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0 10:05: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为“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经常会受到热带气旋侵袭 B.乙地的水能资源丰富
C.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
广东省中山市浮家泛宅的疍民,由于隔船谈话不成,只能大声喊,最终演变成一种独具韵味的岭南渔歌——咸水歌。穿行于中洲岛南岸夹缝中的疍民,沿岸的木厝是疍民搭建的简陋居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疍民咸水歌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势平坦 B.河海交汇 C.降水丰沛 D.渔产丰富
4.浮家泛宅的疍民住宅( )
A.以平顶为主 B.墙厚窗小 C.以木材为原料 D.保暖防雨
5.疍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 )
①内河渔业 ②海上客运 ③近海货运 ④远洋捕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法国农业和澳大利亚卡通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
B.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在东南沿海地区
C.法国巴黎盆地适合种植葡萄
D.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煤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7.关于两个国家共有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 B.地中海气候区面积广大
C.属于发达国家 D.主要是白色人种,信奉基督教
黑河发源于冰川广布的祁连山脉,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原为一整体,现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居延海是近年来旅游热门打卡地。多年来监测表明,流域内降水量整体增加,冰川面积减少。下图为黑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对居延海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 B.气温年较差小 C.昼夜温差大 D.森林覆盖率高
9.居延海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湖泊水大量蒸发 B.黑河中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C.黑河水量大增分为两条河流 D.居延海旅游人口激增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11.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③北方人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左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示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甘肃省四类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13.下列关于图乙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B.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没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D.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不同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15.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①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③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④了解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左图为美国甲城市位置图,右图为甲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地陷入困境的产业主要有( )
A.炼铝、玻璃、精密仪表 B.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C.钢铁、煤炭、重型机械 D.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17.甲城市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后,钢铁技术与服务产业仍选址在该城市的原因不包括( )
A.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 B.技术条件好
C.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 D.协作条件好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下表为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千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甘肃 2647 5377.0 440
青海 608 290.1 174
宁夏 695 1289.9 540
18.与甘肃宁夏相比,青海( )
A.人口多 B.耕地少 C.面积小 D.粮食产量高
19.青海省土地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微生物分解强 C.红壤广布 D.气候高寒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有关各个区域类型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自然区域 B.都属于经济区域
C.四者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 D.甲、乙属于文化区域
21.对甲所在区域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经济作物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为适应当地环境,各地的卧具(睡觉用的家具)有显著差异。炕起源于西汉,是我国北方农村白天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晚上休息的“暖床”,多数地区都会用土坯垒筑,占整个房屋近一半的空间;南方用床,不同地区还衍生出竹、木等多种材质的床。随着取暖技术的提高,炕的作用越来越弱,但在北方民宿中,炕的建造逐渐流行起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南人住床,北人睡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类型 B.地形类型 C.水文特征 D.自然资源
23.民宿中炕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建造难度较小 B.经久耐用 C.体现地方文化 D.少占空间
不同地区采取的精准扶贫方式并不相同。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主要以易地搬迁扶贫为主,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就业扶贫为主。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两地扶贫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差异 B.主体功能区差异
C.人口数量的差异 D.经济水平的差异
25.巴中市行政辖区消除贫困的最终措施是( )
A.生态移民 B.金融扶贫 C.妥善安置 D.产业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材料二:下面两图分别为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三:下表示意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地区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三大产业就业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广东 1980 249 33.2 41.1 25.7 70.6 17.2 12.2 480
2002 21701 6.3 49.5 44.2 32.0 39.7 28.3 23603
湖南 1980 192 42.3 40.2 17.5 77.0 14.1 8.9 365
2005 6473 19.4 40.2 40.4 48.6 21.5 29.9 9616
(1)说出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
(2)依据材料二,说出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简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27.(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形特征。
(2)比较①②两地气候差异的成因。
(3)推断甲、乙两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km2,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拥有三个国家级城市群,指出其名称。
