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立达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1 21: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立达、园区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末试卷
初 三 语 文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雄(hún)_______ ②偏(tǎn)_______ ⑧(jīn)_______持 ④急不(xià)_______择
2.找出错别字,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我小学未毕业即缀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夕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
②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劈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贻指气使,独断专行。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②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③日星隐耀,______________,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李熳《相见欢》)
⑤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______________》)
⑥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⑦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
4.名著阅读。(5分)
①《格列佛游记》多用象征影射的手法,比如借生活中,_______的差别来写英国政党之争,小人国和不来夫斯古国之间_______的分歧影射了英国与邻国之间的教派之争,_______对下属领地的控制与打击则是英国对爱尔兰实行殖民统治的缩影。
②《水浒传》里,鲁提辖本来与郑屠素昧平生,却忽然发生拳打致命的惊人事件,其缘由,按照鲁提辖的意思,郑屠之罪有二: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
5.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完成各题。(3分)
新京报讯从昨日(2013.1.1)零时起,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23号)和《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今第124号)正式实施,新规加强了对闽信号灯的处罚力度,这也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闯黄灯也会被罚”的争议。
新规实施首日,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一部分网友表示,如果闯黄灯也罚分,那么黄灯就失去其意义了,干脆直接采用红、绿两色信号灯;也有网友支持“闯黄灯也罚”的说法。
此前,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曾解释,考虑到车辆制动距离、安全车距等因素,当黄灯亮起时,只有机动车车身任何一部分已经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就可以继续通行,不应当被认定为抢黄灯。
①请给上面的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文中的意思,划线句子可以用以下哪个成语替换?( )
A形同虚设 B画蛇添足 C越俎代庖 D喧宾夺主
③原文第三小节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6-9题。(10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 )(4分)
A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B 则久已病矣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寻病终(《桃花源记》)
C 而乡邻之生日蹙 D 以尽吾齿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E 谨食之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7.请分析选段中划线句“又安敢毒耶?”在句式上和表达情感上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上面选文中哪一句话和“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自居易《观刈麦》)意思相近?试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柳宗元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下面《小石潭记》里的语段,说说你对柳宗元有了哪些认识。(2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0题。(4分)
有兄弟合种田者,禾既熟,议分。兄谓弟曰:“我取上截,你取下截。”弟讶其不平,兄曰:“不难,待明年,你取上,我取下,可也。”至次年,弟催兄下谷种,兄日:“我今年意欲种芏头哩。”
(《笑林广记·贪吝部》)
10.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有兄弟合种田者,禾既熟,议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弟讶其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今年意欲种芋头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回答11-13题。(8分)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严,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11.选文第一段中加点的“终于”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整篇小说的角度来看,船长这一形象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编者在将这篇小说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现照录如下。你赞同编者这样的删节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原文开头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若瑟夫·达弗朗司竞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的结尾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郑也夫教授的《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回答14-16题。(7分)
①在这儿就谈两件事:一是怎么读书,二是怎么思考。其实这倒应了孔子他老人家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就是在为这两句话做注脚,谈谈具体来说怎么读书,怎么思考。
②怎么读书呢?我想从不喜欢读书开始谈起,我觉得我所见到的情况,无论小范围还是大范围,都不怎么令我满意。整个来说,和萁他民族比较起来,我们这个民族现在不太爱读书。举个例子,看人家日本的地铁里,等车的所有人都拿着书看,车来了以后,上车的上车,下车的下车,很拥挤,相互把位置调整调整,从兜里拿出书报继续看,一个车厢里百分之八十的人在读书,站台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在读书。对比而言,我不得不得出这么一个看法,我们不大爱读书。但就连我们大学当中,就连我们名牌大学当中,我所看到的读书的情况也是很不令人满意的。
③什么原因呢?我们学的东西太狭窄了,学生没有选择的自由,只有被动地去重复,去记忆。这个理由我想是成立的,但是充分吗?我怀疑。日本的中学教育也非常的残酷,听说日本的厕所里面都写了很多考题,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湖是……?准备高考已经到了如此残酷的程度,同学进了大学以后,第一年也是要松一松、歇一歇。可是日本民族,包括他们高校的同学仍然热爱读书,从地铁上看到的现象不会欺骗我们,足以证明这个民族热爱读书。所以我感觉刚才那个理由是成立的,但绝对不充分。还有什么原因呢?我们的大学教育专业化太早,而后还是大家学的东西狭窄、单调,同学没有较多的选择余地。这是我猜想的又一个原因。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氛围太过功利,不重视主体自身的乐趣,不重视开发主体阅读的兴趣,这种氛围之下人们动辄要发问:这有什么用?能帮我找工作?能帮我升官?能帮我赚钱?对不住,往往都不能。很多人类的文化精品不能帮你这个忙。我希望我所培养的学生博览群书。所以在我这儿就是要劝告你们博览群书。因为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你才能够发现你自己,知道自己读书的乐趣、研究的乐趣在什么地方。而且,如果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太窄了,写的书没人愿意看。中国的经济学家一一水平差的不谈一一水平好的经济学家和外国经济学家写的书比起来索然无味。差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专业上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国外的优秀经济学家们非常之博学。国内很多经济学家是我的朋友,和我有交往,我这样一个幼年断学的人在杂学上还要胜过他们几筹。知识面太窄了,书写得没有味道,人家怎么能爱看呢?
