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练习题
选择题
1.“它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这里的“它”是指( )
A.都江堰 B.长城 C.故宫 D.圆明园
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下列科技文化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罗贯中—《西游记》
B.宋应星—《农政全书》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天工开物》
3.明朝时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巨著是 (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4.利用中医药预防治疗新冠肺炎是当前部分医学工作者正在研究的重要项目,下列可供他们参考借鉴的古代医药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梦溪笔谈》 B.《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C.《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D.《农书》、《齐民要术》
5.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6.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7.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8.《三国志》中说曹操“广贤纳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
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
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D.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
9.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张衡 屈原 B.宋应星 李时珍
C.蔡伦 张仲景 D.张仲景 李时珍
10.《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关于它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11.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天工开物》插图 《农政全书》插图 《本草纲目》插图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北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如果你要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③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 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非选择题
13、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长城修建于何时?它的修建为了防御哪个少数民族?
(2)秦长城和明长城有何不同?如何评价明长城?
(3)北京城由几部分组成?布局有何特点?我们常说的紫禁城是哪一部分,地位如何?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中国古代有不少论及农业的书,但许多都失传了,保存最完整而且内容最全面的可能要算《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了。
------李长年《农业史话》
请回答:
(1)图一是唐朝发明的农具,请写出它的名称。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唐太宗为发展科举制,哪一科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3)唐朝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分别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一点即可)请问经济重心南移在何时最后完成?
(5)请写出《农政全书》的作者。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答案
1-5CCBCB 6-10DCDDA 11-12CC
13、(1)明朝。蒙古族。
(2)不同:①目的:秦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明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贵族南扰。②材料:秦长城是土筑结构,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③规模: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评价: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它和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3)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特点: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线对称展开,体现了其政治中心、帝王之都的特征。紫禁城即宫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14、.(1)曲辕犁。
(2)以民为本的思想;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进士科。
(3)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4)南方战乱少或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宋。
(5)徐光启;《天工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