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黄晕(yùn) 祷告(dǎo) 搓捻(niǎn)
B.粗犷(kuǎng) 干涸(hé) 热忱(chén) 不慍(yùn)
C.攒成(cuán) 脑髓(suí) 抽噎(yè) 鄙薄(bǐ)
D.参差(cēn) 莅临(wèi) 酝酿(niàng) 庇护(bì)
2.(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镶嵌 纯萃 干躁 气喘吁吁
B.倜傥 决别 坍塌 小心冀冀
C.匿笑 敧斜 菡萏 波光粼粼
D.高渺 晕眩 奥秘 见意思迁
3.(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海外之旅居然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她可真是喜出望外。
B.他这人有个特点,遇事就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C.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D.看着远处参差不齐的树木,爷爷慢慢的站了起来。
4.(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5.(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B.“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一句中的“怎样”是代词。
C.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踪迹》《背影》等。
6.(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古诗词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2)九(一)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鼓励队友,要大家不要丧失斗志,迎接下一场挑战。
(3)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5) ,一夜征人尽望乡。
(6)《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 。
二、名著导读(4分)
7.(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但当 A 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
这次战计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
A 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
(1)以上文段选自《海底两万里》,该书作者是 ,A处的人物是 。
(2)“这次战斗”指小说中哪个精彩片段?请简要叙述该片段的故事情节,并分析该情节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三、综合性学习(3分)
8.(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为推进“文化城市”建设,我市从2019年开始,每年四月集中开展读书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同时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1)[续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
(2)[设计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书香溢校园”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
活动四:
四、古诗词阅读(11分)
(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古诗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9.小令中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
10.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阅读《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请用“/”标出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夫 学 须 静 也
12.解释下列加点字。
非学无以广才 广:
夫学须静也 夫: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4.读完本文,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猫(选段)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5.选文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买鸟→( )→( )→( )→( )→真相大白
16.“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7.下面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18.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有关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19.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阅读祝师基的《童年钟声》,回答下列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①站在城北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②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③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嘛只用一只手?不过,老杨的摄影技术非常好,虽然他用一只手在摄影,但一点也不影响拍摄效果。为此,我还跟着老杨学习摄影。
④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不知怎么的,一段时间后的一天起,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不明白为什么老杨要这样做。后来,领导找他谈话,让他注意形象,可他依旧如此。最后,领导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走的时候,大家都有些舍不得,毕竟老杨为人不错。
⑤不久,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每次都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有一次,县残联的人来到店里要给他办残疾证,说有残疾证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可老杨硬是不让办理,搞得人家莫名其妙,结果悻悻而去。
⑥我越发好奇。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不方便,店面也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来来往往的客人比别的店面还要多一些。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⑦日子像流水一样不急不慌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与他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大饱口福。”
⑧既然如此,我听从了老杨的建议。老杨马上给家里打了电话,让家人多准备几个菜。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⑨天哪,孩子的右臂怎么了?老杨为何也要这样?这一连串问题闪现在我脑海里……
⑩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感同身受,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了两个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跟我妈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1.选文的线索是 ,从记叙顺序来看,第④⑤段属于 。
22.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23.文中的老杨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语句作答。
六、作文(40分)
24.(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①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请以“ ▲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用上适当的描写;不少于500字,书写要工整,标点要规范。
②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每个人一份礼物。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是礼物,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也是礼物....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笔珍贵的财富。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请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并完成作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
A.正确。
B.有误,“粗犷”的“犷”应读作“guǎng”。
C.有误,“脑髓”的“髓”应读作“suǐ”,“抽噎”的“噎”应读作“yē”。
D.有误,“莅临”的“莅”应读作“lì”。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
A.有误,“纯萃”的“萃”应为“粹”,“干躁”的“躁”应为“燥”。
B.有误,“决别”的“决”应为“诀”,“小心冀冀”的“冀冀”应为“翼翼”。
C.正确。
D.有误,“高渺”的“渺”应为“邈”,“见意思迁”的“意”应为“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使用正确;
B刨根问底:指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底细。使用正确;D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使用正确;
C有误,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褒贬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A.有误,句式杂糅,将“的原因”删去或将将“因为”删去;
B.有误,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能”,或是在“养成”前添加“能否”;
C.有误,成分残缺,将“随着”或“使”删去;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答案】A
【知识点】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平时要注意识记。
6.【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4)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5)不知何处吹芦管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默写。要注意:澹澹、竦峙、粹、芦管、生(不要误写为:“升”)
故答案为: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3)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4)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5)不知何处吹芦管
(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7.【答案】(1)儒勒·凡尔纳;尼摩船长
(2)这是“章鱼袭击”片段。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船上的人拿斧头与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尼摩船长的性格特征:英勇顽强、不畏艰险。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有关的基本常识和人物。作答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儒勒 凡尔纳,A处的人物就是尼摩船长。
(2)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对《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的阅读记忆,“这次战斗”指的是“章鱼袭击”片段,主要内容是在大西洋留卡斯群岛附近的海域,“鹦鹉螺号”遭到章鱼的袭击。“鹦鹉螺号”被迫浮出海面,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刀叉和章鱼展开血战。战斗中一名船员惨死,尼德 兰也遭遇危险,幸为尼摩船长所救。经过持续一刻钟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章鱼。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主要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理解。如“只一斧子,尼摩船长就把这根巨大的触须截断,它绞卷着从楼梯上溜下去”、“可是尼摩船长跳在章鱼身上,又一斧子,他把另一只胳膊又砍下来了”、“但尼摩船长走在我的前面,先我动了手。他的斧子砍人两排巨大齿牙里面了”。这些都表现了尼摩船长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