④读书就说到这儿,下面转向另一个主题:思考。要从解释你身边的生活开始,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思考,要学会解释你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疑团。你要对你周边的日常生活有好奇心,要问为什么。可能你跟你的很多同龄人不一样,你除了活着以外还会经常好奇和提问:哎,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刺激我们的好奇心,可以诱发我们去思考、去解释。比如家里的状况,你来到世界上的最先目睹最先感受的小环境;比如你亲属的谋生之道,他们靠什么活着;他们怎么有的人下岗了;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在职业上,在社会地位上。在你记忆中你的家庭消费在这二十年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怎么样发生的,和犬社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你生活在农村,故事会更多。那些大思想家们的思考、研究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是融于一体的。
⑤再给大家说一个培养思想能力的小手段:记笔记。一本是读书笔记,一本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所做的笔记。这两个东西是相互对照、相互促进的。你对书本理论学得越多、理解得越深,你就能在观察周围的生活时有更深的理解,跟没有读过那么多理论的同龄人比起来,对生活的解释就不一样。
14.第②段划线旬中作者“所见到的情况”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些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第⑧段主要论证了什么?并说说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怎样思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林清玄《云在青天水在瓶》,完成17-20题。(15分)
(1)春日清晨,到山上去。
(2)大树下的酢浆草长得格外的肥美,草茎有两尺长,淡紫色的花竞相盛开,我轻轻地把草和花拈起,摘一大束,带回家洗净,放在白瓷盘中当早餐吃。
(3)当我把这一盘浆草端到窗前,看到温和的春日朝阳斜斜落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闻到山间凄凉流动的露气,然后我慢慢地咀嚼酢桨草,品味它的小小的酸楚,感觉到能闲逸无事地吃着如此特别的早餐,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福。
(4)我看着用来盛装酢桨草的白瓷盘,它的造型和颜色都很特别,是平底的椭圆形,滚着一圈极细的蓝线;它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带着古玉一样的质感。我一直对陶瓷有一种偏爱,最精致的瓷与最粗糙的陶,都能使我感动。最好是像我手中的白瓷盘,不是高级到需要供奉,而是可以拿到生活里来用;但它一点不粗俗,只是放着观赏,也觉得它超越了实用的范围。
(5)如果要装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我也喜欢用瓷器,因为瓷器会把颜色反射出来,使我感受到人间的颜色是多么的可贵。
(6)白色的瓷盘不仅仅是用来装食物,放上几个在河边小溪捡到的石头。那原本毫不起眼的石头,洗净了自有动人之美,那种美,使我觉得随手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像宝石一样,以庄严之姿来供养。
(7)从手里的白瓷盘,我觉得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应该学习更多更深刻的谦卑与感恩。我们住的这个地方,不管任何季节走进树林去,就会发现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草木吸收露珠,承受阳光,努力地生长;花朵握紧拳头,在风中奋斗,然后伸展开放;蝉在地底长期的蛰伏,用几年漫长的爬行,才能有枝头短暂悠扬的歌唱。
(8)不管是什么生命,它们都有动人的颜色,即使是有毒的蛇、蜘蛛,如果我们懂得去欣赏,就会看见它们的颜色是多么活泼。使我们感到生命的伟大力量。
(9)抬起头来,看到云天浩淼,才感到我们住的地球是多么的渺小,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是多么的渺若微尘,在白色、红色、蓝色的星星的照耀下,我们行过的原野是何其卑微。幸而,这世界有这么丰富的颜色,有如此繁茂的生命,使我们虽渺小也是可以自足,虽卑微而不失庄严。
(10)我们之所以无畏,是因为我们可以把生命带进我们的心窗,让阳光进入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身心的尘埃;让雨水落入杂乱的思绪,使我们澄明如云。
(11)我觉得人可以勇迈雄健,那是因为人并不独立生活在世界的生命之外。每一个人是一个自足的世界,而世界是一个人的圆满。
(12)自性的开启,不是走离世界,而是进入宇宙之心。
(13)我愿学习白瓷盘,收敛自己的美来衬托一切放在盘上的颜色,并在这些颜色过后再恢复自己的洁白。就好像生命的历程里,一切生活经验都使它趋向美好,但不沉溺这种美好。
(14)我要学习一种介于精致与朴素的风格,虽精致而不离开生活,不要住在有玻璃框的房子里;虽朴素但使自己无瑕,使摆放的地方都焕发光辉。
(15)我要学习一种光辉包容的态度,来承受喜乐或痛苦的撞击,使最平凡的东西,一放在白瓷盘上,都成为宝贵的珍品。
(16)佛教经典常常把人比喻成一个“宝瓶”,在我们的宝瓶里装着最珍贵的宝物,可惜的是人却不能看见自己瓶里的宝物,反而去追逐外在的事物。我们的宝瓶里有最澄明的空性与最柔软的菩提,只可惜被妄想和执著的瓶塞盖住了,既不能让自性进入法界,也不能让法界的动静流入我们的内在。
(17)我们的宝瓶本是与佛一样的珍贵,可惜长久以来装了一些污浊的东西,使我们旱忘记了宝瓶本来的面目,不知道当我们回到清静的面貌一切事物放进来都会显得珍贵无比。
(18)曲打开我们妄想和执著的瓶盖,这是悟!使生活的一切都珍贵无比,这是悟后的世界!
(19)试着把瓶里的东西放下,体验一下瓶外的空气,原来是相同的,这是空性!
(20)因此,我不只要学习作白瓷盘来衬托人间食物的颜色,我更要学做宝瓶,即使空无一物,也能在虚空中流动香气,并释放出内在的音乐。我要在人群里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有人群的爱,我要云在青天水在瓶,那样的自由自在并保有永久的清明。
17.通读全文,请你说说本文题目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在第三节里给我们营造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说说这一节在写法上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第12段)的理解。《与朱元思书》的哪一句也表达出相似的意思?(4分)
20.这篇散文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提白瓷盘?作者借之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受和认识?(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1.作文。(60分)
请你以“走出那片迷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写真实事情,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