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
2.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会画液体沸腾图像。
4.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学习重难点
1.探究实验“沸腾的规律”。
2.结合生活实践,认识体会汽化和液化这两大物态变化的实质。
学习过程
一、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
二、蒸发
蒸发: 。
完成课本“观察与实验:观察酒精的蒸发”。
蒸发在_________________都能发生。液体在蒸发时需要__________。
讨论“想想议议”部分的内容:
(1)为什么人在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时,会感觉特别冷?
(2)为什么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完成课本“观察与实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 。
三、沸腾
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__汽化现象。
1.完成课本“观察与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按照课本连接装置,观察烧杯中水的状态变化。
(2)数据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温度/℃
气泡变化情况
(3)水中的气泡在沸腾前____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____。
(4)水的沸腾图像。
画出分析图像,你能获哪些信息:
(5)沸腾前: ;
(6)沸腾时: ;
(7)沸腾时的温度 。
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_。蒸发________。
2.看书“部分液体的沸点”,从表中你能获得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水煮鸡蛋时,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焦,而油炸鸡蛋时,油没干鸡蛋也会焦,这是为什么?
(2)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为什么?
3.你能总结吗?
液体的沸腾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1)汽化的两种形式是 和 。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相同点
三、液化
1.液化:物质由 变为 。液化__________。
2.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 。
达标检测
1.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2.如图为“移栽油菜稻草全量还田”栽种技术,收割完稻子、栽下油菜苗之后,农民把脱粒后的稻草秆覆盖在油菜苗根部。对该栽种技术优点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白天,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B.白天,防止地表风直接刮向土壤,避免土壤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干结
C.白天,发挥稻草的遮光功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
D.夜晚,发挥稻草的导热功能为土壤保温,避免油菜受冻害
3.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
4.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这种物态变化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
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 D.严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
5.刚刚停止沸腾的水,若用注射器向外抽气,如图所示,会看到水重新沸腾起来。这个实验说明( )
A.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6.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7.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感觉到凉爽,这是由于酒精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地处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有人发明了一种简易的“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的,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从而对内罐中的食物起到了一定的保鲜作用。
阅读上文,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
(2)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_________。
达标检测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A对;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B错;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C错;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D错。
2.答案:D
解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的空气流动性和表面积,地表被遮盖上稻草后,可以减小阳光直晒地表,既可以降低温度,减慢蒸发,也能遮挡杂草幼苗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的生长,还可减慢地面的空气流动性,减慢蒸发;保温不是导热功能的利用,故仅有D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汽化了,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但也只是使水沸腾的更剧烈了,而温度则保持不变,故选 B.
4.答案:D
解析:温暖的室内,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镜片时,会液化成小液滴,附着在镜片上。严冬,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形成的小液滴,也属于液化现象。故选D。
5.答案:B
解析:水沸腾后,若撤去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同时还会放热、降低温度,水会停止沸腾。用注射器向外抽气,则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之降低,因此水又重新开始沸腾,故B正确,A、C、D错误。
6.答案:外表面; 内表面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应明确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应该出现在温度较高的那一侧。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7.答案:汽化;吸热;变小;不变
解析:把酒精擦在手背上,酒精汽化时吸热,使手背的温度降低,手背会感觉凉;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示数变小;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会使空气流动加快,但是玻璃泡上没有酒精,不会蒸发,所以温度不变。
8.答案:(1)加快沙中水的蒸发
(2)保持沙子的湿润,使蒸发持续进行
解析:(1)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
(2)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