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直线运动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0 16: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5.3 直线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A与C B.A与B C.B与C D.C与D
2.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1.2 s
C.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D.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1 m/s
3.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乙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的速度始终相同 D.0~3s,甲、乙所走路程相等
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行驶900m时,甲车需要的时间长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5.由速度公式可知,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
C.随时间和路程而改变 D.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6.甲、乙两个同时同地出发,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甲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做匀速运动
C.前5s内乙的速度如终大于甲的速度
D.第5s后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7.图是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h,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8.甲、乙是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知(  )
A.A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B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C.以A为参照物B向西运动 D.B物体0.5s运动的距离为2m
9.如图甲是小车M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N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  )
A.M、N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M、N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0~6s内,M通过的路程大于N通过的路程
D.M的速度越来越大,N的速度不变
10.下列s -t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s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10s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C.在0~5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
D.经过5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图是汽车甲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乙图是汽车乙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是10m/s
B.乙车行驶6s通过的路程是2m
C.甲车做加速运动
D.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13.如图(a)所示,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某次实验中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在某一段路程中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在该路段中______球运动得快;(b)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______球的运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球的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
1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电动玩具车同时同方向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两车全程均做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每1s内,乙车比甲车少运动______m。
15.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球;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球运动快,(b)图中的图象描述的是______球的运动。
16.甲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物体的运动性质是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甲的速度为______m/s。
三、综合题
17.如图是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即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所记录的苹果下落的运动情况.
(1)由图可知,苹果做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如果该苹果从5 m高处落下,在着地前的最后0. 2 s内通过的距离是1.8 m,则该苹果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_________.
A.等于9 m/s B.大于9 m/s C.小于9 m/s D.无法确定
18.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舫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__s(保留两位小数);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选填“越长”或“越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
(2)在右上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_______ .(不需准确描点)
(3)分析表中1、2两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则第3行的停车距离为_______.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_______,致使_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19.回答问题

(1)关于实验室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①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②如图,甲乙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示数值是________℃、寒暑表示数值是________℃.
(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秒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径为________ cm,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运动属于________(选填“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
(3)如图所示,是使用天平时二次出现的情景,请完成下列调节方法:①测量前,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位置,则可将________调节,使天平平衡.
②测量中,把物体放于天平左盘,在右盘加上砝码,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位置,则可将________,使天平再次平衡.
20.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请根据波纹图解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上看,蜻蜓第一次点水的位置在_____.
A.y=1m
B.y=6m
C.y=10 m
D.y=20 m
(2)蜻蜓的运动方向是沿y轴向_____(填“上”或“下”)
(3)蜻蜓飞行的速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4)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21.李强同学在乘长途汽车旅行时,注意观察公路旁边的里程碑,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次数 1 2 3 4 5
里程碑示数 20km 30km 40km 50km 60km
记录时间 8h20min05s 8h35min00s 8h50min50s 9h05min20s 9h20min05s
(1)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出,汽车做的_____(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这辆汽车在该同学观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km/h.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的路程均匀增加,A图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是静止不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B图的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是A图不是,故B不符合题意;
C.C图的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路程在均匀增加,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B图也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D图的图像表示速度在均匀的增加,是变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A.由图可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说明每个相邻点之间所用时间相等,即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小球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则每相邻两点间的运动时间是0.2s,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为1.0s,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路程
sCE6.0cm0.06m
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时间
tCE20.2s0.4s
从C点到E点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AB.由图象可知,甲物体的图象平行于时间轴,说明速度一直保持不变,因此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乙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的速度一直保持不变,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的速度不可能始终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路程可以看作是v-t图像中的直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大小,由图比较可知,在前3s内,甲所围成的面积比乙所围成的面积大,所以甲走的路程大于乙所走的路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A.由图示知道,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示知道,甲、乙两车都行驶900m时,甲用时30s,乙所用时间大于30s,所以乙车需要的时间长,故B错误;
