乘客,而非货物,鄂尔多斯对对能源的运输需求量大,③错误;A项的①⑤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资金充足,A项错误;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并不是制约产业升级的最主要因素,B、D项错误;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鄂尔多斯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等级较低,经济较落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影响产业升级,C项正确。故选C。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等;对传统产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科技,繁荣经济,鼓励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研究城市带内各城市间的经济、人口联系,对于规划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下图示意2007年皖江城市带(不包括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内城市经济联系和城市带内部分区域人口流动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皖江城市带内( )
A.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程度比较均衡 B.合肥对整个城市带内经济都具有强辐射与带动力
C.滁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合肥市 D.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两个扇面形经济联系区域
9.与其他城市对比,安庆、滁州、巢湖三市和合肥经济联系量规模较大的原因是( )
①政府管理部门的调控②经济互补性强
③地理位置邻近且交通便捷④防洪、抗旱等压力较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D 9.C
【解析】8.从图中经济联系量的大小可以看出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程度不均衡;合肥对安庆、巢湖滁州具有强辐射与带动作用,对马鞍山、宣城等影响力比较小;滁州市比合肥市城市级别低,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联系量比较小,滁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合肥市;从图中经济联系量可以看出皖江城市带内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两个扇面形经济联系区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城市对比,安庆、滁州、巢湖三市和合肥距离比较近,合肥市为中心城市,级别高,安庆、滁州、巢湖三市为地级市,城市级别相对低,经济互补性强,所以经济联系量规模较大;政府管理部门不可能过多控制经济联系;防洪、抗旱等压力较小,对经济影响较小。②③正确,①④错误。C错误。故选C。
【点睛】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也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下表示意2018年我国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部地区 8.06 42.18 49.76
东北地区 12.99 34.94 52.07
10.产业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
①资源禀赋 ②分工深化 ③人口规模 ④技术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与我国中部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广人稀 B.降水均匀 C.热量充足 D.水源丰富
【答案】10.C 11.A
【解析】10.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影响,①②④正确;与人口规模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C。
11.与中部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A正确。东北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大,B错误。纬度高,热量不足,限制农业发展,C错误。水源丰富为共同的条件,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从不同角度设问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提升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突出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指广义上的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旅游业、服务业、物流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水平 B.人口密度 C.经济发展速度 D.资源数量
13.岛国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咽喉,经济发达。其产业结构( )
A.以种植业为主 B.以服务业为主 C.以采掘业为主 D.以制造业为主
【答案】12.A 13.B
【解析】考查了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1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A正确。产业结构与人口密度、资源数量、经济发展速度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3.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大,B正确。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经济发达,劳动力工资高;种植业所占比重小,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基础知识,突出基础性的考查要求。
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2019年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在多方面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地区的交流协作。下表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地区 重点发展产业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海洋产业(含油气)、旅游产业、热带特色农业、金融服务业、文体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电子通信、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疗、电子加工、教育培训与文创
14.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比,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是( )
A.城市等级体系更完善 B.城市辐射功能更强
C.土地资源优势更大 D.内部产业分工更明确
15.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电子通信等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科技水平高②有政策支持③产业基础好④大城市众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有关加强两区域合作的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强两地间基础设施建设 B.推进两地间产业相互转移
C.鼓励两地间人才技术交流 D.构建两地间信息交流平台
【答案】14.C 15.D 16.B
1.考查城市群的特征。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比,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时间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等级体系不完善,城市产业分工不明确,城市辐射功能不强,A、B、D错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间早,用地紧张、地价高,而北部湾城市群土地资源丰富且地价低,C正确。故选C。
2.考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间早,电子互联网产业基础雄厚;高校多,科技发达,人才密集;大城市众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故本题选D项。
