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诗词曲五首(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提升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17:13: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兔从”到“井上”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令人深思。
【答案】B
【解析】
【详解】
B.“侧面”错误,这里是直接描写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故选B。
2.选出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的三四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B.诗的五六句巧妙运用地名与心情的互文,表达了诗人被俘后的悲伤沮丧心情。
C.诗歌结尾两句是诗人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因此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运用地名与心情的互文”有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的五六句巧妙运用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写出了大宋王朝形势的危急、险恶和诗人境况的凄苦;“表达了诗人被俘后的悲伤沮丧心情”有误,表达了作者孤苦无依的感情,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没有“沮丧”之情;故选B。
3.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中“蜂峦如聚”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聚”表现出峰峦的众多和动感。21*cnjy*com
B.“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感慨朝代更迭,作者伤心于昔日万间宫室都化作废墟。
C.这首小令是以咏史感叹世情的千古佳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们熟悉的历史事件,并画龙点晴地作出了推论。
D.《山坡羊》抚今追昔,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
B.“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亦为百姓悲凉。故选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作者在词中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不仅表现了感情的悲枪,而且也可以从中看出词人不失英雄的情怀。
B.词的下阕写曹刘是为了表现作者对二人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C.本词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实则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
D.词风浑厚雄壮,意境高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
B.错误,下阕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故选B。
5.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凤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以问句开头,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从中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滚滚流”诉说了千年来眼前这块土地上经历了无数朝代的兴亡更替,词人化用杜甫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流”,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无穷愁绪。
C.“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孙权年少有为,敢于和兵多将广的敌曹操较量不断征战,赞颂了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胆量和气魄,反衬如今当权者的庸碌无能、苟且偷安。
D.“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了典故,词人一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暗示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也暗示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是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D项“词人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表述不当。这句话是曹操所说。
故选D。
6.选出下列对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上阕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
B.下阕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C.全词简洁明快,层次鲜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不仅表现了乐观豁达之情,也看出了词人雄壮的情怀。
D.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借古讽今,融古语于词,臻于化境,浑厚雄壮,意境高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没有“乐观豁达”,而是“沉郁悲怆”。故选C。
7.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渔关怀古》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曲内容的理解。
D.有误,作者伤感悲愤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故选D。
【点睛】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www-2-1-cnjy-com
8.选出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题目中的“怀”字包含复杂的感情: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暗讽无能的南宋朝廷,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B.词的上阕,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如这流水,奠定全词清新奔放的感情基调。
C.词的下阕,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D.全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结构全篇,相互呼应;同时,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词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因此“奠定全词清新奔放的感情基调”理解有误,故选B。
9.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中“蜂峦如聚”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聚”表现出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曲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诗人并非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土”而伤心,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他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的悲惨境遇。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所以本项有误。
故选D。
10.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中的“干戈”指兵器,这一联详细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及百姓民不聊生的场景。
B.颔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表现了作者因国家和自己的遭遇而痛苦的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
“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中的“干戈”指抗元战争,结合首联的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可知,这一联是概述作者的经历和战争的残酷,没有详细描写战争的残酷及百姓民不聊生的场景,A错误,选A。21cnjy.com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思中原
南宋·刘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①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②。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注释】①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这里指礼乐制度昌盛之地。②天阊(chāng):天门,此处指朝廷。2·1·c·n·j·y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诗中第一句,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历经磨炼,对艰难困苦无所畏惧。
B.《夜思中原》诗中三、四句,落笔自身,追述诗人当年为国家挥洒血泪的辛酸往事。
C.两首诗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描绘优美景象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D.沉郁悲壮的风格在古典诗词中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两首诗全都体现了这种风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注意题干要求找出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C.《过零丁洋》中“四周星”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所以这首诗没有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而《夜思中原》中所描写的“夜月冰霜重,春风草木荒”意思是中原的山河冷月映照浓重冰霜,汴京故宫春风吹拂着野草桔树满眼荒凉,描绘的景象皆是萧条破败的光景,并不优美。所以C项中“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绘优美景象”理解不恰当;
故选C。
12.下列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记述作者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度过四年。
B.颔联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用地名,写出了旧日的惶恐与今日的伶仃之感,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由悲而壮,由扬而郁,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1-c-n-j-y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有误,尾联“人生自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因此“由悲而壮,由扬而郁”错误。21*cnjy*com
故选D。
13.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写诗人眼中挂在枝头的积雪,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写出了边地绮丽的景色。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难着”句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实际上是用冷来反衬将士们内心的火热,表现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句,用浪漫夸张手法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写出了送别友人离别时的愁苦和担忧。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句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瀚海阑干百文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景,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故选C。
14.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是一首登高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
B.京口曾是东昊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鍪”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
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有误。“天下英雄谁敌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故选D。
1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老兵返乡所闻所见,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B.开篇两句中“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C.诗中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
D.诗中摄取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两个“镜头”,突出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哀景,更令人伤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
C.有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句中的“遥看”说明诗歌的描写角度是由远及近,从远处看到的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到走进家中看到“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感荒凉。
16.选出对《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词,全词有三问三答,层层深入,不仅表现出感情的悲怆,也可以看出词人不失雄壮的情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词的上片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思接千载,表达旷达的胸襟。
C.下片借曹操与刘备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D.结尾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也暗示了自己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www.21-cn-jy.com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解此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仔细分析词的上片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感情。“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也表现了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因此,文中没有“旷达的胸襟”之意。故选B。
17.下面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着深挚沉痛的感情,富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C.尾联慷慨陈词,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流传千古,表现了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尾联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该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并非“间接抒情”。所以本项有误;
故选C.
