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精品课堂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精品课堂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9 22: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注重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下面一幅PPT,选出一条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
A.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B.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C.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D.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
3.(2021·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技术载于( )
A.《韩非子》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梦溪笔谈》
4.(2021·广西·中考真题)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罗盘”导航技术
5.(2021·海南·中考真题)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6.(2021·山西·中考真题)《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7.(2021·湖南湖南·中考真题)有人认为:“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在这里,作者突出强调了火药的西传( )
A.对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积极作用
B.暴露了欧洲封建势力的腐朽落后
C.表现了欧洲市民阶层力量的强大
D.直接导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 )
A.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9.(2021·重庆·中考真题)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地图,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海上交通的繁盛 B.中外交流的发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丝织技术的进步
10.(2022·广东紫金·九年级期末)“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 B.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D.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11.(2022·山东胶州·七年级期末)“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益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作者重在强调( )
A.中国四大发明比其他发明重要 B.中国古代发明的重要性在于实用
C.天文与历法都比不上四大发明 D.中医中药的价值比不上四大发明
12.(2022·广东普宁·九年级期末)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
A.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13.(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
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14.(2022·内蒙古·模拟预测)为下表选取一个名称,最恰当的是( )
相关史实 影响
宋代雕版印刷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元代,木活字、铜活字印刷相继出现 提高了印制效率,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元代发明火铳 对欧洲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变革
宋代应用人造磁针制成罗盘 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和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提供了技术条件
A.宋元时期的科技 B.四大发明的传播
C.古代的中外交流 D.影响世界的文化
15.(2021·河南睢县·七年级期末)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搜集到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的探究主题是( )
泥活字版 司南(模型) 元代火铳 日本书籍封面
A.秦汉时期灿烂的科技成就 B.影响世界的中华文明
C.古代中日两国的频繁交流 D.领先世界的中国发明
16.(2021·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九年级开学考试)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大都
17.(2021·黑龙江大庆·模拟预测)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凝固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对下列文物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①放马滩纸②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广告及铜版③南宋持罗盘陶俑④元代火铳
A.文物①说明西汉我国造纸技术已达较高水平
B.文物②说明隋唐时期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C.文物③说明南宋时指南针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D.文物④说明元朝火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战争
18.(2021·广西·荔浦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有一本史书,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由司马光主持编写。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9.(2021·湖南·怀化市辰溪博雅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朱彧在《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书中描绘的史实最早出现在( )
A.唐朝末年 B.北宋末年 C.南宋末年 D.元朝初年
20.(2021·福建·莆田市莆阳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恩比说:“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宋朝。”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 )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强大统一 ③科技领先世界 ④社会生活气象万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21.(2021·陕西岚皋·七年级期末)司马光的《_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22.(2021·陕西富平·七年级期末)北宋时期,印刷技术取得突破,北宋匠人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批量印刷工作的效率;北宋末年,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_____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三、综合题
23.(2021·辽宁·凌源市教师进修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材料中的“印刷术”,从隋唐到北宋有了新的突破。请加以对比说明。突破此技术的匠人是谁?
(2)材料中“火药”的发明始于哪个朝代?火药的传入,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中的“磁石”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的指南工具被称为什么?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始于何时?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中的“火药”和“磁石”都是经由何人传入欧洲的?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三项发明,“四大发明”还包括哪项发明?
24.(2021·宁夏·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二: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三:17世纪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优点?
(2)战国时期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做成的指南工具称为什么?材料二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最早的记录。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是在哪个朝代?
(3)据材料三,说一说这三个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重要的贡献?
25.(2021·黑龙江昂昂溪·七年级期末)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一: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
(2)除上图以外的我国古代另一四大发明是什么?
(3)请问图一是北宋的匠人谁发明的?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何历史意义?