3.考查城市群合作发展的措施。加强两地间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快捷水陆交通运输体系;鼓励两地资金、人员及技术等交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两地区交流平台等均为加强北部湾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发展的措施,A、C、D叙述正确。应促进粤港澳地区部分产业向海南地区转移,粤港澳地区通过向海南地区转移产业带动其发展。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为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国务院于2019年1月10日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的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7.行政区划调整后,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 )
A.经济地位加强 B.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职能减少 D.城市等级提升
18.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济南都市圈建设的作用体现在( )
①优化济南市的城市空间布局②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③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④解决济南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的问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4 D.①②③
【答案】17.A 18.D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经济水平、服务范围、城市等级之间的关系。由材料可知,为了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才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所以行政区划调整后会优化济南城市空间格局,加强产业分工合作,促进济南经济水平的提高,所以A正确。济南是山东省会,行政区划调整前服务范围就覆盖整个山东省,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高,行政区划调整后依旧是省会,服务范围、城市职能、城市等级没有改变,所以B、C、D错误。故本题选A。
18.本题考查行政区划调整对都市圈建设的具体作用。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济南市的区域范围扩大,可以进一步优化调整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所以①②正确;壮大了济南的经济实力,能更好地发挥济南核心城市的功能和省会城市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所以③正确。对外辐射作用,并不能解决济南产业过度集聚的问题,④错,故本题选D。
【点睛】都市圈建设的意义:一是避免中心城市规模过大,缩小都市圈内城市人口密度差异;二是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建立,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推进各区域城镇化进程;三是通过城市之间优势互补,综合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群整体实力。四是强化绿色生态网络共建和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共建美丽都市圈,能让整个的都市得到一个很好的一个环境。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面两图分别表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湘中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 )
A.城市功能更全 B.辐射范围更广 C.城镇化问题较少 D.交通更发达
20.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答案】19.C 20.B
【解析】19.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规模等级低,功能种类少,辐射范围小,交通不便,但城镇化问题没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明显,存在问题较少,故C正确。故选C。
20.发展都市圈主要考虑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与合作,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区域交通和环境问题,ACD正确。城市内部不一定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所以选项B不是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城市圈的等级越高,城市功能越全,辐射范围就越大,交通便利;城市圈的等级越低,城市功能相对不齐全,辐射范围就越小,交通相对不便利。
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城市圈中,规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22.下列有关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21.A 22.C
【解析】21.武汉为湖北的省级行政中心,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辐射范围最广,规模等级最高。A正确。咸宁 、孝感 、黄石为地级市,级别相同,较武汉级别低,BCD错误。故选A。
22.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辐射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其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近;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各级城市间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综上分析,故选C。
【点睛】城市的等级越高,城市数目越少,服务范围就越大,相距较远;城市的等级越低,城市数目越多,服务范围就越小,相距较近。
下面的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部某省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和三大产业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2010年该省城市化进程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衰落阶段
24.该省近20年城市化进程对增加就业的贡献是( )
A.农业>工业>服务业 B.工业>农业>服务业
C.服务业>工业>农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25.因城市化发展,需要对郊区农业用地进行征收,下列农业用地中,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可能是( )
A.林地 B.牧草地 C.水稻田 D.花卉地
【答案】23.B 24.C 25.D
【解析】23.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中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位于中期阶段。所以选B。
24.服务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量大,从右图可以看出,该省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的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对就业增加的贡献最大;该省工业比重最大且略有上升,因此对就业增加的贡献也较大;农业比重小且呈下降趋势,对就业增加的贡献最小。所以选C。
25.四种农地中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是花卉地,因此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农地是花卉地。所以选D。
【点睛】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三角”城市圈指以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圈、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该区域前期产业相似度超过了70%,同类相争,残酷激烈。
(1)试分析图示区域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根据中心地理论,说明“中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
(3)分析“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铜矿、钨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三峡等水利工程提供水能,能源充足;长江水系提供充足水源;长江水系、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劳动力充足;国家政策支持。
(2)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功能越多。(或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距离越近,功能越少。)