(2)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乙城市群与A、B、C三省的关系。
(3)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上海市、丙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关系。
(4)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分析上海与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9.(12分)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用实线按走向画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并标注名称。
(2)甲为我国____地区,其自然特征概括为____;乙为我国____地区。
(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4)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玉米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请简要分析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地形:____;土壤:____;气候:____;人口:____;
(5)甲地区降水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为“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经常会受到热带气旋侵袭 B.乙地的水能资源丰富
C.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
【答案】1.C 2.B
【解析】1.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可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左图中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乙为高原山地气候,丙为热带季风气候,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
2.甲地由于陆地阻挡,受热带气旋侵袭少,A错误;乙地西南季风可沿谷地爬升,带来降水,河流径流量大,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丙地植被为热带季雨林,C错误;丁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盐碱地,D错误。故选B。
【点睛】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2、夏季风西南季风无法到达;3、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广东省中山市浮家泛宅的疍民,由于隔船谈话不成,只能大声喊,最终演变成一种独具韵味的岭南渔歌——咸水歌。穿行于中洲岛南岸夹缝中的疍民,沿岸的木厝是疍民搭建的简陋居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疍民咸水歌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势平坦 B.河海交汇 C.降水丰沛 D.渔产丰富
4.浮家泛宅的疍民住宅( )
A.以平顶为主 B.墙厚窗小 C.以木材为原料 D.保暖防雨
5.疍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 )
①内河渔业 ②海上客运 ③近海货运 ④远洋捕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3.B 4.C 5.D
【解析】3.据材料“疍民,由于隔船谈话不成,只能大声喊,最终演变成一种独具韵味的岭南渔歌——咸水歌”分析,隔船谈话不成,只能大声喊,说明水域宽阔,船只距离远,不利于交流,导致咸水歌出现,河海交汇水域宽阔,是形成疍民咸水歌的自然条件,B正确。中山市靠近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应该不影响交流,A错误。中山市年降水丰沛,但和咸水歌形成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渔产丰富需要的船只多,但对咸水歌形成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4. 木厝是在干栏基础上结合中原建筑技艺形成的一种合院式木质民居,浮家泛宅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船只一般是以木材为主制造,说明浮家泛宅的疍民住宅以木材为原料,C正确。当地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船以尖顶为主,A错误。当地气候靠近北回归线,夏季高温多雨,墙薄窗大,利于散热,冬季温暖不需要保暖,BD错误。故选C。
5.疍民有独具韵味的岭南渔歌——咸水歌,说明疍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渔业,但当地船只简陋,不适合远洋捕捞,因此当地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内河渔业;当地水网密集,以水运为主,经济来源主要来自近海货运,①③正确,④错误。据材料分析,当地应该经济不发达,以农业为主,海运速度慢,海上客运少,近海货运少,②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浮家泛宅的人不断来到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散居在中山等地,以种禾、蔗、蕉、养鱼为主,同时也种桑养蚕,操捕鱼业,人们称他们为“疍家人”,讲疍家话为主。坦洲是咸、淡水交汇的中心地带,更是落足的好地方。故此,中山咸水歌,坦洲最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仍然保留着传统唱法。
读法国农业和澳大利亚卡通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
B.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在东南沿海地区
C.法国巴黎盆地适合种植葡萄
D.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煤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7.关于两个国家共有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 B.地中海气候区面积广大
C.属于发达国家 D.主要是白色人种,信奉基督教
【答案】6.B 7.B
【解析】6.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可知,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东南高西北低,A错。结合图中城市分布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在东南沿海地区,B正确。法国巴黎盆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适宜葡萄种植,C错。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煤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D错。故选B。
7.两国都位于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经济均发达,属于发达国家,两国主要为白色人种,信奉基督教。但法国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地中海气候面积小,澳大利亚的地中海气候只在西南部和东南部少部分地区存在,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与特点: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当地冬季温和湿润,当地夏季炎热干燥。
黑河发源于冰川广布的祁连山脉,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原为一整体,现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居延海是近年来旅游热门打卡地。多年来监测表明,流域内降水量整体增加,冰川面积减少。下图为黑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对居延海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 B.气温年较差小 C.昼夜温差大 D.森林覆盖率高
9.居延海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湖泊水大量蒸发 B.黑河中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C.黑河水量大增分为两条河流 D.居延海旅游人口激增
【答案】8.C 9.B
【解析】8.根据材料信息"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可知该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较高,A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B错误;晴天多,昼夜温差大,C正确;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森林覆盖率低,D错误。故选C。
9.居延海原为一整体,现分裂成两个湖泊,说明居延海面积减小。根据材料信息“多年来监测表明,流域内降水量整体增加,冰川面积减少”,说明从自然原因的角度居延海的补给水源是增多的,故气候变暖导致的湖泊水蒸发支出不一定多于补给,湖水蒸发不是居延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A错误;图中河流中上游地区多灌区,黑河中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导致补给居延海的水量减少,B正确;黑河水量增加不会导致居延海面积减小分裂为两个湖泊,C错误;旅游人口对水资源的消耗较少,不会直接导致居延海面积减小,D错误,故选B。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11.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③北方人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10.D 11.D
