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整理:李慕云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注释,默写课文
?????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重点与难点 通过诵读,悉习揣摩作者借助文本表达的情感。
一、相关资料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现存为节文。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且有才华。所作诗文,清拔而有古气,颇为时人所赞赏,亦深得梁武帝萧衍的喜欢。遂延入朝。虽然吴均的诗文华美,风靡当世,但其为人耿直,又私下撰写《齐春秋》,获罪于帝,旋罢官。随复起用,撰写通史,未成而卒。吴均久涉官场,深知其中劣风,心厌久之,怀出世之意,当为常理。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可窥其一二。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后畸形发展,文而无质,故佳品不多。如本篇者,实罕不多见。
二、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
1、读准字音,给下列句子中的生字注音,出声连读三遍,注意生字的字形。
水皆缥碧(???? ? )???? 互相轩邈(????? ???? )??? 泠泠作响(???? ???? )
嘤嘤成韵(???? ? )???? 鸢飞戾天者(??????? )??? 经纶世务者(???? ??)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口头翻译两遍,记住注释中的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并标记于文中。
3、当堂检测(加点字解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 )富阳至(??? )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 )势竞(???????? )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 )转(????????? )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三、解决问题
(一)理解课文 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 。2、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 。3、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4、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
。5、填空。??全文共三段,_①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②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__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二)?讨论与探究。?? 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从哪些文字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各抒己见 B.望峰息心/一望无际
C.蝉则千转不穷/无穷无尽 D.负势竞上/负隅顽抗
五、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字然后做题
?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2、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3、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
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 、山之 、山之 ,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7.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态度。(4分)
(二)《治国如栽树》
(唐)太宗谓①侍臣曰:“往昔初平②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③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④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⑤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 ) ②惟欲清静( )
(2)给划线句中需要加标点符号之处用“/”标出来。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3)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2分)
(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