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三 认识100以内的数 8.练习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三 认识100以内的数 8.练习六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9 19:5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六》的教学设计
课 题:《练习六》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35、36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二段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共安排了8道习题和一道思考题。学生在通过百数表学习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还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两数的大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单数和双数;理解“差不多”的含义,正确运用它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一比,估一估,进一步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提高估计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一块儿来回忆一下这两天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今天的《练习六》我们就把这些知识进行巩固与练习,比比谁学得好,又会用!
二、巩固“数的顺序”
1.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填出的哪个数最接近90?
(2)97是接近100,还是接近90?93呢?
师:在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就接触过在数轴上填数的题目,当时是20以内的数,现在变成100以内的数,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既快又准确的完成。 提问:谁来说说数轴上的方框里各填多少呢?
生口答,师追问:为什么?
全班齐读第(1)问,指名口答。(生分别:89,91,92)
追问:为什么?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强调“填出的数中”)
老师读第(2)问,指名口答。
再帮助学生理解“93呢?”是什么意思。
师:“93呢?这句话怎么补充完整。”指名多人讲,全班讲。
小结:做题时,我们要认真读题,学会找出关键字、词、句来分析题意,再正确解答。
2.数一数(第2题)
从21数到40,再从40倒着数到21。
师:请同学们从21数到40。
小游戏:通过火车接龙的方式完成数的顺序练习。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生:咕噜咕噜开起来。
师:哪辆火车跑得快? 生分组:1号(2号,3号)火车跑得快。
师:3号火车开起来。 (学生依次起立接龙)
追问:怎么数的呀?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从小到大地数。
师补充:也就是顺着数。
小结:顺着数也就是从小到大地数,在一个一个地顺着数时,要注意几十九的后面是几十。考考大家,五十九的后面是几十?(六十),七十九呢?九十九呢?
师:你会倒着数吗?(会)
课件出示:再从40倒着数到21。(全班一起按要求倒着数)
师:倒着数也就是怎么数呢?(从大到小地数)
小结:倒着数也就是从大到小地数,一个一个地倒着数时,又要注意几十的后面又会是几十九呢? 比如,一个一个倒着数时,五十的后面是几十九?(四十九),七十呢?二十呢?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数数,现在一块儿来“接着填一填”
3.接着填一填(第5题)
让学生先观察找出排列规律,学生练习后交流结果。
师:完成的同学,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同桌活动)
指名口答,追问:为什么这样填?
(从小到大,5个5个地数)(从大到小,5个5个地数)
小结:看来呀!我们可以顺着数、倒着数,1个1个地数、5个5个地数,还可以2个2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等等,无论怎么数,我们都要注意数的顺序,按顺序数。
三、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1.邮递员送信(第3题)
过渡语:瞧,谁来了?(课件演示:邮递员叔叔来了,并出示题目)
师:邮递员叔叔准备将这些信件分别投进这两个邮筒,你们愿意帮助叔叔完成送信的任务吗?(愿意)
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用尺子连线完成,交流结果。
师:要想将信件准确投进邮筒,在考我们学的哪个知识呀?
(比较数的大小)一块儿来看看,怎么投? 指名口答。
师:请同学上台来帮助邮递员叔叔,并说说理由?
生1: 49<50,所以投进右边小于50的邮箱。
生2: 61>50,所以投进左边大于50的邮箱。
师追问:61和50比较,你是怎么比的?
生口答,引出比较数的大小位数相同的情况。(板书:位数相同 61>50)
(请同学依次上台完成投递)
小结:刚才同学们应用比较数的大小中的知识点帮助邮递员叔叔准确地投放信件。同时也需要注意“逐一比较,有序连线”,防止遗漏。信件投放完毕,邮递员叔叔让我带他向大家说声:“谢谢同学们!”叔叔要到下一个地点送信去了。
过渡语:兔妈妈很快收到了你们帮邮递员叔叔寄出的信,一起来看看,兔妈妈收到的信的内容吧!
2.排一排(第4题)
师:信里面有三张小兔的照片,同学们猜猜看,小兔分别在哪个季节拍的照片?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
老师带领学生简单认识温度计。
师: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
师:怎么比较2和20的大小?
生口答,引出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的情况。(贴板书:位数不同 )
接着让学生口答:从大到小又怎样排呢?
过渡语:冬天的气温是2摄氏度,夏天的气温是35摄氏度,看来冬天的气温比夏天的气温(低得多)或(冷得多)。 (板书:2<35)
师:同学们,像刚才这样的说法,让你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个知识?
(多得多、少得多……)
知识回顾:生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2和35的大小关系。
过渡语:一会我们还会认识一个新朋友,它也可以描述两数的大小关系。
3.过渡环节《手指操》
师:同学们学了一会有些累了,我们来做个手指操放松一下吧。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握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全体师生共同完成《手指操》,帮助学生放松,集中注意力。
过渡语:放松一下之后,我们接着学习。你们有没有听到下课铃声?
四、体会“差不多”
(第8题) 师:听!(课件播放)放学了。两个小朋友走在放学的路上,他们正在聊天,一起来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指名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扮演角色读。
师: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猜猜看。
生:79,81,83,78,82…… 追问:为什么?
