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节日课件(6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传统节日课件(6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21: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传统节日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这些传统节日分别有哪些习俗?请你结合图片或自己的经历,说说你了解的节日。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朗读课文
1
①课文中有哪些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把它
们圈画出来。
②课文中都提到哪些节日?人们是怎么过节的?
打开课本第31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
新词
2
节日 春节 花灯 清明节 先人
龙舟 中秋 转眼 团圆 热闹
词语




chuán

qiǎo

tǒng

xiāo



táng

láng

tiē



zhōu

xiàng

ài




bǐng

shǎng


会认字
chuán
传递 传播 传授
多音字 zhuàn
①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记|~略。②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水浒~》|《岳飞~》。③解说,注解;
也指古代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经~。
形近字
砖(zhuān):砖瓦。
会认字
tǒng
总统 统称 传统
会认字
xiāo
元宵节 通宵达旦
伴读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此日称“上元”,此夜称“元宵”。
xiàng
大街小巷 街头巷尾
会认字
卷(juàn):试卷。
(juǎn):龙卷风。
形近字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挖的
坑道。
多音字
hàng
会认字

祭扫 祭奠 祭祀
察(chá):观察。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形近字
会认字
táng
课堂 礼堂 公堂
赏(shǎng):赏月。
棠(táng):海棠。
尝(cháng):品尝。
形近字
会认字

乞巧 乞讨 乞食
形近字
气(qì):气体、生气。
会认字

乞巧 乞讨 乞食
伴读
【乞巧】民间风俗,妇女于农历七月七日夜间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谓之“乞巧”。
穿针乞巧
丢针乞巧
蜘蛛乞巧
会认字
qiǎo
熟能生巧 巧夺天工
朽(xiǔ):朽木。
功(gōng):武功。
形近字
会认字
láng
儿郎 牛郎 侍郎
朗(lǎng):晴朗。
即(jí):立即。
形近字
会认字
bǐng
饼干 烧饼 铁饼
伴读
【月饼】圆形有馅儿的点心,是中秋节应时的食品。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月饼
会认字
shǎng
赏赐 奖赏 赏花
常(cháng):正常。
堂(táng):大堂。
裳(shɑng):衣裳。
(cháng):霓裳。
形近字
会认字

菊花
葡(pú):葡萄干。
萄(táo):葡萄酒。
荀(xún):荀子。
形近字




zhuǎn

jiē

zhōu

ài

jìng

tuán



nào

tiē
会认字
会写字
tiē
粘贴 张贴 津贴
贴窗花
会写字
jiē
街道 大街小巷
衔(xián):衔接。
衍(yǎn):敷衍。
形近字
zhōu
逆水行舟 顺水推舟
会认字
会写字
赛龙舟
ài
艾蒿 方兴未艾
多音字 yì
改正:自怨自~(原意是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只指悔恨。)
会认字
会写字
会写字
jìng
敬茶 尊敬 恭敬
易错点
“敬”字的右半部分是“攵”。
zhuǎn
转身 转弯 转移
多音字 zhuàn
①绕圈;绕着中心运动:
~动|打~|旋~|地球绕着太阳~。②闲逛;游逛:~悠|出去~~。
形近字
砖(zhuān):砖头。
传(chuán):传奇。
(zhuàn):传记。
会写字
tuán
一团乌云 团聚
会写字
团聚