【解析】10.据图分析,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地形起伏较大,适于发展林业,A错误;乙区域地势相对平坦,且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合种植苹果等暖温带作物,B错误;牛羊奶酪和肉食为主食是牧区居民的饮食习惯,C错误;该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海洋等农业生产,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D正确;故选D。
11.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①不符合;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但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同纬度东部高一些,②不符合;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③符合;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④符合;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饮食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而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它们对一个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大,这是形成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众多各具特色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左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示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甘肃省四类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13.下列关于图乙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B.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没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D.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不同
【答案】12.D 13.A
【解析】12.干湿地区主要表现为水分条件的差异,而A、C项体现的是热量条件的差异,排除A、C;由图甲可知,甘肃省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四类干湿区与年降水量分布又不完全一致,故甘肃省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依据,被划分为四类不同的干湿区,B错误、D正确。故选D。
13.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地域范围和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区域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行政区划的界线是明确的,如中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其他的自然界限是模糊的,如热量带、干湿地区等。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15.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①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③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④了解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4.D 15.D
【解析】14.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有些区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A错误;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B错误、D正确;区域的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则是模糊的,C错误。故选D。
15.划分区域可以进一步了解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区域之间的差异,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并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
【点睛】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行政区划的界线是明确的,如中国行政区域的划分,其他的自然界限是模糊的,如热量带、干湿地区等。
左图为美国甲城市位置图,右图为甲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甲地陷入困境的产业主要有( )
A.炼铝、玻璃、精密仪表 B.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C.钢铁、煤炭、重型机械 D.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17.甲城市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后,钢铁技术与服务产业仍选址在该城市的原因不包括( )
A.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 B.技术条件好
C.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 D.协作条件好
【答案】16.C 17.C
【解析】16.由图1信息可知,甲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靠近煤田,应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传统工业中心,结合图2可知,其陷入困境的产业是传统工业。精密仪表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并未陷入困境,A错误;机器人制造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机器人制造和医疗都不会陷入困境,B错误;钢铁、煤炭、重型机械都属于传统工业,根据材料中的第二幅图,可看出传统工业衰退,属于陷入困境的产业,C正确;生物制药、计算机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教育属于服务业,都未陷入困境,D错误。故选C项。
17.甲城市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仅需要增加新兴产业,还要运用先进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升级改造。甲城市原是钢铁工业发达的城市,原有工业基础、技术条件和协作条件较好,为钢铁技术与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ABD都是钢铁技术与服务产业仍选址在该城市的原因,ABD不合题意。钢铁技术与服务企业仍选址在该城市,与该城市发展新兴工业关系不大,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睛】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料、燃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方面及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资金、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下表为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区人口、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区 人口(万人) 耕地面积(千公顷)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甘肃 2647 5377.0 440
青海 608 290.1 174
宁夏 695 1289.9 540
18.与甘肃宁夏相比,青海( )
A.人口多 B.耕地少 C.面积小 D.粮食产量高
19.青海省土地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微生物分解强 C.红壤广布 D.气候高寒
【答案】18.B 19.D
【解析】18.从表中可以看出,与甘肃、宁夏相比,青海人口少、耕地面积少、人均粮食产量低。B正确,AD错误。青海省耕地面积虽小,但总面积较宁夏大,C错误。故选B。
19.青海省位于地势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受到地形影响,气候以高寒为特征,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较为贫瘠,热量不足,生产力低。降水少,红壤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青海人口虽然比宁夏少,但青海面积远大于宁夏。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有关各个区域类型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自然区域 B.都属于经济区域
