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09: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互联网的普及
2.对下表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缩短 B.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C.科学技术发明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D.对新技术的认识和运用需要时间
3.以下发明出现在第二次工业时期的是
A. B.
C. D.
4.“(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5.如下图所示的是某一些时期女话务员工作的场景,这现象不早于(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6.下表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工业产值占世界产值比值变化表。从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 )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A.美国的变化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德国因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而发展迅速
C.英国的变化源于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晚于美德开展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7.下列发明创造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国---奥拓---煤气内燃机 B.美国---斯蒂芬森---蒸汽机车
C.美国---本茨---汽车 D.法国---夏尔多内---现代塑料
8.美孚石油公司通过铺设远距离输油管道控制石油的运输,还实行炼油的现代化,最终将触角从输油、炼油扩大到生产原油。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A.垄断组织的形成 B.社会生活的变化强
C.环境污染一具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9.2014年习近平访问德国时提出: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定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德国开始成为制造强国是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0.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
A.蒸汽与煤炭 B.丝绸与化工 C.蒸汽与电力 D.电力与钢铁
11.“政府依靠分别建立于1870年和1873年的工部省及内务省从国外引进技术……到1890年已经铺设了近16万公里的电报线…公共电话局开始在东京和横滨运营到了世纪之交,已有约50个城市以拥有电话局而自豪”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明治维新 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下图为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B.德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C.新兴产业竞争比较激烈 D.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1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与使用具有时代意义。人们评价他“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这个“天使”是指( )
A.英国的法拉第 B.美国爱迪生 C.德国本茨 D.瑞典诺贝尔
14.下表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据表可知,推动当时世界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
1900年 68 118.2
A.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 B.世界各国之间联系密切
C.近代工厂的大量出现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15.小春同学计划在2022年春节期间乘坐飞机去海南旅游。与飞机发明同时代问世的是
A.汽船 B.蒸汽机车 C.汽车 D.载人航天飞船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量纺织机器的出现,动力不足的矛盾突出了。以水力作动力受到地点和季节的限制,迫切需要一种方便、实用、大功率的发动机。于是瓦特的蒸汽机应运而生……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大大加速了革命的进程,是物质生产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到19世纪初,英国整个轻工业部门已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后果是它造就了产业工人阶级,工人运动由是兴起。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社会变化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使社会主义的思潮空前活跃起来。此外,工业革命造成商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促使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也大大超过以往的年代,开始征服全世界。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图片机器的发明者是谁?根据材料一文字,指出“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的原因,并指出蒸汽机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图A“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石油产量的迅速提高与哪一发明相关?列举一例图C人物的发明创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 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时,除英国和美国北部已完成、法国接近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国家有的正处于它的高潮期,如……德国和俄国,有的则刚刚起步,如远东的日本和中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三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1832年3月霍乱遍及英国;1848-1849年,霍乱在英国再次兴起……
——摘编自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据上述材料,如何评价工业革命和城市化?面对材料三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材料中“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说明科学和技术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结合,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B项;互联网的普及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经过多人的努力,到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的生产领域。由于电能源的使用,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计算机技术与先进通信技术的结晶,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与不断升级为前提,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所以对表格信息理解准确的是对新技术的认识和运用需要时间,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表格主旨,排除,故选D。
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汽车是以内燃机驱动的交通工具,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C项正确;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汽船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排除B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表明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相关,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行业与发生的国家,排除AB项;题干也没有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有线电话,故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6.A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比值变化表,可知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所占比值显著上升。而英法两国工业产值所占比值下降,结合所学,19世纪70年代以第二次革命开展,美国、德国走在科技革命的前列,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迅速,A项正确;此时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的国家是英国而非德国,排除B项;英国并非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是过于依赖殖民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没有像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样大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排除C项;法国在第二次革命期间相对滞后,主要是法国更注重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收取利息,而不是用来改进技术设备,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A项正确;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排除B项;发明汽车的是德国人卡尔·本茨,排除C项;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的是人造纤维,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因为美孚石油公司不但控制石油运输,还有生产原油,炼油等业务,从而形成石油垄断组织,故选A;B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早从美国和德国兴起,在电力、内燃机等技术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了其他国家前列,所以德国开始成为制造强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选C项;文艺复兴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尚处于分裂、落后的状态,排除AB两项;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成为制造强国,而非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00年处于第二次工业期间,“璀璨耀眼的展览馆”体现的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灯炮的发明,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应与钢铁有关,D项正确;蒸汽与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C项;丝绸与化工与“璀璨耀眼的展览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
11.D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电报线”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没有出现有线电报,故含有①的AC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含有④的BC不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1870年和1873年的工部省及内务省从国外引进技术”可知,此内容与明治维新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有线电报、电话等,故含有②③的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电报线、1870年和1873年的工部省及内务省”是解题的关键,排除不恰当选项。
12.C
【详解】
根据材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来看,当时西方国家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力时机,新兴产业竞争比较激烈,C项正确;英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当时德国并不是世界工厂,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
美国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是电灯,他是 “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B项正确;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德国本茨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随着它的深入发展,世界贸易急剧发展,D项正确;资本主义的世界扩张、 世界各国之间联系密切、 近代工厂的大量出现均是重要原因,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汽车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C项正确;汽船、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排除AB项;载人航天飞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哈格里夫斯。原因:大量纺织机器出现;动力不足。意义: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爱迪生。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电话。
(3)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引发了工人运动;加大了对外殖民扩张。
(1)
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关于“原因”,由材料“大量纺织机器的出现”,可得出大量纺织机器出现;由材料“动力不足的矛盾突出了。以水力作动力受到地点和季节的限制”,可得出动力不足。关于“意义”,蒸汽机解决机器运转的动力问题,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
1879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还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可以驱动机器运转,安置到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就发明了。因此,世界石油产量的迅速提高与内燃机有关。图C的人物是贝尔,他是电话的发明者。
(3)
由材料“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可得出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由材料“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可得出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由材料“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后果是它造就了产业工人阶级,工人运动由是兴起”,可得出引发了工人运动;由材料“工业革命造成商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促使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也大大超过以往的年代,开始征服全世界”,可得出加大了对外殖民扩张。
【点睛】
17.(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多是技术工人;第二次工业革命把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的国家还没有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一些后进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同时进行的。
(3)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发展。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城市化速度过快,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等问题。
办法: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保护好绿水青山。
(1)
由“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技术发明主要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由“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
(2)
根据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时,除英国和美国北部已完成、法国接近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国家有的正处于它的高潮期,如……德国和俄国,有的则刚刚起步,如远东的日本和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的国家还没有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一些后进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同时进行的。
(3)
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发展。根据“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1832年3月霍乱遍及英国;1848-1849年,霍乱在英国再次兴起……”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城市化速度过快,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等问题。办法: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保护好绿水青山。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