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总结提升
1.[定西中考] 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内容后,同学们就地球及地球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四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小玲:通过观察海上远航的帆船可以判断地球表面是个曲面
B.小贝:地球卫星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C.小明:地球仪上的经线互相等长,纬线也互相等长
D.小芳:根据经纬度就可以确定地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宜昌中考]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地球仪。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轴与桌面保持着23.5°的夹角
B.地轴穿过了赤道和南、北两极
C.地球仪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D.地球仪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观察比较地球仪上的0°经线与0°纬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0°纬线和0°经线一样长
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又叫作本初子午线
4.[海南中考] 关于图中甲、乙两点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点在乙点的正南方 B.乙点在甲点的东北方
C.甲点在乙点的东南方 D.乙点在甲点的正东方
[乐山中考] 观察地球立体结构模型图(局部),回答5~6题。
5.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
A.甲→乙 B.乙→丁
C.丁→丙 D.丙→甲
6.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在 (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滨州中考]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几乎所有的地图在绘制时都需要对真实的地表做一定扭曲。下图所示为“戴马克松地图”,能有效地控制绘制时产生的扭曲。据图完成7~8题。
图10
7.关于图中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B.⑤位于西半球
C.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D.⑥位于⑤的南侧
8.以人工运河为界的大洲有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⑥
[青岛中考] 读青岛市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9~10题。
图11
9.丙地所在的山体部位是 ( )
A.陡崖 B.山谷
C.鞍部 D.山脊
10.关于该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
B.乙的海拔小于400米
C.丁的坡度比丙的坡度陡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陕西中考改编] 读“沿赤道分割的纬线世界地图”(阴影部分为海洋),完成11~12题。
图1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代表的大洲是非洲
B.②代表的大洋是大西洋
C.③代表的海峡为马六甲海峡
D.全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12.图中黑粗线划定区域表示某个板块,则该板块 ( )
A.全部由海洋组成
B.是欧亚板块
C.边缘活跃,内部比较稳定
D.位置永不改变
13.[无锡中考] 五一期间,5名驴友穿越虎山时遭遇大暴雨,被困在深山中等待救援。图13为虎山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请你根据该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3
(1)已知5名驴友被困在山中的溶洞口下坡约200米远的地方,那么5名驴友被困的地方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 地。
(2)图中白水河的两条支流都发源于 (地形部位)。
(3)图示区域最高处的海拔在 米之间,E处的地形类型是 。
(4)图中上方的山峰位于居民点的 方向,若两山峰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 千米。如果要在图示区域建一个视野广阔的瞭望台,那么瞭望台应该建在哪座山峰上: 。
14.[福建中考] 图甲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4
(1)地形部位名称:A是 ,B是 。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
米。
(2)A地位于王庄的 方向;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
千米。
(3)图乙是沿图甲中 (填“aa'”或“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4)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哪一处 理由是什么
15.[无锡中考]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图15
(1)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 洋、B 运河、C 洋、D 洲、E 运河、F 洋,最后回到无锡。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象1:印度尼西亚火山多发的原因是
。
现象2: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地球仪上的经线互相等长,但纬线不等长。
2.C 3.C
4.B [解析]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甲所在半球顺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乙所在半球逆时针旋转,在北半球;甲点的位置在(30°S,45°W),乙点的位置是(30°N,45°E),故乙点在甲点东北方向,甲点在乙点的西南方向。
5.A
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是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划分的,其中,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半球是东半球,位于20°W以西,160°E以东的半球是西半球;南北半球是以赤道为界划分的,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由图可知,甲、丙两点经度为30°W,位于20°W以西、160°E以东的西半球,而乙、丁两点位于0°经线,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本题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故甲、乙、丙、丁都在北半球。
7.A 8.C
9.B 10.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9题,丙处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故为山谷。第10题,根据经纬度可以看出,这幅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根据图中所标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这幅图的等高距为50米,乙周围的等高线为400米,故乙的海拔大于400米,小于450米;丁处等高线比丙处密集,故丁的坡度比丙的坡度陡;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地势为西北低,东南高。
11.A [解析] 由图可知,①代表的大洲是非洲。②代表的大洋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③代表的海峡为白令海峡。全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
12.C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黑粗线范围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印度洋在内的印度洋板块,在板块的边缘较活跃,内部则比较稳定;位置并不是永远不动,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13.(1)A (2)山谷
(3)900~1000 高原
(4)西北 1 下方的山峰
14.(1)山顶 山谷 150
(2)西北 8
(3)bb'
(4)B处。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等高线的变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不低于150米。第(2)题,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A地位于王庄的西北方向;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8千米。第(3)题,沿bb'剖面线经过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因此图乙是沿图甲中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第(4)题,B、C两处河段,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15.(1)印度 苏伊士 大西 南美 巴拿马 太平
(2)现象1: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
现象2: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相互碰撞挤压导致面积不断缩小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大洲分界线、板块运动。第(1)题,图中A是印度洋,C是大西洋,F是太平洋;B是苏伊士运河,D是南美洲,E是巴拿马运河。第(2)题,由图中看出印度尼西亚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箭头是相对的,代表这两个板块是碰撞挤压,故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