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①成书于明朝②农学著作③图文并茂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下图所示)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下列关于八达岭长城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隔断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D.阻挡了匈奴入侵中原地区
3.(2021·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中考真题)下图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明北京城的这一设计突出显示了(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皇权的核心地位
C.军机处总揽朝政 D.封建统治的衰落
4.(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某班学生准备绘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图谱”,关于明朝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
A.《伤寒杂病论》 B.《梦溪笔谈》 C.《农书》 D.《天工开物》
5.(2021·广东·中考真题)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据此可知,徐光启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反对“以夷制夷”策略
C.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D.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
6.(2021·福建仓山·中考真题)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7.(2021·四川德阳·中考真题)这部著作除了介绍一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反映出明代一些手工作坊或工场的面貌。这部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8.(2021·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下图是明代-部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巨著。该著作的作者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徐光启 D.宋应星
9.(2021·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明代宋应星所著的一书中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此书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0.(2021·甘肃定西·中考真题)下边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1.(2022·福建·泉州鲤城北大培文学校九年级期末)“它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这里的“它”是指
A.都江堰 B.长城 C.故宫 D.圆明园
12.(2022·江西石城·九年级期末)下表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进行的分类整理,其中 处应填( )
第一类 秦始皇、汉武帝
第二类 商鞅、王安石
第三类 孙思邈、?
A.唐太宗 B.李时珍 C.张骞 D.吴道子
13.(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②活字印刷术是南宋时期发明的③《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④(北京故宫)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长城和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人”字。以下两首评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
长城 大运河
奉使蒙恬工力拙,过秦贾传论言该。 当时北客难游牧,今日南人任往来。 ——【清】佚名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A.辩证的观点 B.积极的观点 C.消极的观点 D.片面的观点
15.(2021·山西翼城·七年级期末)从1月1日开始,我国首批新冠疫苗开始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回顾明代医学史上,《本草纲目》流传到欧洲之后,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是著名医学家李时珍 B.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C.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D.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
16.(2021·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期中)下面内容是中国古代一本科技著作的目录节选,由此判断这本著作可能是
上篇: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中篇: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下篇: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7.(2021·黑龙江宁安·七年级期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18.(2021·黑龙江宁安·七年级期末)“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益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它的生产技术曾在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中详细介绍,该书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牡丹亭》
19.(2021·辽宁细河·七年级期末)明长城与秦长城的相同之处是
①起止点一样 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政权时期
③都是为了抵御匈奴 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2021·辽宁细河·七年级期末)从图片中我们获取最正确的信息是
A.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科著作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D.作者是宋应星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21.(2021·甘肃武山·七年级期末)明朝时北京城的建筑以_____为重点,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2.(2021·陕西长安·七年级期末)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一方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技术革新, 创作一部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____,另一方面,他与利玛窦共同翻译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___________,“几何”“点”“三角形”等概念才被中国人认知。
三、综合题
23.(2021·河北遵化·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民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谱写下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大师】
真正的诗人都是大梦想家,你做过仗剑走天涯的梦…做过修仙羽化的梦…再没有一种更好的事物会像一首诗走得那么远,从一千年前到一千年后,我们所有人依然在诗里仰望你那轮唐朝的月亮。
——徐海蛟《故人在纸一方》
(1)材料中的“你”指的是谁?他在唐朝的诗歌史上享有怎样的美誉?同时代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是谁?写出图片人物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民族英雄】
(2)上图人物分别有何功绩?
【科学巨匠】
(3)图一人物是北宋时的匠人,他发明了什么?这一发明有何历史作用?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该著作有何历史地位?
