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8张PPT。(二)
(90分钟 100分)中考模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解析】选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选项错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D选项错误.2.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解析】选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摄像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解析】选D.由于光速很大,在这段距离内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因此从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间隔即为声音在这段距离内传播所用的时间,让同一位同学采用这种记录时间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故选项D提出的方案计算结果误差最小.4.张雨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F2-F3=F4-F1 B.F1=F4 F2=F3
C.F1=F2=F3=F4 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
【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小桶的重力G桶=F1,物体重力G物=F2,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F浮=G物-F3=F2-F3,溢出水的重力为G排水=F4-F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水,即F2-F3=F4-F1.5.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获得金牌,实现了中国花样滑冰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滑冰表演过程中,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赵宏博时而拉着申雪高速旋转,时而将申雪抛向空中.下列关于二人在比赛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赵宏博拉着申雪转动的过程中,赵宏博拉申雪的力大于申雪拉赵宏博的力
B.申雪在转动的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
C.申雪在空中能继续旋转,是受惯性作用的结果
D.申雪在旋转的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变化的【解析】选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赵宏博拉申雪的力和申雪拉赵宏博的力大小相等,A选项错误;申雪在转动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在不断变化,动能也在变化,选项B错误;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选项C错误;申雪在旋转的过程中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其运动状态在改变,选项D正确.6.一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1 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10 N;若受到的水平拉力F加倍,则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不计空气的阻力)( )
A.大于10 N B.等于10 N
C.小于10 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选B.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力为平衡力,即摩擦力等于拉力为10 N;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跟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无关,当水平拉力F加倍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10 N.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C>ρ水
【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相同体积的条件下,mA>mB>mC,故ρA>ρB>ρC,同时ρB=1 g/cm3,与水的密度相同.8.荣健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保持3V
不变,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排
除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
至最左端,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故障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短路
B.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是并联的
C.想使电流表示数变大,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
D.电阻R的阻值为10 Ω【解析】选D.从电路图连接可以看出,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示数保持3 V不变,说明变阻器开路,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当排除故障后,滑片P移至最左端,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 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U/I=3 V/0.3 A =
10 Ω,当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因此D正确.9.李明学校的教学楼有东、南、西、北四扇大门,放学后要求都要将门关上.平时传达室的赵师傅住在南门,每天都要跑三个地方检查门是否关上,非常辛苦.李明学了电学后为减轻赵师傅的工作量,设计了一电路图,即三个门中只要有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则代表该扇门的指示灯就会发光.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解析】选A.从题意可知,只要控制相应门的开关没有关好,相对应的指示灯就会发光,说明开关与灯是并联关系,开关闭合后将灯泡短路,因此符合此条件的电路只有A.10.李明同学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他找来了额定电压均为6 V的L1、L2两盏灯泡,将两灯串联起来,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始了实验探究,闭合开关后看见灯L1微微发光,灯L2几乎不发光,下面关于两灯的电阻R1和R2、两灯的额定功率P1和P2的大小关系成立的是( ) A.R1>R2 P1>P2 B.R1<R2 P1>P2
C.R1>R2 P1<P2 D.R1<R2 P1<P2
【解析】选C.灯L1微微发光,灯L2几乎不发光,说明灯L1的实际功率大于灯L2的实际功率,即P′1>P′2.两灯串联,实际电流相等,由P实=I2实R可知,R1>R2;它们的额定电压相同,由P额= 可知,它们的额定功率P1
A.使用前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B.体温计置于腋下时间太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充分接触
D.取出后读数不够迅速【解析】选C.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使用前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可能使人的体温高于正常值,选项A错误;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也不会回到玻璃泡中,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选项D错误;测得的体温35℃低于正常值,可能是体温计置于腋下时间短或体温计未与身体充分接触,故选C.12.如图所示,与压强有关的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B.拦河坝下部较宽,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用吸管喝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
D.滑冰鞋底装有冰刀,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使压强减小
【解析】选D.滑冰鞋底装有冰刀,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使压强增大,选项D错误,故选D.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共13小题,共32分)
13.(4分)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其频率高于20 000 Hz称为________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____________.【解析】当没有放置左边的伞时,小丽在B点听不到手表的声音,是由于手表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而左边放置伞后,在B点能听到声音,由图示可看出,是手表发出声音在向左传播的过程中,被左边的伞反射并会聚在B点,使声音的响度增大,所以小丽听到了声音,声音在两伞之间的传播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超声波是高于人耳听觉上限频率的声音,即高于20 000 Hz的声波,由于超声波具有传递能量和传递信息的特性,其应用非常广泛,如声呐、雷达、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清洗精密仪表等.