(1)儒勒 凡尔纳 尼摩船长
(2)这是“章鱼袭击”片段。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船上的人拿斧头与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尼摩船长的性格特征:英勇顽强、不畏艰险。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有关的基本常识和人物。作答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评价一个人,往往从必须性格、品德、能力等角度考虑。必须联系文本找依据。
8.【答案】(1)好(常)读书终(一)生受(获)益
(2)举办“走进名着”读书报告会;举办“名著在我心中”读书演讲会
【知识点】广告标语;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可根据“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益处”拟写为:常读书终生受益。
故答案为:(1) 好(常)读书终(一)生受(获)益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适合中学生的活动主要有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手抄报等,可围绕“读书”的主题,选择两种形式设计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举办“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举办“名著在我心中”读书演讲会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语。拟写标语要注意:①字数要适中。②内容要积极。③用语要通俗。④句式要整齐。⑤修辞要鲜明。⑥标点符号上的要求。由于受特殊表达手段的限制,标语一般不能使用标点符号(宣传某种著作、讲话使用书名号,特定称谓使用引号除外)。
⑵本题考查设计活动。设计活动时, 要注意合情合理,还要注意设计活动的语文性。
【答案】9.深秋晚景图
10.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概括诗意概括出内容。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曲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故答案为:深秋晚景图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断肠人”一词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当然是由思乡引起的。诗歌前三句写景,这种景物中就包含着深沉的思乡之情,这是把感情寄托在景物上的写法。
故答案为: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答案】11.夫学/须静也
12.增长;发语词,不翻译
13.①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②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14.告诫儿子要注意休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对后代的殷切期盼之情。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文章的主旨创作背景等分析出作者写作的用意。
1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本句意为:少年发出虎叫的声音,老虎果然从树林中跑出来,径直扑向老翁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故断为: 夫学/须静也
故答案为:夫学/须静也
1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②句意: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夫:发语词,不翻译。
故答案为:
①增长;②发语词,不翻译。
1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中重点词语有:明,明确;志,志向。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中重点词语有:与,随着;驰,飞驰。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故答案为:
①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②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1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根据“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作者还要求儿子注意珍惜光阴,勤奋学习。
故答案为:告诫儿子要注意休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对后代的殷切期盼之情。
【答案】15.凝望;被疑;蒙冤;受罚
16.“似乎”一词不能删去。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推断,并不十分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删去后与事实不符。
1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猫后的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
18.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好久不想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并最终致其死亡,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
19.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中主要情节的梳理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找准事件用相似的句式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词语表达作用。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注意考虑句子表达的意思,主旨和事实是否准确等方面。
⑶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句子所用的修辞入手。有些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⑷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分析情感要结合具体的描写、具体的情节、具体的细节去分析。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体现的道理的分析。回答道理类的题时,一定要联系文本,感受要真切,表述要精当。同时还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生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表述。
15.本题考查文中主要情节的梳理概括。根据“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可以概括为“猫凝望鸟笼”;根据“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可概括出“鸟死亡”;根据“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可概括出“猫被冤枉”;根据“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可以概括出“猫被打”。
故答案为:凝望 被疑 蒙冤 受罚
16.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先表明态度,“似乎“一词不能删。“似乎”在这句话中表示推测的意思,含蓄地告诉我们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主观猜测和判断,为下文第八段“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断定鸟是猫咬死的严重错误埋下伏笔。如果删去,就表示肯定语气,与原文内容不符合。
故答案为:
“似乎”一词不能删去。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推断,并不十分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删去后与事实不符。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畏罪潜逃:意思是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这里是拟人修辞,将第三只猫人格化,作者的主观判断,突出了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具幽默感。从句式上看是倒装句,正常句:我以为真是“畏罪潜逃”了。
故答案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猫后的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
1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永不养猫”的情感是,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不能挽回,内心后悔内疚不已。负罪感无法消除,内疚、自责、痛悔,永远愧对猫。启迪:生命如此可贵,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事物,要关爱弱小的生命。凡事不能平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不要有偏心和私心,要宽容仁爱。
故答案为: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好久不想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并最终致其死亡,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
19.本题考查对文章体现的道理的分析。结合“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不能主观臆断。
故答案为: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答案】20.老杨藏起右手,用左手做事,以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
21.老杨的右手;插叙
22.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3.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从干活、摄影只用左手,并不惜被公司炒鱿鱼、到山上去摄影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实则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文章线索;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设置悬念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抓住文章内容要素:谁/什么+ 干什么/怎么样(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注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起因经过结果)要完整。
⑵本题考查记叙线索及顺序。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⑶本题考查文章在情节上设置悬念的特点。设置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分析,也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角度分析。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谁?老杨。怎么样?用左手做事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据此概括为:老杨藏起右手,用左手做事,以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
故答案为:
老杨藏起右手,用左手做事,以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
21.本题考查记叙线索及顺序。一问,全文围绕着老杨的右手展开故事情节,塑造老杨热爱生活、爱子深切的艺术形象。二问,从全文来看,第④⑤段交代老杨过往的一些事迹,让读者更了解老杨这个人物形象,也让老杨的形象跃然纸上。因此,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插叙。
故答案为:老杨的右手;插叙
22.本题考查文章在情节上设置悬念的特点。如“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的问话,即在设置悬念。这样读者会急于知晓原因,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故答案为:
示例: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从不惜被公司炒鱿鱼而到山上去摄影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再如从藏起右手是为激励儿子等情节可看出他是一个注重言传身教的人。
故答案为:从干活、摄影只用左手,并不惜被公司炒鱿鱼、到山上去摄影等,可以看出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实则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可以看出老杨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24.【答案】友谊带给我快乐 友谊是柔情似水的阳光,如春风抚慰着朋友冰冷的心;友谊是结实如铁的绳子,将两颗童真的心紧紧拴在一起;友谊是亲切温和的鼓励:“你一定行的!”是那终身难忘的话语!