C.由图知道,甲20~30s行驶的路程为300m,乙20~30s行驶的路程为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知道,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示知道,在0~40s内,甲车的路程等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知道,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因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AB.由图像可知甲物体的图像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前5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速度,乙的速度不可能始终大于甲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第5s后第六秒内甲运动了2m,速度为2m/s;乙运动了1m,速度为1m/s;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相同时间内点的间距减小,故小球做减速运动,故①错误;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相同时间内点的间距相等,故小球做匀速运动,故②正确;
③由图知道,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距离是3块瓷砖的高度,即3h,闪光灯闪亮两次,故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故③正确;
④由于小球在BD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到D点的速度为
故④正确。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A.甲图是A物体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C.乙图是B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
vA=3m/s
B物体的速度
所以
vA>vB
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若以A为参照物,B物体向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B物体0.5s通过的距离
sB=vBtB=2m/s×0.5s=1m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A.由图可知,M、N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M、N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2m/s,甲车的速度为
所以M、N两车都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因为M、N两车都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相同,则两车通过的距离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M、N两车都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10.A
【详解】
根据可知, 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
A.由图像可知,7~20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不变,故可知此时间段内乙车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10s时两车的运动距离相等,因两车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故可知0~10s内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B符合题意;
C.由图中可知,0~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故由可知,该时间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中可知,经过5s,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
A.由甲图s﹣t图象可知,甲车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则甲车的速度
=
故A错误;
B.由乙图v﹣t图象可知,乙车的速度为2m/s,则乙车行驶6s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乙=2m/s×6s=12m
故B错误;
C.由甲图s﹣t图象可知,甲车的s﹣t图线是正比例图线,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乙图v﹣t图象可知,乙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3. 乙 甲 3︰5
【详解】
[1]甲乙两个运动小球通过相同的路程,甲球所用时间是
t甲=0.02s×5=0.1s
乙球所用的时间
t乙=0.02s×3=0.06s
t甲>t乙,根据公式 可知:v甲[2] 由(b)图中的图像可知,该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描述的是甲球的运动。
[3] 甲、乙两球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14. 匀速 0.4
【详解】
(1)[1]s-t图中甲乙两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
(2)[2]由 s-t图,甲车20秒,运动路程为18米,计算甲车速度
乙车20秒,运动路程为10米,计算乙车速度
每1s内,乙车比甲车少运动0.4米。
15. 甲 乙 甲
【详解】
[1]根据图(a)可知,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乙的平均速度大,乙球运动得快。
[3](b)图中,s与t成正比,因此图b描述的是甲的运动状态。
16. 匀速直线运动 4
【详解】
[1]由图像可知,甲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速度是一个定值,因此,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像可知,甲物体运动的路程为20m时,时间为5s,则速度为
v=
17. 变速 C
【详解】
(1)[1]由频闪照片知道,苹果运动的越来越快,故苹果做的是变速运动;
(2)[2]在最后0.2s苹果的速度是:
v=s/t=1.8m/0.2s =9m/s;
即苹果运动的最大速度是9m/s,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9m/s, C符合题意.
18. 0.67 速度 越长 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 73 m 增大 停车距离增大
【详解】
(1)根据第一组数据知道,当行驶速度是v1 =60km/h=60/3.6m/s时,反应时间是:t1 =s1/v1=11m/50/3m/s=0.67s;当行驶速度是v2=80km/h=80/3.6m/s时,反应时间是:t2 =s2/v2=15m/80/3.6m/s=0.68s;当行驶速度是v3 =100km/h=100/3.6m/s时,反应时间是:t3 =s3/v3=19m/100/3.6m/s≈0.68s,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t1+t2+t3/3=0.67s+0.68s+0.68s/3=0.67s;从表格中数据知道,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越长;
(2)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的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0,所以v-t图象如图:
(3)分析表格中1、2两行数据知道,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制动距离,所以第3行的停车距离为19m+54m=73m.
(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增大,致使停车距离增大,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知识汽车刹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受汽车行驶速度和司机反应时间的影响.
19. 热胀冷缩 38.5 -5 3.85 19.25 变速运动 平衡螺母向右 游码向右移动
【详解】
(1) ①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这一特性制成的;②由图可知,甲的分度值是0.1℃,乙的分度值是1℃;甲图的示数为38℃+5×0.1℃=38.5℃,乙图的示数是5×( 1℃)= 5℃.(2)从A到C,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C间的距离为s=7.35cm 3.50cm=3.85cm;小球运动的时间t=2×0.1s=0.2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19.25cm/s. BC段的距离大于AB段的距离,因此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运动属于变速运动.(3)①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②测量中,当右盘放上一些砝码后天平的指针静止位置也如图所示,则应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点睛】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读取温度计或体温计的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它们的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2)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0.1s,则可知从A至B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v=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3)从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判断: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②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测量时,要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20. C 下 等于 4.5
【详解】
(1)蜻蜒第一次点水的水面波纹应该是最大的波纹,直径是20cm,所以,点水位置在圆心y=10m的地方,故选C;
(2)因为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形成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所以蜻蜓向下飞行;
(3)因为蜻蜓点水后的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第二次点水的位置刚好是第一次水波运动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飞行的速度相同;
(4)由以上分析知道,蜻蜓第一次点水的位置是:y1=10m,第三次点水的位置是:y3=1m,所以,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通过的路程是:s=y1﹣y3=10m﹣1m=9m;故蜻蜓的飞行速度是:=4.5m/s.
21. 不是 40
【详解】
(1)通过第一个和第二个里程碑之间,所用的时间t1=8:35:00﹣8:20:05=14min55s,
通过第二个和第三个里程碑之间,所用的时间t2=8:50:50﹣8:35:00=15min50s,
通过第三个和第四个里程碑之间,所用的时间t3=9:05:20﹣8:50:50=14min30s,
通过第四个和第五个里程碑之间,所用的时间t4=9:20:05﹣9:05:20=14min45s,
可见,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不同,速度也就不同,所以说汽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总路程为:s=s1+s2+s3+s4=40km
总时间为:t=t1+t2+t3+t4=1h
平均速度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