24.(2021·福建漳平·七年级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称 地位
隋朝大运河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等作用,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明长城 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驻守军队,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历史已赋予长城以全新的意义,升华为一条连接着中华各民族的纽带。
(1)根据材料,指出明朝长城东、西起止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25.(2021·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的“筒车”发明于哪一朝代。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图二中的“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农具。观察图片信息,指出使用这一工具的好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三中著作的作者、成书时期和主要内容。
(4)以上材料和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哪一领域的发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农业、手工业总结性科技著作,《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得罪总结性农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总结性药物学著作,三者成书于明朝,具有总结性,①④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三本著作图文并茂,③正确;《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不是农学著作,②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A项正确;八达岭长城主要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排除B项;C项“隔断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根据材料“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鞑靼和瓦剌,结合所学可知,瓦剌军队曾直抵北京城下,可见八达岭长城并没有完全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解析】
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宫城即皇宫,因此这一设计突出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即其皇权的核心地位,B项正确;这一设计显然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排除C项;题干中的这一设计显示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并不是反映封建统治的衰弱,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科技著作,选项D正确;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选项A排除;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选项B排除;元代王祯著《农书》,选项C排除。
5.D
【解析】徐光启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融会贯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体现了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故选D;A项不符合“会通中西文化”,排除;材料体现徐光启主张学习西方而后超越西方,体现了“以夷制夷”策略,排除B;C项不符合“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排除。
6.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可知,明长城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故D正确;明长城是古代防御的建筑,故A、B错误;C描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D。
7.A
【解析】
根据材料“除了介绍一般的农业生产经验之外,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天工开物》,A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此书是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医药学方面的内容,B项错误;《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该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与材料“更着重阐述各种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不符,D项错误。
8.D
【解析】
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D符合题意;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排除A;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排除B;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排除C。故选D。
9.B
【解析】
明朝时期宋应星编著《天工开物》,这部著作是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B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编著农书,排除A;《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编著的农书,排除C;《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编著的医学著作,排除D。故选B。
10.B
【解析】
依据题干“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可知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明朝时期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记述了农业、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综合性科技著作,B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农学著作,A排除;《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C排除;《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医学著作,D排除。故选B。
11.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建筑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C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排除B项;圆明园是中国清代修建的大型皇家园林,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解析】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家,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属于第三类,B项正确;唐太宗是唐朝皇帝,应属于第一类,排除A项;张骞开通西域,吴道子是画家,不属于第三类,排除CD项。故选B项。
1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北京故宫紫禁城是世界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选项①③④都是正确的,符合题意。C项正确;选项②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比欧洲早大约四百多年,而不是一千多年,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A
【解析】
根据材料“奉使蒙恬工力拙,过秦贾传论言该。当时北客难游牧,今日南人任往来”,可知,这首诗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反映了长城的作用;根据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皮日休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说明了大运河的作用;由此可知,两首评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辩证的观点,故A项正确;“积极的观点”、“消极的观点”、“片面的观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B、C、D项。
15.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本草纲目》是我国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而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华佗,B项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我国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作品,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17世纪初传到日本和朝鲜,这些描述均符合史实,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6.B
【解析】
依据题干目录可知,该科技著作涉及农业、手工业等多个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手工业的综合性科技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学著作,排除C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农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解析】
根据材料“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及所学知识可得,明长城的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C项正确;秦长城的起止点是临洮、辽东。秦始皇为巩固北疆,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排除A项;其它选项都不是明长城的起止,排除BD项。故选C项。
18.B
【解析】
根据材料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本著作指的是《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等技术,B项正确;《本草纲目》是由明朝李时珍编写的药学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古典四大名剧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与秦长城走向相同,都是东西走向;修建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功能相同,都是军事防御工程。因此,②④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不同之处有起止点不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的少数民族不同,秦长城抵御的是匈奴,明长城抵御的是蒙古。因此,综上所述,①③是二者的不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D项。故选C项。
20.D
【解析】
根据图片“天工开物”结合所学知识,《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宋应星,D项正确;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科著作是《齐民要术》,排除A项;《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不是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排除BC项。故选D项。
21. 宫殿 紫禁城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2. 《农政全书》 《几何原本》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一方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技术革新, 创作一部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故①填《农政全书》。另一方面,他与利玛窦共同翻译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点”“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故②填《几何原本》。
23.(1)李白;诗仙;杜甫;《红楼梦》。
(2)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3)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宋应星;《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解析】
(1)根据“真正的诗人都是大梦想家,你做过仗剑走天涯的梦…做过修仙羽化的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你”指的应该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他被誉为诗仙;同时代被誉为“诗圣”的是杜甫;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曹雪芹的代表作是《红楼梦》。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戚继光,他的功绩主要是抗击倭寇;图二反映的人物是郑成功,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是收复台湾。
(3)根据“毕昇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的发明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4.(1)东:鸭绿江边;西:嘉峪关。
(2)观点: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泽被后人。
论述: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清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是东方艺术建筑的结晶。(或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历史已赋予长城以全新的意义,升华为一条连接着中华各民族的纽带。)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许多优秀文化,并得到流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泽被后人。
(或者选择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遗产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等观点进行论述。)
【解析】
(1)根据材料“它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2)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首先,根据材料中关于隋朝大运河与明长城的描述,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例如,提炼观点为“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泽被后人”。其次,根据材料“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等作用,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史已赋予长城以全新的意义,升华为一条连接着中华各民族的纽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清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是东方艺术建筑的结晶;明长城长万余里,历史已赋予长城以全新的意义,升华为一条连接着中华各民族的纽带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强调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许多优秀文化,并得到流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泽被后人。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华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遗产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等角度提炼观点进行论述。
25.(1)唐朝。灌溉。
(2)减轻弯腰曲背之苦;提高劳动效率。(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徐光启;明代;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4)农业。
【解析】
(1)根据图一“筒车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其中,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
(2)根据图二“秧马示意图”可知,在水田拔秧或插秧时,劳动者跨坐其上,脚蹬滑行,可以减轻弯腰曲背之苦,且提高了行进速度,因而提高拔秧或插秧的劳动效率。
(3)根据图三“《农政全书》封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4)通过以上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筒车便于灌溉,秧马提高了拔秧或插秧的劳动效率,《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因此,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