二月里清凉的早晨,春风轻轻悄悄地亲吻着柳树的发丝,柔和的阳光在摇曳着的树枝间来回跳跃,闪烁着迷离的光,教室里、操场上,把校园照得暖暖的,人心也暖暖的。
我的心却使劲挣扎着,徘徊在那零界限:去还是不去?我的脚扭伤了,会拖我们组后腿的!这可是一项竞技项目啊!我悄悄告诉我的同伴不去参加“阳光伙伴”了。“那哪行!”小慧尖叫起来,“你是我们队的一份子!脚扭了没关系,我们帮你!”她的语言很爽快,却让我的心更不安了。“不行的!比赛时我们的脚要绑在一起,我跑不动,这可关系到一个整体啊!”我有些着急了,心扑通扑通地乱蹦着。“不!你一定行的!”说着,小慧便拽着我去了比赛场地。这是友谊吗?
比赛快要开始了,我的心里像装着一头小鹿,猛地乱跳,我和小慧还有小芸她们四人一组,小芸用绳子利索地系住了我的一只脚和她们绑在了一块儿。现在,我必须和她们同心协力,才能够迈动这一步了。我的心躲在胆怯与自卑的角落里。这是小慧拍拍我的肩,用关切的目光望着我,嘴角流露出一丝欢笑,那么真诚,感染了我孤独的心。我感觉我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是友谊吗?
比赛开始了,我们搭着肩,相互投来了一个鼓励的微笑,肩并肩,手拉手,嘴里异口同声地喊着响亮的口号:“左右左!左右左!”我们迈着矫健的步子,脚上的伤痛似乎也化为了乌有,仿佛化成了一人坚定地向前走去。眼看别的队伍就要领先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脚下一滑,便跪倒在地上,我懊悔万分,仿佛一下子坠入了万丈深渊。“你们先走吧,不要管我!”我扯着喉咙喊着,语气里充满着无穷的委屈与懊恼。“不!”小慧用手抓住我,用尽全力将我拽了上来。“加油,你一定行的!”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的我暗黑的心。她们说着,笑着,像是一个个善良的天使,我的心被感染了,时间也仿佛停滞在这一秒,不走了。“嗯!”我的自信心像一股无穷的清泉,顷刻间注满了全身。我的心又“站起来了”!我们笑着,跑着,冲向了那梦寐的终点!这是友谊吗?
“这是友谊!”我想坚定地告诉每一个人,友谊温暖,友谊真诚,友谊带给我快乐!
岁月的礼物
花谢了,只留下繁花落尽后子规的哀啼;叶落了,只留下秋风萧瑟中老树的叹息;风逝了,只留下风平浪静中江河的哀思;梦碎了,只留下曲终人散后的默默哭泣;岁月匆匆地去了,却给我的人生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4岁的天空是黑暗的。最疼我的外婆去世了。空空的房间只留下泪的气息和无边的寂静。不知道什么叫泪,什么叫痛,什么叫绝望,只知道一个爱我、宠我的人从此在人间消失了,看不见了也摸不到了。再没了那背着我哼歌的外婆了,再也听不到那爽朗的笑声了。我整天看着那寂寞的坟墓,呆呆地望着那黑色弥漫的天空。渐渐地,寂静中,我懂得了岁月的残酷。正是那段无情的岁月,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坚强。
10岁的天空是洒满阳光的。那一年,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是一个苦了一辈子的驼背老人,她对我的无限爱与宽容,让我今生难忘。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奶奶已为我准备好了一大碗炒饭。我端起饭,看着那满碗都是腻人的油,硬是赌气不肯吃。奶奶二说没说,又下厨给我炒了一碗,但倔脾气的我偏不肯吃。“有油的,我不吃。”“奶奶吃,行了吧?乖孙子,奶奶再给你炒一碗,不放油。”“不嘛,奶奶也不许吃。”任性的我耍起脾气。最后,我看见奶奶转过身将两碗饭倒掉了,重新炒了一碗金灿灿、香喷喷的蛋炒饭端上来,可我分明看见了奶奶那老泪纵横的脸、筋脉突兀的手和那让人触目惊心的驼背。我哭了,弯下腰一粒粒拾起了地上的饭。奶奶笑了,那是我见过的最欣慰、最迷人的笑,我的心里洒满了阳光。岁月匆匆,是奶奶对我的付出,让我明白了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爱。
初三了,繁重的学习任务接踵而至。竞赛成绩公布后,自己名落孙山,心头掠过一丝失望。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敢想像怎样面对母亲那刻满疲惫的脸。她为我的考试精心打点一切,她曾多少次孩子般地问我分数是否公布了。到家了。穿过田间小路,远远地,看见母亲蹲在田间伺弄棉苗。这厚实的泥土上,洒下了母亲多少汗水。远远地凝视着辛劳的母亲、可敬的母亲,连着天边那一片如血的残阳,霎时,稍纵即逝的岁月让我明白了:自己扛着的--是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岁月逝然无声,但它给我的礼物却掷地有声。伴随着岁月的馈赠,我将从容地踏上未来的道路。
莫让年华付流水,莫让光阴逝无声。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①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本文的补题,不可过大,应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处着眼。本文的选材,无疑是完全开放,自由灵活,事事皆可入文。从细节的角度补题可拟为“散步”“踏春”“举手”“夜读”“怀想”“那一刻”“踢球”等,总之,所填写进去的词语或短语最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文体上,必须写成记叙文。写叙事作文时,要写具体事件经历的具体过程,特别是事件的高潮,最激动人心最触发情思的地方要写出特色来,写得鲜明。可以边叙边议,在具体的事件经历中适时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借景抒情,在景色环境的渲染中显露自己的心情。
②这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命题作文,写好此文有点难度。“岁月的礼物”这一文题,关键词是“岁月”,用它来修饰限定“礼物”一词,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文题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而应认真挖掘其深层的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我”获得过哪些帮助、收获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人生道理、哪些真善美的行为与细节难以忘怀……“岁月的礼物”可以是一个方面的,也可以是多个方面的,只要是有独特生活体验的均可入文。写此文可以用横向思路来构思,可通过标题指津、排比构段、镜头剪辑等方式,串缀起三至四个画面。如可以“关爱给我力量、鼓励点燃信心、友情点亮生命”为小标题,以此反映“岁月的礼物”促进自我的茁壮成长。
在记叙描写之中穿插议论或抒情,提炼出“岁月的礼物”的意义。行文时还要巧用辞格,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在虚实结合之中创设文章动情的亮点。
【范文】
友谊带给我快乐
友谊是柔情似水的阳光,如春风抚慰着朋友冰冷的心;友谊是结实如铁的绳子,将两颗童真的心紧紧拴在一起;友谊是亲切温和的鼓励:“你一定行的!”是那终身难忘的话语!