答案:响度 空气 超声波 声呐(超声波探伤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14.(2分)刘强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___运动的;如果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______运动.(选填“左”或“右”)【解析】从图甲、乙可以看出,以地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向右运动,小汽车向左运动;以轿车为参照物,树是向右运动的;以骑自行车的人为参照物,树是向左运动的.
答案:右 左15.(1分)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
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
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
生了___________反射.
【解析】玻璃外墙能将射向玻璃表面
的光线反射回来,射到周围房间内或行人的眼睛,对他人会造成干扰和伤害.
答案:镜面. 16.(1分)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________液体.【解析】由题图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的温度变化小,其比热容比较大,适合做汽车的冷却液.
答案:乙17.(2分)如图所示是王濛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
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夺金的场景.在滑行的过程中,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或
“滚动”);冰面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冰面的内能.【解析】由于冰刀在冰面上滑动,所以它与冰面的摩擦应是滑动摩擦,摩擦过程是对冰面做功的过程,使冰面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答案:滑动 做功18.(2分)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OA=40 cm,OB=50 cm,B点所挂物体重60 N,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A点至少加一个竖直向上________N的动力,这是一个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解析】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A·OA=GB·OB,
FA=(GB·OB)/OA=60 N×50 cm/40 cm=75 N,由于FA>GB,所以这是一个费力杠杆.
答案:75 费力19.(2分)如图所示为方便残疾人上
下台阶,一些公共场所设计了专用通
道(斜面).沿通道上台阶和直接上
台阶比较,可以________(选填“省
力”或“省功”).若将重700 N的小
车沿8 m长的斜面匀速推上1.2 m高的平台,沿斜面所用的推力为150 N,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解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有用功为W有=Gh=700 N×1.2 m=840 J,
总功为W总=FL=150 N×8 m=1 200 J,斜面的机械效率η=
=70%
答案:省力 7020.(3分)以下是李威配制盐水的过程:他先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盐的质量,使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再用量筒量出一定体积的水(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盐倒入量筒中,当盐完全熔化后,量筒中的盐水如图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李威所用盐的质量为______g,配制的盐水的体积为 ________cm3,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 kg/m3.【解析】由图甲可知,盐的质量为14.0 g,由图乙可知,水的体积为30.0 cm3,则水的质量为m=ρV=
1.0 g/cm3×30.0 cm3=30.0 g,盐水的质量为30.0 g+ 14.0 g=44.0 g,由图丙可知盐水的体积为40.0 cm3.
盐水的密度为
ρ= m/ V=44.0 g/40.0 cm3=1.1 g/cm3
=1.1×103kg/m3
答案:14.0 40.0 1.1×10321.(2分)如图所示是贾轩同学自制的潜水艇浮沉原理演示装置.该装置重0.5 N,它在水槽中处于漂浮状态时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___N,欲使小瓶逐渐向下运动,活塞向_____(选填“里”或“外”)运动.【解析】处于漂浮状态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0.5 N;欲使小瓶逐渐向下运动,需要增加瓶中水的重力,注射器的活塞要向外抽动,抽出部分空气,使瓶中水增多,小瓶逐渐向下运动.
答案:0.5 外22.(3分)如图所示,电池组的电压是6 V,两只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都是6 V,开关S闭合后,灯L1亮,L2不亮,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由此可以作出判断:灯L2处可能是___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只改动一处,就可以判断灯L2是否真的损坏,请简述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作出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因电流表与L2灯并联,电流表有示数,灯L2不亮,L2可能是断路也可能完好,被电流表短路,若L2短路,则电流表应无示数,将电流表处断开后,若灯L2亮,则L2完好,被电流表短路;若L2不亮,则L2断路.