18.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诗人回顾身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并追述自己在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仅仅从个人的角度,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C.颈联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展示诗人因身处危难而战栗的痛苦心灵。
D.尾联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抒写了诗人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
B.错误,颔联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所以“仅仅从个人的角度”是错误的。故选B。
19.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局势危机,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优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答案】C
【解析】
【详解】
C.错误,颈联“惶恐滩” ( http: / / www.21cnjy.com )“零丁洋”是两个地名,是诗人被元军打败和俘虏的地点。这两个典故一语双关,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但诗人并没有对前途的优虑,国事如此,担忧无用,如今被俘,只能是以死明志,慷慨赴国难了。故选C。
20.选出下面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何处望神州:作者登临京口北固楼,梦想上战场杀敌却不得重用,报国无门,故而发问。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自己思绪之无穷。
C.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体:歌颂孙权不很强敌、坚决抵抗,反衬当朝文武怯懦苟安。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慨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错误。首句写出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不是梦想上战场杀敌却不得重用。故选A。
21.下列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聚”“怒”二字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B.“望西都,意踌躇”。作者登高远望,不禁感慨万千,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C.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在了作者的思索和深切的同情。
D.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峰峦如聚”从视觉的角度写山的雄伟,“波涛如怒”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水的奔腾之势,应是先视觉,再听觉。故选A。
22.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词,作者触景生情,借古讽今。
B.“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无穷思绪中的无奈、伤感、抑郁之情。
C.“生子当如孙仲谋”融典故入词,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孙权的赞赏,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D.全词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分析理解能力。C.辛 ( http: / / www.21cnjy.com )弃疾借用此典,是间接表达。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 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其他三项均正确,故选C。
23.下列对曲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曲中的“聚”“怒”将山的雄伟和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B.“望西都,意踌躇”中的“踌 ( http: / / www.21cnjy.com )躇”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加以“意”字,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句直接写战争的残酷,作者看到曾经雄伟的宫殿因为战争都化作了尘土,不禁感慨万千,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句没有直接写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残酷,但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跃然纸上。作者看到曾经雄伟的宫殿因为战争都化作了尘土,不禁感慨万千,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故选C。
24.选出对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整首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既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眺风光无际、近观流水滚滚,又抒发了“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慨叹,同时借用古人的评价表达了词人为国效力、收复山河的志向。21·世纪*教育网
B.整首词的层次极其分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问三答自相呼应、构建全篇,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同时,整首词沉郁顿挫、格调昂扬,体现了稼轩词作豪放不羁的气魄,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词人文思开阔,化用杜甫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活用典故成语,巧妙自然,毫无斧凿痕迹。融经铸史,驱遣自如,原本就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点,而在这首词中,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D.整首词中词人对孙权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赞扬,其目的就是为引出曹操、刘备是天下英雄的慨叹。借强调曹、刘雄才大略称霸一方,暗示出了词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朝廷的不满和愤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D.有误,词人对孙权大加赞扬,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是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朝廷的不满和愤懑。
故选D。
25.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
B.“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C.下阕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怀。
D.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相互呼应,又层次分明。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有误,“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心中不尽的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并非“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故选B。
26.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歌行体七言古诗,语言通俗流畅,声律、韵脚自由、灵活,富于变化。
B.全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送别友人为主线,抒发了诗人对边疆的喜爱之情。
C.诗人善用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触觉、视觉等感受,写出了边地气候的极度寒冷。
D.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留白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以及惆怅之情。
E.朗读这首诗歌,应该抓住这首诗艰辛凄凉的感情基调,读得低沉、缓慢、压抑。
【答案】BE
【解析】
【详解】
B.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理解为“对边疆的喜爱之情”不恰当;
E.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朗读时要读得慷慨高亢。理解为“这首诗艰辛凄凉的感情基调,读得低沉、缓慢、压抑”不恰当;
故选BE。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7.“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8.该词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7.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的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28.赞颂孙权那样的大智大勇的人,表达自己渴望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
【解析】
【分析】
27.