(3)促进区域间紧密协作,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解析】本大题以“中三角”城市圈为背景材料,涉及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条件、“中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有色金属冶金工业,需求电能和资源数量多,再加上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主要依靠交通,因此要依据图文资料从原料、能源、水源、交通、劳动力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铜矿、钨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附近的三峡等水利工程提供水能,能源充足;长江水系可以提供充足水源;而且长江水系、铁路等水路交通便利;该地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该地有国家政策支持。
(2)城市体系的分布特点主要从核心城市、城市等级、城市数量、城市的功能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图中可知,以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功能越多;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距离越近,功能越少。
(3)“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首先考虑国家政策对区域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多方面。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紧密的协作,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和管理;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2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城位于萎缩消失的特斯科科湖的沉积平原上,大部分城区是填湖造陆而成,长期以来城市供水紧张,城内随处可见有些倾斜的老建筑。
材料二 客户工业是指免税或缴纳少量关税临时进口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加工组装后用于再出口的工业。在国家主导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墨西哥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良机,其客户工业发展迅速,至2002年4月,墨西哥客户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316家,从业人员达107万。下图为墨西哥地形、城镇和部分城镇客户工业就业人员分布图。
(1)简析墨西哥城内建筑物发生倾斜的原因。
(2)概括墨西哥城镇分布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甲海域是墨西哥重要渔场,分析该渔场的形成原因。
(4)推测墨西哥客户工业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填湖建城,地基较软;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严重;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频繁。
(2)特点: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北部边境和南方内陆高原地区;沿海平原地区少;南方相对比北方多。原因:全国地处低纬度,内陆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北部国界(边境)线客户工业发展快,就业人口多,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北方气候干旱,水源稀少。
(3)甲海域因离岸风形成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吸引浮游生物和鱼类。
(4)特点:主要分布在北部国界(边境)线附近(或主要沿墨美边境线分布)。成因:北部靠近墨美边境线,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资金技术引入和零部件、原材料进口;有利于产品出口到美国(或为美国加工产品;或毗邻美国,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本题通过综合考查墨西哥的自然和经济地理特征,来考查水资源利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区位分析、产业转移等综合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由材料一“大部分城区是填湖造陆而成”可知,填湖建城,地基松软;“长期以来城市供水紧张”可知,长期以来大量开采地下水供给城市用水,因此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地下水漏斗区,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建筑物倾斜。读图并结合已学知,该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
(2)读图可知,墨西哥城镇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沿海少内地多;高原多,平原少;南方多于北方;北方集中分布在边境沿线。因此表现出集中分布在北部边境和南方内陆高原地区;沿海平原地区少;南方相对比北方多的特点。读图可知墨西哥国家大部分地处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沿海地区气候湿热,内陆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地势高,气候凉爽;由材料“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墨西哥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良机,其客户工业发展迅速”北部边境离美国近,发展快,企业分布多,城镇分布多。墨西哥境内,北部有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水资源缺乏。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多,因此南部比北部多。
(3)图中甲处位于东北信风带离风岸,表层水被离岸风吹离海岸,底层上泛补偿,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成为鱼类丰富的饵料。成成渔场。
(4)据图可知,该国客户工业分布在北部边境线附近。由材料“在国家主导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墨西哥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良机”可知,墨西哥城的客户工业大多是承接美国产业转移,因此北部边境线附近具有离美国近的地理位置优势。由材料“客户工业是指免税或缴纳少量关税临时进口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加工组装后用于再出口的工业。”可知,北部边境线离美国近,便于资金技术引入和零部件、原材料进口;有利于产品出口到美国(或为美国加工产品;或毗邻美国,市场广阔)。由材料“在国家主导下”可知,有国家政策支持。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含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五省多个城市,积极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示意图。
(1)分析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2)说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
(3)从辐射方向、辐射强度方面,分析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对郑州向外辐射的影响。
【答案】(1)郑州属于我国东、西、南、北交会的中心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为河南省的省会,政策优势明显;是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经济最发达、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通达度高。
(2)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辐射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3)辐射方向:使郑州市对外辐射沿四条发展轴向外拓展。辐射强度: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增强了郑州市对外辐射强度。
【解析】本题以中原城市群的相关知识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地理位置、城市等级、交通运输、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原城市群包含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五省多个城市”,读图可知,郑州属于我国东、西、南、北交会的中心之一,地理位置优越;郑州为河南省的省会,是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经济最发达、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政策优势;京广线、陇海线等在郑州交汇,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通达度高。