答案:断路 拆下电流表 若灯L2亮,则L2短路,若灯L2不亮,则L2断路23.(3分)如图所示,是目前比较通用的插座的示意图(三孔一个,两孔一个),一个拉线开关控制一只白炽灯,请将它们合理地连入电路.【解析】根据安全用电原则,电灯必须经开关连接到火线上,且灯座的螺旋套要连接零线;三孔插座按“左零右火上接地”的顺序接入电路,导线交叉相连处画实心点.
答案:如图24.(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阁楼示意图,其中MN是一面带平面镜的墙壁,S为阁楼上一电灯,请通过作图的方法画出地板上能被照亮的区间. 【解析】“地板上能被照亮的区间”即为直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到达的区域,由于挡板比较长,光线无法直接照射到地面上,所以只有反射光线能照亮地板;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出S的像点:从S向MN画一垂线,找出S关于MN的对称点S′即为像点;连接S与挡板边缘上方的点,是入射光线所能照到的最下边的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S′,标出箭头;连接S′与挡板边缘下方的点,确定最上边的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S,标出箭头;反射光在地面的区域即为所求.答案:如图:25.(3分)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力F作用下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l为F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力F的示意图及重物G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解析】由题意,轻质杠杆说明杠杆自身重力不计,在力臂l的一端作l的垂线,与杠杆的交点即为动力的作用点,垂线即为动力的作用线,由力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可知,F的方向斜向上;重物G受到的重力作用在重物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3小题,26题3分,27题5分,28题9分,共17分)
26.林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林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林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__________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林雨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林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空气的疏密程度未发生变化,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墙面上形成一个红色光点且保持不动,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点燃酒精可使空气的疏密程度变得不均匀,和烤炉上方空气的变化相似,产生的现象和通过烤炉看对面的人的效果相同,即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答案:(1)沿直线
(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27.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高到90℃时,随着继续加热,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张芳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2)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水沸腾前后的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当地环境的气压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一直在吸热,水温达到98℃时沸腾,继续加热其温度不再升高,由于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当地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答案:(1)如图所示
(2)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沸腾后,水吸热,温度不再升高 (3)小于28.魏明在做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老师为他准备了如下器材:6 V蓄电池、电流表(0~0.6 A、0~
3 A)、电压表(0~3 V、0~15 V)、滑动变阻器(50Ω、 1.5 A)、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7 Ω)、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魏明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并根据实物图在方框中画出电路图.(2)魏明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
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魏明通过移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
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U-I 图象.根据U-I图象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1.5 V时,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_Ω.(4)魏明发现,由U-I图象中数据计算可知:小灯泡亮度不同时灯丝的电阻不相等.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7 Ω,正常工作电流约2.5 V/7 Ω=0.36 A,故电流表、电压表分别选用0~0.6 A、0~3 V的量程;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
(2)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表明电源正常,电压表能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故障在小灯泡出现断路;(3)根据U-I图象可知,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压为
2.5 V),电流为0.2 A,小灯泡额定功率为P=UI=2.5 V ×0.2 A=0.5 W;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5 V时,对应的电流为0.15 A,小灯泡的电阻R=U/I=1.5 V/0.15 A =10 Ω.答案:(1)如图
(2)小灯泡处开路(或小灯泡灯丝断了、灯座接触不良、灯座接线柱接触不良)
(3)0.5 10
(4)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2小题,29题8分,30题7分,共15分)
29.物理实践活动课中,小明与同学合作,在爸爸的协助下,以家里的电水壶为观察、研究对象,记录了如下表中的有关数据.根据表中的记录,请解答下面的问题:[c水=4.2×103 J/(kg·℃)]
(1)通电2 min壶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2)电水壶中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
(3)2 min内电水壶消耗的电能和实际功率.【解析】(1)通电2 min壶中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
=4.2×103J/(kg·℃)×1.5kg×(44℃-30℃)
=8.82×104J
(2)由P=UI=U2/R得:电水壶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R=U2/P=(220 V)2/800 W=60.5 Ω(3)电水壶2 min内消耗的电能:
W= ×3.6×106 J/kW·h=9×104 J
电水壶的实际功率:
P= =750 W
答案:(1)8.82×104J (2)60.5 Ω
(3)9×104 J 750 W30.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 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0.5 m/s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 s将货物拉出仓库.求在此过程中:
(1)人做的有用功为多大?
(2)人的拉力为多大?
(3)人拉力的功率为多大?(g取10 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