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法国小说家作者背景字词检查文章结构人物形象问题探讨情节复述主旨中心环境描写感同身受作者简介 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龚古尔学
院院士。他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1930)和
《回忆录》多卷。他为小说家普鲁斯特争得龚
古尔文学奖;发现了小说家和散文家贝尔纳诺
斯和塞利纳的才华;写过一部著名的文学评论
《愚蠢的十九世纪》(1922),猛烈攻击19世纪
法国文学和思想潮流,但对雨果、巴尔扎克和
波德莱尔却极为推崇。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
课》和《柏林之围》成为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背景简介返回目录哽住赚钱捂住踱步惩罚祈祷诧异宛转喧闹皱边肃静懊悔钥匙郝叟胳膊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返回目录情节复述听同学复述课文:1、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
2、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
3、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大家找出小说线索,依此理情各部分情节并注意情节复述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玫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发些镇上的人。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返回目录关于小说小说的
三要素(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章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一层:上学之前(1—6)第二层:上课之前(7—10)第三层:上课经过(11—24)第四层:宣布下课(25—30)返回目录小说以小弗郎士 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人物形象---小弗郎士 1、不爱学习,天真贪玩。表现在:上学迟到,分词
不会 念,想逃学去玩。画眉唱歌,普鲁士兵操练觉
得有趣。(独白式的心理描写)2、有较强的意志力。表现在:通过对景物的感受,
虽然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看到普鲁士
军队在操练,而他也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
趣多了”,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
跑去”,有一定的意志力,最终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人物形象---小弗郎士(主人公) 4、有较强的自尊心。表现在:听了铁匠的话,想到
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
的小院子。小弗朗上的这些性格特征说明他并不是
一个坏孩子。3、对敌人的恨。表现在:走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
“又出什么事了”,(败仗了,征发了,司令部的各种
命令了)“一切坏消息”都说明了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
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
心的。心理描写
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 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 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
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热爱法语、热爱母语教育工作、热爱学生、
热爱法兰西的爱国志士。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 ;最后,韩麦尔先生
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 。外貌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返回目录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交待背景。
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
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返回目录问题探讨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原因问题探讨2、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
变故迭起,人心惶惶,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
告牌上发布的。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
状况的记录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见到有许多人围
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
问题探讨3、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气氛最后一课平日上课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问题探讨4、下面几段心理描写分别表现了小弗郎士
怎样的思想感情?(1)“我这些课本,语法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表现了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被唤起,
开始认识到祖国语言和历史的重要。(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我都愿意拿出来。表现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产生了
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问题探讨(3)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
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
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
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表现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
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
动力,与老师的思想感情已经沟通。返回目录《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中心思想返回目录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感同身受返回目录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宛转(wǎn) 钥匙(yuè) 懊悔(ào)
B.哽咽(yàn) 肃静(sù) 祈祷(qí)
C.踱步(duó) 锯子(jù) 郝叟(hǎo)
D.诧异(chà) 糊涂(tǔ) 赚钱(qiàn)答案:C当堂检测2、①《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国人。本文的体裁是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
②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答案:①都德 法 短篇小说 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②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对祖国的热爱、对统治者的憎恨 当堂检测3、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