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分开时,会看到如图所示令人惊奇的现象:头发随气球飘了起来!这是因为( )
A.气球具有粘性
B.气球具有磁性
C.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
D.气球与头发带同种电荷
2.图示的四种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金属勺
B. 瓷碗
C. 塑料壳
D. 木铲
3.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其中甲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现将甲与乙、丙分别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B.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C.乙球可能带正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D.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4.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则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为了防止静电危害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正电
5.如图所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橡胶棒上产生了新的负电荷 B.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C.橡胶棒上消灭了一些正电荷 D.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6.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这个过程中丝绸失去电子
B.细线悬挂的两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可能带有异种电荷
C.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7.关于玻璃棒与绸子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B.玻璃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C.将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绸子,它们会相互排斥
D.这一过程产生了新的电荷
8.以下是中国的一双木质筷子的“自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当我斜插在玻璃水杯中,你会看到我水面下的身体向上弯折了”
B.“当人们在餐桌上使用我时,我一定是省力杠杆”
C.“当我放在水中,我会漂浮在水面上”
D.“将干燥的我接入电路,我拒绝电流从我身上流过”
9.将纸巾摩擦过的轻质吸管放在绝缘支架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吸管的一端,发现吸管这端远离橡胶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的吸管一定不带电 B.摩擦过的吸管一定带负电
C.摩擦过的吸管失去电子 D.摩擦过的纸巾得到电子
10.如图所示是A、B、C三个轻质带电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若A带正电,则B、C的带电情况是( )
A.BC都带正电
B.BC都带负电
C.B带正电,C带负电
D.B带负电,C带正电
11.如图所示,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 开了一定的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D.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玻璃棒转移
12.如图所示,老师正在演示“静电章鱼”实验,她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对该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塑料丝和塑料管带电是因为摩擦创造了电荷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二、填空题
13.小明去超市买水果,老远就闻到榴莲的“香味”。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现象;小明想用塑料袋装些榴莲,双手搓开塑料袋时,发现塑料袋总会“粘”在手上,这是因为摩擦后使得手与塑料袋带上了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4.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汽油,汽油易挥发,易燃易爆,运输中汽油与油罐摩擦产生静电,油罐失去电子带上______电荷,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极易出现放电现象,引起汽油燃烧爆炸,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油罐车通常都在车架加装铁链与大地接触以中和油罐所带电荷,该过程铁链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______(选填“大地到油罐”或“油罐到大地”)
15.下列关于铁的用途中,分别涉及了铁的哪种性质?(填字母选项)
A、透明度 B、导电性 C、导热性 D、弹性 E、硬度 F、延展性 G、磁性
(1)铁丝能被敲打成很薄的铁片而不断裂:_____;
(2)铁钉可以在石蜡上留下刻痕:_____;
(3)油罐车的车尾装一条拖地铁链,可以把产生的静电传到大地:_____。
16.秋天,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会吸起碎纸片,这是_______现象;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_______电。
三、综合题
17.1)小明每天都要戴医用一次性口罩上学。小明查阅资料发现,医用一次性口罩中层采用熔喷无纺布,经过高压驻极静电处理,使纤维具有静电吸附能力。当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颗粒等通过口罩时,由于______原理,就会被吸附上去,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2)小明发现学校里多了一个口罩处置的专用垃圾桶,如图甲所示,他仔细观察了这个脚踩垃圾桶,发现其中有两个杠杆,于是画出了原理图,其中CBA是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3)小明每天上学前,在家里用体温计为自己测量体温,某天小明的体温如图乙所示,是______℃。小明每天到学校以后,看到老师利用测温枪给同学们测量体温,测温枪是接收人体辐射的______来测量体温的。
(4)各地的新冠病毒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患者,都要被送到专业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医学隔离治疗。“负压病房”内气体压强______病房外气体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图1: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说明:_____。
(2)图2:迅速压缩活塞,棉花燃烧,这是通过做功增大内能的,其中的内能增大是利用转换法,通过_____现象观察到的。
(3)图3:说明:_______________。
(4)图4:验电器的原理是: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参数
车身质量 1200kg 油箱容积 50L 理论油耗 8L/100km
