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15: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选择题
1.下列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造纸术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2.注重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3.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下列科技成就在北宋时期取得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造纸术的改进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
D.指南针外传到欧洲
4.学习辽宋夏金元史后,你认为最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下列哪句话(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D.繁荣与开放
5.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而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宋代
A.发明了象棋 B.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C.发明了火药 D.传入西方近代的洋炮
6.如图是模型是一个
A.指南仪器 B.天文模型 C.厨房用具 D.学习用品
7.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建设,“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元朝就被打破,打破这一局面的是
A.李清照 B.黄道婆 C.郭守敬 D.关汉卿
9.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隋朝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药武器
D.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
10.当时在海上航行时,“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太阳),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当时”最早是指( )
A.战国时期 B.南宋 C.北宋 D.元朝
11.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包括:(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朱彧在《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书中描绘的史实最早出现在( )
A.唐朝末年 B.北宋末年 C.南宋末年 D.元朝初年
13.“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学术上,其次是战争上,最后是航海上。”培根说战争上的“改观”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14.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下面一幅PPT,选出一条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A.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B.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C.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D.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
15.《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据此推知,驿传的设置(  )
A.扩大了元朝的疆域 B.使元朝实现了统一
C.推动了经济的交流 D.与行省制关系密切
二、综合题
16.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以,一律委派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或现。第先在学术写道'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立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回答隋朝“改用考试的方法”具体指什么?这种方法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怎样贡献?
(2)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17.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文学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唐朝时期各地商业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学的发展。而唐朝统治者在文学方面的大力倡导,使得一大批的文人墨客应运而生。
——摘编自《说不尽的盛唐文化,读不完的大唐风采》
材料二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东周一西汉 东汉一魏晋 南北朝一隋唐 宋一明中叶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材料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1)据材料一分析唐朝文学繁荣的原因。唐朝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是谁?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突出的时期。列举一项11-16世纪中国“引领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概括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所以正确顺序是④②①③,B项正确;ACD项时间顺序错误,排除。故选B项。
【点睛】
2.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造纸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排除A项;火药在唐末已经用于军事,排除C项;指南针是战国时期发明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A符合题意;东汉时期的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故B不符合题意;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故C不符合题意;指南针是在南宋时外传到欧洲,故D不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的基本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基本特征,排除A项;封建国家陷入危机是明清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所以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B项正确;根据题干,唐代已经有中国象棋,故A错误,排除A项;唐代已经发明了火药,故C错误,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显示其中的炮就是洋炮,故D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图片反映的是司南,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选项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就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因此打破这一局面的是黄道婆。选项B符合题意;李清照是宋朝女词人,A排除;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C排除;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D排除。故选B。
9.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宋代人制成指南针并用于航海,故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不符合史实,B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隋朝时用纸写字,隋朝时有人用纸写字符合史实,A不符合题意;隋朝时有人用纸写字唐朝时期开始出现火药,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在军事上,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药武器,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药武器符合是史实,C不符合题意;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符合史实,D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0.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太阳),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可知,题干所说的是指南针,“当时”最早是指北宋。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战国时期还未出现指南针,排除A项;南宋和元朝的出现时间晚于北宋,排除B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
西汉前期,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符合题意;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③符合题意;我国在唐代就发明了火药,宋代加以改进,制成大量的火药和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④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12.B
【详解】
根据材料“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是指南针用于航海,,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故B项正确,排除C项;唐朝在宋朝之前,排除A项;元朝在宋朝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于唐朝末年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当时正值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阶段,先进的火药武器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培根说战争上的“改观”是火药,D项正确;题干里的学术上、航海上对应的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指南针,均与题干“战争”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时中国的火药、指南针等传入阿拉伯和欧洲,阿拉伯、欧洲、南亚等地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可见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是元朝时期科技高度繁荣的原因,C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中国技术的向外传播,还有其他国家技术传入中国的信息,表述片面,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的信息,且元朝实行四等人制,是不平等的统治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材料强调的是中外交往频繁和交通发达,体现了驿传的设置推动了经济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扩大了元朝的疆域,排除A项;元朝实现了统一与驿传的设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与行省制关系密切,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作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观点: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论述:中国古代众多科技发明的产生和传播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例如: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应用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结论:综上所述,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为人类立明讲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上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作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根据材料“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以提炼出的观点是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众多科技发明的产生和传播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例如: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应用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综上所述,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17.(1)原因: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商业互通:统治者倡导。诗圣:杜甫。
(2)时期:南北朝-唐朝;发明及影响:活字印刷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变革。
(3)意义: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
【详解】
(1)原因:根据“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文学的发展”得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根据“随着经济的发展,唐朝时期各地商业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学的发展”得出商业互通;根据“而唐朝统治者在文学方面的大力倡导,使得一大批的文人墨客应运而生”得出统治者倡导。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
(2)根据所占比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突出的时期是南北朝—唐朝;发明及影响结合所学进行列举即可,如活字印刷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变革。任选其一即可。
(3)意义:根据“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得出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启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