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9 23: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诗词中“形象”的常见类型及作用;
2、反复诵读,背诵。
二、能力目标
从分析形象入手把握诗词情感,。
三、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豁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鉴赏诗词中形象的特点及所用手法;
2、分析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词所处教材为语文2003课标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写于他被贬黄州游赤壁矶之时,当他看到奔腾的长江之水而引发的无限情思,于豪放旷达之中有深沉的感伤。
学情分析:
特别说明:本次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
作为高一下期的学生,对古典诗词接触不多,诗词鉴赏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把握不准诗词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幻灯片1,请学生朗读词,提问:此词表现怎样的人生态度?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 ·杨慎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本词据说是明代第一才子杨慎,在被贬期间路过泸州时,当他看到滚滚而逝的长江水和沱江水的时候所写。我们可以看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个词人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同样是被贬,作者苏轼是否表现了同样的人生态度?
二、教师展示幻灯片2
本课的学习目标(见前面)
三、初读课文,感知体会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学诗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提示:朗读。那我们首先来朗读课文。
2、教师展示幻灯片3
方法: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感情基调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完以后抽一生展示,其余生评价是否达到了要求。
4、全班同学再齐读。
四、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教师展示要求:找出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初步感知体会
2、学生自读准备后抽1—2名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生共评。
五、三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并结合本文分析。
2、教师板书:
(
诗歌
形象
)景物形象
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周瑜)
诗人自己的形象
(苏轼)
3、学生合作探究
①教师展示幻灯片4:
讨论内容1:词中塑造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写的?
方法:
1、2、3组负责景物形象; 4、5 组负责周瑜形象; 6、7组负责苏轼形象。
⑵小组讨论,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讨论完后派一名代表发言,尽量用四字词。
(讨论时间:3分钟)
②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③讨论完后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
形象:雄奇壮丽
)
(
雄姿英发 儒雅潇洒
从容淡定 才能卓绝
) (
手法:比喻、夸张、点面结合
形、声、色
)景物形象
(
诗歌
形象
) (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动作、神态等
) 形象:
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周瑜) 手法:
(
头发斑白、壮志未酬
乐观旷达
) 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
正面描写
) (苏轼) 手法:
④教师展示幻灯片5:
讨论内容2:作者塑造这些形象有何作用?这些形象和情感之间有何关系?我们有没有学过其他关系?
方法:同桌讨论后自由发言。(讨论时间:2分钟)
⑤学生同桌讨论,之后自由发言。
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补充。例如:
当学生分析周瑜形象的作用时,教师展示幻灯片6:
并拓展举例:《沁园春 长沙》中所塑造的“同学”形象,引生分析其作用。
当引导学生归纳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其他关系时,教师展示幻灯片7:
《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⑦教师引生小结本词以及诗词中形象的常见作用(即与情感的关系):
景物形象:a、以乐景写乐情(豪放旷达之情)
b、以哀景写哀情 c、以乐景衬哀情 d、以哀景写乐情
人物形象:a、通过“诗中所塑造的形象”与“诗人自己”形成对比(类比:如《沁园春 长沙》中的“同学”形象),以展现作者自己的人生状态。
b、纯粹表达对诗中所塑造人物的某种情感(如:《小儿垂钓》)
c、诗中所塑造的形象即诗人自己,从而展现作者自己的人生状态(如:《秋浦歌》)
⑧由此可见,本词作者要通过塑造的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凉,但作者却有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全文的感情基调是豪放达观的。
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作者为何在旷达之中却有壮志难酬的悲凉这种矛盾?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是因为作者的思想中既有让其消极的儒家思想, 又有让其乐观的道家思想。
此过程中教师板书:
(
手法:比喻、夸张、点面结合
形、声、色
) (
形象:雄奇壮丽
) (
雄姿英发 儒雅潇洒
从容淡定 才能卓绝
)景物形象
(
壮志难酬

旷达乐观
) (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动作、神态等
) (
诗歌
形象
) 形象:
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周瑜) 手法:
(
头发斑白、壮志未酬
乐观旷达
) 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
正面描写
) (苏轼) 手法:
六、四读课文,深入体会
方法:全班齐读,力求将作者情感读得更有表现力。
七、结束语:
1、引生自由谈:学了此文,当遇到人生的苦难时将如何面对?
2、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不如学学杨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可学苏轼,在“人生如梦”的慨叹之后,多一份“举杯酹江月”的旷达,多一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