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背诵清单+当堂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背诵清单+当堂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23:07:09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2022·江苏·美琪学校一模)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城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2.(202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第二初级中学模拟预测)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3.(2022·广东茂名·一模)“(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
A.废除丞相制度 B.采用八股取士
C.大规模实行文字狱 D.设立厂卫机构
4.(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A.明朝政府监察能力的加强 B.皇帝关注民生,体恤百姓
C.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D.明朝加强思想控制
5.(2022·湖南长沙·一模)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这种演变反映( )
A.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 B.丞相逐步位高权重 C.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 D.皇权专制步步强化
6.(2022·河南·一模)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上,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新创的自谦词如“藐孤”,语境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面对大臣,而是面对祖先或继承皇位时的用语。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血缘宗亲观念形成
C.统治集团内矛盾尖锐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7.(2022·广东·模拟预测)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雍正时期的军机处,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这些做法意在
A.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 B.使中央政府机构不断得到完善
C.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D.加强专制体系中的皇帝的权力
8.(2022·福建·一模)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开创科举制度 B.实行重文轻武 C.废除丞相制度 D.取消行中书省
9.(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据考证,以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为例,8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份,合计3291桩事。明太祖着实成了领导政府日常工作的行政首脑,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枢机构效率低下 B.明太祖勤于政事
C.六部职权划分过细 D.丞相制度的废除
10.(2022·山东泰安·八年级期末)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二、综合题
11.(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皇权至上,体制革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明朝初年,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因此,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的格局。明朝还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在以选拔人才为核心的科举考试中,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文体格式、段落划分,形成“八股文”,禁锢了文人的思想。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据所学知识回答,明朝是哪一年建立的?开国皇帝是谁?
(2)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文体格式上分别有什么变化?
(3)请依据对划线部分的理解回答,明朝对官制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据材料归纳,明朝“皇权进一步膨胀”的三个方面表现。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
1.元灭原因: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搜刮民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②1351年黄河下游爆发农民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
2.明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
3.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1.(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大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厂卫”: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3.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1.(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提高效率 B.强化皇权 C.控制军权 D.制约地方
2.(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文字狱的迭兴 D.军机处的设立
3.(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右图“?”处的内容应是
A.设立三司 B.设立厂卫 C.八股取士 D.废除丞相
4.(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5.(2021·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形式: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
3.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文化发展。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商业(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6.(2021·江苏江苏·七年级期末)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古代科考的重要考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这一时期若想应试成功,需要( )
A.兵法谋略和体魄强健 B.诗词歌赋和出身显贵
C.四书五经和答题规范 D.自然科学和创新能力
7.(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末)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的害处跟焚书一样,而对人才的迫害和影响比当年在咸阳郊区坑儒四百六十余人更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始终败坏人才 B.统治者偏爱严刑酷法
C.八股文阻碍思想进步 D.答卷内容脱离了实际
8.(2021·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明朝时期,许多商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的代表是(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9.(2021·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作为明清时读书人,若要考取功名,应当( )
A.研究外国科学文化,学贯中西 B.熟读“四书”“五经”,并且规范答题
C.精通诗词歌赋,出口成章 D.熟悉兵法谋略,拥有强健体魄
10.(2021·广东韶关·七年级期末)明朝著名学者黄宗羲对科举制的评价是:“今日科举之法,所以破坏天下之人才,唯恐不力。经、史,才之薮泽也,片语不得掺入,限以一先生之言,非是则离经畔道。而古 今之书,无所用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社会流动 B.扩大了选官范围
C.禁锢了人们思想 D.提高了行政效率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2022·江苏·美琪学校一模)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城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明朝的科举制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加强了皇权,官僚队伍壮大的同时,考试范围狭窄、缺乏实用性,出现了“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的局面,即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阻碍了社会的进步,A项正确;明朝科举制度利于强化专制皇权,排除B项;材料与商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第二初级中学模拟预测)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从“不胜谄事”到“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体现了秀才对进士出身和举人出身的官员态度截然相反,这说明了科举考试对官员威望的影响很大,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官员士绅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与地方政事无关,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官员的行政能力,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广东茂名·一模)“(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
