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十三章 探究简单电路
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
13.1 从闪电谈起
授课人:XXXX
新课引入
一道闪电,像一把利剑,划破寂静的长空,催动着滚滚雷声……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闪电,那么,电是什么?闪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新知讲解
一、电是什么?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
另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
新知讲解
(1)物体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2)原子结构
3.电从哪里来
新知讲解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强化训练
(辽阳中考) 小明将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荷
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物体会互相吸引
D.橡胶棒能带上电荷,说明橡胶棒是导体
B
新知讲解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新知讲解
2.活动: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
摇动起电机手柄,当转速逐渐增大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现象:两球间发生火花放电。
原因:实验中发生的是一种放电现象。起电机上的两个金属球带上异种电荷,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多,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两球间就会发生火花放电。
新知讲解
(1)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互接近并放出电的现象叫做放电现象。
(2)实验表明,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尖端放电。
(3)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间,或带电的云层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3.什么是放电现象?
强化训练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衣时因 起电,发生 的缘故。
摩擦
放电现象
新知讲解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带电体所带的电越多,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
1.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验电器的结构
3.工作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新知讲解
做一做: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的金属箔是否张开。再用这种方法检验一下用丝绸摩擦过的铅笔、钢笔、橡皮、三角尺等物体,哪些带电?哪些不带电?
强化训练
(自贡中考) 如图所示,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B.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D.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C
新知讲解
四、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1.静电的应用:
给物质微粒带上电以后,带电微粒就能在异种电荷的吸引下定向运动。
2.静电的防护:
闪电——避雷针
静电喷涂、静电除尘、静电植绒、静电复印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强化训练
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输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
带电
知识总结
巩固练习
1.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 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所造成的。
摩擦起电
巩固练习
2.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
负
排斥
巩固练习
3.(青海中考)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该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荷
D.无法判断
A
巩固练习
4.通草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
A
巩固练习
当毛刷在衣物上滚动时,会因为摩擦而带上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毛刷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
5.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滚动时,可以将灰尘及微小脏物吸入刷内,想一想,其物理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