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如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如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21: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如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江西省10年中考记叙文句子赏析考点一览表
年份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标题 高贵的清贫 一日的春光 马 黄河一掬 秋夜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汉字书法之美》序 木瓜树的选择 两角钱 槭树下的家
赏析语言 赏析句子 ▲ ▲ ▲ ▲ ▲ ▲ ▲
赏析语言特色 ▲ ▲ ▲
表达技巧 分析表现手法 ▲ ▲ ▲
分析表达方式 ▲
一、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202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贵族是什么?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
答:示例一:这个语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贵族是什么”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然后从三个方面予以回答,使读者对“真正的贵族”的印象鲜明而深刻。
示例二:这个语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贵族是什么”的问题,强调了“真正的贵族”的含义,增强了语言气势。
二、与课文《荷叶·母亲》一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请举一例具体分析。(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答:文章的语言与《荷叶·母亲》一样,也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如“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中“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等语句清爽明丽、新颖不俗;“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海棠娇美繁茂、活力无限的情态。
三、文章的语言给人以节奏明快与典雅之感,你认为文章是如何达到这两种效果的 (201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答:文章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文章运用许多典雅的词,引用大量典故,化用古诗词,使语言典雅。
句子的表达效果,其实指的是句子在文中的优点、特色、作用等。
这类题目是“加强实践性”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命题材料的选择、题型的呈现等方面有创新的特点,显示了中考重视实际应用情境化命题的典型趋向。
常见题型:
①根据要求,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③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④文中最后引用(写)……(内容/古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⑤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
赏析角度
1.用词角度: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动、形、副、叠词等
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
2.修辞方法: 比、拟、夸/排、对、反/设问、反问
手法+效果词+内容/情感
3.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4.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分析其好处/写作目的)
5.句式角度:长、短句/整散句/倒装句
/设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
6.语言风格: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平实自然、
凝练含蓄、典雅有韵味等。
1、赏析用词精妙
动词:使语言生动形象
形容词:既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表达情感
名词:特定的景象,刻画出特定的画面或意境
拟声词:生动逼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叠 词:增强韵律,或起强调作用
四字短语:工正典雅,富有韵味
常见考点:动词,叠词。
(1)动词。动词+过程+性格+品质
答题格式:运用了……(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再现了)……的过程(情景、技巧等),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表达)了……品质(心情、精神、感情等)。
(2)叠词。
答题格式:运用了……(叠词),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的状态,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使人感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2、赏析修辞手法
要着重赏析不同修辞手法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比喻:把A比作B,生动形象的写出了A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拟人:把A人格化,赋予A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A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夸张:突出A……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A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反复: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感情。
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增加文章 情感的表达。
举例: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蹿”字表现了什么?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航船比作大白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娴熟高超,表现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悦心情。
运用了“蹿”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船行速度之快,表现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悦心情。
3、赏析表达方式
(1)记叙:叙述人物或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2)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
(3)议论: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4)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5)抒情: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答题模板:表达方式+内容+情感
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一般包括:
①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心情 ③烘托人物形象。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衬托什么怎么样或什么的什么。 ⑥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伏笔。
⑦对比,即“与下文写的什么样的什么形成鲜明对比”。
⑧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⑨推动情节发展。
⑩设置悬念。 ⑾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⑿突出文章中心(主题)。
⒀深化作品主题。 ⒁莫定感情基调。 ⒂起线索过渡作用。
⒃有象征意义。 ⒄引出下文。
常见考点: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
侧面描写:
答题格式:描写角度+内容+情感
描写角度+生动传神、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情感(性格、心情、形象、品质)
(2)景物描写。
答题格式:关键字(概括、气氛、内容、结构)
(1)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等);
(2)渲染了… …气氛,烘托人物… …心情,
(3)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了人物… …性格,
(4)和上文… …相照应,为下文… …做铺垫。
4、赏析表现手法
(1)象征:把A象征B,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B的……特点(内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衬托:用A正衬/反衬B,生动形象的描绘了A的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使B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作者对A事物进行描绘,把自己的情感或理念融入事物中,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10)联想、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正侧面结合:写出了人物……特点(性格、心理、情感),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12)铺垫悬念:铺垫:描写……,为后文作铺垫,渲染气氛,使情节具有合理性。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对比: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特征,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增强语气,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14)伏笔照应:照应:……与……互相照应,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伏笔:交代含蓄,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5、赏析句式特点