全车长度 4269mm 车身宽度 1686mm 车身高度 1492mm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2016年3月,发改委对汽油价格进行了微小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冬季较夏季________(“高”或“低”).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已知:1L=10-3m3,汽油的密度为0.71×103kg/m3).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行驶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该车装满油后,最多行驶_______ km.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活中,我们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会向空中喷出飞沫。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属于液体颗粒。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它藏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因此,我们需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
另一个有效措施就是配戴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一般采用复合多层纤维结构(如图所示),外层为使用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主要是防止血液等液体的喷溅。中层为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是口罩的核心部分,作用是阻挡病毒。内层也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当尺寸较小的微粒运动到口罩的过滤纤维上时,会受到分子的引力而被吸附。而对于随气流运动的飞沫,在通过口罩的过滤层时,会被过滤材料截住,停留在口罩的过滤层上。此外,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物质的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填序号);
A.飞沫 B.分子 C.病毒
(2)飞沫传播______(属于/不属于)扩散现象;
(3)熔喷布有很好的______(导电性/绝缘性),与熔喷布带有静电而吸附微小细菌和病毒原理相同的实例有______(写出一种)。
21.“口罩心脏”﹣﹣熔喷无纺布
医用口罩至少包含3层无纺布,其中位于中层的熔喷无纺布,是口罩能够实现过滤功能的核心“心脏”,它具有出众的吸附和过滤能力。
相对于大小在5微米左右带有新冠病毒飞沫而言,熔喷布空隙较大,怎么过滤环境中尺寸约为100纳米的新冠病毒呢?熔喷布生产工艺中有一步是“驻极处理”,使聚丙烯网状静电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当含有病毒的飞抹能近熔喷布后,就会被静电吸附在熔喷布表面,无法透过。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后,为了填补口跟市场供应缺口,我国某石化企业的一个生产基地迅速建设了2条熔喷布生产线,每天可生产6吨医用平面口跟熔喷布。全国人民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用口罩的“心脏”就是熔喷布,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种 ______纤维;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由于带电体具有 ______的性质会被吸附在其表面,让病毒无法透过。
(2)下列选项用到的原理与“驻极处理”后的熔啧布能够吸附飞沫原理相同的是 ______。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
B.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除灰尘
C.扫地机器人吸灰尘
D.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
(3)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我们可以用______(仪器名)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梳子所带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同,都带 ______电荷,头发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 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气球与头发摩擦后,电子发生了转移,使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当分开时,头发会被气球吸起来。
故选C。
2.A
【详解】
A.金属勺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故A符合题意;
B.瓷碗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壳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木铲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当甲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所以甲球带负电,由图可知,甲球和丙球相互排斥,所以丙球一定带负电,甲球和乙球靠近时相互吸引,甲球带负电,所以乙球不带电或带正电,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它们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是为了把油和桶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这样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负电,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是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橡胶棒带负电。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A
【详解】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这个过程中丝绸得到电子,而玻璃棒失去电子,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细线悬挂的两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AB.玻璃棒与绸子摩擦,玻璃棒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绸子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会得到电子带负电。故A正确,B错误;
C.玻璃棒和绸子带异种电荷,将它们靠近后会相互吸引,故C错误;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是产生新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A.筷子斜插入水中,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出的光经过水与空气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我们会看到水下部分的筷子会向上弯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餐桌上使用筷子时,是为了省距离,不能省力,反而费力,此时筷子是费力杠杆,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木质的筷子,密度小于水,会漂浮在水面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燥的木质筷子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B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其去靠近吸管的一端时,吸管这段远离橡胶棒,则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吸管一定带负电,吸管带负电是由于得到了电子,故可知AC错误,B正确;
D.由C中可知,摩擦过的吸管得到电子,则摩擦过的纸巾失去电子,故可知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A小球带正电,由图示知A、B两小球相互排斥,则B也带正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C与A、B都靠近,那么C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
