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
1.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模式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也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
C.日本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
2.有学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这表明,明治维新( )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实现社会形态更替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D.走向对外殖民扩张
3.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时期。但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体现时代发展主流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印度民族大起义
4.学习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后,某同学对这三个事件进行了如下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都涉及土地方面的问题 ②它们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
③它们都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④它们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5.明治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的缫丝场、德国的矿山冶炼厂、英国的军工厂,高薪聘请了大量外国技师。这些举措共同表明,明治时期的日本( )
A.重视“殖产兴业” B.极端崇洋媚外
C.积极学习西方 D.提倡“文明开化
6.下表是“1874--1890年日、英、美、法、德五国工业发展速度对比”,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美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B.美德经济发展快速后来居上超越英法
C.英法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猛
D.明治维新促使日本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7.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明治维新 D.戊戌变法
8.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在幕府统治时期,日本鲜明的政治特点是
A.建立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B.天皇与幕府轮流而治
C.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所取代 D.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9.1872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山本铁路之祖"以下与日本修筑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B.推行地税改革
C.废藩置县 D.建立新式军队
10.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共同的根源是( )
A.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B.都是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的
C.都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发生
D.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11.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民族传统与西方文明多元共存
C.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确立了西方文明在日本的主导
12.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政策是
A.实行“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 C.改造日本的教育 D.鼓励发展近代企业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表一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民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表二
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部法律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军队的被动局面。
表三
1868年,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以上材料均选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内容分别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三则图表内容分别解决了制约本国发展的什么问题?
(3)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14.19世纪中期.俄国、日本和美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解放是一种欺骗”。奥加辽夫认为这是“旧农奴制被新农奴制所代替”。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支持者对农民说道:“你们不会从沙皇那里得到你们想要的那种自由。你们是地主的农奴,而地主是沙皇的奴才,沙皇是站在地主之上的地主。”
——摘编自徐云霞《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材料二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显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战争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
——摘编自陈冬梅《南北战争究竟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
(1)材料一认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日本面临的困境是什么?日本是如何走出这一困境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措施。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4)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3月,林肯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作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暴力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
(1)根据材料一回答,林肯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二 在改革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还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民。”在审定改革方案时,他又说“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民”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日本政治史》
(3)日本人是通过哪一事件“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该事件前后日本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4)美国、俄国、日本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借鉴上述三国的历史发展经验,请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的,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没有改变国家的性质,排除A项;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结果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故B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没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也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军国主义传统促使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印度民族大起义是1857年到1859年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以印度雇佣兵为骨干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时间不符,故D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统治巩固和扩大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其中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内战是这一时期时代的潮流的代表,这反映了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反映了当时世界资本主义进一步代替封建主义的趋势,排除ABC。故选D项。
【点睛】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都涉及土地方面的问题,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④正确,C项正确;美国南北战争没有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日本明治维新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②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5.A
【详解】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西方拿来……高薪聘请了大量外国技师”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正是殖产兴业的内容,A项正确;明治维新时期没有极端崇洋媚外,排除B项;CD项都与明治维新相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6.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从五国工业发展速度上看,日本发展最快,原因是1868年以后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项正确;美国和德国的发展速度高于英国和法国,但无法判断美国实力是否超过以英国,或美德经济发展超越英法,排除AB项;图表说明,英法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较慢,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主义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最终实现了社会转型,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和罗斯福新政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排除AB项;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实现社会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在幕府统治时期,日本鲜明的政治特点是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故排行ABC,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9.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872年”结合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海军;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日本修筑铁路是属于大力发展经济的内容,故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BCD项;故选A。
10.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统治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只进行局部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所以这两次改革都是不彻底的改革,A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期间,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而日本没有,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伴随有倒幕运动,排除C项;保留了封建残余,是两国改革不彻底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歌舞伎属于日本的古典戏剧形式,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倡导“文明开化”,导致日本文民族传统与西方文明多元共存,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日本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C不符合题意;D说法与史实不符,所以D排除;故选B。
12.C
【详解】
实行义务教育,有利于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废藩置县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实行征兵制,建立起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军队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13.(1)图一: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图二: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图三: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2)图表一:农奴制制约俄国社会发展;图表二:美国分裂的问题(美国奴隶制制约社会发展);图表三: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日本国家发展落后的问题)。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意思对即可)
(1)
根据所学可知,图一为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逐步形成;图二为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所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独立或美国的诞生;图三为法国三级会议召开,国王企图武力控制局面,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规大革命的爆发。
(2)
根据材料可知,表一为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法令,扫除了农奴制阻碍俄国发展的障碍,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表二为美国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其中《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扭转战场形势,赢得战争的胜利,扫除了美国资本发展的又一大障碍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表三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面临内有外患,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和本国的幕府统治,改革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避免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3)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各自不同的资产阶级政体,美国通过内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和日本通过革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扩展。所以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等,意思相近即可。
14.(1)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2)困境:内忧外患。办法: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来摆脱困境。
(3)措施:《宅地法》。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推动了黑人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4)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1)
根据材料一“解放是一种欺骗”“旧农奴制被新农奴制所代替”“你们是地主的农奴,而地主是沙皇的奴才,沙皇是站在地主之上的地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2)
困境:根据材料二“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等信息可知,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办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摆脱内忧外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最终摆脱了困境。
(3)
措施:根据材料三“摘编自陈冬梅《南北战争究竟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宅地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推动了黑人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4)
根据材料涉及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内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者反映的时代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点睛】
15.(1)维护国家统一。
(2)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
(3)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通过改革,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让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美国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5)开放性题目,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前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 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林肯政治主张的核心是维护国家统一。
(2)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通过改革,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依据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让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美国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5)开放性题目,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前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