本题考查诗句的表达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句“何处望神州?”的意思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从句式上看,这是问句,问句开头,引发读者的疑问,吸引注意。结合“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可知,由眼前的景色想到了千百年兴衰之事,故这个问句引发怀古之情思。结合背景可知,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流露出悲痛的感情,奠定了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28.
本题考查典故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结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孙仲谋”可知,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进而表达了对孙权这样英雄的仰慕之情。
②结合背景可知,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国家,然而却不能。此时大加称赞孙权,突出其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进而表达自己渴望能如同孙权一般去战斗,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版权所有:21教育】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0.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29.①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②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0.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解析】
【分析】
29.
本题考查赏析词句。“千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意思是: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把历史朝代的变迁比作不息的江水,既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又生动形象的写出词人对古往今来历史兴衰变化的思考和感慨。
30.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主旨。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抒发了作者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的惆怅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1.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3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答案】31.典故一:曹操煮 ( http: / / www.21cnjy.com )酒论英雄,典故二:曹操“一褒一贬”(曹操褒扬自己的对手孙权,而对于刘景升儿子刘琮这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则鄙夷之至)
32.角度一: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角度二: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兴衰的历史变化比作滚滚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角度三:用典,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解析】
【分析】
31.
考查诗词的用典。“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典故,据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故,据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词人用这一典故,是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
32.
考查赏析词句。从修辞的角度看,“千古兴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少事?”为问句,“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为答语,这是设问;把千古兴亡事比作滚滚东流的长江水,这是比喻。从手法的角度看,“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化用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用典。诗人登临北固亭,远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古往今来历史兴衰变化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出处:21教育名师】
33.本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34.简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33.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4.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兔”“雉” ( http: / / www.21cnjy.com )窜飞、“旅谷”“旅葵”乱长的情景,描绘出家中空无一人、荒凉破败的景象,侧面表现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烘托出老兵心中的悲哀。
【解析】
【分析】
33.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结合内容分析。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写出此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34.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此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写的景色有兔、稚、旅谷、旅葵等,是运用了白描手法,描写“兔”“雉”窜飞、“旅谷”“旅葵”乱长的情景,作者没有说室内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来描写;也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这样由远看到近见,渲染出一派荒凉凄楚的氛围。同时也侧面表现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同时,人去屋空,人亡园荒,以哀景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5.木诗以咏雪为主线,从开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袤自然中的雪,转移到①___________,再到辕门、红旗上的雪,最后到②___________,在观感上形成了空间转移的效果。
36.请简要赏析“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35. 室内珠帘、罗幕间的雪(营帐中的雪) 山路上的雪
36.“空”字真实展现了朋友远走、人去路空、诗人驻足目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解析】
【分析】
35.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散入珠帘湿罗幕”可得:室内珠帘、罗幕间的雪(营帐中的雪)。第二空:根据“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可得:山路上的雪。
36.
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后两句诗意为:山路曲折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见友人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个“空”字,真切地展现了友人远行无踪,雪地上只留下了几行马蹄印,但诗人还不忍离去,呆呆地看着友人离去的方向的画面,“空”即指友人的身影已然不见,也指诗人内心的空虚失落。传达出诗人对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和朋友离去之后的惆怅伤感之情。
3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赏析颔联中“飘”字的妙处。
(2)诗歌表现出诗人“所欲有甚于生”的人生观。请结合诗歌说说作者“所欲”为何?