A.废除丞相制度 B.采用八股取士
C.大规模实行文字狱 D.设立厂卫机构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但政策规定,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这样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忠实奴仆。因此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采用八股取士。B项符合题意;废除丞相制度,是加强君权措施,排除A项;清朝时期,清政府为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控制,大规模实行文字狱,排除C项;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
A.明朝政府监察能力的加强 B.皇帝关注民生,体恤百姓
C.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D.明朝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概括可知:明朝官员宋濂在家中宴客的详细信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检测宋濂的诚实度,由此可见明朝对官员监察之严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指挥。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臣子的严密监控,而不是监察,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皇帝关注民生,体恤百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而不仅是思想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湖南长沙·一模)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这种演变反映( )
A.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 B.丞相逐步位高权重 C.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 D.皇权专制步步强化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可以看出,秦、汉、唐、宋等朝代逐渐加强君主的权力,削弱丞相的权力,明朝废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体现了皇权专制步步强化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权力的演变,排除A项;丞相的权力一步步被削弱,直至废除,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专制步步强化,而不是“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2·河南·一模)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上,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新创的自谦词如“藐孤”,语境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面对大臣,而是面对祖先或继承皇位时的用语。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血缘宗亲观念形成
C.统治集团内矛盾尖锐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量上减少,并且不再拘泥于语境的限制,反映了皇权地位的进一步加强,A项正确;血缘宗亲观念是指宗法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君主自谦词的使用,不能体现出统治集团内矛盾尖锐,排除C项;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是西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2·广东·模拟预测)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雍正时期的军机处,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这些做法意在
A.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 B.使中央政府机构不断得到完善
C.提高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D.加强专制体系中的皇帝的权力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建立内阁,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所以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清朝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由此可知,题干材料意在加强专制体系中的皇帝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8.(2022·福建·一模)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开创科举制度 B.实行重文轻武 C.废除丞相制度 D.取消行中书省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明代,为了强化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故C符合题意;杨广开创科举制度,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朱元璋在地方行政机构中取消行中书省,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末)据考证,以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为例,8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份,合计3291桩事。明太祖着实成了领导政府日常工作的行政首脑,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枢机构效率低下 B.明太祖勤于政事
C.六部职权划分过细 D.丞相制度的废除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权加强了,但皇帝事事过目,国家事务亲力亲为,这就大大增加了皇帝的负担,因此导致题干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废除丞相制度,D项正确;中枢机构中丞相制度废除,中枢机构效率低下说法错误,排除A项;明太祖勤于政事、六部职权划分过细不是导致题干中现象的原因,排除BC项。故选D项。
10.(2022·山东泰安·八年级期末)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图1反映了当时皇帝设有丞相,丞相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图2反映了当时没有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C正确;隋朝和唐朝都设有丞相制度,AB排除;清朝是在明朝灭亡后建立,与题干不符,D排除。故选C。
二、综合题
11.(2021·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皇权至上,体制革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明朝初年,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因此,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的格局。明朝还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在以选拔人才为核心的科举考试中,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文体格式、段落划分,形成“八股文”,禁锢了文人的思想。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据所学知识回答,明朝是哪一年建立的?开国皇帝是谁?
(2)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文体格式上分别有什么变化?
(3)请依据对划线部分的理解回答,明朝对官制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4)据材料归纳,明朝“皇权进一步膨胀”的三个方面表现。
【答案】(1)1368年; 朱元璋
(2)考试内容上: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文体格式上:必须以八股文作答。
(3)实现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或者分散权力,互不统属,相互牵制。)
(4)①废除丞相,分散权力;(或改革官制,强化皇权)②设立锦衣卫和东厂;③实行“八股取士”
【解析】
【详解】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1月23日,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改元洪武,定都南京。
(2) 根据材料“在以选拔人才为核心的科举考试中,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文体格式、段落划分,形成“八股文”,禁锢了文人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明朝科举制在考试内容上,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明朝科举制在文体格式上,必须以八股文作答。
(3) 根据材料划线部分句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实现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或者分散权力,互不统属,相互牵制。)。
(4) 根据材料“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明朝还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在以选拔人才为核心的科举考试中,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文体格式、段落划分,形成“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明朝“皇权进一步膨胀”的三个方面表现为:①废除丞相,分散权力(或改革官制,强化皇权);②设立锦衣卫和东厂;③实行“八股取士”。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
