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一.选择题(共15个选择题)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尼龙绳子 B. 汽车轮胎 C. 青铜制品 D. 塑料盆
2.南京理工大学化学院研究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 等微粒。则下列有关说
法错误的是( )
NaN5·3H2O是一种含氧化合物 B.1个 中含有5个原子
C.1个 中共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D.NaN5·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过程:23+7×5+3×(1×2+16)=112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蒸馏水和矿泉水:硬水 B. 金刚石和石墨:碳单质
C. 生铁和塑料:合成材料 D. 氧化钾和碳酸氢铵:盐类
4.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参与反应的甲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4∶3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C. 甲物质与Mg3N2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5.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FeCl3、NaCl、KNO3 B. CaCl2、 HCl 、NaNO3
C. K2CO3、Ca(NO3)2、NaOH D. KOH、 NaOH、(NH4)2SO4
6.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一定有CO32-
B.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C.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Ca2+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氨气
B 氢氧化钠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8.如图是一款发热眼贴,其包装物中主要成分是:纳米铁、氯化钠、碳粉。使用时,眼贴会释放热量。使用后包装物中的成分主要为Fe2O3等。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护眼贴在使用时,一定有化合反应发生
B. 使用护眼贴时,泪液进入眼贴,使氯化钠溶解释放大量热
C. 考虑节约,眼贴使用后进行阳光下曝晒杀菌,可以重复使用
D. 发热贴中部分碳粉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释放大量热
9.(2021 江干区模拟)小金分别向含有Ba(NO3)2、Na2CO3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滴加稀硫酸,并将两只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对烧杯内的物质处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无色滤液b一定呈中性 B.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沉淀
C.反应后的甲试管硫酸溶液过量 D.反应后的乙试管硫酸溶液过量
10.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1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采取实验进行检验:将混合气体先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无明显现象产生,导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再通入放有炽热氧化铜粉末的试管,发现试管中有红色物质出现.最后将试管中导出的气体通人放有白色硫酸铜粉末的U形管,未见有明显现象产生。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定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
A. H2 B. H2和CO2 C. CO D. H2、CO2和HCl
11.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的物质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X、Y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是非金属单质 B.物质X一定是H2O
C.物质Y一定是氧化物 D.甲与丙反应能生成X
12.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结束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均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B.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C.两个实验都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13.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
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得的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
A.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
14.(2020 黄冈)将69g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变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
A.136g B.64g C.112g D.48g
1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室中某钢样品(假设钢样品中只含铁和碳),分成完全相同的质量为 2.84g、4.26g、6.23g 的三份,分别加入 100g 稀硫酸中进行实验(实验I、Ⅱ、Ⅲ),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Ⅲ
样品质量/g 2.84 4.26 6.23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0 100 100
产生氢气质量/g 0.10 0.15 0.20
A.实验 I 中,铁已完全参加反应 B.实验Ⅱ,铁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4.2g
C.实验Ⅲ中,稀硫酸已完全参加反应实验 D.反应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9%
二.填空题(共8题,21空)
16.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 刮取其屑,锻炼成铜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 写出此冶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
示,其中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那么 表示__________ (填写离子符号)
17.有一固体混合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该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该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________(填名称)。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固体混合物质的组成是________。
18.塑料制品虽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因其自然降解缓慢(少则几年,多则上百年)造成了环境问题——白色污染。
(1)科研人员为此提出以下2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对塑料制品进行回收。塑料制品回收箱上应贴的标志的是________(填标号)。
方案二:寻找塑料制品的替代品。科研人员研制出用植物纤维、动物甲壳等材料制成的替代品。针对塑料制品的不足,这种替代品应该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 (写出一条)。
(2)替代品可回收再利用。具体方法是通过发酵,替代品可以转化成甲烷。同时替代品焚烧生成的CO2与甲烷反应制造乙酸(CH3CO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甲所示。该反应过程中,物质A的作用是________,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19.(1)月壤中有丰富的可作核聚变燃料的He-3,如图所示为He-3发生的一种核聚变示意图。①②③④⑤所示的微粒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 (填写序号);共有 种元素的原子。
(2)随“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地球的还有一批质量为40g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标志着我国水稻航天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太空特殊的环境可使水稻种子的 发生改变;这种变异属于 (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0.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 C919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于今年 5 月成功试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选用铝合金做飞机机身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和强度 (填“大于”或“小于”)纯铝。
(2)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 接触。
(3)若要验证飞机材料中的 Fe、Cu 和 Al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 (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21.只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g,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0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如果这种固体样品有两种物质组成,是 。
22.铜、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性。
(2)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別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
B.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
C.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D.三份盐酸均反应完
23.某小组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以下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 。
(2)实验④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 (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
实验探究题(共4题,16空)
24.(2021 江北区二模)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将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由甲图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溶液呈 性。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
(3)图乙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25.(2021九上·杭州期中)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和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2)取(1)滤出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根据上述实验,如果原白色粉末中含有Na2SO4,则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或者 .
(3)为进一步确定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同时含有BaCl2和NaOH,在(1)的滤液中加入一种能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这种试剂可能是 。
A.CO2 B.H2SO4 C.CuSO4 D.FeCl3
26.(2021九上·义乌期中)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 (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其质量为 g。
27.(2021 上城区二模)某同学为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250mL碳酸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在较低温下操作,能避免CO2逸出;
②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NaOH溶液5mL,倒转瓶轻轻振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③如图连接装置。取5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④打开 ,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4g。
结合资料,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
(1)把步骤④补充完整 ,装置D的目的是 ;
(2)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 g/L(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小数点后保留1位);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CO2含量的测量结果较国家标准低。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碳酸饮料放入冰箱冷藏时间过短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步骤④中洗涤不干净
四.解答题(共4小题,第28题6分,29题7分,30题8分,31题9分)
28.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___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 。
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29.向 Ba(OH)2 溶液中先滴加一定量 CuSO4 溶液,直至沉淀质量为 m 克,再不断滴加 H2SO4 溶液。
整个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 点对应溶液 pH (选填“>”、“=”或“<”)7。
(2)取 c 点对应的溶液,不断滴加 NaOH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3)通过计算确定m的值。
30.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00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0 m 9.8 9.8 0
(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________。
(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1.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找到一瓶含有铜和铁的均匀混合物。为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分别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与稀硫酸进行反应,实验分四组,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表中的W=________(填数值)。
(3)第1组实验中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计算第4组实验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5、CDBDB 6-10、BDAAA 11-15、ADBCD
16、Fe+CuSO4=FeSO4+Cu 置换Fe2+
17、氨气 硫酸钾、硝酸铵
18、C 易分解 催化作用 1:1
19、③ 2
20、大于,氧气和水,B
21、Cu CuO
22、延展性 BC
23、过滤、能、硝酸钡、硝酸钠、氢氧化钡
24、碱 部分变质 检验并除去碳酸钠
25、CuSO4 , CaCO3 Na2SO4 ; CaCO3 Na2SO4 NaOH ; A C
26、NaCl+AgNO3=AgCl↓+NaNO3 ; Na2CO3 Na2SO4
27、开关K,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 1.8 ,AB
28、Cu(OH)2 ,D
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才能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蓝色沉淀,3.31
30、4.9, 40%,35.5%
31、60%,H2SO4 FeSO4 ,33.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