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总结提升
[宜昌中考]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回答1~2题。
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
A.阳光明媚 B.四季如春
C.狂风暴雨 D.寒风凛冽
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B.同一时间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
D.中纬度内陆降水多,沿海降水少
图4-T-4
3.[天水中考] 右图是某市某日天气预报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温日较差6 ℃ B.中雨转阴
C.西北风4级 D.空气质量状况优
4.[益阳中考] 关于下图中A、B两地气温年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图4-T-5
①A地冬冷夏热 ②A地冬温夏凉
③B地四季如春 ④B地夏季高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云南中考] 读下面示意图,回答5~6题。
图4-T-6
5.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B.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C.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6.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甲气流比乙气流干燥
B.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没有差异
C.A、B两地气温相差约16 ℃
D.B地比A地气温低,原因是降水多
[无锡中考改编] 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7~8题。
图4-T-7
7.已知B点的温度为16 ℃,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 ( )
A.14.8 ℃ B.15.4 ℃ C.16.6 ℃ D.17.2 ℃
8.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9.[山西中考]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诗句能反映地形对气候影响的是 (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0.[德州中考] 读四地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4-T-8
A.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丁地位于赤道附近
B.甲地全年少雨,丙地夏季多雨,丁地冬季多雨
C.甲地和丁地位于热带地区,乙地和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D.丙地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北京中考] 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受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如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图4-T-9
11.图中 ( )
A.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南纬30°~60°海洋面积最小
12.红树林 ( )
A.分布区域北界的纬度高于南界
B.集中分布于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
C.多分布在年均温20 ℃以上的海岸地区
D.广泛分布于大陆东岸的海岸地区
13.[昆明中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课堂上,教师讲完二分二至相关知识后,让学生用肢体(上身示意地轴,手臂示意赤道)比划二分二至日直射点位置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4-T-10
(1)学生所示①位置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此时昆明的季节是 。③位置昆明的昼夜长短是 。
(2)黑板上树影的长短和方向在一天内的变化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3)黑板上公转示意图中所画的经线指示 方向。
14.[上海中考] 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如图代表四种气候类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
热带:最冷月均温≥18 ℃
温暖带:最热月均温>10 ℃
最冷月均温0~18 ℃
图4-T-11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属于热带气候的是 和 ,属于温暖带气候的是 。
(2)柯本提出,若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 mm,则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 ,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
(3)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三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气候特征的是 。
图4-T-12
(4)下段文字描述的是位于乙气候区的传统民居——竹楼,其中有两处描述错误,请指出。
竹楼主要以竹子为原材料,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分上下两层,为防潮避湿,下层一般不住人;窗户较少以抵御寒风侵袭。
错误1 ;
错误2 。
参考答案
1.B [解析] 阳光明媚、狂风暴雨、寒风凛冽表示的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
2.A [解析] 受纬度因素和太阳高度的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一时间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严寒,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
3.A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预报符号的阅读。该日气温日较差为25 ℃-19 ℃=6 ℃,中雨转多云,东南风4级,空气质量状况良。
4.C [解析] A地最高气温不超过20 ℃,最低气温在8 ℃以上,所以冬季温暖,夏季凉爽;B地最高气温在20 ℃以上,冬季最低气温在0 ℃以下,所以冬季寒冷,夏季高温。
5.B 6.C
7.D [解析] 已知B点的温度为16 ℃,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16 ℃+(1000 m-800 m)÷100×0.6 ℃=17.2 ℃。
8.B
9.B [解析]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地区海拔高,不同高度温差大,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
10.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分布及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由图可知,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地区,丁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甲地全年少雨,丙地夏季多雨,丁地全年多雨;甲地和丁地全年每个月平均气温都在15 ℃以上,全年高温,位于热带地区,乙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 ℃之间,冬季温和,位于亚热带,丙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冬季寒冷,位于温带;丙地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11.C 12.C [解析] 本题组考查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2题,图中年平均气温自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南纬30°~60°海洋面积较为广阔。第13题,读图可知,红树林分布区域的北界接近30°N,而南界超过了30°S;集中分布于等温线比较稀疏的海岸地区;多分布在年均温20 ℃以上的海岸地区;广泛分布于大陆东岸和西岸的海岸地区。
13.(1)北 夏季 昼短夜长
(2)自转 (3)南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规律及经线特征的理解。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当学生站在①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位于北温带的昆明为夏季;③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第(2)题,黑板上的树影从早到晚先变短,再变长,方向是先向西,再向东,这种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第(3)题,在地球上原本是没有经纬线的,人们为了更好地确定地球上的位置而设置了经纬线,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14.(1)乙 丁 丙
(2)丁 热带雨林气候
(3)B
(4)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 窗户较少以抵御寒风侵袭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影响。第(1)题,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乙、丁终年高温,属于热带气候,丙气温在0 ℃以上,四季分明,属于温暖带气候。第(2)题,柯本提出,若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 mm,则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依据四种气候类型图可知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丁。该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第(3)题,图示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三幅景观图中,A为热带草原景观,B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景观,C为热带雨林景观,故能够反映甲气候特征的是B。第(4)题,图示乙为热带季风气候,位于该气候区的传统民居是竹楼,竹楼主要以竹子为原材料,蒙古包适合草原的游牧生活;竹楼分上下两层,为防潮避湿,下层一般不住人,窗户大,有利于通风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