二月里清凉的早晨,春风轻轻悄悄地亲吻着柳树的发丝,柔和的阳光在摇曳着的树枝间来回跳跃,闪烁着迷离的光,教室里、操场上,把校园照得暖暖的,人心也暖暖的。
我的心却使劲挣扎着,徘徊在那零界限:去还是不去?我的脚扭伤了,会拖我们组后腿的!这可是一项竞技项目啊!我悄悄告诉我的同伴不去参加“阳光伙伴”了。“那哪行!”小慧尖叫起来,“你是我们队的一份子!脚扭了没关系,我们帮你!”她的语言很爽快,却让我的心更不安了。“不行的!比赛时我们的脚要绑在一起,我跑不动,这可关系到一个整体啊!”我有些着急了,心扑通扑通地乱蹦着。“不!你一定行的!”说着,小慧便拽着我去了比赛场地。这是友谊吗?
比赛快要开始了,我的心里像装着一头小鹿,猛地乱跳,我和小慧还有小芸她们四人一组,小芸用绳子利索地系住了我的一只脚和她们绑在了一块儿。现在,我必须和她们同心协力,才能够迈动这一步了。我的心躲在胆怯与自卑的角落里。这是小慧拍拍我的肩,用关切的目光望着我,嘴角流露出一丝欢笑,那么真诚,感染了我孤独的心。我感觉我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是友谊吗?
比赛开始了,我们搭着肩,相互投来了一个鼓励的微笑,肩并肩,手拉手,嘴里异口同声地喊着响亮的口号:“左右左!左右左!”我们迈着矫健的步子,脚上的伤痛似乎也化为了乌有,仿佛化成了一人坚定地向前走去。眼看别的队伍就要领先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脚下一滑,便跪倒在地上,我懊悔万分,仿佛一下子坠入了万丈深渊。“你们先走吧,不要管我!”我扯着喉咙喊着,语气里充满着无穷的委屈与懊恼。“不!”小慧用手抓住我,用尽全力将我拽了上来。“加油,你一定行的!”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的我暗黑的心。她们说着,笑着,像是一个个善良的天使,我的心被感染了,时间也仿佛停滞在这一秒,不走了。“嗯!”我的自信心像一股无穷的清泉,顷刻间注满了全身。我的心又“站起来了”!我们笑着,跑着,冲向了那梦寐的终点!这是友谊吗?
“这是友谊!”我想坚定地告诉每一个人,友谊温暖,友谊真诚,友谊带给我快乐!
【范文】
岁月的礼物
花谢了,只留下繁花落尽后子规的哀啼;叶落了,只留下秋风萧瑟中老树的叹息;风逝了,只留下风平浪静中江河的哀思;梦碎了,只留下曲终人散后的默默哭泣;岁月匆匆地去了,却给我的人生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4岁的天空是黑暗的。最疼我的外婆去世了。空空的房间只留下泪的气息和无边的寂静。不知道什么叫泪,什么叫痛,什么叫绝望,只知道一个爱我、宠我的人从此在人间消失了,看不见了也摸不到了。再没了那背着我哼歌的外婆了,再也听不到那爽朗的笑声了。我整天看着那寂寞的坟墓,呆呆地望着那黑色弥漫的天空。渐渐地,寂静中,我懂得了岁月的残酷。正是那段无情的岁月,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坚强。
10岁的天空是洒满阳光的。那一年,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是一个苦了一辈子的驼背老人,她对我的无限爱与宽容,让我今生难忘。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奶奶已为我准备好了一大碗炒饭。我端起饭,看着那满碗都是腻人的油,硬是赌气不肯吃。奶奶二说没说,又下厨给我炒了一碗,但倔脾气的我偏不肯吃。“有油的,我不吃。”“奶奶吃,行了吧?乖孙子,奶奶再给你炒一碗,不放油。”“不嘛,奶奶也不许吃。”任性的我耍起脾气。最后,我看见奶奶转过身将两碗饭倒掉了,重新炒了一碗金灿灿、香喷喷的蛋炒饭端上来,可我分明看见了奶奶那老泪纵横的脸、筋脉突兀的手和那让人触目惊心的驼背。我哭了,弯下腰一粒粒拾起了地上的饭。奶奶笑了,那是我见过的最欣慰、最迷人的笑,我的心里洒满了阳光。岁月匆匆,是奶奶对我的付出,让我明白了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爱。
初三了,繁重的学习任务接踵而至。竞赛成绩公布后,自己名落孙山,心头掠过一丝失望。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敢想像怎样面对母亲那刻满疲惫的脸。她为我的考试精心打点一切,她曾多少次孩子般地问我分数是否公布了。到家了。穿过田间小路,远远地,看见母亲蹲在田间伺弄棉苗。这厚实的泥土上,洒下了母亲多少汗水。远远地凝视着辛劳的母亲、可敬的母亲,连着天边那一片如血的残阳,霎时,稍纵即逝的岁月让我明白了:自己扛着的--是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岁月逝然无声,但它给我的礼物却掷地有声。伴随着岁月的馈赠,我将从容地踏上未来的道路。
莫让年华付流水,莫让光阴逝无声。
【点评】⑴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⑵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黄晕(yùn) 祷告(dǎo) 搓捻(niǎn)
B.粗犷(kuǎng) 干涸(hé) 热忱(chén) 不慍(yùn)
C.攒成(cuán) 脑髓(suí) 抽噎(yè) 鄙薄(bǐ)
D.参差(cēn) 莅临(wèi) 酝酿(niàng) 庇护(bì)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
A.正确。
B.有误,“粗犷”的“犷”应读作“guǎng”。
C.有误,“脑髓”的“髓”应读作“suǐ”,“抽噎”的“噎”应读作“yē”。
D.有误,“莅临”的“莅”应读作“lì”。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2.(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镶嵌 纯萃 干躁 气喘吁吁
B.倜傥 决别 坍塌 小心冀冀
C.匿笑 敧斜 菡萏 波光粼粼
D.高渺 晕眩 奥秘 见意思迁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
A.有误,“纯萃”的“萃”应为“粹”,“干躁”的“躁”应为“燥”。
B.有误,“决别”的“决”应为“诀”,“小心冀冀”的“冀冀”应为“翼翼”。
C.正确。
D.有误,“高渺”的“渺”应为“邈”,“见意思迁”的“意”应为“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海外之旅居然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她可真是喜出望外。
B.他这人有个特点,遇事就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C.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D.看着远处参差不齐的树木,爷爷慢慢的站了起来。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使用正确;
B刨根问底:指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底细。使用正确;D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使用正确;
C有误,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褒贬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A.有误,句式杂糅,将“的原因”删去或将将“因为”删去;
B.有误,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能”,或是在“养成”前添加“能否”;
C.有误,成分残缺,将“随着”或“使”删去;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5.(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B.“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一句中的“怎样”是代词。
C.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踪迹》《背影》等。
【答案】A
【知识点】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平时要注意识记。
6.(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古诗词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
(2)九(一)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鼓励队友,要大家不要丧失斗志,迎接下一场挑战。
(3)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5) ,一夜征人尽望乡。
(6)《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 。
【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4)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5)不知何处吹芦管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默写。要注意:澹澹、竦峙、粹、芦管、生(不要误写为:“升”)
故答案为: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3)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4)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5)不知何处吹芦管
(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名著导读(4分)
7.(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但当 A 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
这次战计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
A 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
(1)以上文段选自《海底两万里》,该书作者是 ,A处的人物是 。
(2)“这次战斗”指小说中哪个精彩片段?请简要叙述该片段的故事情节,并分析该情节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1)儒勒·凡尔纳;尼摩船长
(2)这是“章鱼袭击”片段。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船上的人拿斧头与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尼摩船长的性格特征:英勇顽强、不畏艰险。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有关的基本常识和人物。作答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儒勒 凡尔纳,A处的人物就是尼摩船长。