(2)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对外辐射方面分析。读图可知: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作为核心区域级别最高的城市,郑州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其发展能辐射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3)“一核四轴四区”中的一核”即郑州大都市区,“四轴”即沿陇海发展主轴、沿京广发展主轴、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四区”为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从辐射方向来说,使郑州市对外辐射沿发展轴向外拓展;从辐射强度来说,使郑州的辐射强度增强。
29.(12分)(2020湖南衡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0年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涵盖重庆主城区的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在功能布局上构建了三大特色板块:一是南部沿嘉陵江和长江一带的“现代服务业板块”;二是西部、中部区域的“都市综合功能板块”;三是位于重庆主城区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一带,由北向东呈带状环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自新区成立以来,美国、德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众多企业纷纷入驻重庆两江新区。国务院赋予的“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使命效应初显,已初具规模。
(1)分析重庆两江新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建厂的优越区位条件。
(2)阐释重庆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布局的合理性。
(3)说明重庆两江新区南部沿江地带集中布局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原因。
【答案】(1)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重庆主城区产业基础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成立两江新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地处长江经济带,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先进制造业需要较多的土地,土地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重庆主城区外环可用土地较多,价格较低;制造业投入—产出的运输量较大,布局于外环的高速公路一带,交通便捷;为了减轻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水体、大气污染,将其布局在长江的下游方向,可减少对主城区的环境污染。
(3)南部沿江地带是重庆主城区历史悠久的重要商业和金融、贸易中心,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基础雄厚;流经主城区的长江航运业发达,物流业条件优越。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服务业的布局原则,考查知识迁移和阐述能力。主要从图文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应用工业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即科技、劳动力、交通、基础设施、政策等角度分析。从图文资料可知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重庆主城区产业基础好;该地区有高新技术产业园,科研院校和高等院校集中,劳动力素质高;2010年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并且地处长江经济带,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2)先进的制造业的布局需要有充足的空间、便利的交通、还要注意环境保护。从图中可看出,重庆城市外环有较大的空间,土地价格低;并且布局在在高速公路附近,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输;制造业布局在长江的下游,可以减少制造业造成的城区环境污染问题。
(3)由图中“中央商务区”以及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环,可判断南部为主城区,因此南部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商业、金融、贸易发达,有利于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同时靠近长江而交通便利。物流条件优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川渝四大城市群人口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代表川渝城市群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促进川渝城市群发展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①加强产业建设,促进人口回流②促进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分工协作④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45年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日本逐步跨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调整,日本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
B.第二次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调整为高新技术工业
C.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指向型转变为资金指向型的飞跃
D.第三次调整,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4.下列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②人口众多,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③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改革开放初期,该地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
①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②扩大重化工业规模,提高产能
③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④加强科技创新,进行产品深加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还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当前适宜鄂尔多斯发展的第三产业包括( )
①物流业 ②房地产业 ③高铁运输业
④家政服务业 ⑤旅游业
A.①⑤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7.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研究城市带内各城市间的经济、人口联系,对于规划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下图示意2007年皖江城市带(不包括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内城市经济联系和城市带内部分区域人口流动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皖江城市带内( )
A.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程度比较均衡 B.合肥对整个城市带内经济都具有强辐射与带动力
C.滁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合肥市 D.形成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两个扇面形经济联系区域
9.与其他城市对比,安庆、滁州、巢湖三市和合肥经济联系量规模较大的原因是( )
①政府管理部门的调控②经济互补性强
③地理位置邻近且交通便捷④防洪、抗旱等压力较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下表示意2018年我国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部地区 8.06 42.18 49.76
东北地区 12.99 34.94 52.07
10.产业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