提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师: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差不多”来描述两数的大小关系。
“差不多”指两数很接近,既可以表示“多一些”,也可以表示“少一些”。
五、认识“单数和双数”
1.单数和双数的认识(第6题)
师:周末到了,小红要去找两个好朋友玩,她只知道两个好朋友家的门牌号,我们一起来帮小红找找好朋友的家吧?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明房子上的数是门牌号。
提问:左边的门牌号是哪些数,你能接着数下去吗?
生:2,4,6,8,10,12,14,16,18,20……
总结:像2,4,6,8,10,12……这样的数叫做双数。
师:右边的呢?
生:1,3,5,7,9,11,13,15,17,19……
总结:像1,3,5,7,9,11,13……这样的数叫做单数。
师:两个小朋友家,一个在18号,一个在23号。它们各在哪边呢?
小红先要去18号,她应该往哪边走呢?同学们可以举起你的小手帮助她吗?(生齐举起左手,帮忙找到18号在左边)。
那23号呢?(生齐举起右手,找到23号在右边)
师:它们各是单数,还是双数?
追问:你们能试着说出几个单数吗?(指名口答)
还能再试着说出几个双数吗?生口答。
有学生自己总结出:我发现像10,20,30,40,50……这样的数都是双数。(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总结,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圈一圈,读一读(第7题)
让学生照样子圈一圈,读一读。
(引导学生根据表中圈出的数比一比,进一步明确怎样的数是双数,怎样的数是单数)
提问:圈出的是单数还是双数?没有圈出的数呢?
六、思考题
读题,明确题意。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动手操作,交流结果。
(分成两堆时,允许学生通过反复的尝试和调整找到合适的分法)
16只铅笔:
27只铅笔:
分别放入两个笔筒后的图片:
16只铅笔: 27只铅笔:
活动初步感受:双数可以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单数则不可以。
七、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正确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仅会学习,还会应用,做到有效练习。
板书设计:
附:教学反思
《练习六》教学反思
合肥市行知学校 李明鸣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构建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教材十分重视单元知识结构的优化。练习六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第二段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共安排了8道习题和一道思考题。学生在通过百数表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还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两数的大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综合练习。根据练习六8道题的特点,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及年龄特征,进行了题目顺序的调整:
第1题→第2题→第5题→第3题→第4题→第8题→第6题→第7题→思考题。
第一阶段:巩固“数的顺序”(第1、2、5题)。第1题(在数轴图上填数,并完成问题),这道题在一年级上册就接触过,当时是20以内的填数,现在变成100以内填数,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和运用。第2题(数数),一个一个地顺着数、倒着数。第5题(接着填一填),五个五个地顺着数、倒着数。第一阶段内容,学生学会了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学会认真阅读题目,并找出关键字、词、句,学会审题,找准方法正确解答;通过小游戏(火车接龙)和全班齐数完成数数,吸引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以提高练习效果。
第二阶段:练习“比较数的大小” 和 体会“差不多”(第3、4、8题)。第3题(邮递员送信),让学生回忆归纳这是比较数的大小中的哪一种情况的比较方法(位数相同),需要注意“逐一比较,有序连线”,防止遗漏。第4题(比较三个数的大小),同时引出另一种情况的比较方法(位数不同)。让学生说比较的过程,加深印象,借此过程让学生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迁移到三个数的比较大小,初步掌握用关系符号连接三个按大小顺序排列数的方法,提高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第8题(选择合适的答案),由第4题冬季温度与夏季温度的比较,练习“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内容,引出第8题中首次出现的“差不多”这个词语,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差不多”的含义,认识到在两数很接近的情况下可以用“差不多”来描述两数的大小关系。第二阶段内容,其中的送信环节,还向学生渗透了德育教育(礼仪教育);穿插故事情节,首先帮邮递员叔叔送信(第3题),然后兔妈妈很快收到了小兔的来信(第4题),最后根据信的内容(温度的比较),引出新朋友“差不多”(第8题),用它也能描述两数的大小关系;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中间安排了《手指操》,使得学习内容和形式更为活泼生动,有利于调节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阶段:认识“单数和双数”(第6、7题)。第6题,学生根据街道两边门牌号码排列的规律,判断18号和23号各在街道的哪一边,从而引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第7题,通过“圈一圈和读一读”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什么样的数是双数,什么样的数是单数。第三阶段内容,一方面,数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认识数是为了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利用它进行交流。如读门牌上的号码,体会生活中的单数和双数,并用新学的知识帮助图中小女孩找到两位好朋友的家(18号和23号),也向学生渗透了德育教育(礼仪教育)。
第四阶段:思考题。学生把16根(或27根)小棒分成两堆时,要允许他们通过反复的尝试和调整找到合适的分法,让学生利用小棒从操作过程中体会单、双数各自的特点,从而丰富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像这样,将知识点分块呈现,再将其知识连成线,形成面,使其有效组合,使得教学有序、重点突出,学生的学习也更加清晰,学生在练习中真正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还利用一定的故事情节将知识穿插到练习中,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得这节练习课不再枯燥,让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还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组合在该节练习课认真做到了以下几点:1.明确练习的目标和任务;2.组织学生形式多样;3.善于捕捉,及时表扬;4.注重形式、情感与德育的培养;5.精心的板书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6.教学设计做到了“四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实效性。
总之,学生们通过这节练习课的教学,不仅学会了学习,还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有效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学习策略,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