【答案】(1)“飘”字写出了风吹柳絮飘飞不定的景象,同时揭示出南宋朝廷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现状。
(2)作者欲将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照亮史册;以诗明志,表明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诗歌的内容,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本题要注意“飘”字的妙处,要根据语境解释飘的意思,再分析这一动词的作用。“飘”在这里有“飘飞不定”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风吹柳絮飘飞不定的景象,同时揭示出南宋朝廷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现状。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评价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对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要求:既要求学生能够感受、体验诗歌的形象和情感之美,又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之美进行鉴别和评价,还要求学生拥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要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者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本首诗歌,作者欲将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照亮史册;诗人以诗明志,表明了其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小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8.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将士们欢欣鼓舞享用酒食、军中演奏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军营豪迈热烈的气氛。21教育网
B.甲词的“赋壮词”,从题材上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
C.乙词中,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D.乙词中的“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39.两首词中的画线句“可怜白发生”“生子当如孙仲谋”,分别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38.D
39.“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壮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之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38.
D.“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斗场景”有错。“坐断东南战未休”,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全句意思是“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诗人在上文已经借滔滔江水悠悠流逝表达出了旷远的空间感、历史感之后,又在“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中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热情歌颂了孙权的年轻有为,不畏强敌,始终坚决抵抗。故选D。
39.
考查赏析诗词感情主旨。甲词中“可怜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发生”,“白发生”指人生已步入老年,联系前句,作者想要以身报国,建功立业,无奈白发渐生,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征战,“可怜”一词直接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词“生子当如孙仲谋”意为: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表现了作者对于三国时孙权之一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但现实却是,自己有心收复失地,无奈南宋朝廷一心苟安,无意北伐,所以本句也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与失望之意。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0.对该曲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望西都,意踌躇”中“西都”即长安,这句写了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B.“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
C.这首小令,格调豪迈高昂,气势雄浑磅礴,语言警策有力,描写生动,议论深刻,使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然融为一体。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4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用得好吗?为什么?
【答案】40.C
41.好。“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感,用拟人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咆哮发怒,如人生气,尽显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解析】
【分析】
40.
本题考查对曲意的理解。ABD。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C。有误,本曲通过描绘潼关路上雄伟险要的形势和遗留的历史遗迹,感慨朝代更迭,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格调悲壮沉郁。故选:C。
41.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聚”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字使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的汹涌澎湃,表现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2.请赏析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2.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43.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意思对即可)
【解析】
42.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惶恐滩”,赣江十八滩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故叫惶恐滩。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惶恐滩头说惶恐”,彼时,诗人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这两句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诗句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形势的险恶、境况的危苦,流露出作者的一腔悲愤。形式上,对仗工整。可谓情辞俱妙。
43.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背景及诗句内容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被俘后,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面对元朝高官的诱惑和武力的逼迫,文天祥大义凛然,写下这首诗以表心志。丹心,比喻忠心。汗青,史册。诗句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照耀史册。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来源:21cnj*y.co*m】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4.诗歌描绘了边塞的奇丽雪景,请说说“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4.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
45.表现诗人对西域边塞雄奇景色的赞叹,并抒发了朋友归京,雪地相送,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44.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叹口吻。在南方人来看,八月还是秋风送爽的时候,胡天已经飘雪,这是“奇”的。这个“奇”具体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北风扫荡,草木摧折,八月飞雪。此后句子就集中在描绘雪大风狂与送人惜别。
45.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此题,学生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断诗人的情感。“胡天八月即飞雪”中“即”写出惊叹口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对遍地皆白的雪景的喜悦赞赏之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出朋友已经远去,仍在原地痴望,如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样,都是对友人的难舍惜别之情。
4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酒泉子·无题
辛弃疾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同为怀古之作,甲词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与乙词中的“春声何处说兴亡”都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B.甲词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实则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
C.乙词中“残阳”既点明送别时间,又含蓄地说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离愁之深。
D.两词词风都是浑厚雄壮,意境高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都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有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古兴亡多少事?”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乙词是送别之作,词的下片写乍看东风舞柳,宫墙依旧;细辨则人事俱非,国事危艰。结尾“兴亡”托意双燕,曲折传情。故选A。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7.这首诗的颈联写的很是巧妙,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4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47.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48.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充分表达了诗人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死明志的大无畏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
【解析】