(5)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造纸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排除A项;火药在唐末已经用于军事,排除C项;指南针是战国时期发明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时中国的火药、指南针等传入阿拉伯和欧洲,阿拉伯、欧洲、南亚等地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可见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是元朝时期科技高度繁荣的原因,C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中国技术的向外传播,还有其他国家技术传入中国的信息,表述片面,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的信息,且元朝实行四等人制,是不平等的统治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作品,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材料是对北宋毕昇的活体字印刷术的描述,因此D项正确;《韩非子》的著作主要强调加强君主专制,A项排除;《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B项排除;《伤寒杂病论》是医术,C项排除。故选D。
4.C
【解析】根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技术是印刷技术,再根据“每字为一印”可知这是活字印刷术,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不是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和“罗盘”导航技术,排除ABD。
5.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入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其在朝鲜、日本以及欧洲的广泛传播及运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制变革,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促进了世界选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所以C不符合题意。
6.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统一以后,疆域十分辽阔,为了加强各地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元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站体系,所以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提及丝绸之路,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体现元朝驿站分布广泛,没有体现驿站最远达欧洲,所以C不符题意;题干材料主要体现元朝驿站分布广泛,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不是题干材料直接所体现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
7.A
【解析】根据材料“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作战方法、统和奴役的政治关系的变革,有利于市民推翻骑士的统治。因此,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欧洲封建势力的腐朽落后,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欧洲经济的发展才是导致市民阶层力量的强大的主要因素,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8.D
【解析】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北宋时期成型,并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在北宋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D符合题意;雕版印刷术是隋唐时期发明,排除A;造纸术是汉代发明,排除B和C。故选D。
9.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欧各国个中国之家的友好往来。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从元朝交通路线图可以看出,元朝陆路和海外交通发达,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所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中外交流发展,B正确;“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为陆上交流排除A;三幅图片与世界市场形成、丝织技术的无关,排除CD。故选B。
10.C
【解析】材料“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说明了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即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C项正确;“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说明马克思主要强调的不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加速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开启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的作用,排除BD项。故选C项。
11.B
【解析】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家,因此科技发明也主要是为农业服务。材料中“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说明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均与农业经济有关,体现了发明的实用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四大发明比其他重要,排除A项;材料也不是比较天文历法与四大发明,排除C项;材料也不比较中医学与四大发明,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元世祖派遣人力,收集数据,为《授时历》的编制提供了科学的支持,说明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项正确;“历来重视”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的促进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科技发展的促进,而不是阻碍,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题干的“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故A符合题意;造船技术适应远航、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对外贸易繁荣昌盛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BCD。故选A。
14.A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列介绍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一列介绍其外传对欧洲乃至世界所产生的影响,能够涵盖这两方面的是宋元时期的科技,选项A符合题意。四大发明的传播,这里没有造纸术,并且表格中是讲述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展历程还有影响,B排除;古代中外交流,图表内容没有体现,C排除;图表只是讲述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展历程还有影响,主题太大,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A。
15.D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活字版、司南(模型)、元代火铳、日本书籍封面都与中国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有关,四大发明都是中国领先世界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D项正确;只有造纸术是东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排除A项;题干只涉及造纸术传到日本,促进日本文化发展,活字印刷、司南、和火铳不涉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中日两国的交流,排除BC项。故选D项。
16.D
【解析】根据所学,马可.波罗是在元朝时期来到中国,因此其描绘的是元大都,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D项正确;结合以上的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B
【解析】根据材料文物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文物②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广告及铜版是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此件针铺商标铜版采用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隋唐时期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的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放马滩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它是西汉初期文帝、景帝时期的纸,在1986年出土於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代墓葬区。说明西汉我国造纸技术已达较高水平。文物信息解读正确,排除A项;宋朝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指南针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文物信息解读正确,排除C项;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元朝发明了火铳,文物说明元朝火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战争。文物信息解读正确,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B项正确;《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排除A项;《天工开物》是关于手工艺方面的,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解析】根据材料“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是指南针用于航海,,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故B项正确,排除C项;唐朝在宋朝之前,排除A项;元朝在宋朝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解析】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并不统一。②不符合题意;①③④项都与宋朝的相关史实相符,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 资治通鉴 史学两司马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22. 毕昇 指南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印刷技术取得突破,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批量印刷工作的效率;北宋末年,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因此填写毕昇、指南针。
23.(1)从雕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毕昇。
(2)唐朝;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司南”、北宋末年;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阿拉伯人、造纸术。
【解析】
(1)
隋唐已有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传播。
(2)
唐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的磁铁制成了指南工具,被称“司南”。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航航海技术的发展。
(4)
除了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造纸术。唐朝时期,阿拉伯人将印刷术传播到欧洲。
24.(1)毕昇;印制书籍更加便捷,而且能大批量印刷。
(2)司南;北宋。
(3)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将胶泥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材料一“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活字印刷术具有使印制书籍更加便捷,而且能大批量印刷的优点。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做成的指南工具称为司南。材料二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最早的记录。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是在北宋。
(3)根据材料三“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可知,这三个重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5.(1) 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2)造纸术
(3)毕昇
(4)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改变了作战方式,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要自主创新,坚持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等。
【解析】(1)根据材料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代表的是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图二代表的是指南针;图三代表的是火药。
(2)根据所学可知,除上图以外的我国古代另一四大发明是造纸术。
(3)根据所学可知,图一中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改变了作战方式,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等方面回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要自主创新,坚持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等方面谈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