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19: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高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的诗风。
【学习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特点和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杨论称赞此诗位“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二、鉴赏诗歌内容
(一)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二)思考情景间的联系。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三)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四)名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
三、鉴赏诗歌的手法
分析《登高》一诗的情景交融。
四、课后练习
背诵《登高》。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