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10:51: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短文,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他一生酷爱莲,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在做南康郡守时曾经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池中建有赏莲亭。文中莲的形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正是从这个整体出发,得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个结论的;又据这个结论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又分别用“菊之爱”正衬,用“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从而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批判。
学情分析:
同学们经过近一年的初中古诗文学习,在疏通文意、品悟文情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懂得如何把握朗读节奏、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我采取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理解诗人经历与背景下,体会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批判 。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衬托、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4、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5、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文衬托、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呢?在宋代有一位大哲学家钟情的是莲花,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流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
2、简介文体及作者
“周敦颐,字茂叔,因为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后代的人由于这个原因称他为“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代表作《周元公集》,他一生酷爱莲,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在做南康郡守时曾经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池中建有赏莲亭,那么莲花究竟有何魅力,让一代宗师如此痴迷,还是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3、展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
(一)读
1、自由读,找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
2、播放配乐朗诵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和节奏,并标记在书上。
3、教师点拨诵读注意事项,学生齐读:(1)准确读出文中重要字词的音(2)注意把握节奏,语速(3)诵读要有感情(4)注意句子的停顿(5)变化语调
4、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找出不会翻译的字词,学生交流。
(2)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质疑。
(二)品
1、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从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吗?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花之君子者也”(学生黑板板书)
教师质疑:“莲”和“君子”之间有哪些相似点?
2、品读第一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概括一下莲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概括。
(1) 学生自主赏析语句,交流结果,相互点评。
我从“……”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的美德。
(2)“莲”与“君子”既然有如此多的相似点,那作者写莲也是在写君子,这种表现手法是“借物喻人”。
学生赏析,并质疑交流
3、体验情感,探究写法。
(1)本文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地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
(2)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的理解确实深刻了,那大家看看同样是衬托,角度有什么不同?
(3)第二段后半部分中有个“噫”字,它的含义是“表示叹息”,结合后面语句,你认为其中包含了哪几种不同的情感?
(1)教师总结,并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结合文章体会。
学生理解后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总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悟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小练笔:请根据你的喜好,任选某种植物,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三、教学小结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作者是通过对比、衬托,烘云托月办展现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
五、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
菊 濯清涟而不妖
正衬 中通外直 托物言志 君子
不蔓不枝 借物喻人
反衬 香远益清
牡丹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六、教学反思
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