1.元灭原因: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搜刮民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②1351年黄河下游爆发农民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
2.明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即明太祖。
3.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1.(1)在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大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厂卫”: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特点: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3.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1.(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提高效率 B.强化皇权 C.控制军权 D.制约地方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权分六部,加强皇权,故B正确;君主专制背景下,提高效率、控制军权、制约地方只是表面现象,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文字狱的迭兴 D.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B项正确;废丞相,权分六部是明太祖时期的措施,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清朝兴起文字狱,排除C项;清朝设军机处,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右图“?”处的内容应是
A.设立三司 B.设立厂卫 C.八股取士 D.废除丞相
【答案】C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故C符合题意;A、B和D属于政治控制的措施,排除。故选C。
4.(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ABC不符合题意。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5.(2021·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答案】B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政治制度,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制约,保证了皇帝的权力与威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机构,C错误;明朝丞相被废除,D错误。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2.形式: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股文”。
3.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文化发展。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3.商业(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6.(2021·江苏江苏·七年级期末)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古代科考的重要考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这一时期若想应试成功,需要( )
A.兵法谋略和体魄强健 B.诗词歌赋和出身显贵
C.四书五经和答题规范 D.自然科学和创新能力
【答案】C
【详解】
根据“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古代科考的重要考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可得出这指的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这一时期推行八股取仕,因此要知道四书五经和答题规范,C项正确;科举考试以儒学为主,排除AD项;科举考试不问出身,排除B项。故选C项。
7.(2021·广东深圳·七年级期末)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的害处跟焚书一样,而对人才的迫害和影响比当年在咸阳郊区坑儒四百六十余人更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始终败坏人才 B.统治者偏爱严刑酷法
C.八股文阻碍思想进步 D.答卷内容脱离了实际
【答案】C
【详解】
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内容到形式都演变成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因此顾炎武痛斥明朝的八股取士危害远远大于秦朝的焚书坑儒,故C项正确;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非一概败坏人才,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统治者偏爱严刑酷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八股文答卷内容脱离了实际,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1·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明朝时期,许多商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的代表是(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A项正确;明朝没有浙商和苏商一说,排除B、C、D项。故选A项。
9.(2021·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作为明清时读书人,若要考取功名,应当( )
A.研究外国科学文化,学贯中西 B.熟读“四书”“五经”,并且规范答题
C.精通诗词歌赋,出口成章 D.熟悉兵法谋略,拥有强健体魄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沿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但政策规定,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的文体必须按照死板的形式,分成八个部分,即八股文。这样的考试,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结果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他们做了官,就成为顺从皇帝的忠实奴仆。因此作为明清时读书人,若要考取功名,应当熟读“四书”“五经”,并且规范答题。选项B符合题意;研究外国科学文化,不符合明清史实,A排除;精通诗词歌赋,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熟悉兵法谋略,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B。
10.(2021·广东韶关·七年级期末)明朝著名学者黄宗羲对科举制的评价是:“今日科举之法,所以破坏天下之人才,唯恐不力。经、史,才之薮泽也,片语不得掺入,限以一先生之言,非是则离经畔道。而古 今之书,无所用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社会流动 B.扩大了选官范围
C.禁锢了人们思想 D.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C
【详解】
依据“今日科举之法,所以破坏天下之人才,唯恐不力。经、史,才之薮泽也,片语不得掺入,限以一先生之言,非是则离经畔道……”可见作者是批判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局限在四书五经之内,不允许考生有独到见解,禁锢人们思想,败坏人才,C正确;题干是批判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没有强调促进了社会流动或扩大了选官范围或提高了行政效率,ABD排除。故选C。(共34张PPT)
而在我国明朝末年,(1625年)正月初二,努尔哈赤就曾在辽阳太子河的冰面上,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冰上运动会。项目有冰球和花样滑冰。当时的人,管冰球叫“踢行头”,而女子滑冰,他们叫跑冰。类似冰上竞速跑步。
穿越时空,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明朝的那些事?
课堂导入
七年级下册精品
课明朝的统治
2022
背讲考
七年级下册第14课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中考演练
创新思维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评价目标
背讲考-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精品系列



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
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他,出身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牛为生……
但,他有胆有识,最终竟站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巅峰……
他,当过和尚,做过乞丐……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朱元璋
从乞丐走向皇帝
评价任务一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明朝的建立
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2、时间:
4、地点:
3、建立者:
5、元朝灭亡:
1、背景:
1368年
朱元璋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
个人简历
姓名:
学历:
家庭出身:
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52 年-1368 年造反;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
无文凭,全靠自学
三代贫农
建立明朝
朱元璋像
明太祖
(1328-1398)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朱元璋听取刘伯温的建议: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九字真诀。在其他起义军高调
称王之时,朱元璋却在南京闷
头搞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战略
资源。后消灭了东南的起义军
势力,一路北进,攻占大都,
统一全国。元朝灭亡。
还有哪个开国皇帝和朱元璋一样参加过农民起义?
