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1. 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 )
A. 5∶1 B. 1∶ 5
C. 1∶1 D. 无法确定
夯实基础
C
2.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
A. 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 ℃,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 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 ℃,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 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 ℃和10 ℃,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 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 ℃,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
3. 下列几种情况中, 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20 ℃的水变成4 ℃的水
B. 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 水结成冰
D. 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C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J/(kg·℃)]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蓖麻油 1.8×103
甘油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4. 下列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1 kg铝的比热容是2 kg铝的比热容的
B. 工厂里冷却塔大多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小的特性
C.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较小
D
5.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K12-3-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
热能力较强
B. 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
类决定的
C. 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
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D
6. 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K12-3-2所示,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下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
C
7. 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K12-3-3所示,由图可以看出,A、B液体的初温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___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的较快,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相同
A
B
8. 冬天到了,很多同学利用热水袋来取暖,一方面热水容易获得,成本低;另一方面水的________较大,相同情况下降温较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长时间取暖。
比热容
慢
9.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K12-3-4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两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相等
升高的温度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从开始加热到58 ℃时,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乙。
小于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4 42 50 58 66
乙的温度/℃ 10 22 34 46 58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甲
10.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和初温都相同,先把甲放在一杯冷水中,充分接触至温度相同后,水的温度升高了5 ℃;将甲取出,再把乙放入此杯水中,充分接触至温度相同后,水的温度又升高了5 ℃,将乙取出。设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且水质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比热容小
B. 甲、乙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C. 前后两次水内能的增加量不相等
D. 甲、乙比热容相同
能力提升
A
11. 将质量相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K12-3-5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丙
甲
12. 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陆风和海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形成海陆风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K12-3-6所示是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其中________图反映海风形成的时间是白天,________图反映陆风形成的时间是晚上。
水与泥土的比热容不同
乙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