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村镇2012-2013学年度第 一 学期小学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 孔琪
课 题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揭示课题,简介鲁迅情况。
同学们,课前我叫你们查阅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你们查了吗?谁来说说你知道的情况。
放短片《鲁迅简介》。
检查预习情况。
课文有几部分?每部分各讲了什么事情?
用简洁的语言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即中心句)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学习第一部分。
1、边看动画片,边听读第一部分,想想: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
lǔ dào yàn
2、 学习生字词:鲁迅 追悼 吊唁
3、交流: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的爱戴)人们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呢?
4、出示段落:
……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这里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呢?)
来吊唁的人很悲痛——失声痛哭。
挽联、花圈多——挂满、堆满。
来吊唁的人多,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部分。(指名读,范读,齐读)
过渡:作者周晔看着人们沉痛悼念鲁迅先生的情景,她心中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
6、出示句子: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指导朗读,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7、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叙述了人们沉痛悼念鲁迅先生的情景,这情景使她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带着这个疑问,她回忆起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回忆吧。
学习第二部分。
1、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想想:从这部分你体会到鲁迅的什么品质?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hǔ húlún gǎo
2、学习生字词:水浒传 囫囵吞枣 搞清楚
3、讨论交流:你从这部分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关心、爱护下一代)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让学生自由发挥)
4、出示句子: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伯父说的这句话,表面看是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婉转又不失风趣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了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作者的关心、爱护。)
5、还有哪些地方看出鲁迅对作者的关心、爱护吗?(送书给作者)
6、找成语,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各说一句话。
7、总结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1)了解这部分表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品质的;(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第三部分。
1、用学习第二部分的方法,分小组共同学习第三部分。
建议:①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②读完后参考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③讨论完后选出一位代表准备汇报学习情况。
2、汇报学习情况。(让两小组代表汇报)
(1)这部分表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动统治的憎恨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品质的呢?(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述)
⑶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师生共议所汇报的情况。
4、出示句子: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他的笔就像是“匕首”和“投枪”。国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因此,鲁迅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发表文章,与反动派进行斗争。这句话表现了他对反动统治的憎恨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这也是鲁迅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小结。
第二、三部分,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两件小事,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这两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板书设计:
一、沉痛悼念 深受爱戴
我的伯父 二、谈《水浒传》 关心 爱护 为自己想得少
鲁迅先生 三、笑谈“碰壁”憎恨 顽强 为别人想得多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二次备课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