思考
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
1368年建立明朝
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应天
明朝疆域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为了加强统治,
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经济/文化)
奴儿干都司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难测,该如何巩固统治?
(1)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地方:
影响: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①利:起到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各项秩序的作用;
②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权力置于一人之手,隐藏了更大的统治危机。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评价任务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2)设立厂卫制度
目的:
措施:
(3)实行“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答题要求:
影响:
监视官民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四书”“五经”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脱离现实生活,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自主学习:看书归纳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有哪些?
废丞相
权分六部
设内阁
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1)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司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弊端: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里。
1.地方:
评价任务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①集中皇权: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
2.中央:
②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权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评价任务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1:(胡惟庸)独相属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胡惟庸传》
材料2: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罢朝相......
——朱元璋:《皇明祖训》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
1、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专权
2、历史原因: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
4、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影响君主专制
3、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宰相权势扩大
评价任务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监察)
(军政)
布政司
都指挥司
按察司
地方
三司分权
权归中央
六部分理
全国政务
(行政)
皇帝
中央
中书省


行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朱元璋
“秘书”
批答如何处理(文字书写)
加强皇权
材料 仅在洪武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朱元璋就处理诸司奏章1660件,平均日处理291件。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
——樊树志《国史纲要》
问 题 思 考
阅读P68相关史事,想一想:朱元璋该怎么处理这么庞大的政事?
根据所学知识,画一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之后的中央官制图
皇帝
中书省(丞相)
内阁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行中书省
布政司(行政)
按察司(监察)
都指挥司(军政)
中央
地方
评价任务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宰相 内阁
相 同 不 同 权力来源
职 责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法定的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我的课堂我做主:比较宰相和内阁的异同
评价任务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锦衣腰牌
3.司法上:
职能:
特点:
监视官民;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




评价任务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约束
官员
百姓
监视
侍卫
锦衣卫印
、刑侦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
3.司法上:
4.作用: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评价任务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
科举制度发展历程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宋初
创立科举制
增加科举
考试科目
创立殿试
武举
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
评价任务三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科举考试的变化
2.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只在儒家“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解释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3.行文格式
考生不得随意发挥自己的见解,答题必须按照八股文的格式来书写,因此称为“八股文”。
明朝仍沿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1.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4.影响:
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1.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
阅读课文,说出明朝科考在内容和格式上有哪些变化?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
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
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
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
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
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内容
格式
八股取士影响
“(八股文)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来肩不能挑,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驼腰。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这命一条!” ——欧阳中石《范进中举》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阅读两则材料,说明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败坏人才,使读书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了社会进步。
评价任务四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 工 业 棉纺 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商帮
甘薯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马铃薯
向日葵
花 生
玉米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农业:
甘薯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是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的。同在明万历年间,甘薯从三条不同的渠道无乎是同时传入中国,即:①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到缅甸,再传入中国云南;②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③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长乐人陈振龙再传入中国福建。
清代陈世元《金薯传习录》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商人陈振龙在菲律宾群岛的吕宋岛,购得薯藤数尺,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甘薯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知识拓展:
评价任务四
经济的发展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苏州
景德镇
2.手工业:
评价任务四
经济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3.商业:
评价任务四
经济的发展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红顶商人胡雪岩
以地缘为基础的商业帮派
3.商业:
徽商,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
评价任务四
经济的发展
(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文字狱的迭兴 D.军机处的设立
(2021·广东·一模)《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朱元璋
A.尊孔崇儒,八股取士 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强化专制,设军机处 D.设置东厂,监视官民
B
B
中考演练
(2021·贵州遵义·模拟预测)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全部内容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做出改变的根本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C.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1·山东聊城·模拟预测)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强化皇权,下列措施属于地方改革内容的是
A.废除丞相和中书省 B.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C.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D.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C
D
中考演练
废丞相和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废行中书省
皇 帝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地方
中央
明朝经济的发展
按察司
布政局
都指挥使司
八股取士
厂卫特务机构
农业、手工业、
商业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