热水 热闹 热情
会写字
形近字
垫(diàn):垫子。
势(shì):权势。
nào
闹钟 胡闹 喧闹
会写字
闹钟
讲课文
3
课文中提到了我国的哪些节日?不同的节日各有哪些庆祝或纪念活动?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这两句话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传统活动?你还知道有哪些活动?
放鞭炮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放鞭炮
这两句话介绍了春节的传统活动——贴窗花和放鞭炮。春节还有吃团圆饭、拜年、吃饺子等活动。
这两句话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传统活动?你还知道有哪些活动?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花灯
这两句话介绍了元宵节的什么传统活动?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两句话介绍了元宵节的什么传统活动?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花灯
这两句话介绍了元宵节的传统活动——看花灯。“大街小巷”写出了地域的广泛,“人如潮”说明了看花灯的人数之多,整句话营造了元宵节热闹的氛围。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扫墓祭祖
这两句话介绍了清明节的什么传统活动?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扫墓祭祖
这两句话介绍了清明节的什么传统活动?
这两句话介绍了清明节的传统活动——扫墓祭祖。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赛龙舟
这两句话介绍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赛龙舟
这两句话介绍了端午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的习俗。
这两句话介绍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简要地说一说吧!
这句话介绍了七夕的什么信息?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这句话介绍了七夕的什么信息?
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简要地说一说吧!
“七月七”介绍了传统节日七夕的时间,“来乞巧”介绍了七夕的传统活动——乞巧。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七夕的起源,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她嫁与河西牛郎后,织锦就中断了。王母娘娘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相会一次。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中秋赏月
这句话介绍了中秋节的什么传统活动?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中秋赏月
这句话介绍了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吃月饼。
这句话介绍了中秋节的什么传统活动?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这句话介绍了重阳节的什么传统活动?
重阳节赏菊
这句话表明了重阳节的内涵是什么?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这句话介绍了重阳节的什么传统活动?
重阳节赏菊
这句话表明了重阳节的内涵是什么?
这句话表明了重阳节的内涵是敬老。
这句话介绍了重阳节的传统活动是踏秋、赏菊、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全家团圆
春节为什么要全家团圆呢?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全家团圆
一年过去了,新春佳节转眼又来了,又到了阖家团圆的时候。中国有浓厚的“家”文化情结,春节是一家团聚的重要节日,人们不管离家多远,春节都是要回家的。
春节为什么要全家团圆呢?
课后题讲解
4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讲课
后题
可以把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实际生活,了解每个节日的风俗,理解背诵。
2.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
怎样过节的。
讲课
后题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讲课
后题
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节日顺序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答案示例:我最熟悉的节日是春节,爸爸和妈妈会在腊月三十上午贴春联和年画,下午开始包饺子,晚上等饺子出锅后,全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春晚。大年初一我们还要出门去拜年。
2.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
怎样过节的。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讲课
后题
3.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讲课
后题
答案示例: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望果节等。
3.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参考素材
5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佳节吧!
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在汉族地区,节日活动从除夕开始直到正月十五。节日期间,家家清洁庭院,身着盛装,拜会尊长,吃团圆饭;贴春联,放爆竹,舞狮子,舞龙灯,亲友互访,相祝拜年等等。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节日活动的结束。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舞狮子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中的元月,古人将夜称作“宵”,而正月十五正好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将正月十五称作元宵节,成为春节过后的首个重要节日。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赏花灯
清明节
青团
  清明节,又称“踏春节”“三月节”
“祭祖节”等。时间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不仅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还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端午节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和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紧密相关。屈原死后,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前往汨罗江边悼念屈原,还有渔民划着船,在汨罗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有的人又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到江中喂鱼虾,在他们看来,鱼虾吃饱之后便不会啃食屈原的尸体了,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七夕节
·相关拓展
  七夕节,也称“乞巧节”
“七巧节”,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相传七夕节的来源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
参考
素材
中秋节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仲秋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的圆月象征着团圆,寄托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承载了人们祈盼丰收、幸福的愿望。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重阳节
重阳糕
  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拜祖先的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恒景剑斩瘟魔的故事通常被看作是重阳节的起源。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腊八节
腊八粥
  腊八节,是我国独有的一个节日,被
人们称作“腊八”,时间在农历十二月初
八。在腊八这天,古人有拜祭祖先神明、祈求吉祥丰收的传统。而在民间风俗中,一些地方有食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在中国吃腊八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