47.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赏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惶恐滩”和“零丁洋”既是地名,又是作者当时心情所现。处天险象环生的敌我斗争中自然心情是惶恐的,此时处于零丁洋上作者内心也真是孤苦零丁无有依傍。这两个词可谓一语双关,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48.此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重点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运用的修辞,注意重点的诗句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反问的修辞,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阅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列小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9.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飞雪”“即”字写出了塞外早雪,极言气候变化之大,暗写塞外特点。
B.“不暖”“薄”“不得”“难”等词凸显气候严寒,侧面反映了战士生活艰难。
C.这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因友人将赴塞外远行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D.诗歌以“雪”为线索,描绘了飞雪、军营苦寒、军中饯别、雪地送别等画面。
50.请描述“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画面。
【答案】49.C
50.示例:凛冽的寒风刮扯着,被冰冻结住的鲜艳旗帜,依然毫不动摇,在白雪中显得异常绚丽。
【解析】
49.C.有误。友人是“返京”而非“将远赴塞外”。故选C。
5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如: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很猛烈,红旗却一动也不动。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来源:21cnj*y.co*m】
B.“兔从”到“井上”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令人深思。
2.选出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的三四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B.诗的五六句巧妙运用地名与心情的互文,表达了诗人被俘后的悲伤沮丧心情。
C.诗歌结尾两句是诗人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因此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3.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中“蜂峦如聚”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聚”表现出峰峦的众多和动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感慨朝代更迭,作者伤心于昔日万间宫室都化作废墟。
C.这首小令是以咏史感叹世情的千古佳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们熟悉的历史事件,并画龙点晴地作出了推论。
D.《山坡羊》抚今追昔,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4.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作者在词中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不仅表现了感情的悲枪,而且也可以从中看出词人不失英雄的情怀。21·cn·jy·com
B.词的下阕写曹刘是为了表现作者对二人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C.本词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实则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
D.词风浑厚雄壮,意境高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
5.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凤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以问句开头,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从中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2·1·c·n·j·y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滚滚流”诉说了千年来眼前这块土地上经历了无数朝代的兴亡更替,词人化用杜甫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流”,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无穷愁绪。
C.“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休”写的是孙权年少有为,敢于和兵多将广的敌曹操较量不断征战,赞颂了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胆量和气魄,反衬如今当权者的庸碌无能、苟且偷安。
D.“生子当如孙仲谋”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典故,词人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暗示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也暗示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
6.选出下列对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上阕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
B.下阕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C.全词简洁明快,层次鲜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不仅表现了乐观豁达之情,也看出了词人雄壮的情怀。
D.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借古讽今,融古语于词,臻于化境,浑厚雄壮,意境高远。
7.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渔关怀古》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8.选出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题目中的“怀”字包含复杂的感情: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暗讽无能的南宋朝廷,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B.词的上阕,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如这流水,奠定全词清新奔放的感情基调。
C.词的下阕,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D.全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结构全篇,相互呼应;同时,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9.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中“蜂峦如聚”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聚”表现出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0.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中的“干戈”指兵器,这一联详细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及百姓民不聊生的场景。
B.颔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表现了作者因国家和自己的遭遇而痛苦的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思中原
南宋·刘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①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②。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注释】①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这里指礼乐制度昌盛之地。②天阊(chāng):天门,此处指朝廷。21教育网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诗中第一句,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历经磨炼,对艰难困苦无所畏惧。
B.《夜思中原》诗中三、四句,落笔自身,追述诗人当年为国家挥洒血泪的辛酸往事。
C.两首诗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描绘优美景象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D.沉郁悲壮的风格在古典诗词中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两首诗全都体现了这种风格。
12.下列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记述作者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度过四年。
B.颔联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用地名,写出了旧日的惶恐与今日的伶仃之感,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由悲而壮,由扬而郁,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www-2-1-cnjy-com
13.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版权所有:21教育】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写诗人眼中挂在枝头的积雪,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写出了边地绮丽的景色。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句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实际上是用冷来反衬将士们内心的火热,表现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句,用浪漫夸张手法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写出了送别友人离别时的愁苦和担忧。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句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4.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是一首登高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
B.京口曾是东昊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鍪”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
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
1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老兵返乡所闻所见,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B.开篇两句中“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C.诗中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
D.诗中摄取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两个“镜头”,突出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哀景,更令人伤心。
16.选出对《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词,全词有三问三答,层层深入,不仅表现出感情的悲怆,也可以看出词人不失雄壮的情怀。
B.词的上片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思接千载,表达旷达的胸襟。
C.下片借曹操与刘备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D.结尾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也暗示了自己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