长短句:长句表述语义丰富,短句节奏明快、生动活泼;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整散句:整句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富有气势;散句句式错落,表达灵活;
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强调、突出作用
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句:语气强烈,表意明确
双重否定句: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表意十分明确
6、赏析语言特色
句子在语言风格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
(1)清新明快:新颖不俗气,清爽而新鲜;词意明确,句式简短,用语明白,层次清晰,不拖泥带水。
(2)生动活泼:多用形容词语、比拟等修辞方法、双声叠韵词、各种描写方法,长短句相结合。
(3)幽默风趣:多用夸张、反语、对比、借题发挥,用语诙谐。
(4)平实自然:多用口语、方言,少用比喻而多用白描,质朴无华,平白如水,内容通俗易懂,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5)含蓄凝练:多用象征、双关、借代、比拟、联想与想象、传说与典故、侧面描写等。
(6)典雅有韵味:多直接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多引用典故、传说、故事,恰当使用文言词语、对偶句、排比句,文言句式。
语言风格答题技巧
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强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解题思路
步骤一:找准方法,掌握赏析角度。
步骤二:结合语境,品评内容情感。
步骤三:表达效果,答题符合规范。
答题样式
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写了什么(具体内容)+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
首先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在准确判断出该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在结合上下文,阐述出该句所写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的中心,体味作者想要表现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莫言:我怀念那时候的过年
①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月涯,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好像他们不但不喜欢过年,而且还惧怕过年。他们的态度令当时的我感到失望和困惑,现在我完全能够理解了。我想我的长辈们之所以对过年感慨良多,一是因为过年意味着一笔开支,而拮据的生活预算里往往没有这笔开支,二是飞速流逝的时间对他们构成的巨大压力。小孩子可以兴奋地说:过了年,我又长大了一岁;而老人们则叹息:嗨,又老了一岁。过年意味着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进步,而对于大人,则意味着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②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样粮食—— 其实只需七样,不可缺少的大枣算一样。据说在解放前的腊月初八凌晨,庙里或是慈善的大户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喝。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们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脸冻得通红,鼻尖上挂着清鼻涕。为了抵抗寒冷,他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后来我在作品中,数次描写了我想象中的施粥场面,但写出来的远不如想象中的辉煌。
③那时候不但没有电视,连电都没有,吃过晚饭后还是先睡觉。睡到三星正晌时被母亲悄悄地叫起来。起来穿上新衣,感觉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齿嘚嘚地打着战。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 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夜不如过去黑了。这是真正的开始过年了。这时候绝对不许高声说话,即便是平日里脾气不好的家长,此时也是柔声细语。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 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 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
我母亲说,年夜里烧花柴,出刀才,烧豆秸,出秀才。秀才嘛,是知识分子,有学问的人,但刀才是什么,母亲也解说不清。大概也是个很好的职业,譬如武将什么的,反正不会是屠户或者是刽子手。因为草好,灶膛里火光熊熊,把半个院子都照亮了。锅里的蒸汽从门里汹涌地扑出来。饺子下到锅里去了。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每逢此时我就油然地想起那个并不贴切的谜语:从南来了一群鹅,扑棱扑棱下了河。饺子熟了,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竿子紧紧地跟随着。父亲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下盘子,点燃了烧纸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男孩子把鞭炮点燃,高高地举起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灵的工作。回到屋子里,母亲、祖母们已经欢声笑语了。
④过年时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往往是你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提着瓦罐,有的提着竹篮,站在寒风里,等待着人们的施舍。这是叫花子们的黄金时刻,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候也不会舍不出那半碗饺子。那时候我很想扮一次财神,但家长不同意。我母亲说过一个叫花子扮财神的故事,说一个叫花子,大年夜里提着一个瓦罐去挨家讨要,讨了饺子就往瓦罐里放,感觉到已经要了很多,想回家将百家饺子热热自己也过个好年。待到回家一看,小瓦罐的底儿不知何时冻掉了,只有一个饺子冻在了瓦罐的边缘上。叫花子不由得长叹一声,感叹自己多舛命运实在是糟糕,连一瓦罐饺子都担不上。
⑤现在,如果愿意,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1、文章围绕标题中的“过年”写了那些事?请根据文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①盼望过年,“我”掰着指头数日子。

③真正过年,“我”随父亲一起祭祀天地。

⑤感慨过年,没有了儿时过年的气氛、乐趣。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熬腊八粥,幻想凌晨排队领粥的场景。
过年送饺子,听母亲讲叫花子的遭遇。
在欢乐中对童年生活的深沉怀念,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感叹。
3、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运用了动词“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时候的我苦苦等待年快点到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年热切地盼望之情。
运用了以虚写实、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是实写,凸显夜的漆黑,而“高头大马”“咀嚼谷草”是虚写,以虚写实、以动衬静,突出夜的寂静,渲染儿时过年的神秘气氛,表现儿时过年时的喜悦之情。
(3)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4)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从句式特点的角度)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饺子人格化,突出了饺子又白又大的特点,表现了儿时的作者过年时的喜悦之情。
运用了长短句相结合的句式。句式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又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财神的歌词,加强了歌词的节奏感,强调突出了儿时的“我”迎财神的喜悦之情。
4、请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我母亲说过一个叫花子扮财神的故事,说一个叫花子,大年夜里提着一个瓦罐去挨家讨要,讨了饺子就往瓦罐里放,感觉到已经要了很多,想回家将百家饺子热热自己也过个好年。待到回家一看,小瓦罐的底儿不知何时冻掉了,只有一个饺子冻在了瓦罐的边缘上。叫花子不由得长叹一声,感叹自己多舛命运实在是糟糕,连一瓦罐饺子都担不上。
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母亲讲述一个叫花子大年夜扮财神挨家乞讨饺子的故事,反映了那时底层人民生活的贫困与命运的多舛,通过叫花子的感叹,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5、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怎样的?请说明理由。
示例:通俗平实,朴实自然:本文大多使用口语、方言,少用比喻而多用白描,质朴无华,平白如水,内容通俗易懂,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温馨提示:
选择角度要准确
回答内容要具体
表达情感扣中心
组织语言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