(2)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对《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的阅读记忆,“这次战斗”指的是“章鱼袭击”片段,主要内容是在大西洋留卡斯群岛附近的海域,“鹦鹉螺号”遭到章鱼的袭击。“鹦鹉螺号”被迫浮出海面,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刀叉和章鱼展开血战。战斗中一名船员惨死,尼德 兰也遭遇危险,幸为尼摩船长所救。经过持续一刻钟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章鱼。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主要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理解。如“只一斧子,尼摩船长就把这根巨大的触须截断,它绞卷着从楼梯上溜下去”、“可是尼摩船长跳在章鱼身上,又一斧子,他把另一只胳膊又砍下来了”、“但尼摩船长走在我的前面,先我动了手。他的斧子砍人两排巨大齿牙里面了”。这些都表现了尼摩船长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
(1)儒勒 凡尔纳 尼摩船长
(2)这是“章鱼袭击”片段。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船上的人拿斧头与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尼摩船长的性格特征:英勇顽强、不畏艰险。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有关的基本常识和人物。作答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评价一个人,往往从必须性格、品德、能力等角度考虑。必须联系文本找依据。
三、综合性学习(3分)
8.(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为推进“文化城市”建设,我市从2019年开始,每年四月集中开展读书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同时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1)[续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
(2)[设计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行“书香溢校园”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
活动四:
【答案】(1)好(常)读书终(一)生受(获)益
(2)举办“走进名着”读书报告会;举办“名著在我心中”读书演讲会
【知识点】广告标语;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可根据“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益处”拟写为:常读书终生受益。
故答案为:(1) 好(常)读书终(一)生受(获)益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适合中学生的活动主要有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手抄报等,可围绕“读书”的主题,选择两种形式设计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举办“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举办“名著在我心中”读书演讲会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标语。拟写标语要注意:①字数要适中。②内容要积极。③用语要通俗。④句式要整齐。⑤修辞要鲜明。⑥标点符号上的要求。由于受特殊表达手段的限制,标语一般不能使用标点符号(宣传某种著作、讲话使用书名号,特定称谓使用引号除外)。
⑵本题考查设计活动。设计活动时, 要注意合情合理,还要注意设计活动的语文性。
四、古诗词阅读(11分)
(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古诗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9.小令中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
10.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深秋晚景图
10.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概括诗意概括出内容。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曲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故答案为:深秋晚景图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断肠人”一词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当然是由思乡引起的。诗歌前三句写景,这种景物中就包含着深沉的思乡之情,这是把感情寄托在景物上的写法。
故答案为: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阅读《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请用“/”标出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夫 学 须 静 也
12.解释下列加点字。
非学无以广才 广:
夫学须静也 夫: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4.读完本文,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1.夫学/须静也
12.增长;发语词,不翻译
13.①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②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14.告诫儿子要注意休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对后代的殷切期盼之情。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翻译。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文章的主旨创作背景等分析出作者写作的用意。
1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本句意为:少年发出虎叫的声音,老虎果然从树林中跑出来,径直扑向老翁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故断为: 夫学/须静也
故答案为:夫学/须静也
1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②句意: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夫:发语词,不翻译。
故答案为:
①增长;②发语词,不翻译。
1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中重点词语有:明,明确;志,志向。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中重点词语有:与,随着;驰,飞驰。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故答案为:
①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②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1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根据“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作者还要求儿子注意珍惜光阴,勤奋学习。
故答案为:告诫儿子要注意休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对后代的殷切期盼之情。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猫(选段)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5.选文写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买鸟→( )→( )→( )→( )→真相大白
16.“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7.下面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18.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有关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19.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答案】15.凝望;被疑;蒙冤;受罚
16.“似乎”一词不能删去。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推断,并不十分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删去后与事实不符。
17.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猫后的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
18.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好久不想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并最终致其死亡,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
19.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中主要情节的梳理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找准事件用相似的句式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词语表达作用。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注意考虑句子表达的意思,主旨和事实是否准确等方面。
⑶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句子所用的修辞入手。有些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⑷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分析情感要结合具体的描写、具体的情节、具体的细节去分析。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体现的道理的分析。回答道理类的题时,一定要联系文本,感受要真切,表述要精当。同时还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生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表述。
