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关键句子含义及作用
适用学科 小学语文 适用年级 六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60分钟
知识点 关键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方面的作用 关键句子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文章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理解体会,明晰思路,掌握方法与答题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重要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重要句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①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我们不但要理解他的本意,还有注意理解词语的哪些方面;
② 理解体会词语的意义是还要注意什么?
2.预习:理解体会句子的作用我们应注意句子的文中的不同位置,因为位置不同,句子的作用就不同。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识别中心句:全文的中心句,某段的中心句。
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最能表现文章意思的句子,叫做“中心句”。也可以说文章的“中心句”应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
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考点2:关键句子的一般情况:
开头:统领全文,引出下文
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总结全文,揭示主旨
考点3: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题干】用“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答案】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解析】这段话先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然后回答了问题,接着写海底的各种声音。
【例题2】
中 等 生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 “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催促下大大方方地说 “我想当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 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④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于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
⑤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⑥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⑦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 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⑧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⑨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题干】文中第二段划线句子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划线句子不可以删去,这句话交代了同行孩子们的远大理想,衬托出女儿的理想普通平凡。
【解析】 先要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再结合上下文就可以获悉,这句话有衬托作用。
【题干】 请在文中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并用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答案】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解析】全文作者想通过女儿的经历点明如果孩子健康快乐,也可以是一个普通人这一主题,而文章最后一句话恰恰点出了这个中心。
【例题3】
阳关古道苍凉美
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 。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 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岌岌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裘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 于是,这些走进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 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题干】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涵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意思答 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首先抓住句子的修饰语理解。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总起句,则在句子所涉及的范围内提取关键词释义;是总结句,则在上文寻找;是过渡句,则在上下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再次,看语境,找邻近句,结合文章中心理解。最后,分析句子所反映的情感。
四、课堂运用
【基础】 生命,生命!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个小时的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 ,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是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却能使野餐着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哟,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在地上,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里。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去察看它的伤势。它的右翅还比较完整,左翅却褶皱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它又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瘸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更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小生命作出的自以为是的超级智慧的判断,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褶皱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到三英寸远,这个生灵就摔了下来,它在地上挣扎着。然后,接下来是更有力地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只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有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个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纠正那新发现的失误。
蜜蜂又飞起来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闲暇:
(2)犹豫:
2.“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 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一句?
【答案】1.(1)空闲 (2)拿不定主意
承上启下
作者被蜜蜂顽强的生命力以及追求生存的顽强精神所震撼,陷入沉思。
【解析】 1.理解词语,可以采用结合上下文的方法。
2.句子的文章中间部分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不过和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具体确定。
3. 句子在文章结尾,理解句子时不要忽略了文章的主旨,因为好多情况下末尾的句子都与文章的中心有关系。
【巩固】 走一步,再走一步
那是五十七年前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我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①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 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 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五十七年来,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是多么漫长。
【注释】①纳罕:惊奇、诧异。
1. 画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你能感悟到它的作用吗?
2.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
【答案】1.环境描写,渲染了“我”紧张恐惧的心理。
2.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点明文章中心
【解析】1.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需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不同的。
2. 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五十七年来”很明显的照应了开头的“那是五十七年前……”,内容上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拔高】
穷人的自尊
①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②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80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鲜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③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拘谨,但很高兴。
④送走女学生和她的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因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⑤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一件事。
⑥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棉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那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那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呢!”
⑦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9角5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⑧父亲又让我赶快拿棉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⑨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我们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⑩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本文写了两件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
2.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
3.文中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寄托了女学生的父亲什么情意?
答:
4.请在原文中找出揭示主旨的一句话,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
1.(1)“我”收下了丈夫学生的父亲拿来的鸡蛋,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2)小时候我和父亲为打电话去找远方姨爹受到冷遇和侮辱,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2.承接上文,引出我对往事的回忆。
3.表达了那位父亲对老师的尊敬、敬重之情。
4. 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解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梳理六要素的方法来概括,要做到简洁清楚完整。
句子讲了两个意思,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句子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穷孩子的父亲的细致,进一步体会到对老师的尊重。
4.文章通过两件对比较鲜明的事件,体现了“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五、课程小结
文章中关键句子的理解体会,首先需要弄懂该句子意思,再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其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句子的写作特点,以及与中心内容的关系。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思考,多积累,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对句子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基础】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 ,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臶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案】生命的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解析】将句子回归到原文中,结合全文就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脆弱”是指被病魔缠身;“坚强”是指顽强的与病魔抗争。
【巩固】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 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下山了。
痛苦终于过去了。“倒霉”和“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乐观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1.太阳“依约”下山,显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下山了。
2.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词这句话的意思。
【拔高】
温暖的硬币
①家里的储蓄罐沉甸甸的,我把里面的硬币哗啦啦倒出来,竟然有一大堆了!我惊喜地喊女儿:“快来看,咱们攒了这么多硬币了!”女儿走过来,眼神漠然:“加起来都不到100块,值得高兴成这样吗?”
②我知道,女儿体会不到拥有一枚硬币的快乐。
③在以前,二分钱就可以买到奶油冰棍,冬天能买一纸筒葵花子。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这是多么奢侈的享受。我记得一个冬天,大姨给了我二分钱,我紧紧攥在手心,舍不得花。后来在妹妹一再央求下,我才下决心要买点葵花子。我攥着硬币徘徊了很久,当拿出硬币时,它已带着我手心的温度,是温暖的。葵花子真好吃!我和妹妹一颗一颗品,葵花子仁到了嘴巴里,嘴里的香味满满的。我们的欢喜,也是满满的。
④还有一次,我手里攥着五分钱的硬币跑,不小心摔了一跤,硬币摔出手。我站起来,顾不得身上的泥土,赶紧四下找,可周围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我急坏了,五分钱的硬币对我来说是一笔“巨款”。我回家把妈妈也叫来帮我找。母女俩弯着腰,像找一枚绣花针一样仔细。后来,妈妈在路旁的柴草堆里找到了,我高兴得跳起来,急忙把硬币紧紧攥在手心里。那种失而复得的惊喜,来自于一枚小小的硬币。
⑤有一年过年,当兵的三叔回来了。他给了我一块钱的压岁钱。我让三叔把纸币换成硬币给我,三叔笑着说“傻丫头,还不都是一样的,难道换成硬币钱就多了?”对我来说,不一样。硬币握在手里踏实,而且还能焐出温度来。每一枚硬币,从我手里花出去的时候,都是温暖的。它们像一个个被我焐热的好梦,飘到不同的地方,留下了久久的快乐。
⑥时光流逝,转眼之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的零花钱,可以大把大把数。硬币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很多人不喜欢硬币,嫌装在口袋里太麻烦。但是,我对硬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每每看到硬币,就像看到老友一样亲切。
⑦我觉得,硬币都是有温度的。岁月的长河里,一枚枚硬币,就像一朵花,让孩子们单调的世界缤纷起来。它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也学会了知足。
⑧可是,我的女儿却无法体会到了。现在的孩子们,丢失的难道仅仅是一枚硬币的快乐?
1.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试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 如何理解第⑧段的深刻含义?
【答案】1.过渡 引出下文关于硬币的回忆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手握硬币时美好、满足的感觉。表达了“我”对硬币的珍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以反问句引人深思,表明如今的孩子们丢失的不仅仅是一枚硬币的快乐,而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及向往之情。
【解析
1.“我知道,女儿体会不到拥有一枚硬币的温暖”这句话在有过渡】 作用,引出我对硬币的回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中的“飘到不同的地方”“留下久久的快乐”进一步体会。
读句子可知此句是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强调肯定”,放在文末,还有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
七、课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