C.四者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 D.甲、乙属于文化区域
21.对甲所在区域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经济作物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答案】20.C 21.A
【解析】20.四个地区都有人文建筑工程,不属于自然区域,同时也不属于经济区域,AB错误;从景观图来进行比较,四地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C正确;都江堰主要属于水利工程,并不属于文化区域,D错误。故选C。
21.甲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生产以水稻种植业为主,A正确;主要从事水田耕作,B错误;种植业活动才是该地区的主要农业活动,C正确;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为主,该地不生产大豆,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做本题需要对材料中的四地景观有所了解,并结合当地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的相关知识做本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及调用区域知识的相关能力,每个地区的人文景观都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特别密切,需要联系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为适应当地环境,各地的卧具(睡觉用的家具)有显著差异。炕起源于西汉,是我国北方农村白天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晚上休息的“暖床”,多数地区都会用土坯垒筑,占整个房屋近一半的空间;南方用床,不同地区还衍生出竹、木等多种材质的床。随着取暖技术的提高,炕的作用越来越弱,但在北方民宿中,炕的建造逐渐流行起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南人住床,北人睡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类型 B.地形类型 C.水文特征 D.自然资源
23.民宿中炕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建造难度较小 B.经久耐用 C.体现地方文化 D.少占空间
【答案】22.A 23.C
【解析】22.结合材料可知,炕称之为“暖床”,“北人睡炕”主要是为适应寒冷的气候特征;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床便于通风降温。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民宿为以体验地方特色为主的居住方式,因此主要是因为炕的文化意义,与建造难易、所用时间长短无关,所以C项正确,A、B项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占整个房屋近一半的空间”可知,相对于床而言,炕所占空间大,所以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南北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上两方面分析。民居一般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例如窑洞、石屋、吊脚楼等。
不同地区采取的精准扶贫方式并不相同。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主要以易地搬迁扶贫为主,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就业扶贫为主。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两地扶贫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差异 B.主体功能区差异
C.人口数量的差异 D.经济水平的差异
25.巴中市行政辖区消除贫困的最终措施是( )
A.生态移民 B.金融扶贫 C.妥善安置 D.产业发展
【答案】24.A 25.D
【解析】24.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位于大巴山区附近,地形以山地为主,当地地理环境较恶劣,通过异地搬迁促进经济发展。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地处平原地区,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两地扶贫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地地理环境的差异,A正确。与主体功能区差异、人口数量差异等关系不大,BC错误。两地均为贫困区,经济水平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A。
2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中市通过异地搬迁进行扶贫,但根本措施还是在于人口迁入地的产业发展,从而为迁入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人民收入,D正确。生态移民和妥善安置是异地搬迁扶贫的方式,不是消除贫困的最终措施,AC错误。扶贫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些优惠的金融政策(如金融贷款等),但最根本的措施是区域产业的发展,B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最根本的影响,一般而言,某地区如果地理位置偏僻、对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恶劣、耕地资源有限,这往往缺乏经济率先发展的先天条件,多为贫困区。而一个地区人们脱贫,最关键的在于为该地的人们寻找持久稳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人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材料二:下面两图分别为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三:下表示意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地区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三大产业就业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广东 1980 249 33.2 41.1 25.7 70.6 17.2 12.2 480
2002 21701 6.3 49.5 44.2 32.0 39.7 28.3 23603
湖南 1980 192 42.3 40.2 17.5 77.0 14.1 8.9 365
2005 6473 19.4 40.2 40.4 48.6 21.5 29.9 9616
(1)说出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
(2)依据材料二,说出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简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答案】(1)湖南省地势特征总体上南高北低,广东省地势特征总体上北高南低。
(2)与湖南省相比,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大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与广东省相比,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
(3)湖南省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煤炭、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可为广东省提供原料和能源;广东省可为湖南省提供资金、技术;湖南省可承接广东省部分产业的转移;两省可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
【解析】本题以广东和湖南为背景,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发展,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等,考查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和所学地理知识可判断两地地势特征。湖南省地图中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广东省地图中河流大多由北向南注入海洋,可判断地势北高南低。
(2)由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可看出经济发展速度,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看出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由第二产业比重可看出工业化程度,广东省工业化程度高。由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可看出三大产业结构层次,广东省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三大产业结构层次较高。
(3)由材料可知,湖南省具有资源优势,广东省具有资金、技术优势,根据两地的优势,分析两地合作发展。湖南省的资源主要有有色金属资源、煤炭、水能等,可为缺乏资源的广东省提供原料和能源;广东省经济发达,可为湖南省提供资金、技术;随着广东产业结构升级,湖南省可承接广东省部分产业的转移;两省可以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27.(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形特征。
