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一 3.4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叠加一定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不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衍射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高
2.一人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高速驶来,然后又高速离去,则此人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3.一列迎面驶来的火车发出鸣笛,则静止的观察者听到声波变化正确的是( )
A.频率变高 B.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 D.波长不变
4.关于波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通警察利用测速仪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车速,这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
B.“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反射现象
C.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的超声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血流的速度是利用波的干涉现象
D.夏日雷声轰鸣不绝,这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5.如图甲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据图乙,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B.女同学在从点C向左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C.女同学在从点C向右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6.渔船上的声呐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远方鱼群的方位。某渔船发出的一列超声波在时的波动图像如图所示,图为质点的振动图像,则( )
A.该波的波速为
B.该波沿轴负方向传播
C.若鱼群向着渔船方向游过来,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可能为
D.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2m
7.在天文学上,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判断遥远的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这是利用了波的( )
A.折射 B.干涉 C.衍射 D.多普勒效应
8.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一频率的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波长和频率均增大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C.在四分之一周期内,介质的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一个振幅
D.发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点,振动的振幅最大,减弱点振幅可能为零
9.关于机械波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则该处质点的位移始终最大
B.当机械波发生反射时,其频率不变,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
C.测速雷达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得到车辆的速度,这利用的是多普勒效应
D.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时波长越小衍射越明显
10.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已知时,波刚好传播到m处,如图所示,在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B.接收器在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C.从开始经0.25s,m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1m
D.若波源沿x轴正方向运动,接收器接收到波的频率可能为8Hz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保持不变
B.只有声波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C.要发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测者间必须有相对运动
D.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12.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多普勒效应( )
A.夏日雷声轰鸣不绝
B.有两只相同的音叉,若一只被敲击振动发声,发现另一只也振动发声
C.战场上士兵听到敌方炮弹飞行声音和听到我方炮弹声音不同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13.关于机械波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是性质相同的波,都可以发生干涉
B.只有在障碍物,孔或缝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波才能发生衍射
C.在墙的一侧说话,另一侧的人能听到声音但看不见人,这说明声波可以穿透墙壁传播,而光波不能
D.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信号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
14.“B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变化状况。如图为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1、v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2=0.9v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入射角为i,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 )
A. B. C. D.
15.下列技术应用涉及到多普勒效应的是( )
A.雷达定位 B.利用“共鸣箱”来使声音增强
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 D.用超声波检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
二、填空题
16.判断该说法的正误:
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
17.新型列车动车组速度可达300 km/h,与该车汽笛声的音调相比,
(1)站在车前方路旁的人听起来音调__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站在车后方路旁的人听起来音调_______ (选填“偏高”或“偏低”).
(2)迎面来的另一列车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怎样___?此时列车汽笛发出的声波频率变化了吗_____?
(3)坐在新型列车动车组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怎样____?
18.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波,如果该波被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发出时低。
(1)此现象属于______
A.波的衍射 B.波的干涉
C.多普勒效应 D.波的反射
(2)若轿车以20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波的频率应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19.生活中经常用“呼啸而来”形容正在驶近的车辆,这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对接收者而言频率发生变化的表现,无线电波也具有这种效应.图中的测速雷达正在向一辆接近的车辆发生无线电波,并接收被车辆反射的无线电波.由于车辆的运动,接收的无线电波频率与发生时不同,利用频率差就能计算出车辆的速度.已知发出和接收的频率间关系为,式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若,,可知被测车辆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三、解答题
20.在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汽车的速度,测速仪是根据它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时间差来测出汽车速度的。设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若汽车静止时,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也为。问:
(1)当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大于时,你能判定汽车是做怎样的运动吗?反之又怎样?
(2)若这一时间间隔为,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1.广场上有一个半径为的圆,是直径,在圆心点和A点处分别安装两个有相同声源的扬声器,它们发出的声波波长.有一人站在处几乎听不到声音,他沿着圆周逆时针向A走,在走到A之前,他还有几次几乎听不到声音?
22.人造地球卫星经过跟踪站的上空,并向远离跟踪站的方向飞去时,为什么地面接收到的信号频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的呢?
23.为了理解多普勒效应,可以设想一个抛球的游戏(如图)。设想甲每隔向乙抛一个球,如果甲、乙都站着不动,乙每隔接到一个球。如果甲抛球时仍然站着不动,而乙以一定速度向甲运动,这时乙接球的时间间隔是否还是?如果乙靠向甲的速度增大,乙接球的时间间隔是否会有变化?