①资源禀赋 ②分工深化 ③人口规模 ④技术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与我国中部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广人稀 B.降水均匀 C.热量充足 D.水源丰富
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指广义上的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旅游业、服务业、物流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水平 B.人口密度 C.经济发展速度 D.资源数量
13.岛国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咽喉,经济发达。其产业结构( )
A.以种植业为主 B.以服务业为主 C.以采掘业为主 D.以制造业为主
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2019年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在多方面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地区的交流协作。下表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地区 重点发展产业
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海洋产业(含油气)、旅游产业、热带特色农业、金融服务业、文体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电子通信、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疗、电子加工、教育培训与文创
14.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比,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是( )
A.城市等级体系更完善 B.城市辐射功能更强
C.土地资源优势更大 D.内部产业分工更明确
15.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电子通信等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科技水平高②有政策支持③产业基础好④大城市众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有关加强两区域合作的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强两地间基础设施建设 B.推进两地间产业相互转移
C.鼓励两地间人才技术交流 D.构建两地间信息交流平台
为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国务院于2019年1月10日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的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7.行政区划调整后,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 )
A.经济地位加强 B.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职能减少 D.城市等级提升
18.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济南都市圈建设的作用体现在( )
①优化济南市的城市空间布局②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③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④解决济南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的问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4 D.①②③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面两图分别表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湘中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 )
A.城市功能更全 B.辐射范围更广 C.城镇化问题较少 D.交通更发达
20.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城市圈中,规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22.下列有关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面的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部某省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和三大产业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2010年该省城市化进程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衰落阶段
24.该省近20年城市化进程对增加就业的贡献是( )
A.农业>工业>服务业 B.工业>农业>服务业
C.服务业>工业>农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25.因城市化发展,需要对郊区农业用地进行征收,下列农业用地中,征地补偿标准最高的可能是( )
A.林地 B.牧草地 C.水稻田 D.花卉地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三角”城市圈指以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圈、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该区域前期产业相似度超过了70%,同类相争,残酷激烈。
(1)试分析图示区域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根据中心地理论,说明“中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
(3)分析“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城位于萎缩消失的特斯科科湖的沉积平原上,大部分城区是填湖造陆而成,长期以来城市供水紧张,城内随处可见有些倾斜的老建筑。
材料二 客户工业是指免税或缴纳少量关税临时进口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加工组装后用于再出口的工业。在国家主导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墨西哥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良机,其客户工业发展迅速,至2002年4月,墨西哥客户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316家,从业人员达107万。下图为墨西哥地形、城镇和部分城镇客户工业就业人员分布图。
(1)简析墨西哥城内建筑物发生倾斜的原因。
(2)概括墨西哥城镇分布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甲海域是墨西哥重要渔场,分析该渔场的形成原因。
(4)推测墨西哥客户工业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含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五省多个城市,积极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示意图。
(1)分析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2)说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
(3)从辐射方向、辐射强度方面,分析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对郑州向外辐射的影响。
29.(12分)(2020湖南衡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0年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涵盖重庆主城区的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在功能布局上构建了三大特色板块:一是南部沿嘉陵江和长江一带的“现代服务业板块”;二是西部、中部区域的“都市综合功能板块”;三是位于重庆主城区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一带,由北向东呈带状环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自新区成立以来,美国、德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众多企业纷纷入驻重庆两江新区。国务院赋予的“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使命效应初显,已初具规模。
(1)分析重庆两江新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建厂的优越区位条件。
(2)阐释重庆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布局的合理性。
(3)说明重庆两江新区南部沿江地带集中布局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