(2)比较①②两地气候差异的成因。
(3)推断甲、乙两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甲、乙两区域均以平原、高原为主,高原位于南部,平原主要位于北部及沿海地区。甲区域北部有高大山脉,乙区域西部有高大山脉。
(2)①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②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3)两区域人口分布不平衡。甲区域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恒河平原地区。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农业生产发达,有利于生存与发展,且发展历史悠久,交通便利。乙区域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亚马孙平原过于湿热,不利于生存与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开发历史较早,沿海交通便利。
【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进行区域比较,考查区域特征的差异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区域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从图中可看出,两区域均以平原、高原为主,甲区域的德干高原和乙的巴西高原都位于南部,平原主要位于北部及沿海地区,甲区域山脉在北部,而乙区域的山脉在西部。
(2)①地位于印度半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位于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影响,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从自然条件、开发历史、交通等方面来分析。两区域人口分布不平衡。甲区域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恒河平原地区,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农业发达,发展历史悠久,交通便利,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乙区域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是由于亚马孙平原过于湿热,蚊虫肆虐,不适合人生存和居住,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相对凉爽,开发历史较早,沿海地区海运便利,有利于发展。
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km2,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拥有三个国家级城市群,指出其名称。
(2)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乙城市群与A、B、C三省的关系。
(3)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上海市、丙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关系。
(4)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分析上海与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甲为成渝城市群;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丙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乙城市群覆盖A、B、C三省各一部分区域;乙城市群的空间尺度与A、B、C三省的空间尺度存在重叠关系;乙城市群与A、B、C三省属于不同空间尺度。
(3)上海市空间尺度最小,隶属于丙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空间尺度最大,包括丙城市群和上海市。
(4)上海市为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上海市的发展可以带动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海市可以为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其他区域提供资金和技术;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促进上海市的发展;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为上海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的区域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条件,难度中等。
(1)读图即可判断三大城市群。甲为成渝城市群;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丙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读图可知,乙城市群与A、B、C三省在空间上具有重叠关系,乙包含ABC三省的部分地区,属于不同的空间尺度。
(3)三者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上海市空间尺度最小,长江经济带空间尺度最大。上海市空间尺度最小,隶属于丙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空间尺度最大,包括丙城市群和上海市。
(4)三者中,上海市属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为并城市群和长江经济核心带提供资金和技术,上海的发展可以带动丙城市群和长江经济核心带的发展。同时丙城市群和长江经济核心带能反作用给上海,促进上海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上海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相互促进发展。
29.(12分)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用实线按走向画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并标注名称。
(2)甲为我国____地区,其自然特征概括为____;乙为我国____地区。
(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4)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玉米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请简要分析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地形:____;土壤:____;气候:____;人口:____;
(5)甲地区降水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
【答案】(1)
(2) 东北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长江中下游
(3)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甲 黑土 旱地为主 人均耕地较多
乙 水稻土 水田为主 人均耕地较少
(4)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平原广阔 有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 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 相对地广人稀,利于发展商品农业
(5)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图为载体,涉及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区域差异、东北地区农业的生产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画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即可,注意用实线绘制。如下图: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为我国东北地区,山环水绕,黑土广布,沃野千里。乙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3)甲为我国东北地区,土壤类型为肥沃的黑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地广人稀,人均耕地水平高,人均耕地较多。乙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类型多是经过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水稻土,地处我国南方地区,耕地类型主要为水田,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较少。
(4)东北地区粮食种植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其中,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地区,玉米产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人口稀疏,地广人稀,适宜发展商品农业。
(5)受夏季风的影响,甲地区降水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甲地区气温大致由南向北递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