24. [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温度、压力、电磁作用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B.只要对内燃机不断改进,就可以把内燃机得到的全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悬浮固体颗粒的碰撞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D.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2)(10分)如图所示,在一圆形管道内封闭有理想气体,用一固定绝热活塞K和质量为m的可自由移动的绝热活塞A将管内气体分割成体积相等的M、N两部分。温度都为T0=300 K,上部气体M压强为p0=1.0×105 Pa,活塞A产生的压强有(S为活塞横截面积)。现保持下部分气体N温度不变,只对上部分气体M缓慢加热,当活塞A移动到最低点B时(不计摩擦),求:
(i)上部分气体的温度;
(ii)保持上下部分M、N气体温度不变,释放一部分M气体,稳定后活塞A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则释放气体质量与M气体原有质量之比。
[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C.偏振光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D.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可能不同
E.肥皂泡在阳光下色彩缤纷是光的干涉现象
(2)(10分)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直径AOB镀银,O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并建立图示坐标系。一束平行x轴(直径AOB)的激光在横截面内从M点入射,经过AB面反射后从N点垂直x轴(直径AOB)向上射出。已知,圆柱形半径。求:(sin15°=,计算结果可带根号)
(i)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ii)激光射出点N点的坐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只有叠加的两列波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才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故A错误;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和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都在做周期性的运动,所以加强区的位移不一定大于减弱区的位移,故B正确;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错误;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2.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物体振动频率不变时,距离声源越远,声音的音调越远,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当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高速火车飞驰而过,当火车高速驶来时,距离越来越近,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变大,当高速离去,距离越来越远,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变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A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接近时接收频率变高,波长变短,波速不变,则一列迎面驶来的火车发出鸣笛,则静止的观察者听到声波变化是频率变高,波长变短,波速不变,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A
【详解】
A.交通警察利用测速仪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车速,这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选项A正确;
B.“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的衍射现象,选项B错误;
C.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的超声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血流的速度是利用多普勒现象,选项C错误;
D.夏日雷声轰鸣不绝,这是声波的反射现象,选项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女同学靠近波源,由多普勒效应,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A错误;
B.女同学在从点C向左运动过程中,女同学远离波源,由多普勒效应,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B正确;
C.女同学在从点C向右运动过程中,女同学靠近波源,由多普勒效应,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错误;
D.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女同学远离波源,由多普勒效应,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该波的波速为
故A错误;
B.t=0时刻质点P沿y轴正方向运动,所以此时质点P应位于波传播方向波形的下坡,则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B错误;
C.鱼群反射超声波的频率为
若鱼群向着渔船方向游过来,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应大于,不可能为8×104Hz,故C错误;
D.时间内,质点运动了个周期,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多谱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可以判断遥远的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这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则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D
【详解】
A.某一频率的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频率不变,波速变大,则波长增大,选项A错误;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当波源与观察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选项B错误;
C.只有当质点从平衡位置,或者从波峰波谷位置开始振动时,在四分之一周期内,介质的质点所通过的路程才等于一个振幅,选项C错误;
D.发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点,振动的振幅最大,减弱点振幅可能为零,选项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某点相遇,振动总是加强,但质点的位移有时最大,有时为0,故A错误;
B.波发生反射是在同一种介质中,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均不变,故B错误;
C.测速雷达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判断车速,这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故C正确;
D.波长不同的机械波通过宽度一定的狭缝时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前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所以波源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A错误;
B.接收器接收到此波的时间为
C.波的周期为
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C正确;
D.波的频率为
若波源沿x轴正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波的频率一定大于10Hz,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多普勒效应是一种现象,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没有发生改变,A不符合题意;
BD.机械波、声波、电磁波和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要发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测者间必须有相对运动,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
A.夏日雷声轰鸣不绝,属于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
B.有两只相同的音叉,若一只被敲击振动发声,发现另一只也振动发声,这是声音的共振,故B错误;
C.战场上士兵听到敌方炮弹飞行声音和听到我方炮弹声音不同的现象是多普勒效应,故C正确;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波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3.D
【详解】
A.产生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是频率相同、相差恒定。A错误;
B.只有在障碍物,孔或缝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波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B错误;
C.在墙的一侧说话,另一侧的人能听到声音但看不见人,这说明声波比光容易发生衍射现象。C错误;
D.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信号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已知入射角为i,设折射角为α,根据题意有
可得
故选D。
15.C
【详解】
A.雷达定位是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原理,选项A错误;
B.共鸣箱利用的是共振的原理,选项B错误;
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
D.用超声波检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选项D错误。
故选C。
16.错误
【详解】
多普勒效应说明接收的频率发生变化,而波源的频率不会变,所以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是错误的。
17. 偏高 偏低 偏高 不变 不变
【详解】
(1)[1][2]站在列车前方的人与列车的距离在靠近,因此听起来音调偏高,站在列车后方的人与列车的距离在远离,因此音调偏低。
(2)[3][4]迎面来的列车上的乘客听起来音调偏高,此时列车汽笛发出的声波频率不变。
(3)[5][6]坐在该列车上的乘客与列车的相对位置不变,故听起来音调不变。
18. C 偏高
【详解】
(1)[1] 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波,如果该波被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发出时低,这是多普勒效应。
故选C。
(2)[2]因为巡警车的速度大于轿车的速度,轿车巡警车靠近,反射回的波的频率应偏高。
19.30
【详解】
由题给出的信息可知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
20.(1)当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大于时汽车在做远离测速仪的运动;反之,做接近测速仪的运动 (2)
【详解】
(1)设第一次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t1,第二次超声波信号从发出到被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t2,第一次放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超声波前进距离为
第二次放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超声波前进距离为
若汽车静止,则x1=x2,△t1=△t2,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也为1s.