15.本题考查文中主要情节的梳理概括。根据“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可以概括为“猫凝望鸟笼”;根据“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可概括出“鸟死亡”;根据“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可概括出“猫被冤枉”;根据“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可以概括出“猫被打”。
故答案为:凝望 被疑 蒙冤 受罚
16.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先表明态度,“似乎“一词不能删。“似乎”在这句话中表示推测的意思,含蓄地告诉我们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主观猜测和判断,为下文第八段“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断定鸟是猫咬死的严重错误埋下伏笔。如果删去,就表示肯定语气,与原文内容不符合。
故答案为:
“似乎”一词不能删去。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推断,并不十分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删去后与事实不符。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畏罪潜逃:意思是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被制裁。这里是拟人修辞,将第三只猫人格化,作者的主观判断,突出了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具幽默感。从句式上看是倒装句,正常句:我以为真是“畏罪潜逃”了。
故答案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猫后的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
1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永不养猫”的情感是,因主观臆断至猫死掉,不能挽回,内心后悔内疚不已。负罪感无法消除,内疚、自责、痛悔,永远愧对猫。启迪:生命如此可贵,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事物,要关爱弱小的生命。凡事不能平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不要有偏心和私心,要宽容仁爱。
故答案为: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好久不想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并最终致其死亡,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
19.本题考查对文章体现的道理的分析。结合“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不能主观臆断。
故答案为: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阅读祝师基的《童年钟声》,回答下列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①站在城北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②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③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嘛只用一只手?不过,老杨的摄影技术非常好,虽然他用一只手在摄影,但一点也不影响拍摄效果。为此,我还跟着老杨学习摄影。
④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不知怎么的,一段时间后的一天起,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不明白为什么老杨要这样做。后来,领导找他谈话,让他注意形象,可他依旧如此。最后,领导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走的时候,大家都有些舍不得,毕竟老杨为人不错。
⑤不久,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每次都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有一次,县残联的人来到店里要给他办残疾证,说有残疾证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可老杨硬是不让办理,搞得人家莫名其妙,结果悻悻而去。
⑥我越发好奇。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不方便,店面也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来来往往的客人比别的店面还要多一些。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⑦日子像流水一样不急不慌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与他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大饱口福。”
⑧既然如此,我听从了老杨的建议。老杨马上给家里打了电话,让家人多准备几个菜。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⑨天哪,孩子的右臂怎么了?老杨为何也要这样?这一连串问题闪现在我脑海里……
⑩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感同身受,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了两个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跟我妈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1.选文的线索是 ,从记叙顺序来看,第④⑤段属于 。
22.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23.文中的老杨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语句作答。
【答案】20.老杨藏起右手,用左手做事,以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
21.老杨的右手;插叙
22.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3.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从干活、摄影只用左手,并不惜被公司炒鱿鱼、到山上去摄影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实则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文章线索;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设置悬念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抓住文章内容要素:谁/什么+ 干什么/怎么样(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注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起因经过结果)要完整。
⑵本题考查记叙线索及顺序。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⑶本题考查文章在情节上设置悬念的特点。设置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分析,也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角度分析。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谁?老杨。怎么样?用左手做事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据此概括为:老杨藏起右手,用左手做事,以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
故答案为:
老杨藏起右手,用左手做事,以激励失去右手的儿子勇敢面对生命的困境。
21.本题考查记叙线索及顺序。一问,全文围绕着老杨的右手展开故事情节,塑造老杨热爱生活、爱子深切的艺术形象。二问,从全文来看,第④⑤段交代老杨过往的一些事迹,让读者更了解老杨这个人物形象,也让老杨的形象跃然纸上。因此,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插叙。
故答案为:老杨的右手;插叙
22.本题考查文章在情节上设置悬念的特点。如“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的问话,即在设置悬念。这样读者会急于知晓原因,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故答案为:
示例: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从不惜被公司炒鱿鱼而到山上去摄影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再如从藏起右手是为激励儿子等情节可看出他是一个注重言传身教的人。
故答案为:从干活、摄影只用左手,并不惜被公司炒鱿鱼、到山上去摄影等,可以看出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实则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可以看出老杨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六、作文(40分)
24.(2022七下·西宁开学考)①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请以“ ▲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用上适当的描写;不少于500字,书写要工整,标点要规范。
②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每个人一份礼物。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是礼物,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也是礼物....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笔珍贵的财富。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请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并完成作文。
【答案】友谊带给我快乐 友谊是柔情似水的阳光,如春风抚慰着朋友冰冷的心;友谊是结实如铁的绳子,将两颗童真的心紧紧拴在一起;友谊是亲切温和的鼓励:“你一定行的!”是那终身难忘的话语!