17.下面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着深挚沉痛的感情,富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C.尾联慷慨陈词,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流传千古,表现了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18.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诗人回顾身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并追述自己在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仅仅从个人的角度,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C.颈联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展示诗人因身处危难而战栗的痛苦心灵。
D.尾联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抒写了诗人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19.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局势危机,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优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20.选出下面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何处望神州:作者登临京口北固楼,梦想上战场杀敌却不得重用,报国无门,故而发问。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自己思绪之无穷。
C.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体:歌颂孙权不很强敌、坚决抵抗,反衬当朝文武怯懦苟安。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慨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21.下列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聚”“怒”二字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1*cnjy*com
B.“望西都,意踌躇”。作者登高远望,不禁感慨万千,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C.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在了作者的思索和深切的同情。
D.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2.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是一首怀古咏志之词,作者触景生情,借古讽今。
B.“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无穷思绪中的无奈、伤感、抑郁之情。
C.“生子当如孙仲谋”融典故入词,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孙权的赞赏,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D.全词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23.下列对曲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曲中的“聚”“怒”将山的雄伟和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B.“望西都,意踌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踌躇”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加以“意”字,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句直接写战争的残酷,作者看到曾经雄伟的宫殿因为战争都化作了尘土,不禁感慨万千,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24.选出对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整首词融写景、抒情、议论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体,既远眺风光无际、近观流水滚滚,又抒发了“千古兴亡”悠远难追的慨叹,同时借用古人的评价表达了词人为国效力、收复山河的志向。21·世纪*教育网
B.整首词的层次极其分明,三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答自相呼应、构建全篇,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同时,整首词沉郁顿挫、格调昂扬,体现了稼轩词作豪放不羁的气魄,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词人文思开阔,化用杜甫诗句、活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故成语,巧妙自然,毫无斧凿痕迹。融经铸史,驱遣自如,原本就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点,而在这首词中,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D.整首词中词人对孙权大加赞扬,其目的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为引出曹操、刘备是天下英雄的慨叹。借强调曹、刘雄才大略称霸一方,暗示出了词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朝廷的不满和愤懑。
25.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
B.“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C.下阕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怀。
D.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相互呼应,又层次分明。
26.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歌行体七言古诗,语言通俗流畅,声律、韵脚自由、灵活,富于变化。
B.全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送别友人为主线,抒发了诗人对边疆的喜爱之情。
C.诗人善用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触觉、视觉等感受,写出了边地气候的极度寒冷。
D.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留白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以及惆怅之情。
E.朗读这首诗歌,应该抓住这首诗艰辛凄凉的感情基调,读得低沉、缓慢、压抑。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7.“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8.该词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0.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1.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3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2-1-c-n-j-y
33.本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34.简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5.木诗以咏雪为主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开头广袤自然中的雪,转移到①___________,再到辕门、红旗上的雪,最后到②___________,在观感上形成了空间转移的效果。www.21-cn-jy.com
36.请简要赏析“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3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赏析颔联中“飘”字的妙处。
(2)诗歌表现出诗人“所欲有甚于生”的人生观。请结合诗歌说说作者“所欲”为何?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小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8.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将士们欢欣鼓舞享用酒食、军中演奏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军营豪迈热烈的气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甲词的“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乙词中,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D.乙词中的“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39.两首词中的画线句“可怜白发生”“生子当如孙仲谋”,分别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0.对该曲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望西都,意踌躇”中“西都”即长安,这句写了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B.“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
C.这首小令,格调豪迈高昂,气势雄浑磅礴,语言警策有力,描写生动,议论深刻,使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然融为一体。【出处:21教育名师】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21*cnjy*com
4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用得好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2.请赏析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4.诗歌描绘了边塞的奇丽雪景,请说说“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酒泉子·无题
辛弃疾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同为怀古之作,甲词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与乙词中的“春声何处说兴亡”都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B.甲词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实则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
C.乙词中“残阳”既点明送别时间,又含蓄地说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离愁之深。
D.两词词风都是浑厚雄壮,意境高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7.这首诗的颈联写的很是巧妙,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4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1cnjy.com
阅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列小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9.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飞雪”“即”字写出了塞外早雪,极言气候变化之大,暗写塞外特点。
B.“不暖”“薄”“不得”“难”等词凸显气候严寒,侧面反映了战士生活艰难。
C.这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因友人将赴塞外远行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D.诗歌以“雪”为线索,描绘了飞雪、军营苦寒、军中饯别、雪地送别等画面。
50.请描述“风掣红旗冻不翻”诗句中的画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