当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大于1s时,△t2>△t1,结合两式可得
x2>x1
所以汽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
反之,当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小于1s时,△t2<△t1,结合两式可得
x2<x1
所以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
(2)超声波测速仪所接收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2s时,两次脉冲运动的时间差:
△t2-△t1=1.2-1.0=0.2s
汽车运动的时间
则汽车在1.1s内的位移
所以汽车的速度
21.8次
【详解】
他到两个声源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加强,听到的声音是加强的,故听到的声音变大;当他到两个声源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听到的声音是减弱的,几乎听不到声音由题意知
则点为振动减弱点,传到处的声音相消,所以在处几乎听不到声音.
设该人走动过程中在处几乎听不到声音,则
又
解得或或或或
可知共有8次几乎听不到声音。
22.见解析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增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间距变大,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减小。
人造地球卫星经过跟踪站的上空,靠近跟踪站时,地面接收到的讯号频率增大,当向远离跟踪站的方向飞去时,地面接收到的讯号频率减小。
23.乙以一定速度向甲运动,乙接球的时间间隔小于,如果乙靠向甲的速度增大,乙接球的时间间隔是会有变化
【详解】
当甲乙均不动时,相当于观察者乙与波源甲相对静止,观察到的频率等于波源震动的频率,当乙以一定的速度向甲运动,相当于观察者向波源靠近,由于间距缩短,观察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增大,乙接到球的时间会缩短,乙接球的时间间隔小于,如果乙靠向甲的速度增大,相当于观察者向波源靠近的比较快,间距缩短的较快,观察者接受到的波的频率增大的较快,乙接到球的时间会继续减小。
24.[物理——选修3-3](15分)
(1)ACD(5分) (2)(i) (ii)
[物理——选修3–4](15分)
(1)ADE(5分) (2)(i)(7分) (ii),y=5 cm(3分)
【详解】
[物理——选修3-3](1)从液晶形成的条件可知温度、压力、电磁作用可以改变液晶构造与分布从而影响它的光学性质,选项A正确;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选项B错误;包围悬浮固体颗粒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对颗粒的无规则碰撞,撞击作用的不平衡,使颗粒受力无规则,进而表现为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选项C正确;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收缩现象使液体表面积最小,从而小露珠呈球形(表面积最小),选项D正确;做功和热传递是影响气体内能的两个方面,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如果同时放热,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E错误。
(2)(i)对下部分气体N,做等温变化,初状态压强为: (1分)
体积为:
末状态:压强为p2,体积为: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1分)
对上部分气体M,当活塞A移动到最低点时,对活塞A受力分析可得出两部分气体的压强
(1分)
初状态:压强为p0,温度为T0,体积为V0
末状态:压强为,温度,体积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2分)
代入数据解得:(1分)
(ii)设上部分气体M,等温变化,压强回到p0时体积为V3,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1分)
代入数据解得:(1分)
对应释放气体的等效体积为:(1分)
释放气体与原气体质量m0之比为: (1分)
[物理——选修3–4](1)受迫振动的周期由周期性外力的频率决定,与单摆的摆长无关,故A正确;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与波源的相对运动导致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波源频率没有变化,故B错误;偏振光只能是横波,不可能是纵波,故C错误;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的大小一定相同,但是方向不一定相同,故D正确;肥皂泡在阳光下的色彩是薄膜干涉形成的,故E正确。
(2)(i)如图,透明物体内部的光路为折线MPN(P为光线反射点),、点相对于底面AB对称,M、P和三点共线,设在M点处,光的入射角为i=60°,折射角为r,出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由几何关系得:
(1分)
根据折射定律有: (1分)
代入数据解得: (1分)
连接,即有
即得:,(1分)
于是由几何关系得:,则 (1分)
由上各式联立解得:(1分)
根据折射率公式有
解得:(1分)
(i)由于
N点坐标: (3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