A.摩擦起电的过程是让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故A错误;
B.丝绸和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带了正电荷,说明玻璃失去了电子,从而使自身内部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显示为带正电荷。故B错误;
C.当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玻璃棒带的正电荷转移到两片金属箔上,金属箔因带正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C错误;
D.玻璃棒带正电荷,自身缺少电子;当它与金属球接触时,金属球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金属球因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玻璃棒因得到了电子,使自身带的正电荷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A.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毛皮和塑料丝以及毛皮与塑料管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它们之间存在得失电子的现象,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所以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故B错误;
C.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13. 扩散 异种
【详解】
[1]老远就闻到榴莲的“香味”,这是因为有榴莲味的分子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
[2]塑料袋总“粘”在手上,这是因为摩擦后使得手与塑料袋之间电子发生了转移带上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4. 正 大地到油罐
【详解】
[1]汽油与油罐摩擦,油罐失去电子,油罐因缺少电子而带上正电荷。
[2]油罐带正电,自由电子通过铁链从大地移动到油罐,与正电荷中和,故铁链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大地到油罐。
15. F E B
【详解】
(1)[1]由于铁有很好的延展性,所以铁丝能被敲打成很薄的铁片而不断裂。
(2)[2]由于铁的硬度较大,所以铁钉可以在石蜡上留下刻痕。
(3)[3]油罐车的车尾装一条拖地铁链,可以把石油和油罐摩擦产生的静电传到大地,说明铁是导体,导电性较强。
16. 摩擦起电 负
【详解】
[1]在头发上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可以吸起碎纸片,是因为梳子摩擦起电,而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造成的。
[2] 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梳子带负电。
17.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费力 37.8 红外线 小于
【详解】
(1)[1]当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颗粒等通过口罩时,由于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原理,就会被吸附上去,从而提高过滤效果。
(2)[2]其中CBA杠杆中C是支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是费力杠杆。
(3)[3]小明每天上学前,在家里用体温计为自己测量体温,某天小明的体温如图乙所示,体温计分度值是0.1℃,液位处于37℃以上第8个小格处,故读数为37.8℃。
[4]小明每天到学校以后,看到老师利用测温枪给同学们测量体温,测温枪是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4)[5]“负压病房”内气体压强小于病房外气体压强,可有效防止病房内有害物质外泄。
18.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棉花燃烧 分子间存在引力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
(1)[1]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2]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燃烧。
(3)[3]两块表面平整干净的铅块压紧就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4)[4]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将带电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
19.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摩擦起电 变小 高 5.68 625
【详解】
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存在火灾隐患.
根据得,汽油质量不变,温度上升,体积变大,所以密度会变小.受此因素影响,每吨汽油的体积升数夏天比冬天大.所以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冬季较夏季高.
汽油理论油耗为8L/100km,理论情况下行驶100km所消耗汽油的质量
.
该车装满油最多行驶距离 .
20. ACB 不属于 绝缘性 静电复印
【详解】
(1)[1]1nm=10-9m,1μm=10-6m
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属于液体颗粒。病毒的大小约为100纳米。所以物质的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飞沫、病毒、分子。即ACB。
(2)[2]飞沫属于宏观颗粒,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3)[3][4]熔喷布的主要原材料聚丙烯、有很好的绝缘性;熔喷层通过静电吸附病毒的原理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静电除尘也是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原理。
21. 静电 吸引轻小物体 B 验电器 负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详解】
(1)[1][2]根据题意知,医用口罩的过滤层,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种静电纤维;熔喷布生产工艺中有一步是“驻极处理”,使聚丙烯网状静电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会被吸附在表面,让病毒无法透过。
(2)[3]“驻极处理”的原理是:使聚丙烯网状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就会被静电吸附在熔喷布表面,利用的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利用的是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除灰尘,利用的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符合题意;
C.扫地机器人吸灰尘,利用的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4]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与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梳子所带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同,都带负电荷。
[6]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时,梳子与头发摩擦起电,梳子与头发带异种电荷,头发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