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 呼唤生命教育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生命受之于父母、成于社会,凝聚众多情感,寄寓无限希冀。电子游戏中,一按“开始”键,生命便可重现;现实世界里,生命仅有一次,失不再来。一次次生命的意外消逝拷问着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拷问着公民应急避险、青少年尊重生命的能力和意识。同样重要的是,这种意识和能力不会凭空而降,需要从小教育,点滴培养。本文就是针对近年来社会上一些青少年虐待生命的现象,提出了要在学生中间开展生命教育的观点。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被一些青少年生命意识极其淡薄、情感世界一片荒漠的问题深深震撼,因而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落笔成文。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第一,生命是人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第二,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是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第三,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凸显;第四,从现实而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上升,与我们的生命教育缺失有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基础梳理 21世纪教育网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枯竭(kū jié)
皈依(guī)
侮辱(wǔ)21世纪教育网
虐待(nüè)
凸显(tū)
销蚀(shí)
殊不知(shū)
2.多音字辨析
3.形近字辨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
销蚀:销损腐蚀。
鉴于:觉察到,考虑到。
皈依:佛教用语。这里的意思是归属。
2.近义词
处世 处事
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等。如:处世稳健、为人处世。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他处事认真,从不马虎。
3.相关成语
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好。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一下子就切中要害。
三、文学常识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四、名篇名句
一个活生生、具有相当价值的性灵,比伟大的艺术品还可贵。——罗曼·罗兰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
剖析:“荒漠”一词本指荒凉而又无边无际。这里形容某些青少年的精神贫乏。用比喻手法,使人联想到没有生命气息的大沙漠,很形象。自杀、暴力……这些与人类本性相抵触的现象可以折射出这部分青少年的内心状况。他们漠视生命,践踏生命,把一切看得无所谓,没有生活目标和理想。作者指出这些现象,其实也是对人生的探讨,当然更重要的是指向生命教育的匮乏。
2.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剖析:这句话中“关注”“热爱”“珍惜”三个词语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现在,我们呼吁建立和谐社会,而具有和谐生命体的公民,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学会与人相处,就是要学会爱,关注弱势群体;既热爱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存权。学会生存,珍惜生命,就是要在面临突发事件或危险时,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
3.如果说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那么生命意识凸显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
剖析:这句话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既指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又指出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和要求。
联系现在社会上灾难事故频发,生命频频早逝的社会现实,我们更要凸现生命意识,珍爱和尊重生命。对一个生命的逝去,其他人所抱的态度,体现了“其他人”的生命意识。而对于生命,我们这个社会的伦理底线应该是敬畏。只有全社会都树立起敬畏生命的意识,一个人的生命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有些媒体报道,把一个人被烧死比喻为“被烧成烤鸭”,且在形容其死因时用了“潇洒”(尽管加了引号),我们看到的分明是对生命的嘲弄,敬畏生命的意识在此处甚至是一个负数。
4.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21世纪教育网
剖析:这句话揭示了生命教育的内涵。从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活,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到激发理想,再到滋养关爱他人和自己的情怀,这是层层递进的,有逻辑顺序的。所以这句话既给“生命教育”下了定义,也揭示了“生命教育”的步骤。21世纪教育网
5.死亡教育是介绍死亡知识,让学生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对亲人、朋友的伤害,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剖析:中国人是忌讳谈论死亡的,家长们在对孩子谈起死亡话题时,要么闪烁其词有意敷衍,要么就是诸如化蝶高飞、破茧重生之类的美好童话。在这种教育下,孩子们对死亡并没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在他们眼中,死亡可能是一次轻易且美妙的体验,也可能是一个无法参透的沉重恐惧,这样的极端观点让他们在成长中很难洞悉死亡的真容。因此,开展死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二、重点语段
1.“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至“是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21世纪教育网
剖析:这一段是分析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对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观念质疑,认为我们的生命教育是一种缺失,孩子们对生命是什么根本不理解,对生命的价值也知之甚少,只是被灌输了一些大而空的概念。所以,当直面生命危险时,有不少青少年不知所措,他们的选择也许最终会以终结生命为代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惜,那么让他去热爱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也是不现实的。我们的教育欠缺的就是这一点。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我们为什么回避生命教育?我们为什么走向了生命教育的反面?作者没有给人们答案,但字里行间隐含着对生命教育的呼唤。
2.“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至“有一种无所适从感”。
剖析:这一段写人的生命意识凸显。宏观上,人类承受着自然界和自身的各种重负。微观上,就个人而言,生活的压力在增大。这些都销蚀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种种现实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人们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一段其实是为下文的阐述和结论作铺垫的。21世纪教育网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见解深刻 论证有力
本文的见解深刻表现在:(1)境界高。比如:对于青少年虐待生命的现象,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与生命教育有关。这样论点就显得深刻。(2)口子小。时评如作战,不能战线过长,全面出击,而要集中兵力,从 “点”上突破。口子小,目标准,浓墨重彩,走笔成文,就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之弊病,收到以小见大、立意深刻之效果。比如:青少年虐待生命的现象原因很多,但是作者仅选取有代表性的生命教育的缺失来深入说明。由于口子小,议得透,见解就颇为深刻。(3)开掘深。孟子有言:“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本文分析问题时从各个角度入手,由于他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在深入开掘上狠下工夫,所以他所提出的论点也就更显得格外深刻了。(4)角度新。作者对生活中新出现的青少年虐待生命的现象没有视而不见,而是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合理的分析,指出这是不容忽视的现象,而且根本的原因是与我们的生命教育有关。这样的立论,新鲜又深刻。
文章的结构是严密的。开头第一段先由现实中的例子引出自己的观点,中间部分是从各个方面论证,结尾一段提出具体的做法,浑然一体,是一个总分总的结构。在论证方法上,作者也讲究变化:有理论论证,有举例论证,也引用了名人名言。作者站在理性的高度上分析造成青少年虐待生命现象的原因和我们生命教育缺失的危害性。第二段和第三段是理论论证部分,主要说明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第五段和第六段主要是例证和引证,举例说明生活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些问题。作者还列举国外、国内的一些专家的看法和做法,更有力地说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例证和引证的应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也更有阅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合作探究
问题:请围绕下面的题目,与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讨论。
(1)珍爱生命与舍生取义。
(2)青少年自杀现象背后的原因探讨。
(3)怎样让生命教育更有效?
导思:课文认为,忽视生命教育是导致一些人不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一,那么还有哪些其他原因呢?可从这个角度入手。21世纪教育网
探究:采取下列方法和步骤进行合作探究:
第一步,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来自我们身边的相关实例,提高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步,作为子女和学生,你记得自己的父母和学校对你进行过生命教育吗?21世纪教育网
第三步,回想自己的经历,哪些时候,因为什么原因,你特别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四步,小组交流,总结整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