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3《琵琶行并序》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3《琵琶行并序》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20: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琵琶行(并序)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雨果
小故事:
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白天黑夜地读书作文,顾不上休息,以致于口舌生疮,手肘磨出老茧。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成熟较早。据传在长安时,曾携带所作诗文去谒见前辈诗人顾况。顾况望着诗卷上“居易”这个陌生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百物方贵,居大不易!”说着打开看,头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大为赞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亦不难。”在顾况的推奖下,年轻的诗人开始闻名,不久就名动京城。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感情。
2、结合全诗,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3、体会音乐描写中比喻的作用。
朗读你最喜欢的诗句,读出感情。
提示:诵读诗句要注意诗句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入诗句的意境,读出感情。
在这首长诗(叙事诗)中,主要的人物形象有几个? 诗人是用哪二个诗句将这 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题一
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的经历和遭遇“同”在何处?(齐读三四自然段)
琵琶女
诗人
艺压京城
艳盖群芳
年老色衰
委身商人
位至谏官
名动京师
谪居卧病
飘零天涯
共同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
直言敢谏却被贬的忠臣

( )
( )
( )
( )
( )
( )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不会仅仅因为和琵琶女的经历和遭遇相同就潸然泪下的。那么,诗人和琵琶女真正能够做到心灵相通,同病相怜的桥梁到底是什么呢?
音乐
琵琶声
全诗琵琶女共弹奏了三次琵琶,你认为哪次弹奏是最动情的?
(提示:抓能体现诗人情感的重点诗句、重点词语或重点字)
问题二
第一次:
举酒欲饮无管弦 (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醉不成欢惨将别 (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琴技之高超)
情之初动
第二次: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初为《霓裳》后《六幺》。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情之酝酿
第三次:
感我此言良久立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情之迸发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水流,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共鸣
音乐是抽象的,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音乐形象化了。在第二次的音乐描写中,共有九处比喻,你能找完整吗?
问题三:
比喻句
音乐
幽细
戛然而止
激越雄壮
繁密(粗重)
清脆圆润
低沉停顿
宛转流利
激越雄壮
低沉入微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冰泉冷涩弦凝绝
描写音乐的技巧:
1、比喻
2、叠音词
3、对比
4、动静结合
5、听者的反应
6、正面衬托
7、环境烘托
高考小知识
三句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一句话总结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