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游刃有余
呆若木鸡
鹏程万里
望洋兴叹
庄子
(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其经典著作《庄子》(亦称《南华经》)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
《庄子·秋水》
· 相
名词用做动词
做宰相
引申
王 称王
罾 用网捕
篝 用笼罩着
身 亲自
· 或
有的人
例句 或以为死
引申
有时
例句:或千或百
或王命急宣
· 恐
害怕
相关成语
有恃无恐
争先恐后
引申
例句:卒皆夜惊恐
· 国
国都
例句:去国怀乡
国家
例句:国破山河在
地势
例句:国险而民附
地方
例句:此乃用武之国
国防
例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过
经过
相关成语
过眼云烟 过目不忘
过分
引申
交往 来往
犯错误
过甚其词 言之过甚
过从甚密
超过
过犹不及 言过其实
人恒过然后能改
惠子为相
庄子看望
受人挑拨
搜捕庄子
从容往见
奇鸟之喻
辛辣讽刺
起因:
经过:
结果:
出人意料 富有趣味
惠子:
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庄子:
清高自守
机智幽默
比喻:
鹓鶵----
鸱----
腐鼠----
梧桐、练实、醴泉----
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自己
惠子
功名利禄
高洁的志趣
尖锐深刻
巧妙贴切
余味不尽
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以乌龟自喻,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
◆ 谈一谈你眼中的庄子是什么样的,他有怎样的思想?
◆比较庄子、孔子的思想
◆ 庄子:超然物外,淡泊名利
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
消极避世,无为而治
◆ 孔子:仁爱礼义,志趣高洁
积极入世,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被统治者接受。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酒·让王》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酒·知北游》
· 君酒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酒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秋水》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第二则故事。
3、了解庄子的有关故事。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庄子》故事两则之惠子相梁 简案
授课人:江菲菲 授课地点:九(1)班 12.11.15
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明晰庄子和惠子的性格特点
二、掌握文章中文言实词的意义
三、初步了解庄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
四、积累与庄子相关的成语,庄子作品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并根据所学延伸拓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庄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
教学过程:(1课时)
1、 导入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成语故事,课堂上交流。
成语:游刃有余 鹏程万里 呆若木鸡 望洋兴叹
我们会发现这几个成语故事都出自《庄子》,庄子善于通过故事、寓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主张或深刻的哲理。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庄子》故事两则,了解庄子其人、其作。
2、 朗读课文
1. 齐读课文。
2. 听录音范读,注意注音停顿。
3. 再次齐读课文。
3、 理解文意
1. 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提出问题,学生教师共同解答。
2. 重点字词疏通:
如,相、或、恐、国、过,等。
4、 整体感知
1. 复述课文。
2. 分析文章的内容。
3. 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重点:庄子与惠子的人物形象的对比。
5、 合作探究
1、 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眼中的庄子是什么样子的,他又怎样的思想?
2、 庄子和孔子的思想有哪些差异?
3、 教师小结
庄子:超然物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
消极避世,无为而治
孔子:仁爱礼义,积极入世
积极参与政治,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被统治者接受。
6、 拓展延伸
选取《庄子》中的名句,给学生朗读欣赏,体会庄子超然洒脱的人生境界。
7、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 预习第二则故事。
3. 查阅了解庄子的有关故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