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五节 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情景导入
问题与猜想
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工具?
思考:使用机械是否能省功?
新课探究
猜想与假设
使用机械不能省功。
制定计划
直接用弹簧测力计吊起一个重物,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重物做的功为W1。再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动滑轮吊起重物,使重物上升相同的高度,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的功为W2。比较W1、W2就可以知道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收集证据
按照上图所示的过程进行实验。实验中保持重物缓慢上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记录重物和绳子自由端的始、末位置。
将以上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力/N 移动距离/m 力做的功/J
F = G = 3 h = 0.2 W1 = Fh = 0.6
F′ = 2 s = 0.4 W2 = F's = 0.8
由实验结果可知,W2___W1。
>
收集证据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分析与结论
直接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提升重物,拉力要对重物做功。
拉动绳子使动滑轮上升时,拉力在对重物做功的同时也要对动滑轮做功,同时还要克服动滑轮上的摩擦做功。
因此使用动滑轮并不省功。
思考:使用其他机械能省功吗?
大量实验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在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这部分功叫作________
___________。
(W有用)
有用功
提升重物时,不可避免地要对动滑轮本身做功和克服摩擦做功,这部分功叫作________________。
额外功(W额外)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作________________。
总功(W总)
W总=W有用+ W额外
交流讨论
如图所示是某地区的供水系统发生故障后,居民利用滑轮提水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人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克服水的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绳子重及摩擦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我们希望在总功中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有用功的比例大,说明机械的工作效率高。
机械效率
我们用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来描述机械的这种特性,称之为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η)表示为
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所以W有用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对比
例: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所用的拉力F为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已知:G = 200N,h = 2 m,F = 120 N,
s = 2h = 4 m.
求:η
解:W有= Gh
= 200 N×2 m = 400 J;
W总= Fs
= 120 N×4 m = 480 J.
答: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是83.3%。
交流讨论
怎样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由机械效率的公式
可以看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两种:
①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小额外功。如减轻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加润滑油减小摩擦等。
②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如在机械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增加被提升物体的重力等。
斜面是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平面。是简单机械的一种。
斜面
斜面:是一个费了距离但能省力的简单机械。
螺旋——特殊的斜面
螺旋可以看作是绕在圆柱上的斜面。饮料瓶瓶盖、木螺丝、螺杆、螺母等都是利用螺旋的装置。
螺旋除了省力,还可以将螺旋运动与沿轴向的运动进行相互转化。
课堂小结
机械效率
三种功
有用功(W有用)
额外功(W额外)
总 功(W总)
机械效率公式:
η=
W有用
W总
随堂练习
1.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的砖送到楼顶,如果人直接用滑轮组来提升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原因是( )。
A.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多
B.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慢
C.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快
D.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多
C
2.一台机械做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做的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B.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高
C.机械做的总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高
D.机械做的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解析]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其比例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D
3.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提升3m,其电动机所做的功是2.9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起重机做的有用功W有用=Gh=mgh=0.6×103kg×
3m=1.764×104J,其机械效率
4.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场合涉及“效率”的概念,如学习效率等,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说明你所列举的这个“效率”的意义是什么,并与同学交流。
办事效率: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即常说的执行能力。工作效率:一般指工作产出与投入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