二月里清凉的早晨,春风轻轻悄悄地亲吻着柳树的发丝,柔和的阳光在摇曳着的树枝间来回跳跃,闪烁着迷离的光,教室里、操场上,把校园照得暖暖的,人心也暖暖的。
我的心却使劲挣扎着,徘徊在那零界限:去还是不去?我的脚扭伤了,会拖我们组后腿的!这可是一项竞技项目啊!我悄悄告诉我的同伴不去参加“阳光伙伴”了。“那哪行!”小慧尖叫起来,“你是我们队的一份子!脚扭了没关系,我们帮你!”她的语言很爽快,却让我的心更不安了。“不行的!比赛时我们的脚要绑在一起,我跑不动,这可关系到一个整体啊!”我有些着急了,心扑通扑通地乱蹦着。“不!你一定行的!”说着,小慧便拽着我去了比赛场地。这是友谊吗?
比赛快要开始了,我的心里像装着一头小鹿,猛地乱跳,我和小慧还有小芸她们四人一组,小芸用绳子利索地系住了我的一只脚和她们绑在了一块儿。现在,我必须和她们同心协力,才能够迈动这一步了。我的心躲在胆怯与自卑的角落里。这是小慧拍拍我的肩,用关切的目光望着我,嘴角流露出一丝欢笑,那么真诚,感染了我孤独的心。我感觉我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是友谊吗?
比赛开始了,我们搭着肩,相互投来了一个鼓励的微笑,肩并肩,手拉手,嘴里异口同声地喊着响亮的口号:“左右左!左右左!”我们迈着矫健的步子,脚上的伤痛似乎也化为了乌有,仿佛化成了一人坚定地向前走去。眼看别的队伍就要领先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脚下一滑,便跪倒在地上,我懊悔万分,仿佛一下子坠入了万丈深渊。“你们先走吧,不要管我!”我扯着喉咙喊着,语气里充满着无穷的委屈与懊恼。“不!”小慧用手抓住我,用尽全力将我拽了上来。“加油,你一定行的!”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的我暗黑的心。她们说着,笑着,像是一个个善良的天使,我的心被感染了,时间也仿佛停滞在这一秒,不走了。“嗯!”我的自信心像一股无穷的清泉,顷刻间注满了全身。我的心又“站起来了”!我们笑着,跑着,冲向了那梦寐的终点!这是友谊吗?
“这是友谊!”我想坚定地告诉每一个人,友谊温暖,友谊真诚,友谊带给我快乐!
岁月的礼物
花谢了,只留下繁花落尽后子规的哀啼;叶落了,只留下秋风萧瑟中老树的叹息;风逝了,只留下风平浪静中江河的哀思;梦碎了,只留下曲终人散后的默默哭泣;岁月匆匆地去了,却给我的人生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4岁的天空是黑暗的。最疼我的外婆去世了。空空的房间只留下泪的气息和无边的寂静。不知道什么叫泪,什么叫痛,什么叫绝望,只知道一个爱我、宠我的人从此在人间消失了,看不见了也摸不到了。再没了那背着我哼歌的外婆了,再也听不到那爽朗的笑声了。我整天看着那寂寞的坟墓,呆呆地望着那黑色弥漫的天空。渐渐地,寂静中,我懂得了岁月的残酷。正是那段无情的岁月,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坚强。
10岁的天空是洒满阳光的。那一年,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是一个苦了一辈子的驼背老人,她对我的无限爱与宽容,让我今生难忘。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奶奶已为我准备好了一大碗炒饭。我端起饭,看着那满碗都是腻人的油,硬是赌气不肯吃。奶奶二说没说,又下厨给我炒了一碗,但倔脾气的我偏不肯吃。“有油的,我不吃。”“奶奶吃,行了吧?乖孙子,奶奶再给你炒一碗,不放油。”“不嘛,奶奶也不许吃。”任性的我耍起脾气。最后,我看见奶奶转过身将两碗饭倒掉了,重新炒了一碗金灿灿、香喷喷的蛋炒饭端上来,可我分明看见了奶奶那老泪纵横的脸、筋脉突兀的手和那让人触目惊心的驼背。我哭了,弯下腰一粒粒拾起了地上的饭。奶奶笑了,那是我见过的最欣慰、最迷人的笑,我的心里洒满了阳光。岁月匆匆,是奶奶对我的付出,让我明白了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爱。
初三了,繁重的学习任务接踵而至。竞赛成绩公布后,自己名落孙山,心头掠过一丝失望。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敢想像怎样面对母亲那刻满疲惫的脸。她为我的考试精心打点一切,她曾多少次孩子般地问我分数是否公布了。到家了。穿过田间小路,远远地,看见母亲蹲在田间伺弄棉苗。这厚实的泥土上,洒下了母亲多少汗水。远远地凝视着辛劳的母亲、可敬的母亲,连着天边那一片如血的残阳,霎时,稍纵即逝的岁月让我明白了:自己扛着的--是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岁月逝然无声,但它给我的礼物却掷地有声。伴随着岁月的馈赠,我将从容地踏上未来的道路。
莫让年华付流水,莫让光阴逝无声。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①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本文的补题,不可过大,应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处着眼。本文的选材,无疑是完全开放,自由灵活,事事皆可入文。从细节的角度补题可拟为“散步”“踏春”“举手”“夜读”“怀想”“那一刻”“踢球”等,总之,所填写进去的词语或短语最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文体上,必须写成记叙文。写叙事作文时,要写具体事件经历的具体过程,特别是事件的高潮,最激动人心最触发情思的地方要写出特色来,写得鲜明。可以边叙边议,在具体的事件经历中适时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借景抒情,在景色环境的渲染中显露自己的心情。
②这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命题作文,写好此文有点难度。“岁月的礼物”这一文题,关键词是“岁月”,用它来修饰限定“礼物”一词,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文题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而应认真挖掘其深层的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我”获得过哪些帮助、收获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人生道理、哪些真善美的行为与细节难以忘怀……“岁月的礼物”可以是一个方面的,也可以是多个方面的,只要是有独特生活体验的均可入文。写此文可以用横向思路来构思,可通过标题指津、排比构段、镜头剪辑等方式,串缀起三至四个画面。如可以“关爱给我力量、鼓励点燃信心、友情点亮生命”为小标题,以此反映“岁月的礼物”促进自我的茁壮成长。
在记叙描写之中穿插议论或抒情,提炼出“岁月的礼物”的意义。行文时还要巧用辞格,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在虚实结合之中创设文章动情的亮点。
【范文】
友谊带给我快乐
友谊是柔情似水的阳光,如春风抚慰着朋友冰冷的心;友谊是结实如铁的绳子,将两颗童真的心紧紧拴在一起;友谊是亲切温和的鼓励:“你一定行的!”是那终身难忘的话语!
