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09:2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1952年初,学院拟订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这反映出政府
A.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B.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C.开展实行“一五”计划 D.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3.湖南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有新晃侗族自治县,湖北省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下列与它们的设置有关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4.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下列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采取措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蒙古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B.2006年新藏公路全线通车
C.有计划有组织地改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5.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因地制宜,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措施
A.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B.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D.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7.党和政府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情况实行了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制度
8.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制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9.1952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为46.5亿元,到2014年,增长到1352.3亿元。“增长”的原因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下图中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应的位置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⑤
11.我国现有自治区的个数为( )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2.“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乡镇企业得到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经济令人瞩目,建立此了比转完整的工业体系,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材料中所反映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
A.改革开放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文化大革命” D.三大改造
13.“……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民族区域优惠政策 B.西部大开发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的政策
14.青藏铁路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这主要反映了铁路的修建
A.废除了藏区的民族压迫政策 B.使西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C.彻底改变了当地落后的生产力水平 D.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安康
15.作为青藏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西宁火车站的变迁见证了西宁的巨大发展。从绿皮火车到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再到高铁的方便快捷,西宁人出行条件不断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问题。
材料二: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在北京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从材料一中的“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可以看出,这个会议的成功召开,在我国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形成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个制度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确定的
(3)我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材料三中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针对上述材料和问题,你有什么感悟?
1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新生】
材料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二十八年”的起止时间?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工业起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为了改变了材料中的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集中发展什么?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请写出这一计划中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材料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制度创新?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施什么战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能实现,在于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
【理论引领】
材料四
(5)D、E 处的理论名称分别是什么?
(6)学习了以上材料,说说你的感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中央重视自治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体现中央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问题,重视民族团结,A项正确;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排除B项;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排除C项;材料信息伍尔夫体现兴边富民行动,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正确;“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排除A项;依法治国政策不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排除B项;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是改革开放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词“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晃侗族自治县”“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B项正确;“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政策,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我国多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体现协商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故D项正确;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故A项错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故C项错误。故选D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D项正确;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排除A项;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排除B项;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所以B项符合题意;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但不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措施,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西部大开发以来,极大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但不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措施,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7.C
【详解】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C项正确;A项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B项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方针,排除B项;D项是政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排除B项;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等,均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错误。故选D项。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代表西藏自治区;⑤南邻海南岛、东临广东,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D项正确;①是内蒙古自治区,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均不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1.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目前的自治区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五个自治区,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改革开放不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排除A项;文化大革命是党在政治领域的一次严重失误,排除C项;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可知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因此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正确;民族区域优惠政策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部大开发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4.D
【详解】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安康,因此,青藏铁路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故D符合题意;废除了藏区的民族压迫政策 和使西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与青藏铁路的修建无关,排除AB;彻底改变了当地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故选D。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强了对青海、西藏的建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出行条件不断改善,D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五计划揭开了我国工业化的序幕,一国两制是为实现祖国统一,排除ABC三项。选D项。
16.(1)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要促进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各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主要保障之一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一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知题干问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方面的。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依据前面的材料,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开创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此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要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要促进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各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主要保障之一等。
17.(1)1921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3)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川藏公路。
(4)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国两制。
(5)D:邓小平理论;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这些理论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时代在发展,治理国家的制度也不断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洪流中,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斗争,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据所学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谓“崭新的姿态'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了材料三中的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集中发展重工业。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例子:这一计划中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有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制度:根据材料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居聚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战略: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 世纪.末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这一战略实施中最典型的项目成就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为实现国家统一,我国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5)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邓小平的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重要的理论。
(6)本小题较为开放,言之有理即可。这些理论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时代在发展,治理国家的制度也不断创新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