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内容: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得数。
2、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在合理采用探索新知的策略和有条理表述口算的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以及口算能力,进一步积累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新内容的经验。
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口算:
1、14—6 = 10一8=13一5=
15—7= 12— 7= 14—5=
2、40+7= 23+2= 35+2=
20+8= 46+3=
3、50+(16—9)= 23+(10—6)=
30+(11—4)= 75+(10—7)=
做第3项复习题时,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1、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明确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仔细观察提问:三个小朋友各有多少张画片? (30张、33张、8张)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答师板书:蓝衣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30一8=
黄衣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33一8=
黄衣男孩比蓝衣男孩多多少张33一30=)
在这三个问题中你会算哪一个?怎样算?(33一30=3)
(2)计算30一8。
①30一8算的是什么?30一8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吧?请小朋友们拿出3捆小棒来算一算。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情况,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②集体交流操作方法,提问: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把3捆小棒分成了3捆和10根?
③想一想“把3捆小棒分成2捆和10根”也就是把“30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谁能说说30一8我们是怎样算的?
生答师板书:30 一 8 =22
④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30一8你是怎样算的?再指名说一说。
(3)计算33一8。
①33一8算的是什么?33一8怎样算呢,也请大家先摆一摆小棒算一算。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摆法。
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计算。
③集体交流,各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板书:
(4)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33一8你是怎样算的?再指名说一说。
(5)老师小结。
计算33一8的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50一6= 46一9=
(2)学生独立计算这两题,老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个位不够减,计算时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计算。
(2)集体交流,比一比每组的四小题,你能发现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小题。弄清题意。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告诉我们“妈妈过生日,小男孩要折34个千纸鹤送给她,已经折了7个”,求“还要折几个”?)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求还要折几个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3)集体口答,并教育学生要向图中的小朋友一样尊敬长辈。
4、完成“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爷爷今年66岁,小明今年7岁,爷爷比小明大几岁?)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两位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怎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