二月里清凉的早晨,春风轻轻悄悄地亲吻着柳树的发丝,柔和的阳光在摇曳着的树枝间来回跳跃,闪烁着迷离的光,教室里、操场上,把校园照得暖暖的,人心也暖暖的。
我的心却使劲挣扎着,徘徊在那零界限:去还是不去?我的脚扭伤了,会拖我们组后腿的!这可是一项竞技项目啊!我悄悄告诉我的同伴不去参加“阳光伙伴”了。“那哪行!”小慧尖叫起来,“你是我们队的一份子!脚扭了没关系,我们帮你!”她的语言很爽快,却让我的心更不安了。“不行的!比赛时我们的脚要绑在一起,我跑不动,这可关系到一个整体啊!”我有些着急了,心扑通扑通地乱蹦着。“不!你一定行的!”说着,小慧便拽着我去了比赛场地。这是友谊吗?
比赛快要开始了,我的心里像装着一头小鹿,猛地乱跳,我和小慧还有小芸她们四人一组,小芸用绳子利索地系住了我的一只脚和她们绑在了一块儿。现在,我必须和她们同心协力,才能够迈动这一步了。我的心躲在胆怯与自卑的角落里。这是小慧拍拍我的肩,用关切的目光望着我,嘴角流露出一丝欢笑,那么真诚,感染了我孤独的心。我感觉我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是友谊吗?
比赛开始了,我们搭着肩,相互投来了一个鼓励的微笑,肩并肩,手拉手,嘴里异口同声地喊着响亮的口号:“左右左!左右左!”我们迈着矫健的步子,脚上的伤痛似乎也化为了乌有,仿佛化成了一人坚定地向前走去。眼看别的队伍就要领先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脚下一滑,便跪倒在地上,我懊悔万分,仿佛一下子坠入了万丈深渊。“你们先走吧,不要管我!”我扯着喉咙喊着,语气里充满着无穷的委屈与懊恼。“不!”小慧用手抓住我,用尽全力将我拽了上来。“加油,你一定行的!”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的我暗黑的心。她们说着,笑着,像是一个个善良的天使,我的心被感染了,时间也仿佛停滞在这一秒,不走了。“嗯!”我的自信心像一股无穷的清泉,顷刻间注满了全身。我的心又“站起来了”!我们笑着,跑着,冲向了那梦寐的终点!这是友谊吗?
“这是友谊!”我想坚定地告诉每一个人,友谊温暖,友谊真诚,友谊带给我快乐!
【范文】
岁月的礼物
花谢了,只留下繁花落尽后子规的哀啼;叶落了,只留下秋风萧瑟中老树的叹息;风逝了,只留下风平浪静中江河的哀思;梦碎了,只留下曲终人散后的默默哭泣;岁月匆匆地去了,却给我的人生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4岁的天空是黑暗的。最疼我的外婆去世了。空空的房间只留下泪的气息和无边的寂静。不知道什么叫泪,什么叫痛,什么叫绝望,只知道一个爱我、宠我的人从此在人间消失了,看不见了也摸不到了。再没了那背着我哼歌的外婆了,再也听不到那爽朗的笑声了。我整天看着那寂寞的坟墓,呆呆地望着那黑色弥漫的天空。渐渐地,寂静中,我懂得了岁月的残酷。正是那段无情的岁月,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坚强。
10岁的天空是洒满阳光的。那一年,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是一个苦了一辈子的驼背老人,她对我的无限爱与宽容,让我今生难忘。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奶奶已为我准备好了一大碗炒饭。我端起饭,看着那满碗都是腻人的油,硬是赌气不肯吃。奶奶二说没说,又下厨给我炒了一碗,但倔脾气的我偏不肯吃。“有油的,我不吃。”“奶奶吃,行了吧?乖孙子,奶奶再给你炒一碗,不放油。”“不嘛,奶奶也不许吃。”任性的我耍起脾气。最后,我看见奶奶转过身将两碗饭倒掉了,重新炒了一碗金灿灿、香喷喷的蛋炒饭端上来,可我分明看见了奶奶那老泪纵横的脸、筋脉突兀的手和那让人触目惊心的驼背。我哭了,弯下腰一粒粒拾起了地上的饭。奶奶笑了,那是我见过的最欣慰、最迷人的笑,我的心里洒满了阳光。岁月匆匆,是奶奶对我的付出,让我明白了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爱。
初三了,繁重的学习任务接踵而至。竞赛成绩公布后,自己名落孙山,心头掠过一丝失望。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敢想像怎样面对母亲那刻满疲惫的脸。她为我的考试精心打点一切,她曾多少次孩子般地问我分数是否公布了。到家了。穿过田间小路,远远地,看见母亲蹲在田间伺弄棉苗。这厚实的泥土上,洒下了母亲多少汗水。远远地凝视着辛劳的母亲、可敬的母亲,连着天边那一片如血的残阳,霎时,稍纵即逝的岁月让我明白了:自己扛着的--是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岁月逝然无声,但它给我的礼物却掷地有声。伴随着岁月的馈赠,我将从容地踏上未来的道路。
莫让年华付流水,莫让光阴逝无声。
【点评】⑴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⑵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